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在全球消除脊髓灰质炎(脊灰)的进程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随着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的继续使用,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VAPP在国内外的发病情况不容忽视。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50~500例VAPP发生,国内的估算数字是76~161例,其中首剂次疫苗VAPP发生率较高。在疫苗选择上,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避免VAPP的发生,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并不支持引入IPV。尽管如此,为了消除VAPP的危害,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使用IPV疫苗,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IPV/OPV序贯程序。因此,基于当前我国维持无脊灰的现状,VAPP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决定选择IPV疫苗的重要因素,在可承担的价格空间上,IPV疫苗可作为首选疫苗推荐,也可先行引入IPV/OPV序贯程序。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使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脊灰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在美国,自2000年开始不再使用OPV,因为OPV可能导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1980-  相似文献   

3.
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后有可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虽然发生率极低,但随着OPV大量使用,在无脊灰国家和地区,VAPP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对VAPP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日益重要[1].本研究通过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福建省2008-2011年OPV常规免疫以及历年强化免疫/查漏补种OPV数据估算VAPP发生率,并对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VAPP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全球使用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litis AttenuateLive Vaccine,OPV)是全球消灭脊灰的战略,OPV已大幅度降低全球脊灰的发病率。然而,由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风险,今后必须停止0PV的使用,以彻底根除脊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1994~2004年VAPP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1994~2004年VAPP总发生率为2.27/100万;服苗者VAPP发生率为0.85/100万,其中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5.88/100万;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1.42/100万.Ⅱ型疫苗株占62.50%;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史儿童占62.50%;病例均为<4岁儿童;有明显时间和地区聚集趋势.结论 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后,还需要停止使用OPV,以最终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1999年6月17日,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ACIP)建议,自2000年1月1日起,美国所有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均使用灭活脊灰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IPV)。该政策旨在消除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的风险。VAPP病例是一种罕见的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播广泛,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Attenuated Poliovirus Vaccine,OPV)是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首选疫苗,已使II型脊灰野病毒于1999年在全球消灭;但在极少情况下会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s)病例。为了避免这些风险,许多国家常规免疫规划已不再单独使用OPV,而是改用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这些国家在OPV转换成IPV期间,大部分采用了先接种1~2剂IPV,再接种≥2剂OPV的序贯免疫程序。IPV-OPV序贯免疫方案可减少或预防VAPP,同时又能保持较高的体液免疫和肠道黏膜免疫力,能更好地阻断脊灰野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根据WHO建议,常规免疫规划中只使用OPV的国家应当调整脊灰免疫策略,引进至少1剂次IPV,采取IPV-OPV序贯免疫策略或联合使用OPV和IPV的策略。相信这些转变将会加快全球消灭脊灰野毒株的进程,对实现全球最终根除脊灰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河南省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发生规律,为其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4-2015年VAP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5年河南省共报告VAPP病例26例,发生率为0.16/100万剂次;其中首剂OPV接种后VAPP 20例(73.08%),发生率为1.11/100万剂次。发生数男女性比为5.5∶1。23例(88.46%)为2-6月龄儿童。接种至麻痹平均时间间隔为23天。病例麻痹部位主要为双下肢、单下肢。麻痹60天后随访均有残留麻痹。14例(53.85%)病例合并其他疾病,其中9例合并肛周脓肿。在13例脊灰疫苗病毒分离阳性的VAPP病例中,Ⅱ型占61.54%。结论 VAPP病例以低月龄、首剂OPV接种儿童为主。应密切关注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VAPP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1989~2002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1989~ 2 0 0 2年共诊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脊灰 )(VAPP) 2 0例 ,其中首次服苗VAPP 18例 ,接触服苗VAPP 2例。所有病例均 <2岁 ,<6月龄病例占 85 %。男女发病之比为 9∶1。每年VAPP发生率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和地区差异。VAPP总发生率为 1 2 0 / 10 0万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投放量或 1 5 9/ 10 0万剂OPV接种量 ,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 13 18/ 10 0万剂首次服苗量 ,接触服苗VAPP发生率为 0 16 / 10 0万剂OPV接种量。监测结果表明 ,北京市VAPP发生的危险性高于中国其它省份和其它许多国家与地区 ;免疫缺陷和 /或肛门周围脓肿可能是VAPP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当前尚未改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情况下 ,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 ,必须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 ,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 ;同时要加强对VAPP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循环,但需维持口服脊灰疫苗(OPV)的高免疫覆盖率.OPV会在少数的服苗者或其接触者中发生与疫苗相关的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现对OPV引发的VAPP发生率、病毒型别分布、人群分布、OPV免疫剂次与VAPP发生的关系等进行综述.世界各地VAPP的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美国1/250万(疫苗分发量),英国为1/140万,我国北京、上海市VAPP的发生率分别为1.7/100万和0.52/100万.病毒型别主要为Ⅲ型,其次为Ⅱ型.主要发生在<1岁儿童,且多为首次服苗后.VAPP的发生主要与疫苗毒株抗原漂移、毒力回升和基因重组有关.机体免疫缺陷者更易发生.联合应用OPV与增效型灭活脊灰疫苗(eIPV)或单用eIPV进行免疫是否能有效地减少VAPP的发生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于消灭脊灰的首选疫苗。但服用OPV可能引发个别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2007年我市曾发生1例VAPP,为了解VAPP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降低VAPP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我们对该病例的发病、诊断及其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12.
因广泛开展儿童免疫及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的进展,美国已很少出现麻痹型脊灰病例。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脊灰疫苗,美国消除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循环,控制了脊灰野病毒病例的输入,并通过免疫策略的改变〔从使用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到使用脊灰灭活疫苗(IPV)〕,消除了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最近报告的VAPP发生于1999年。美国公民发生麻痹型脊灰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到脊灰流行或爆发的国家旅行。而本文第1次描述了1位未曾免疫过的美国成人到国外旅行,她似乎接触过1位最近接种过OPV的婴儿,发生了输入性VAPP。这一病例强调…  相似文献   

13.
张玉华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1020-1020
在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中 ,口服脊灰疫苗 (OPV)发挥了巨大作用。濮阳市自 1992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 ,但脊灰疫苗相关病例 (VAPP)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实现无脊灰后 ,VAPP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对消灭脊灰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现对濮阳市 1992~ 2 0 0 1年发生的VAPP病例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VAPP资料来自全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病例监测系统有关资料 ;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历年人口统计资料 ;OPV实际接种人数来自 1992~ 2 0 0 1年全市每年常规免疫接种、强化免疫等活动统计汇总数据。1 2 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北省2008-2011年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相关病例(VAPP)发生情况。方法估算河北省VAPP发生率并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VAPP发生率为0.28/100万,首次服苗后发生率为1.45/100万;服苗至麻痹平均间隔时间为20.2 d,12例VAPP均集中在8月龄及以下婴儿,男女之比为5∶1。麻痹以单肢和双下肢为主,病毒分离以Ⅲ型为主。结论河北省2008-2011年由OPV引起的VAPP发生率较低,但应进一步加强研究,严格掌握VAPP的诊断标准。适时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减少和/或避免VAP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倡议行动启动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2012年,全球报告脊灰223例,较2011年减少〉60%,本土脊灰流行国家减少为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数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但WPV传播仍未被阻断,无脊灰国家/地区仍面临输入WPV的风险。同时,有些国家正面临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所致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风险。目前,不同国家/地区评估各自的脊灰发病风险,依据OPV、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的风险和收益,不同国家/地区采用不同的免疫策略:仅使用IPV、序贯使用IPV/OPV和仅使用OPV。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消灭脊灰终结战略计划》中提出,2014年全球阻断WPV传播,2015年所有国家应至少使用1剂IPV,停用OPV中的Ⅱ型组分;2018年完成消灭WPV证实后,停用OPV。现对OPV和IPV的应用现状以及免疫策略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VAPP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探讨降低VAPP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OPV引发的VAPP发生率,病毒型别分布,人群分布,OPV免疫剂次与VAPP发生的关系等进行综述。[结果]世界各地VAPP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美国1/250万(疫苗使用量),罗马尼亚1/18.3万;我国江苏省、甘肃省VAPP的发生率分别为0.15/100万和0.27/100万。病毒型别主要为Ⅲ型,其次为Ⅱ型,主要发生在<1岁儿童,且多为首次服苗后。VAPP的发生主要与疫苗株病毒的基因突变、重组有关。机体免疫缺陷者更易发生。[结论]联合应用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PV)或单用IPV进行免疫能有效地减少VAPP的发生。在我国当前尚未改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情况下,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必须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同时要加强对VAPP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疫苗免疫预防是控制乃至消灭脊灰最重要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于全球消灭脊灰的主导疫苗是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OPV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服用OPV可能引起麻痹型病例,即疫苗相关病例(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目前除了非洲以外,各大洲均有关于VAPP发生的报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近20个省、市、自治区报告发生了VAPP病例。WHO1970-1979年对6个国家的VAPP进行研究,发病率为0.07/100万,其中55%为Ⅲ型相关病例,38%为Ⅱ型相关病例,Ⅰ型的仅为7%,服苗病例主要由Ⅲ型疫苗病毒引起,接触病例中Ⅱ型疫苗病毒多见。VAPP发病机制主要有病毒基因突变、病毒基因重组、免疫缺陷等。消灭脊髓灰质炎以后是否应停止脊灰疫苗免疫并以此作为全球消灭脊灰的最终目标是全球专家正在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期,分析用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首剂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1剂Sabin株IPV+3剂OPV序贯程序"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梅州市2008—201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015年12月—2017年11月Sabin株IPV替代首剂OPV免疫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病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策略调整前8年梅州市发生4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发病率为0.21/10万。Sabin株IPV替代首剂OPV后,可获得较好的脊灰中和抗体保护率,2年未发生VAPP、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主动、被动监测结果显示,AEFI发生率分别为542.51/10万、65.52/10万,以一般反应为主,异常反应发生率和同期接种的第一、二类疫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梅州市采用"1剂次Sabin株IPV+3剂次OPV"的序贯免疫程序2年来,保持高水平脊灰免疫屏障,消除脊灰野毒株传入的风险,并且防止了VAPP、VDPV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WHA)通过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决议。消灭脊灰所使用的主要工具之一就是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该疫苗廉价、通过口服接种、易于操作,近期疫苗受种者对脊灰野病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例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VAPP)进行分析,探讨控制策略和异常反应补偿机制。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由省级专家组作出诊断。结果患儿有明确服苗史,出现早期发热、面瘫和渐进性单侧肢体瘫痪,粪便分离出疫苗相关株病毒,经国家实验室确认为"脊灰疫苗株Ⅲ型"。主动搜索未发现其他类似症状病例,不能排除VAPP。最后诊断为"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结论积极推动灭活脊灰疫苗(IPV)+减毒脊灰活疫苗(OPV)序贯免疫程序,可避免VAPP的发生。国家应尽量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以最大保证补偿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