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A)介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免疫调节因子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4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分别给予:荣肝合剂、茵陈蒿汤、单味茵陈煎液、联苯双酯溶液,每日灌胃给药干预。末次灌胃给药后1h,空白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ConA3闼/g体重尾静脉注射造模。造模给药后8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Or.(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1L-10)及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bcl-2)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各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联苯双酯组小鼠ALT、AST及荣肝合剂组TBiI水平显著降低(P〈0.01);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TNF.仅的水平降低(P〈0.05),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小鼠肝组织IFN-γ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各干预药组小鼠肝组织IL-4的表达提高(P〈0.05),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IL-10的表达提高(P〈0.05);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小鼠肝组织Fas的表达下降(P〈0.05),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FasL的表达下降(P〈0.05),bcl-2基因的表达升高(P〈0.05),荣肝合剂、茵陈组小鼠肝组织Bax基因的表达下调(P〈0.05),荣肝合剂组bcl-2/Bax比值上调。同时,荣肝合剂组降低ALT、AST作用优于茵陈组(P〈0.05);荣肝合剂组降低TNF-α表达水平优于联苯双酯、茵陈组(P〈0.05);荣肝合剂组提高IL-10表达水平作用优于茵陈蒿汤组(P〈0.01);荣肝合剂组降低Fas、FasL表达作用优于茵陈蒿汤、茵陈组及联苯双酯组(P〈0.05);荣肝合剂组提高肝组织bcl-2基因的表达作用优于茵陈组(P〈0.05)。结论荣肝合剂对ConA所致转基因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是通过改变Th1/Th2因子平衡(降低TNF-α、IFN-γ的表达,提高IL-10、IL-4表达)和调控肝细胞凋亡相关因子(下调Fas、FasL、Bax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A)介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4天,模型组、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每日分别给予荣肝合剂、茵陈蒿汤、单味茵陈煎液、联苯双酯溶液灌胃。末次灌胃给药后1h,空白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3μg/g体重尾静脉注射ConA造模。造模给药后8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及其他给药组比较,荣肝合剂可降低小鼠ALT、AST、TBiL水平(P0.05或P0.01);与联苯双酯组、茵陈组、茵陈蒿汤组相比较,荣肝合剂可降低小鼠HBVDNA载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提高肝组织的SOD水平,其余各组均无此作用。结论荣肝合剂的降酶作用优于单味中药茵陈、茵陈蒿汤及联苯双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HBVDNA,减轻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损害,起到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刀豆蛋白(ConA)诱导转基因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淋巴细胞中Fasl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荣肝合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选用转基因小鼠7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联苯双酯 (DDB) 组、茵陈组、茵陈蒿汤组、荣肝合剂组, 分别灌胃给药4周。末次药后24 h,取肝组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组织T淋巴细胞中Fasl和Bcl-2蛋白表达。 结果 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及茵陈蒿汤组肝组织纤维增生及细胞坏死较轻(P<0.05);凋亡指数及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凋亡指数及凋亡基因Fasl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及茵陈蒿汤组凋亡指数减少(P<0.01),并且两组的Fasl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茵陈蒿汤组比较,荣肝合剂组在凋亡指数及Fasl 和Bcl-2蛋白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茵陈组和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中药复方(荣肝合剂和茵陈蒿汤)不仅可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损害,还可能通过对Fasl和Bcl-2表达的调节,减少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7,(6)
目的研究保肝合剂(柴胡、黄芩、法半夏,等)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保肝合剂低、中、高剂量组(22.5、45、90 mg/kg)和联苯双酯组(100 mg/kg)。每日灌胃(ig)给予小鼠不同剂量保肝合剂14 d后,末次ig后除正常组外,各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Con A 20 mg/kg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8 h后称重,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IFN-γ)、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水平;计算肝、脾指数并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保肝合剂具有剂量依赖性地降低Con A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的升高(P0.05),降低肝匀浆中TNF-α、IFN-γ、IL-1、IL-6、OTC的水平(P0.05)及降低肝、脾系数(P0.05),提高SOD的活性(P0.05),减轻Con A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结论保肝合剂对Con A所致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以及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于实验首日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后,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和联苯双酯治疗组均灌胃口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4小时,再次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8 h后取血检测ALT活性、TNF-α和IL-8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均能降低ALT、AST和TNF-α、IL-8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并在不同程度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但与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叶下珠复方对ConA所致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茱萸总苷(TGCO)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GCO高、中、低剂量组(920、460、230 mg/kg)和联苯双酯组(0.1 g/kg),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ConA 15 mg/kg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2 h,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以0.02 m L/g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0.1 g/kg灌胃,TGCO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TGCO溶液920、460、230 mg/kg灌胃,每6 h灌胃1次,连续给药5次。末次灌药2 h后,称质量后处死小鼠,比较各组小鼠的肝脏、脾脏系数,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肝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TGCO各剂量组和联苯双酯均能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增加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P0.05),改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分级,减轻ConA所致肝损伤的炎性反应,抑制血清ALT、AST的升高,降低肝匀浆中TNF-α、OCT、IFN-r、IL-1和IL-6含量及提高SOD的活性。[结论]TGCO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并且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其保肝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提升以及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山茱萸总苷(TGCO)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TGCOH组、TGCOM组、TGCOL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以0.2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150 mg/kg灌胃,TGCOH组、TGCOM组、TGCOL组给予TGCO溶液460、230、115 mg/kg灌胃,1次/d,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2 h,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Con A制备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8 h后称重,处死小鼠,计算各组小鼠肝、脾系数并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TC)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浓度TGCO组小鼠肝组织的病变程度较轻,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TNF-α、IFN-γ、IL-1、IL-6、OTC含量均降低,肝组织中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TGCO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转氨酶,提高抗氧化能力和抑制TNF-α、IFN-r、IL-1、IL-6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aE.常组,模型组,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剂量组(12.5mg/kg)、小剂量组(6.25mg/kg)。苦参碱组(12.5mg/kg)和联苯双酯组(150mg/kg)。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于实验首日静脉注射Con.A20mg/kg,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小剂量组和苦参碱组均采用鼠尾静脉注射给药,联苯双酯组按150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4小时。再次静脉注射ConA20mg/kg,8小时后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小剂量组血浆AL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剂量组ALT活性明显低于苦参碱组(P〈0.01),苦参碱毫微粒小剂量组ALT活性与苦参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小剂量组肝组织SOD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尸〈0.01)。结论: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对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效果优于等剂量的苦参碱,作用机理与抗自由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加味四逆散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于实验首日静脉注射ConA 20mg/kg,联苯双酯组按150mg/kg灌胃.加味四逆散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40g/kg,20g/kg,10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3天。末次给药后4h再次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8h后检测血清ALT活性,IFN—γ和TNF—α含量,SOD活力、MDA和NO含量。结果:加味四逆散大、中剂量组ALT活性降低,加味四逆散治疗组血清IFN—γ、TNF—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加味四逆散大、中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肝损伤小鼠血清SOD的活力,降低MDA和NO的含量。结论:大、中剂量加味四逆散对刀豆蛋白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抑制NO的产生及降低IFN-γ,TNF—α等炎症介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银花多糖(FLP-3)对卡介苗加脂多糖(BCG+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72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BCG+LPS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组(模型组)、对照组(联苯双酯)及FLP-3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制备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Bcl-2、Bax阳性表达率、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和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Bax表达上升(P0.01),Bcl-2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FLP-3各剂量组Bax表达下降(P0.01),Bcl-2表达上升(P0.01),而FLP-3高剂量组与对照组肝组织Bax及Bcl-2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10、IL-12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FLP-3各剂量组IL-10、IL-12水平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除FLP-3高剂量组血清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剂量组血清IL-10、IL-12水平均降低(P 0.05)。结论:金银花多糖对LPS+BCG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防止肝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其防治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岩黄连提取物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600ng/g),岩黄连高、中、低剂量组(15.0、30.0、60.0μg/g)。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0d后,除正常组外,余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以及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肝脏指数及脾脏指数,观察岩黄连提取物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升高,肝组织SOD降低,MDA升高,肝脏指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岩黄连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LT含量降低,岩黄连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ST含量降低,岩黄连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SOD升高、MDA降低,肝脏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岩黄连中剂量组ALT含量及岩黄连高剂量组AS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岩黄连各剂量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岩黄连提取物对CCl。引起的小鼠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T淋巴细胞亚群在丹参酮ⅡA抗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丹参酮ⅡA大、中、小剂量组(30、20、10mg/kg)预防性给药15天,尾静脉注射20mg.kg-1刀豆蛋白A(Co-nA)损伤小鼠肝脏。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通过FACSCalibur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中CD3+、CD4+、CD8+T细胞亚群,并以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小鼠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各剂量组均能降低ConA介导的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ST、ALT的水平,以大剂量(丹参酮ⅡA30mg/kg)最为显著,(P0.01);丹参酮ⅡA各剂量组均能降低肝损伤模型组中已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含量,(P0.05,P0.01);丹参酮ⅡA各剂量组均能提高肝损伤模型组中已降低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比率,(P0.05,P0.01),其中以大剂量(丹参酮ⅡA30mg/kg)最为显著,(P0.01)。结论:丹参酮ⅡA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通过调整T细胞亚群的活性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逍遥散组,逍遥散组灌胃逍遥散,其余2组灌胃等量蒸馏水。给药后7 d,腹腔注射CCl4花生油溶液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16 h后取材,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并取肝组织做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 ALT、AST、MDA 水平明显升高,SOD 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36.46±15.75)U/L、(145.37±16.39)U/L、(17.48±3.45)nmol/mg、(261.60±20.29)U/m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分别为(22.96±6.23)U/L、(31.89±7.26)U/L、(4.22±1.08) nmol /mg、(336.73±25.34)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逍遥散组ALT、AST、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升高[分别为(89.38±6.96)U/L、(119.04±20.44)U/L、(10.30±2.22)nmol/mg、(304.77±31.71)U/m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逍遥散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甘草提取物对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甘草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1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14制备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CC14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及甘草提取物小、大剂量组。各给药组连续给药7d,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活性及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甘草提取物能明显降低CC1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匀浆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甘草对CC1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软肝消臌汤对CCl4诱导的肝硬化模型大鼠外周血象、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阐释软肝消臌汤治疗大鼠肝硬化的效果及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9 g/kg)、中药小剂量组(2.25 g/kg)、脾切联合大剂量组(9 g/kg),每组12只。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检测大鼠转氨酶(ALT、AST)、血常规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并观察肝脏的外观以及腹水情况;取肝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剂量组、脾切联合大剂量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小剂量组仅有血清AST值及PLT、RBC、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大剂量组比较,脾切联合大剂量组血清AST值,血清HA、LN、PCⅢB含量及外周血象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软肝消臌汤能显著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以脾切除加大剂量软肝消臌汤改变尤为明显。结论软肝消臌汤对大鼠肝硬化具有治疗作用,联合脾切除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芩苷固体分散体对小鼠D.氨基半乳糖(D—GaIN)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单纯黄芩苷进行比较。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GaIN模型组(模型组)、联苯双酯[200mg/(kg·d)]组、黄芩苷[50mg/(kg·d)]组,以及黄芩苷固体分散体低、高剂量[分别为50、100mg/(kg·d)]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0.5%CMC.Na20mL/kg灌胃,其他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天后,通过腹腔注射D.GaIN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小鼠肝脏、脾脏指数,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炎症坏死广泛,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固体分散体低、高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肝组织损伤程度显著改善,且黄芩苷固体分散体低剂量组明显优于同等剂量黄芩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苷固体分散体对D.GaI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效果优于单纯黄芩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肝脏中的表达,探讨黑木耳提取物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为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大鼠用胆总管结扎横断法制作大鼠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将造模大鼠分为梗阻性黄疸组(模型组)、黑木耳多糖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黑木耳多糖灌胃干预。14天后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肝脏组织匀浆后检测组织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核转录因子κB)在肝脏中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B、AST、ALT及肝组织NF-κB表达明显增高,肝组织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黑木耳提取物组TB、AST、ALT及肝组织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SOD活力虽有升高但无差异。补充黑木耳多糖组与假手术组的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黑木耳提取物对梗阻性黄疸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对炎症的控制作用要优于对氧化应激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