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中药联合超声下卵泡抽吸术(MFA)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44例难治性PCOS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行MFA,观察组同时服用补肾活血中药(菟丝子20 g熟地10 g桑寄生20 g仙灵脾15 g补骨脂10 g黄精10 g皂角刺15 g桃仁10 g山慈菇10 g丹参20 g甘草6 g),每天1剂,每月连服14剂。接受MFA次月达到疗效标准者行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观察组同时继续服用补肾活血中药。观察两组接受MFA前后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窦卵泡数及促排卵治疗HMG用量、成熟卵泡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妊娠率等。结果 观察组进行了42周期的MFA治疗,对照组进行了56周期的MFA治疗。两组穿刺后T、LH、LH/FSH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LH/FSH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窦卵泡数:MFA后降到10个以下者观察组18例(90.0%);对照组22例(91.7%),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促排卵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第5天予以HMG 75~150 IU/ d,用药5天后监测卵泡发育,根据卵泡发育的速度和数量及时调整用药剂量,观察组HMG平均用量(585.0±195.0)IU,对照组HMG平均用量(1470.0±532.5)I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HCG日成熟卵泡数,观察组平均为(1.1±0.3)个,对照组平均为(3.1±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无1例发生OHSS,1例发生LUFS;对照组中1例发生轻度OHSS,2例发生LUFS。连续促排卵治疗并随访3个月,观察组18例中临床妊娠8例,其中1例双胞胎,7例单胎,妊娠率44.4%(8/18例)。对照组22例中临床妊娠7例,其中2例双胞胎,5例单胎,妊娠率31.8%(7/22例)。结论 采用补肾活血法联合MFA治疗难治PCOS创伤小、安全、有效;同时应用补肾活血法能明显减少促排卵药HMG用量,减少多个成熟卵泡数发生,降低了OHSS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药对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化痰祛湿中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因输卵管因素进行IVF-ET助孕的PCOS患者61例,根据自愿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长方案超促排卵后取卵,移植。中药组在使用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的同时加服补肾活血、化痰祛湿功效的二至导痰方中药,1天1剂,连服到胚胎移植后14天。比较两组患者Gn使用量、使用天数、注射HCG日卵巢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结果:对照组Gn总量高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HCG日卵巢血流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I无差异。中药组受精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妊娠率56.7%,对照组妊娠率45.2%,两组妊娠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Gn使用时间,获卵数和卵裂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痰祛湿中药可以减少PCOS患者IVF-ET助孕中Gn用量,改善卵巢血流,提高受精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补肾养血活血中药对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 ART)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年龄<42岁因输卵管因素、男性因素致不孕的女性患者,采用常规COH方案,中药组(184例)于促排卵周期月经第2、3天至取卵前进行补肾养血活血中药的辅助治疗,观察血清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n)用量和用药天数、获卵数、受精以及成胚胎情况,并与未用中药的对照组(184例)进行比较。结果 中药组子宫内膜厚度[(10.85±1.63)mm]大于对照组[(10.50±1.49)mm] (P<0.05);优质胚胎率/冻存胚胎率(48.9%/39.7%)均优于对照组(45.4%/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血清孕酮(P)、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Gn用量和使用天数、获卵总数、受精率、卵裂率等方面中药组呈现良性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养血活血中药与促性腺激素配合应用于超促排周期,能够提高胚胎质量,改善子宫内膜的状态,为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补肾疏肝中药联合针刺疗法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性,并对手术结局进行观察。方法 将97例IVF-ET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针刺组(51例)和单纯西药组(46例),两组均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进行IVF-ET,中药联合针刺组在超排卵过程中联合应用补肾疏肝中药(二至天癸颗粒和逍遥丸颗粒)及针刺治疗,单纯西药组只按IVF-ET进行常规操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虚肝郁证候改善情况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分变化;两组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及卵泡膜血流阻力指数(RI),两组取卵数、优卵率、受精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肾虚肝郁证候、SAS、BDI评分的改善,中药联合针刺组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内膜所占比例中药联合针刺组为74.5%(38/51),单纯西药组为45.7%(2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HCG当日卵泡膜血流RI中药联合针刺组(0.48±0.03)明显低于单纯西药组(0.5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取卵数、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卵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中药联合针刺组较单纯西药组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疏肝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缓解IVF ET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效地改善手术结局,其作用可能与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卵细胞质量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联合避孕药预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肾虚型卵巢低反应(PO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行IVF-ET的PO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均采用短方案进行IVF-ET治疗。联合治疗组自IVF-ET超排卵周期的上1个月经周期行补肾中药联合COC预治疗,COC治疗组于同一时期COC治疗,对照组口服等剂量安慰剂。观察3组治疗前后肾虚证候改善情况及予短方案后3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激素(E2)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Gn用量及使用天数减少,HCG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及可利用胚胎率增高(P<0.05, P<0.01);肾虚证候积分降低(P<0.01),且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肾虚症状改善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COC治疗组获卵数增高(P<0.01);与COC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Gn用量及使用天数减少,HCG日E2水平增高,获卵数及受精率较高,肾虚证候积分降低(P<0.01)。结论补肾中药联合口服避孕药预治疗可增加IVF-ET中肾虚型POR患者的获卵数,增加HCG日E2水平,减少Gn用量及天数,提高受精率及可利用胚胎率,改善肾虚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中药联合克罗米芬助进小卵泡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70 例诊断为小卵泡排卵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35 例,克罗米芬50~100 mg,连用5 d;治疗组35 例,加用制首乌、枸杞、杜仲、柴胡、郁金、枳壳等补肾疏肝中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卵泡MFD 值。结果:治疗组周期妊娠率43.59%,对照组35.13%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LUFS 发生率治疗组7.69%,与对照组29.73%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MFD 值(18~28 mm)排卵周期中,对照组周期妊娠率为44.44%与治疗组55.1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期流产率为18.75%,与治疗组6.25%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疏肝养阴中药配合克罗米芬从整体助进小卵泡发育,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针刺及封闭联合辅助生殖技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泡成熟度的影响。方法:6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Gn过程中应用穴位针刺及封闭至Gn结束,HCG日加用封闭治疗;对照组单纯Gn治疗。观察两组于注射HCG 36 h后卵子采集情况。结果:60例PCOS患者IVF-ET治疗周期中,对照组卵子回收率62.77%,卵子成熟率35.86%,不成熟卵子51.72%;治疗组卵子回收率79.07%,卵子成熟率43.53%,不成熟卵子44.12%,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针刺及封闭联合辅助生殖技术能明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卵巢功能,卵子成熟度明显提高,是治疗PCOS不孕症的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暖宫保孕丸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暖宫保孕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卵巢体积(8.13±1.75)cm3、子宫内膜厚(0.93±0.28)cm低于对照组的(9.36±1.95)cm3、(1.14±0.36)cm(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促卵泡激素(FSH)(4.84±0.69)U/L、黄体生长激素(LH)(8.94±2.63)IU/L、雌二醇(E2)(70.93±3.16)pg/mL低于对照组的(5.21±0.78)U/L、(11.06±3.28)IU/L、(73.02±3.35)pg/mL(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2.0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与对照组(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卵率(88.37%)、妊娠率(83.72%)高于对照组(69.77%)、(62.79%),妊娠早期流产率(6.98)低于对照组(25.58%)(P<0.05)。结论:暖宫保孕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有效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调节血清激素水平,促进排卵,降低流产风险,提升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清热化湿方联合四联疗法对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胃泌素-17(G-17)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施予清热化湿方联合四联疗法,比较2组疗效及PGR、G-17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理组织学有效率91.11%,与对照组的82.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97.78%,比对照组的6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6.89±3.45)分,比对照组的(10.51±4.03)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炎性反应及萎缩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GR(6.88±2.41),与对照组的(7.24±2.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G-17水平是(7.31±1.32)pmol/L,比对照组的(5.43±1.30)pmol/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方联合四联疗法有助于提升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疗效,并促使其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排刺温针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肾虚督寒型AS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给予排刺温针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脊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对比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R、CRP、TNF-α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BASDAI和BASFI评分分别为(21.18±2.65)mm/h、(18.72±2.48)mg/L、(9.19±2.15)ng/L、(2.89±0.61)分、(3.14±0.39)分、(2.56±0.33)分、(3.02±0.3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6.86±3.36)mm/h、(24.51±3.31)mg/L、(12.38±2.55)ng/L、(5.24±1.20)分、(4.03±0.50)分、(3.57±0.46)分、(4.1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7.50%对比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刺温针联合中药熏洗可以改善肾虚督寒型A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临床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介质水平,从而有效治疗AS。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子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COS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102例)、对照组(98例),两组均给予达英-35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超促排卵,电针组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加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子宫等穴位电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卵子质量、最终的妊娠结局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1)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PCOS患者的优胚率(P〈0.05),并可将临床妊娠率提高8.36%;(2)电针干预可明显降低卵泡液TNF-α水平(13.61±15.46 vs 34.09±93.53,P〈0.05);(3)妊娠患者血清、卵泡液TNF-α水平均低于非妊娠患者[妊娠:(53.91±63.32)pg/mL,(14.93±25.37)pg/mL,非妊娠:(76.82±82.96)pg/mL,(25.04±35.7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能够改善PCOS患者卵子质量,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补肾健脾法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应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法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巢低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在进入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流程之前,中药组给予3个月的补肾健脾中药治疗,对照组不予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窦卵泡计数(AFC),及予来曲唑微刺激方案后两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妊娠率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中药组bF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AFC增多(P0.01);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治疗后中药组获卵数增加且多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优质胚胎数也较治疗前增多(P0.01)。③治疗后中药组临床妊娠率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健脾法可改善IVF-ET中卵巢低反应,提高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均采用阿糖腺苷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辨证加用中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0%、99.0%,对照组分别为61.2%、96.9%,组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4.90±1.11)d和(5.34±1.6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尊环 《河北中医》2010,32(10):1509-1510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配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抑郁症5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逍遥散加减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对照组18例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对消化道、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抗抑郁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61.1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为(13.12±2.42)分,对照组为(20.24±2.21)分;消化道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22.22%、27.78%,对照组分别为55.56%、5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抗抑郁疗效优于单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且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盐酸帕罗西汀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中药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予补肾活血方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临床体征(WHR、BMI、多毛)、生殖内分泌激素(LH、T)、血清激活素A(ACTA)、抑制素B(INHB)、卵泡抑素(F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中药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3.8%,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WHR、BMI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WHR、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LH、LH/FSH及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ACTA、INHB、FS及FS/A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CTA、F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改善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激活素-抑制素-卵泡抑素(ACT-INH-FS)系统。  相似文献   

16.
赵旭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4,(11):1653-165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组采用安宫黄体酮与中药方剂。结果:对照组子宫出血彻底消失时间为(5.82±1.36)d,治疗组子宫出血彻底消失时间为(3.17±0.85)d,对照组药物治疗总时间为(10.74±1.72)d,治疗组药物治疗总时间为(7.31±1.48)d,治疗组子宫出血表现彻底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lt;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9.5%,治疗组有效率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lt;0.05)。治疗组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lt;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4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实施治疗.中西组再加用中药辨证施治和针灸治疗。观察项目有:并发症发生率、Barthe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牛津残障量表(OHS)、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牛津残障量表(HRSD)等。结果中西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组MMSE、HRSD出入院差值分别为(11.21±4.76)分与(-17.31±3.72)分,对照组分别为(7.57±2.28)分与(-9.12±2.4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SIAS、BI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4.76±12.32)分与(25.21±11.69)分,对照组分别为(16.17±6.49)分与(13.77±9.0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出院后2月随访OHS评测,轻中度残障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病死率及卒中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相对于西医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基础治疗+中药汤剂+苦碟子注射液+中药泡洗+综合康复方案,对照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现代康复技术.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14天NIHSS评分(22.33±1.06)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21天后,治疗组NIHSS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18.73±1.23)分、(20.19±2.17)分、(38.68±2.85)分]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1.65±1.41)分、(25.37±2.34)分、(32.12±3.11)分](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 (55/60),对照组为70.00% (2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8,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分,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