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目的:成骨细胞是骨形成和骨代谢的核心部分,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是研究骨代谢和成骨机制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4—12相关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词“osteoblasts,culture in vitro,influencing factors”,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5—01/2004—12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影响因素”,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影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因素,包括:①物理因素。②微量元素。③生长因子。④激素。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5篇关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影响因素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纳入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①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微重力、外力、氧压等。②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缺乏其可能使骨骼发育受到障碍,甚至畸形,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过程与某些微量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包括锌、铝、氟、铜、锰、钙、镁等。③生长因子:与骨生成有关的生长因子主要有骨形态发生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骨生长肽等。④激素: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激素有生长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结论: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因素较多,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研究有效的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方法及组织工程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瘦素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调节食欲及能量消耗功能多肽激素。目前认为瘦素作用不仅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成骨细胞和骨形成的直接作用已越来越明确,深入研究其机制将为防治人类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疾病提供新途径。资料来源:应用网络检索自1994年瘦素基因发现以来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leptin,bone,boneformation,osteoblas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相关文章,检索词“瘦素、骨、骨形成、成骨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瘦素受体及在成骨细胞表达的研究。②瘦素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③瘦素对体内骨形成的影响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47篇有关瘦素与骨相关的文章,其中与骨形成和成骨细胞相关文章分别为112篇和85篇。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18篇进行总结。资料综合:①瘦素受体表达于小鼠、大鼠、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系ROS17/2.8、以及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来源的成骨细胞中。②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瘦素促进人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同时,瘦素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③体内研究显示:循环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外源性瘦素替代治疗增加骨量;瘦素具有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形成的功能。结论:成骨细胞表达瘦素受体,是瘦素作用的直接靶点。瘦素通过外周和中枢途径作用于成骨细胞和骨形成。  相似文献   

3.
曲强  郭伟  韩大成  周立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23-125
目的:瘦素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调节食欲及能量消耗功能多肽激素。目前认为瘦素作用不仅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成骨细胞和骨形成的直接作用已越来越明确,深入研究其机制将为防治人类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疾病提供新途径。 资料来源:应用网络检索自1994年瘦素基因发现以来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leptin,bone,bone formation,osteoblas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相关文章,检索词“瘦素、骨、骨形成、成骨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瘦素受体及在成骨细胞表达的研究。②瘦索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③瘦素对体内骨形成的影响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47篇有关瘦素与骨相关的文章,其中与骨形成和成骨细胞相关文章分别为112篇和85篇。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18篇进行总结。 资料综合:④瘦索受体表达于小鼠、大鼠,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系ROS17/2.8、以及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来源的成骨细胞中。②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瘦素促进人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同时,瘦素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③体内研究显示:循环瘦索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外源性瘦素替代治疗增加骨量;瘦素具有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形成的功能。 结论:成骨细胞表达瘦素受体,是瘦素作用的直接靶点。瘦素通过外周和中枢途径作用于成骨细胞和骨形成。  相似文献   

4.
背景:成骨细胞在骨代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分化成熟、功能活动及凋亡对骨骼形成与矿化的程度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的:通过对SCI数据库、NIH基金及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有关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得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动态研究趋势.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由第一作者检索SCI数据库,美国NIH基金在线查询网站(NIH Research Portfolio Online Reporting Tools)及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有关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文献,基金资助项目,以及专利情况,分析其研究进展.检索时间范围为2008-01/2010-12.数据下载日期为2011-10-18.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同行评议的与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密切相关的研究原著类文献.②与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相关的基金资助项目.③与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相关的专利.排除标准:①综述,会议记录,会议摘要等文献.②未正式出版的文章.主要数据的判断指标:①文献发表的作者分布.②时间分布.③地区分布.④机构分布.⑤出版物分布.⑥论文被引频次分布.⑦基金资助与发稿量对比.⑧专利信息.结果:①SCI数据库2008/2010检索到2 612篇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相关文献,其中研究类文章以2 393篇位居首位.结果分析得出,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②有22家核心机构、12种核心期刊和13篇经典文献.<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杂志-A辑>发文161篇,处于领先地位,其次为<生物材料>100篇及<骨>77篇.③1 443篇(60.3%)文章获得2 090种基金资助.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是世界范围学者关注的焦点,每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会对成骨细胞研究提供大量的资金资助.④共检索到398项国际专利及11项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项目,表明中国有关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专利数量不多.结论:文献分析显示了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这一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为深入研究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学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如何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向目的细胞类型分化是神经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FGF,EGF,nerve stem cel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神经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6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8篇涉及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现状,10篇涉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4篇涉及表皮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8篇涉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合用对神经干细胞增值、分化的影响,5篇涉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作用的比较。资料综合:①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在不同微环境中可增殖、分化为不同干细胞以及不同类型的成熟组织细胞,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因子对其分化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强大的促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的神经元前体细胞潜在的再生能力,细胞增殖或分化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依赖性。③表皮生长因子既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生长,也可促进其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表皮生长因子促细胞增殖作用也呈浓度依赖性。④大多神经干细胞培养中都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从而提高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效率。⑤目前对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差异认识不统一。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都具有较强的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均属于神经干细胞培养中重要的神经促生长因子,其促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控制和影响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转化途径的因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cnki数据库1990-01/2006-06期间的有关神经干细胞和增殖与分化关系的文献,检索词“NSC,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01/2006-06期间的相关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资料选择:选取关于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特别是机制方面的相关文献,删除未进行对照的试验研究的文章,然后查余下的文献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采用对照。纳入标准:平行对照组,即未采用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因素或正常对照;实验组为采用干扰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因素。排除明显不随机的试验。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调查设计是否严密,实施过程是否严格,统计学处理是否合理。资料提炼:共检索43篇关于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分别与基因调控、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微环境信号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31编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2篇试验中,8篇是因重复的同一研究,4篇是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神经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具有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其增殖与分化与基因调控、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微环境信号等因素密切相关,基本螺旋-环-螺旋基因、凋亡相关基因Bc1-XL、sox2等参与了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机制,notch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分化激活受体Y信号通路也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方向。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分化及调控机制是多因素调节和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成骨细胞在骨代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分化成熟、功能活动及凋亡对骨骼形成与矿化的程度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的:通过对SCI数据库、NIH基金及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有关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得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动态研究趋势。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由第一作者检索SCI数据库,美国NIH基金在线查询网站(NIH Research Portfolio Online Reporting Tools)及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有关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文献,基金资助项目,以及专利情况,分析其研究进展。检索时间范围为2008-01/2010-12。数据下载日期为2011-10-18。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同行评议的与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密切相关的研究原著类文献。②与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相关的基金资助项目。③与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相关的专利。排除标准:①综述,会议记录,会议摘要等文献。②未正式出版的文章。主要数据的判断指标:①文献发表的作者分布。②时间分布。③地区分布。④机构分布。⑤出版物分布。⑥论文被引频次分布。⑦基金资助与发稿量对比。⑧专利信息。结果:①SCI数据库2008/2010检索到2612篇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相关文献,其中研究类文章以2393篇位居首位。结果分析得出,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②有22家核心机构、12种核心期刊和13篇经典文献。《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杂志-A辑》发文161篇,处于领先地位,其次为《生物材料》100篇及《骨》77篇。③1443篇(60.3%)文章获得2090种基金资助。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是世界范围学者关注的焦点,每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会对成骨细胞研究提供大量的资金资助。④共检索到398项国际专利及11项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项目,表明中国有关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专利数量不多。结论:文献分析显示了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这一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为深入研究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学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年来深入研究的几种影响局部骨代谢的细胞生长调节因子,通过探讨各种功能性分子间的作用和联系,从功能的角度了解其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试图勾勒出骨细胞生长、存活、发挥功能的局部体液化学微环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2-12相关骨代谢调节因子的文献,检索词“Bonemetabolism,adjustingfactor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80-01/2002-12相关骨代谢调节因子的文献,检索词为“骨代谢,调节因子”,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骨代谢调节因子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代谢。②调节因子。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7篇关于骨代谢调节因子的文献,纳入2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众多的激素、因子共同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代谢活动,它们之间有着协同、促进、抑制的复杂关系,并形成网络。骨组织合成多种生长因子,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利于骨质的生长。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骨折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骨是转化生长因子β最大的组织来源和储存库。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过程、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以及骨发育和骨形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白细胞介素主要由吞噬细胞合成,为多肽类物质。推测P物质在骨的纵向生长过程中可能起调控作用。各种骨代谢影响因子均存在于骨组织中,因而任何时候骨细胞的微环境中都不是只出现某一种因子,也即骨组织代谢是由多种因子同时参与调节。结论:针对影响骨代谢各种功能性分子间的复杂网络关系,在微观领域进行分子结构功能模式的数字化、信息化的研究是其可行的途径,也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背景:成骨细胞在不同的培养环境、细胞因子刺激下增殖、分化及功能不同。目的:总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与成骨细胞增殖速度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1990/2011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运动、成骨细胞培养和骨组织工程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exercise,Osteoblast raise method",中文检索词为"运动,成骨细胞,骨组织工程"。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29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骨组织工程构建中种子细胞的选择方式、支架材料的不同形式、细胞因子、培养环境、力学因素都对成骨细胞的培养有重要影响。构建骨组织工程中成骨细胞在不同的培养环境、细胞因子刺激下会有不同的增殖能力和分化结果。成骨细胞的增殖速度与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提供的低剪力环境、适宜的细胞因子、细胞支架的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引起骨折后骨不连的原因很多,体外冲击波疗法被证实为疗效确切的无创性治疗手段,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其作用机制和是否有副效应等相关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06文章,检索词“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nonun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e.com.cn2001-01/2004-06文章,检索词“体外冲击波、骨不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不连方面的文章。纳入条件:①随机和非随机实验研究。②临床研究。③个案报道。排除条件:①重复的同一研究。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8篇关于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文献,16个试验符合纳入条件。其余12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5个实验298例骨不连患者,经过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后骨折端的疼痛减轻或消失,骨折愈合率达40.0%~82.9%。大量体内外实验表明体外冲击波可能是通过诱导成骨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来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通过刺激局部生长因子的释放和干细胞的补充或激活骨不连愈合的生物学状态,促进骨折愈合。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骨不连的主要方法。大量实验数据证明临床疗效比较显著,是一种没有手术风险,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的无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利用SC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干预作用近10年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分析。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由第一作者以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racture(骨折);及healing(愈合)为关键词检索SCI数据库2002-01/2011-12的相关文献,并将分析结果及资料导出,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主要数据的判定指标:①检索结果数量。②发表文章年份分布。③国家地区分布。④机构信息。⑤文献类型分析。⑥来源期刊分析。⑦高被引频次文献分析。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检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干预作用相关研究的文献。文献类型包括研究原著、综述、会议记录及摘要、快报文章、编辑素材。排除标准: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大于10年较陈旧的文献,未发表的文章以及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献。主要数据判定指标:以文献的类型、出版时间、发表文献的作者分布、学科类别、机构分布、国家地区分布、来源期刊、文献被引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CI数据库2002/2011收录的文献中共检索到180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干预作用研究相关的文献,研究原著以158篇位居首位,其中有9篇文献总被引次数超过50次,被确定为经典文献。在时间分布上,文献数量2002/2011总体呈上升趋势,来源出版物呈分散情况,其中Bone《骨》发表文献量21篇,占全部文献的11.67%。其次为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骨及矿物质研究》13篇。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干预作用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并在国际数据库收录文献数量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微重力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培养技术,可用于组织工程、细胞培养等多个领域。介绍微重力反应器模拟微重力环境用于细胞培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01/2002-06的文章,检索词为“microgravity,simulatedmicrogravity,bioreactor,tissueengineering,cellculture,Rotatingcellculturesystem”,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模拟微重力下细胞培养的研究。②微重力组织工程学的研究。③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④微重力环境的创建。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88篇与脊髓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献,其中19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69篇文章系同一类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①模拟微重力培养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实用性:避免湍流形成的过大剪切力;培养液通过旋转逐渐混合;零顶空间;贴壁依赖性细胞可在载体上生长;提供充分氧合作用。②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的生长:细胞易于聚集,产生更高的细胞密度。③微重力反应器可以建立动物细胞的三维培养体系,达到满足器官替代物,或体外研究的要求。④通过微重力反应器所构建的三维组织结构中可产生血管样管状结构,用于产生组织工程学的血管管道。⑤需要解决的问题:微重力反应器所构建的三维结构一旦离开微重力环境,其功能能否长期保持,或移植整合到宿主组织后仍保持不变,尚需进一步研究。结论:模拟微重力培养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培养技术,其核心技术是建立动物细胞的三维培养体系,可以为多种细胞和组织块的生长和代谢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组织培养,并保持所培养细胞的组织分化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中的多种生长因子及带血管筋膜是否具有促进骨再生及血管化作用尚在争论之中。目的:拟从组织影像学角度评价富血小扳血浆及带血管筋膜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脱钙骨基质复合的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作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及动物同体对照实验,于200410/2007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1-12月龄健康杂种犬12只,体质量20~25妇,雌雄各半。方法:④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犬骨髓中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贴壁培养扩增、成骨诱导培养。取杂种犬的股骨制备脱钙骨基质,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②将每只犬的背部分为4个区,A,B区,植入加富血小板血浆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脱钙骨基质复合体,C,D区,仅植入骨髓基质干细胞/脱钙骨基质复合体。A,C区植入物用背阔肌带血管肌筋膜包囊;B,D区植入物用背部不带血管的浅筋膜包裹。分别在4,8,12周各取4只,雌雄各半,麻醉后处死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④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②行改良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VonKossa法、茜素红法,钙结节染色观察诱导成骨细胞形态特征。③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复合体的结构。④行大体标本、X射线数字影像及组织学观察评价。结果:①诱导成骨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的碱性磷酸酶及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②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成骨诱导细胞的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⑨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后,细胞上架率高,生长状态好,增殖迅速,能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④各时间点A,B,C区在成骨的骨量、骨光学密度、血管化程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D组(P〈0.05)。结论:经组织影像学观察证实,富血小板血浆和带血管肌筋膜均能促进组织工程骨的成骨和血管化,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术背景:近来研究发现,在正常骨组织和骨折骨痂中有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局部给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目的:对神经生长因子在骨折修复中的表达、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51-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nerve growth factor,bone fracture,repair,osteogenesis”。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CNKI全文数据库1990—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神经生长因子,骨折,修复”。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②骨折修复的过程。③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修复作用的实验或临床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Meta分析或综述类文章。 文献评价:共收集到59篇相关文献,28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1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章。符合纳入标准的28篇文章中,分别涉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发现发展、生物学特性9篇,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5篇,骨折修复过程中参与的因子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4篇,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的修复作用10篇。 资料综合:①正常骨组织和骨折骨痂中均有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②神经生长因子主要由来源于神经嵴的神经元支配的靶组织产生。其被这些神经元轴突摄取后逆行运输至胞体,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神经细胞的基因转录而发挥生物效应,维持神经元的存活、刺激轴突的生长,并对外周神经的发育、营养起重要的作用。神经生长因子主要是通过促进骨折部位神经的再生参与骨折修复。③骨折愈合的机制十分复杂,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组织的作用也是多方面、多层次和相互交叉的,其机制尚未完全探明。 结论:虽然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修复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探讨其综合治疗的方法和预后的影响因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3-01/2000-10和CBMdise相关文章。检索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急性一氧化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研究。②不限定盲法。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40篇关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脑病的相关文献,24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脑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表现从症状、体征、脑电图、脑CT、磁共振方面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治疗方法常采用:①神经细胞活化剂、血管扩张剂、抗凝剂及维生素。②高压氧。③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④针刺疗法。影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预后的因素常与年龄、中毒程度、并发症及其救治的时间有关。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以导致脑病的发生,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应采取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遗留不同程度的智力及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存在睁眼昏迷。  相似文献   

16.
背景:麻醉在肾移植手术中占有重要的作用,麻醉的效果会影响肾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目的:分析SCI数据库中肾移植麻醉研究文献的相关数据,以期得出国际肾移植麻醉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以电子检索方式检索1991-01/2010-12SCI数据库中有关肾移植麻醉的文献,采用检索词为"renal transplant/kidney transplant(肾移植),anesthe(麻醉),general anesthesia(全身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EA(硬膜外麻醉)"。将SCI数据库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的绘图功能相结合,从时间分布、国家或地区分布、机构分布、出版物分布和论文被引频次分布,发表文献作者等方面对肾移植麻醉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同行评议的与肾移植麻醉密切相关的研究原著。②与肾移植麻醉相关的综述。③与肾移植麻醉相关的会议记录及摘要。④与肾移植麻醉相关的快报。排除标准:①未发表的文章。②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章。主要数据判定指标:①关于肾移植麻醉文献的时间分布。②国家或地区分布。③机构分布。④出版物分布。⑤论文被引频次情况。⑥发表文献的作者分布。⑦文献类型分布。⑧肾移植麻醉2种主要方法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文献对比。结果:①在SCI数据库1991/2010共检索到387篇与肾移植麻醉相关的文献,其中研究原著以344篇位居首位,在年限分布上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有12篇可以确定为经典文献。②《移植学会会报》发表文献42篇,处于领先地位,其次为《移植》杂志14篇、《麻醉与镇痛》杂志13篇。肾移植全身麻醉文献77篇,发文量高于肾移植硬膜外麻醉。结论:文献分析显示了肾移植麻醉研究这一领域的国际文献发表的发展趋势,可为学科专家深入研究肾移植麻醉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及核型正常的特征是其作为研究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外源基因的表达、以及利用基因突变的胚胎干细胞建立人类遗传病动物模型的理论基础。因而,胚胎干细胞的鉴定工作对于研究和利用胚胎干细胞具有重大的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3-12相关胚胎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embryonicstemcell,embryo,Alkalinephos-phatase,Oct-4”,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01/2003-12相关胚胎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胚胎干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与胚胎干细胞鉴定有关的文献。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主要收集了16篇有关胚胎干细胞鉴定的文献。查找全文。资料综合:将所选的资料按以下顺序归纳总结:①形态和生长特性的初步鉴定。②免疫学方法鉴定。③染色体相关鉴定。④全能性和多能性鉴定。结论:胚胎干细胞的鉴定并不是用某一种方法就可以的,而是一个鉴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先检查碱性磷酸酶和核型,然后鉴定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当胚胎干细胞达到一定数量后再鉴定干细胞的发育全能性,每种鉴定都要重复多次。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因烧伤或外伤造成的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病例中,组织工程化皮肤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因此,研究皮肤组织工程的相关种子细胞及支架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01有关皮肤组织工程的文章,检索词“tissue engineered skin,stem cell”,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4-01/2007-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皮肤组织工程,皮肤干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相关文章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②有关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Meta分析、或个案报道等。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7篇有关皮肤组织工程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69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皮肤移植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使其克服了原有的皮肤供区不足、免疫排斥、传播疾病等各种问题。①皮肤种子细胞:胚胎干细胞及多种成体干细胞均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其中皮肤干细胞成为首选,将其种于生物支架上,可以获得临床所需的表皮、真皮及复合皮肤。②表皮替代物的研究现状。③目前各种真皮替代物的制作方法。④复合人工皮肤的研究方向。⑤现在各种技术仍不够成熟,大范围临床应用始终面临许多问题,但组织工程化皮肤已成为研究者的工作重点。结论:组织工程化皮肤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最佳方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随着生命科学、手术技术、材料科学以及诸多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一种功能与外形近乎正常皮肤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既可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