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掌握北仑口岸鼠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感染情况以及季节性变化规律,为判断口岸鼠类传播HFRS的危险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02年7月起历时1年,以2号鼠夹(夹日法)和鼠笼捕捉鼠类,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分别进行鼠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抗体检测,以圆形分布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岸鼠类总带毒率为5.07%,褐家鼠的带毒率为10.20%;臭为9.38%。鼠血清麟抗体阳性率为13.51%,褐家鼠最高,为50.00%。北仑口岸鼠间HFRS在春、秋季各有1个感染高峰。[结论]北仑口岸鼠类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风险存在,应根据鼠类感染率和种群构成的变化规律,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流行特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常规夹夜法;将鼠肺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居民区鼠密度为1.85%,带毒率为3.33%,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小仓鼠和大仓鼠,褐家鼠带毒率最高为3.35%;野外鼠密度为1.13%,带毒率为2.44%,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田鼠、大林姬鼠、小仓鼠和社鼠,黑线姬鼠带毒率最高为6.67%。不同区域鼠类群落结构为褐家鼠均有分布,且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大仓鼠分布于9个市,构成比位居第2位;小仓鼠、黑线姬鼠和田鼠分布区域较少;社鼠和大林姬鼠仅分布在河北省北部承德山区。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应对该鼠种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家栖鼠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长春市家栖鼠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特征,为科学指导HFRS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鼠情监测采用夹夜法,将鼠肺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结果长春市家栖鼠类群落由褐家鼠、大林姬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布氏田鼠、黑线仓鼠组成,平均鼠密度7.0%,褐家鼠为优势种,且该鼠带病毒率最高。结论褐家鼠是长春城市和农村居民区鼠害防制的重点鼠种,也是HFRS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1998~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带病毒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鼠带汉坦病毒(Hantavirus,HV)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的关系。[方法]在HFRS疫区捕鼠,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检测鼠肺标本的HV抗原与抗体。[结果]1998~2002年,在山东省HFRS疫区捕获的褐家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HV带毒率分别为5.62%、0.40%和0.49%。春季鼠带毒率为4.61%,秋季鼠带毒率为3.46%。[结论]褐家鼠带毒率高于其他鼠。要加强HV宿主动物监测,合理指导HFRS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鼠类的带毒情况和抗体水平。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FRS抗原,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汉坦病毒(HV)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抚顺市2013年间共捕鼠421只,鼠种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大林鼠为主,检出IFAT阳性17份,平均带毒率为4.04%。鼠血清HFRS抗体阳性率为12.59%。结论通过对2013年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鼠类的带毒情况和抗体水平监测分析,了解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潜在流行情况,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5-2006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流行特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常规夹夜法,将鼠肺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居民区鼠密度平均为1.84%,带病毒率为3.33%,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褐家鼠带病毒率最高为3.35%;野外鼠密度平均为1.13%,带病毒率为2.44%,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大林姬鼠和社鼠,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为6.67%。不同区域鼠类均有褐家鼠分布,且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大仓鼠分布于9个市,构成比位居第2位;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分布区域较少。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HFRS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HFRS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应对该鼠种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制措施,以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珠海口岸地区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HV)感染状况及其病毒型别。[方法]选取珠海8个口岸地区,从2006年5月-2007年4月采用鼠笼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和鼠种构成;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鼠血清汉坦病毒IgG抗体;应用HV型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共发现6种鼠类,分别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黄毛鼠、板齿鼠、臭嗣鼯,以臭莉鼯为优势鼠种群(38.3%),其次为褐家鼠(26-3%);鼠密度为4.10%;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65%(3/113);鼠肺带病毒率为1.43%(2/140);从2只褐家鼠的肺组织检测出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珠海口岸鼠间存在着汉城型汉坦病毒,应继续加强口岸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康希平  左慧彬  吴欣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659-1661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当地流行的特征和规律。方法统计分析沂蒙山区1997~2003年HFRS疫情资料。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FRS疫苗接种效果观察。宿主动物带毒率调查采用荧光抗体实验(IFAT)方法,宿主动物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结果1997~2003年全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327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71/10万,男、女比例1.79:1(21051/11741),病例中农民占87.20%。健康人群HFRS抗体阳性率为1.85%。室内鼠密度平均为3.87%,野外平均为3.84%。鼠带毒率室内平均为5.05%,野外平均3.86%。HFRS临床诊断符合率平均85.26%。HFRS疫苗接种近期保护率为100%。结论当地HFRS的流行呈双峰型,疫区类型为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苗接种近期预防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葫芦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鼠种构成、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情况,为HFRS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粉迹法,每年春秋两季捕鼠,鼠肺组织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结果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年平均鼠密度波动在4.89%~7.28%之间,鼠带病毒率波动在9.52%~13.48%之间,平均带病毒率为11.98%。结论应科学指导灭鼠,有效降低鼠密度、鼠带病毒率,以降低HFRS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指导防治工作开展。[方法]对招远市1986~2005年HFRS疫情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5年合计发生HFRS病人440例,死亡31例。年均发病率3.86/10万,男性为5.78/io万,女性为1.92/10万(P〈0.01);25~65岁发病率最高;病人中,农民、民工占80.86%;10月至次年1月发病数占总数的60.68%,3~6月发病数占总数的23.41%。平均鼠密度为3.14%,室内主要鼠种为小家鼠、褐家鼠,野外优势鼠种为大仓鼠、黑线姬鼠和小仓鼠;鼠带毒率为4.39%。[结论]招远市近年来HFRS疫情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阜阳市肾综合征出(HFRS)血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5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发病,发病率最高的为颍州区(1.35/10万),发病率最低的为颍上县(0.54/10万);年发病率平均为0.93/10万,2001年发病率最高为1.48/10万,2005年发病率最低为0.67/10万。冬季为发病高峰,高峰月份由12月份提前到11月份,11月份发病数占总数的17.33%;春季发病构成增加。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岁,26~60岁年龄组占69.80%,以农民为主,但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多于女,为2.66:1。室内鼠密度年平均为4.70%,鼠种构成以小家鼠为主,占63.13%;野外鼠密度为3.96%,以黑线姬鼠为主,占72.86%;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年平均分别为2.33%、5.81%,2005年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分别为7.41%、7.41%。结论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及野外鼠密度明显上升,需进一步加强人、鼠间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态措施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效果。方法通过宣传教育形成良好卫生习惯;通过地面硬化、设置防鼠网等完善防鼠设施;通过环境治理有效控制鼠密度;通过鼠情监测和HFRS发病情况评价控制效果。结果3个试验区鼠平均捕获率在0.53%~1.04%之间,生态区HFRS病例最多。结论在经济相对发达、鼠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及HFRS病例高度散发的地区实施生态措施控制HFRS的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掌握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掌握其宿主动物的分布、种类及感染情况,为合理的防控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3-2014年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结果 淄博市出血热发病以农民为主,男女之比为2∶1,季节分布由秋冬季高峰为主向春季高峰转变。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93.62%,且居民区褐家鼠平均带毒率12.50%;野外褐家鼠及黑线姬鼠均较多,分别占62.12%、28.78%,野外老鼠未检测出汉坦病毒。2014年与2013年相比,鼠密度有所增加,但带毒率的升高不明显。结论 目前我市是以家鼠为主的混合疫区,重点是在春季加强居住区家鼠的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于杰  孟巧玲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38-2740
[目的]了解安阳市1984~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对1984~2005年HFRS疫情监测资料与宿主动物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年全市HFRS累计发病2621例,年平均发病率2.44/10万,死亡24例,病死率0.92%。1984年出现首例病例,1986年出现第1次流行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994年出现第2次流行高峰,持续3年,随后下降,2001年出现第3次流行小高峰。发病季节为每年的3~6月份;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20~49岁的青壮年农民发病最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疫区平均鼠密度为7.35%;优势鼠种带毒率以褐家鼠为主,带毒率为68.52%。[结论]该市应开展大面积灭鼠工作,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重点人群进行HFRS疫苗的接种,以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 在浙江省选择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现场研究,整合鼠及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监测方案,协调机构和人员在市和县两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监测;鼠类综合监测时间为2009年6、8、10月,采用鼠笼法捕鼠.结果 在浙江省丽水市和龙游县完成鼠密度、季节消长和鼠传疾病综合监测.2009年丽水市报告钩体病3例,发病率为0.13/10万,HFRS 58例,发病率为2.44/10万;龙游县报告钩体病2例,发病率为0.49/10万,HFRS 1例,发病率为0.25/10万.两地区均无鼠疫病例报告.丽水市共捕获鼠类91只,鼠密度为4.17%;龙游县捕获鼠类37只,鼠密度为1.18%.丽水市以黑线姬鼠为主,龙游县以黄胸鼠为主.丽水市对493只鼠进行媒介昆虫监测,染蚤鼠共51只,染蚤率为10.34%.两地区鼠疫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均为阴性.丽水市HFRS抗原阳性率为10.42%,明显高于龙游县的4.59%.两地阳性鼠种均为黑线姬鼠.龙游县鼠血标本HFRS抗体阳性率为3.70%;丽水市鼠肾培养钩体阴性,龙游县鼠肾钩体阳性率为0.98%;龙游县鸭血钩体抗体阳性率为80%.结论 对鼠群及鼠疫、HFRS和钩体病开展病媒生物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建议加强鼠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 在浙江省选择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现场研究,整合鼠及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监测方案,协调机构和人员在市和县两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监测;鼠类综合监测时间为2009年6、8、10月,采用鼠笼法捕鼠.结果 在浙江省丽水市和龙游县完成鼠密度、季节消长和鼠传疾病综合监测.2009年丽水市报告钩体病3例,发病率为0.13/10万,HFRS 58例,发病率为2.44/10万;龙游县报告钩体病2例,发病率为0.49/10万,HFRS 1例,发病率为0.25/10万.两地区均无鼠疫病例报告.丽水市共捕获鼠类91只,鼠密度为4.17%;龙游县捕获鼠类37只,鼠密度为1.18%.丽水市以黑线姬鼠为主,龙游县以黄胸鼠为主.丽水市对493只鼠进行媒介昆虫监测,染蚤鼠共51只,染蚤率为10.34%.两地区鼠疫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均为阴性.丽水市HFRS抗原阳性率为10.42%,明显高于龙游县的4.59%.两地阳性鼠种均为黑线姬鼠.龙游县鼠血标本HFRS抗体阳性率为3.70%;丽水市鼠肾培养钩体阴性,龙游县鼠肾钩体阳性率为0.98%;龙游县鸭血钩体抗体阳性率为80%.结论 对鼠群及鼠疫、HFRS和钩体病开展病媒生物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建议加强鼠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regarding mouse and plague, hemorrhagic fever of renal syndrome(HFRS)and leptospirosis. Methods Integrated monitoring plan was used. A designated office coordinated 5 departments' actions within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Cage-trapping method was conducted to monitor the density of mice from June to October, respectively. Results Lishui municipal CDC had finished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on mouse and mouse-borne disease while the Longyou CDC had finishe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using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Specimens were sent to provincial CDC.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needed more number of personnel and better coordination. Lishui reported 3 leptospirosis cases and 58 HFRS cases in 2009,with the incidence rates as 0.13 and 2.44 per 100 000, respectively. Longyou reported 2 leptospirosis case and 1 HFRS cases in 2009, with the incidence rates as 0.49 and 0.25 per 100 000, respectively.Lishui and Longyou had no plague case. Lishui caught 91 mice in 2009 and the density was 4.17%.Longyou caught 37 mice in 2009, with the density as 1.18 percent. Most mice caught from Lishui were Apodemus agrarius and the next was Mus musculus. In Longyou the Rattus tanezumi ranked the first, followed by Apodemus agrarius. The positive rate of HFRS antigen in Lishui and Longyou were 10.42% and 4.59%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of HFRS antibody in Longyou was 3.70%. The culture positive rate of leptospirosis in mouse renal of Lishui and Longyou were 0 and 0.98%respectively. The culture positive rate of leptospirosis in pig renal, duck renal, frog renal and cattle urine of Longyou was 0. The culture positive rate of leptospirosis in duck blood of Longyou was 80%.Conclusion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on mouse and mouse-borne disease seemed to be feasible and could promote the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program on mouse and mouse-borne diseas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鼠及主要鼠传疾病综合监测试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 在浙江省选择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现场研究,整合鼠及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监测方案,协调机构和人员在市和县两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监测;鼠类综合监测时间为2009年6、8、10月,采用鼠笼法捕鼠.结果 在浙江省丽水市和龙游县完成鼠密度、季节消长和鼠传疾病综合监测.2009年丽水市报告钩体病3例,发病率为0.13/10万,HFRS 58例,发病率为2.44/10万;龙游县报告钩体病2例,发病率为0.49/10万,HFRS 1例,发病率为0.25/10万.两地区均无鼠疫病例报告.丽水市共捕获鼠类91只,鼠密度为4.17%;龙游县捕获鼠类37只,鼠密度为1.18%.丽水市以黑线姬鼠为主,龙游县以黄胸鼠为主.丽水市对493只鼠进行媒介昆虫监测,染蚤鼠共51只,染蚤率为10.34%.两地区鼠疫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均为阴性.丽水市HFRS抗原阳性率为10.42%,明显高于龙游县的4.59%.两地阳性鼠种均为黑线姬鼠.龙游县鼠血标本HFRS抗体阳性率为3.70%;丽水市鼠肾培养钩体阴性,龙游县鼠肾钩体阳性率为0.98%;龙游县鸭血钩体抗体阳性率为80%.结论 对鼠群及鼠疫、HFRS和钩体病开展病媒生物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建议加强鼠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南充市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历年HFRS疫情,开展动物密度、种群、带病毒率及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5年来南充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4·30/10万,死亡率为0·18/10万,病死率为4·09%。发病率最高是三区(7·83/10万)、蓬安(6·52/10万)和营山(4·02/10万),发病呈现5-7月和10月至翌年1月2个高峰;年龄以16~55岁组为多(85·70%);职业以农民为高(78·50%),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31%;宿主动物以黑线姬鼠与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5·20%,鼠带病毒率以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为高,黑线姬鼠与褐家鼠,褐家鼠与四川短尾带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南充市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是黑线姬鼠与褐家鼠,HFRS发病与鼠类总密度和居住区内褐家鼠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阜阳市2006~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0年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对标本进行HFRS抗原、抗体检测。结果 2006~2010年全市共报告HFRS病例170例,年平均发病率0.40/10万。各月均有报病,发病高峰为11月份,占发病总数的27.65%。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11岁,发病主要分布在30~60岁年龄段,占总数的74.71%。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36: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41%。室内鼠密度平均为4.96%,鼠种构成以小家鼠为主;野外鼠密度平均为6.83%,鼠种构成以黑线姬鼠为主。室内鼠肺带毒率为2.36%;野外为6.58%。结论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稳定在低发水平;传染源以姬鼠型为主;以秋末冬初为主;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是降低发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