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MRI对于胰腺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的诊断价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临床确诊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肿瘤CT、MRI的表现进行诊断总结分析.结果 病变分布情况:4例位于胰腺体部,2例位于胰腺头、颈部,1例位于胰腺尾部.主要影像特征5例表现CT平扫胰腺低密度囊性病灶,2例变现为实性病灶,MRI检查主要表现胰腺内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及混杂异常信号病灶,病灶边界清晰或不清.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胰腺淋巴管瘤2例,脂肪瘤3例,畸胎瘤1例,胰腺淋巴瘤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于诊断胰腺少罕见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瘤是一种罕见胰腺肿瘤,发病率在百万分之一左右,但在胰腺内分泌肿瘤中却最常见.肿瘤90%单发,90%良性,90%直径小于2cm.本文通过报道1例多发胰岛素瘤,探讨胰腺多发胰岛素瘤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的心脏肿瘤较为少见。据报道较常见的肿瘤为粘液瘤,约占原发性心脏肿瘤的75%,其次是横纹肌瘤,而心脏脂肪瘤甚为罕见。最近我们为1例右心室流出道脂肪瘤施行了切除手术,现报道  相似文献   

4.
胰破骨样巨细胞瘤(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pancreas ,OGTP)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胰腺肿瘤,在报道的胰腺癌中仅占0.2%。本病发病年龄在32~82岁之间,无明显性别差异,预后差。肿瘤的组织来源仍存在争议,有学者倾向该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但也有认为其来源于间叶组织啪。本院收治1例OGTP,本文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属于浆液性囊腺瘤的一种特殊亚型,占所有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2%[1].现报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4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征及诊疗要点.  相似文献   

6.
沈润来 《上海医学》1989,12(10):602-610
胰腺囊性肿瘤少见,仅占胰腺囊性疾病中的1%,其中主要是囊腺瘤和囊腺癌,现报道7例,占本院1958年4月~1982年7月同期收治的胰腺肿瘤481例中的1.46%,计囊腺瘤2例、囊腺瘤癌变1例和囊腺癌4例。临床资料 [例1] 女,48岁。中上和右上腹块伴胃区不  相似文献   

7.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其好发部位是颈部、躯干和下肢。甲周脂肪瘤很少见,迄今为止报道过的5例,其中4例发生于甲下,1例发生于甲侧襞。作者报道3例甲周脂肪瘤,1例发生于手指,2例发生于脚趾。3例中2例显示汗管周围脂肪瘤的组织学特征。甲周脂肪瘤3例@Richert B. @Andr′e J. @Choffray A. @刘超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 198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治疗纵隔肿瘤 10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5例 ,女 31例 ,年龄 8~ 6 2岁 ,平均 38岁。肿瘤位于前上纵隔 6 6例 ,中纵隔 8例 ,后纵隔 32例。肿瘤类别 :畸胎样瘤 38例 ;神经源肿瘤 30例 ;胸腺类肿瘤及囊肿 18例 ;胸内甲状腺 8例 ;间叶组织肿瘤 7例 ,其中脂肪瘤 2例、纤维瘤 1例、纤维肉瘤 1例、淋巴肉瘤 2例、血管瘤 1例 ;其他类肿瘤及囊肿 5例 ,包括气管囊肿 2例、心包囊肿 2例、单纯囊肿 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气短、重症肌无力 ,Horner氏式上腔静脉综合征等。手术治疗 1…  相似文献   

9.
胰腺腺泡细胞癌最初由Berner1908年报道,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仅占胰腺癌的1%~2%。它是高分化肿瘤,细胞异型性不大,但具有高度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与胰腺导管癌相同,但形态学上与胰腺内分泌肿瘤相似,2者很难区分。因此,正确认识和诊断胰腺腺泡细胞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对1例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李虎  穆殿超  马成虎   《中国医学工程》2013,(3):193-193,195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通常是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骨脂瘤是脂肪瘤多种组织类型中较为罕见的一种,肿瘤包含有成熟的板层状骨,并且独立于骨组织之外的骨脂瘤更为少见,现报道一例颈部独立于骨组织之外的由组织学证实的骨脂瘤。  相似文献   

11.
原发心脏肿瘤发病率约为0.02%,其中3/4为良性肿瘤,1/4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中约1/2为粘液瘤,余多为脂肪瘤、横纹肌瘤等.其中良性粘液瘤国内已有较多报道,且脂肪瘤仅见零星病例报道.2006-11我科收治巨大心脏脂肪瘤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用人新鲜胰腺癌组织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Agl4融合,获得了分泌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本文重点报道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YPC1单克隆抗体与人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反应性。结果表明YPC1单克隆抗体与16例被检测的胰腺癌组织发生反应。其中9例(56.3%)呈强阳性反应,与23种正常组织中的10种(43.5%)以及19种非胰腺肿瘤中的8种(42.1%)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但多数反应较弱。本研究提示以新鲜人体肿瘤组织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是简便可行的,YPC1单克隆抗体可能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胰岛素瘤是一种起源于胰岛B细胞的肿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全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80%-85%[1].胰岛素瘤能够脉冲式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甚至神经系统症状,容易误诊为癫痫,文献报道其误诊率高达72%,有60%-80%病人误诊达1年以上,20%患者病程超过5年[2].现总结我科8月份收治的1例胰岛素瘤致癫痫发作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的眼眶肿瘤病变的MRI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3例,神经鞘瘤2例,视神经胶质瘤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脂肪瘤1例,转移瘤1例,炎性假瘤1例。不同病变有不同的MRI特征。本组定位诊断准确率100%(16/16),定性诊断准确率93.8%(15/16)。结论MRI是诊断眼眶肿瘤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小细胞癌多见于肺脏,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于胰腺少见。胰腺小细胞癌也称为胰腺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属于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原发性胰腺癌的1%。因其不产生内分泌症状、恶性程度高,多于诊断时已发生全身广泛转移、侵犯周围器官组织,多数患者在诊断后2年内死亡,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一例胰腺原发性小细胞癌伴肺部占位行胆囊空肠、胃空肠侧侧吻合术病例,并结合病例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问叶组织的肿瘤,其发病率非常低,占胃肠道肿瘤的0.2%,多发病于胃(60%)、小肠(30%),极少数情况下可发病于十二指肠。我科于2010年4月收治1例巨大十二指肠问质瘤患者,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左心室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阜外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4例左心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中,13例单发,1例多发.共切除肿瘤15个,其中良性肿瘤12个(粘液瘤3个,淋巴管瘤、纤维瘤、脂肪瘤和神经纤维瘤各2个,海绵状血管瘤1个);恶性肿瘤3个(均为间叶肉瘤).14例围手术期均存活,9例痊愈,5例好转.10例获得术后随访,其中2例死亡,均为间叶肉瘤复发;余8例存活.结论手术是治疗左心室良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但对恶性肿瘤远期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8.
脂肪瘤发生干口腔颌面部者较为少见。我科1974~1984年10年内住院病人中,间叶组织肿瘤有93例,其中脂肪瘤仅2例,占2.2%。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女,16岁。发现口底有肿块逐渐增大12年,近3年发展迅速,语言含糊不清,妨碍进食。检:肿块质软、无痛,几乎占据整个口腔,舌被推向左上方,萎缩成条索状肿块并向右颌下膨出,约5.5×4.5cm~2,活动,表面光滑,皮肤无红肿粘连。细胞学检查:报告仅见脂肪滴。临床诊断为脂肪瘤。1983年  相似文献   

19.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名称甚多,有肌脂肪瘤,肌血管瘤,良性动脉平滑肌瘤,错构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1951年后常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本病较少见,占肾肿瘤的1~12.7%。复习国内外文献,自1880年Bourneville首先报告到1986年国外报道了602例,国内也有100例左右。因本病很少遇到,认识不足,误诊率极  相似文献   

20.
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超声内镜辅助下行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意义。方法怀疑胃黏膜下肿瘤并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118例。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及性质决定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 钛夹封闭术。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6例良性间质瘤起源于黏膜肌层;脂肪瘤9例、异位胰腺17例、胃底静脉曲张5例、囊肿3例起源于黏膜下层;52例良性间质瘤及16例恶性间质瘤起源于固有肌层。14例源于黏膜肌层及3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8例脂肪瘤及8例异位胰腺经内镜切除,3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18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14例恶性间质瘤、1例脂肪瘤及2例异位胰腺经手术切除。病理符合率为98.53%。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胃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镜治疗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对拟诊黏膜下肿瘤者术前均应行超声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