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 了解黄冈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黄冈市12家CDC和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在线录入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机构基础配置能力、机构参与能力、机构教育培训与指导能力、监测能力、干预能力等。结果 政策能力:2017年市级CDC有现行的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仅部分县(市、区)级制定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综合规划和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全市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约占疾控总业务工作经费的4.9%。基础配置能力:疾控系统仅有25%的CDC设有专门的慢性病防控科所,慢性病防控在岗工作人员占在岗总人数的4.13%。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在岗慢性病管理工作人员占在岗总人数的6.59%。合作与参与能力:在慢性病预防控制领域,有7个县(市、区)与媒体开展过合作。监测能力:全市开展死因监测覆盖率为100.0%;CDC开展恶性肿瘤病例报告、脑卒中病例报告、心肌梗死病例报告、慢性阻塞性肺病监测的比例分别为50.0%、50.0%、50.0%、16.7%,开展各类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5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恶性肿瘤、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37.5%、50.0%、50.0%。干预与管理能力: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为58.3%,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30%。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结论 黄冈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仍处于薄弱阶段,亟待提高,建议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制定慢性病相关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红河州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和应对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收集红河州疾控系统调查数据,用SPSS 16.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查应答率100%,在调查的14家疾控中心中,2011年有1家当地制定了规划,有2家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中有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14家疾控中心均开展了培训指导工作,慢性病监测主要为死因监测,14家均未开展过机构合作、人群个体干预、科研工作。有3家疾控中心设有专门的科室,红河州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疾控中心总的业务工作经费的1.79%,慢性病工作人员占疾控中心在岗人员的4.51%,平均每个疾控中心2.23人。[结论]红河州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较弱,与国家相关工作规范的要求差距明显,亟待加强红河州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发挥红河州各级疾控机构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肇庆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防控)能力现状。方法通过网络问卷对与慢性病防控工作相关的肇庆市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为《全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问卷分别为7份和109份,回收率均为100%。政策和基础配置能力:市级政府配置慢性病防控经费;肇庆市3.75%的CDC在岗人员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总经费的2.37%,17.3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财政拨款的11.38%。6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体重秤、身高计、腰围尺、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培训指导和合作能力:市级和县级CDC、94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培训;市级和县级CDC、9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技术指导;3所县级CDC与媒体合作。监测和评估能力:所有CDC均开展死因监测工作。3所县级CDC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干预工作;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服务和建档工作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建档工作和相应的随访管理工作;8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45岁以上居民免费血糖检测服务。结论肇庆市慢性病防控能力较薄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3年我国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员比重,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配置及其变化趋势,为客观评估慢性病防控能力及制订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收集原始数据,运用SAS 9.3软件,分年度、地区、机构级别进行统计学描述和趋势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填报信息的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疾控机构共有3 335个,慢性病防控人员数3 307人,所占比例为1.82%。截至2013年慢性病防控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到6 718人,所占比例增加到3.23%,4年涨幅为103.14%。县级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员比例增长最快,从2010年的1.68%上升到2013年的3.28%,市级增长速度最慢。2013年从事慢性病工作的人员比例为3.23%,数量相当于传染病人员的36.52%,免疫规划人员比例的41.83%。结论各级疾控机构慢性病控制人员仍需要增加,尤其是基层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队伍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了解甘肃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系统参与慢性病干预能力的现状,分析参与慢性病干预工作中的制约因素,为完善全省慢性病监测、干预、评估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甘肃省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问卷》,通过定性访谈和网络填报获得相关数据。结果全省总计有19.31%的CDC开展了针对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总体参与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相关干预的能力较为薄弱,干预手段单一;各级CDC慢性病防控经费平均占本单位工作经费总额的比例均不足1%;开展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的CDC个数仅占全省CDC总数的5.94%。结论各级CDC主要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能力较差,经费匮乏,需建立慢性病预防控制体系以提高各级CDC对慢性病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四川省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省2011年度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的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慢性病防控人员400人,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总人数的3.50%;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共987.40万,占单位总业务经费0.09%;专业以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为主(71.75%);慢病工作年限小于5年者占66.75%。全省开展慢性病相关监测或现场调查的县区为74.32%。结论四川省慢病防控资源不足,经费缺乏,慢病机构设置尚需健全,慢病防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红河州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和应对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收集红河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查数据,用SPSS16.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查应答率100%,红河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占在岗人员总数的20.2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占财政拨款经费比例中位数为42.68%,在调查的11项设备中平均配置7.17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培训指导、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慢性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发现和管理工作,在调查的10本国家现行慢性病工作规范平均持有2.46本,在调查的6个宣传日中平均开展宣传3.19个,开展高危人群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和双向转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分别为8.10%、11.04%和27.92%。开展过慢性病项目和慢性病社区康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分别为1.30%和1.95%。结论红河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较弱,急需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病防控部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作为评价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框架的六个主要模块之一~([1-2])。在中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下,由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及专业防治机构等组成慢性病防控系统共同实施,其中疾控机构在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疾控机构的慢性病防控部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是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安阳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CDC)机构的慢性病防控能力现状,为加强该市的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对策。方法采用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适用于疾控系统),对2011年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均无制定现行的慢性病防控相关规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政府领导均无参加过当地慢性病防控相关活动。在两会上,市级有3个以慢性病防控为主题的提案,均无CDC参与编写或提供素材。10家CDC机构的慢性病工作经费占工作总经费比例为6.9%,专职从事慢性病工作在岗人员22人,占同级在岗人员总数的比例为3.0%,以无职称和初级占的比例高,占48.6%,平均年限在5年以下者占的比例最高,为48.6%,慢性病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次数和总人次数最高为省级,未参加2个月以上的培训,仅与同级二级以上医院合作过,专病防治机构设有肿瘤防治办公室2家;开展监测和干预工作仅为死因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指标为血压、血糖,干预的场所为社区和工作场所;参与了对所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工作的考核。结论安阳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制定慢性病相关规划,加大慢性病工作专项经费投入。CDC机构监测和干预能力亟需提高,加强卫生领域内外部门和媒体的合作能力,县区级CDC基础配置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韶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现状及能力建设现状,为加强韶关市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对韶关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8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问卷回收率100%。2016年韶关市从事慢性病管理工作的人员占在岗卫生技术人员的9.6%。慢性病管理经费均来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仪器齐全率为73.1%,开展慢性病相关知识培训、业务指导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分别为3.4、3.3和4.9次(/乡·年)。4.6%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了慢性病防控相关项目或科研工作。11.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慢性病社区康复服务,69.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45岁以上居民免费测血糖。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及慢性病患者的建档和随访管理工作。分别有50.9%和23.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建档和随访管理。分别有60.2%和57.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结论 韶关市近几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在逐步规范,但在慢性病防控经费保障、人员配备、慢性病防治工作项目执行能力等方面还较薄弱,应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从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1.
马凯  张瑞 《中国校医》2020,34(4):286-288
目的对洛阳市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为洛阳市慢性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疾控系统)”网络问卷,对2017年洛阳市疾控系统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结果洛阳市慢性病防控人员主要为大专学历、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医学专业,分别占比52.5%、27.9%;无职称、初级和中级职称分别占34.4%、36.1%、23%,副高及以上职称占6.5%。专职从事慢性病防控的人员占82%。以慢病防控为主要职责的科室占50.8%。结论对于目前严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势,洛阳市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仍然不足。需要政府层面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疾控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为加强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分析2011年全国不同级别和不同地区疾控机构中慢性病防控人员数所占的比例。使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调查了全国32个省级、346个地市级和2880个县区级疾控机构,三级疾控机构的应答率分别为100%(32/32),98.8%(342/346)和98.3%(2832/2880)。全国各级疾控机构共有8264名慢性病防控人员和3656名专职防控人员,分别占疾控机构在岗总人数的4.4%和1.9%。全国40.6%(1301/3206)的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员数所占比例在5%及以上,省、地市和县区级疾控机构达到5%的比例分别为9.4%(3/32)、19.0%(65/342)和43.5%(1233/2832),仅有11.8%(379/3206)的疾控机构专职慢性病防控人数所占比例在5%及以上。省级、地市级疾控机构中慢性病防控人员数所占比例中位数为2.8%和2.9%,低于县区级(4.3%),专职慢性病防控人员数所占比例中位数为2.1%和1.2%,高于县区级(0%)。东部地区疾控机构中慢性病防控和专职防控人员数所占比例中位数为4.4%和1.7%,高于中部地区(3.9%和0%)和西部地区(3.7%和0%)。结论应针对性地采取各项措施,提高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掌握浦东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方法对浦东新区2010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的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 CDC从事慢性病防控人员17人,占总人数的5.65%;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共236.5万,占单位总业务经费11%;高级职称2人,占11.76%,本科及以上学历12人,占70.59%,工作年限5年以下9人,占52.94%。区疾控参与出台政府相关慢病政策的制定,开展死因监测、恶性肿瘤、脑卒中、心肌梗死病例报告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相关监测,每5年对慢性病防控情况做综合评估,已建立了肿瘤随访、高血压随访干预、糖尿病随访干预、35岁首诊测压、慢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慢病防治干预模式。结论浦东新区慢病机构设置较健全,慢病监测网络日益完善,但慢病防控资源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仍需优化,慢病干预管理模式还需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况调查等方法对各级疾控机构房屋建设、服务人口、疾控人员编制情况和学历、技术职称构成、实验室建设及财政经费保障情况等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投入不足、经费短缺;疾控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仪器设备仍不能满足需求;基层疾控人员工资待遇偏低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疾控机构公共服务能力,阻碍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展,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结论]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经费足额落实;加强人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提高疾控人员尤其是基层防保人员待遇,从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推进慢性病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全省地市级和县区级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资源、执行能力等情况。结果黑龙江省地市级和县区级疾控系统设有专职的慢性病科所或以慢性病为主的科所的比例分别为84.62%(11/13)和51.52%(68/132)。专职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在岗人员216人,占疾控系统在岗人数的3.38%(216/6 385)。医学类专业毕业比例83.54%(279/334),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49.40%(165/334);100%(13/13)的地市级、92.42%(122/132)县区级疾控系统派慢性病防控人员参加慢性病防控相关培训;92.31%(12/13)地市级、62.88%(83/132)县区级疾控系统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92.31%(12/13)地市级、55.30%(73/132)县区级疾控系统开展了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结论黑龙江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资源匮乏,经费和人员与疾病负担不相称,慢性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面了解甘肃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系统开展慢性病监测能力现状,为建立健全全省慢性病监测与干预体系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一采用《2010年甘肃省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问卷》,开展定性访谈和网络填报,总结和分析全省CDC系统主要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能力。结果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和网络填报问卷各101份,回收率为100.00%。全省总计有25.74%的CDC开展了针对主要慢性病和主要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其中有28个CDC开展了主要慢性病的监测工作,有24个CDC开展了主要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各级CDC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覆盖范围非常有限,缺乏连续系统的监测数据,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尚未成为CDC常规的工作任务。结论应加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慢性病监测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慢性病综合监测系统,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全国(大陆地区)疾控机构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防控人员参加培训的现况,为加强疾控机构慢病防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2012年全国慢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使用SPSS17.0分析2011年全国不同级别和不同地区疾控机构慢病防控人员参加培训情况。共调查全国32个省级、346个地市级和2880个县区级疾控机构,调查应答率分别为100%(32/32)、98.8%(342/346)和98.3%(2832/2880)。结果:2011年,全国51.9%(1663/3206)的疾控机构慢病防控人员参加过各类培训,26.0%(832/3206)参加过继续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当前安徽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部门、人力、财力等基础配置资源的现状及其人口和地理分布的公平性。方法利用2012年安徽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描述性分析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机构的部门、人力资源和经费配置等分布情况。根据2012年各地级市的人口数和地理面积,应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测算公平性。结果地级市和县(区)级CDC设有专门慢性病防控科所的比例分别为25.0%和4.0%;以慢性病防控为主要职责的科所的比例分别为31.3%和27.3%。全省慢性病防控人数、专职慢性防控人数占CDC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3%和1.9%。慢性病防控科所、慢性病防控人员、专职慢性病防控人员和慢性病防控经费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80、0.493、0.513和0.720;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683、0.639、0.672和0.924。结论安徽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专职部门所占比例较少,专职人缺乏,经费投入不足,人口和地理面积基础配置方面存在不公平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开展评估分析,以了解该市慢性病防控能力基本情况及现有能力。方法 :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疾控系统)"网络问卷,对2013年上海市疾控系统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机构配置情况方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区(县)级疾控中心均设立了专门的慢性病防控科所或以慢性病防控为主要职责的科所,2013年全市慢性病防控经费3 541万元,慢性病防控在岗工作人员有287人,占在岗总人数的8.4%。在政策制定能力方面,上海市及15个(88.2%)区(县)级政府制定了慢性病预防控制综合规划,12个(70.6%)区(县)有现行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合作参与能力: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较高,上海市疾控中心及部分区(县)级疾控中心参与过慢性病政策制定。教育培训指导能力:市级、14个(82.4%)区(县)级疾控中心均举办过慢性病防控培训班。在监测能力方面,上海市疾控系统开展了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相关监测及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在干预能力方面,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均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干预,但开展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不高。在评估能力方面,上海市疾控中心及16个(94.1%)区(县)级疾控中心均对辖区内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了定期评估。在科研能力方面,共主持慢性病研究领域的国内课题43项、国际课题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慢性病相关论文116篇,但未获得慢性病领域科技进步奖。结论 :该市慢性病防控工作已取得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面对日益增长的慢性病防控需求,需要从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与投入、人员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以及多部门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需求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朝阳区2012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的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慢性病防控人员15人,占总人数的6.5%;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共60万,占单位总业务经费3.5%;专业以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为主,占86.7%;工作年限5年以内占33.3%,平均工作年限9年。区疾控中心参与出台政府相关慢病政策的制定,开展死因监测、恶性肿瘤病例报告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相关监测,已建立了高血压随访干预、糖尿病随访干预、35岁首诊测血压、肿瘤随访等慢病防治干预模式。结论朝阳区慢病机构设置比较健全,慢病监测网络日益完善。但慢病防控资源不足,经费缺乏、人员进修培训仍需加强,慢病干预管理执行力度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