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鼠形动物鉴别较为客观、高效的方法,以作为专家经验的补充。方法对珠海口岸常见的4种成年鼠形动物的5个外形指标(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后足长)进行分析。以统计学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模式识别的试探。结果分别以全模型法(强迫引入法)和逐步选择法建立分类函数,并建立BP神经网络来对种类进行分类鉴定,用训练样本数据进行回判时,分别得到96.0%、96.5%、95.5%的正确率,3种方法的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模式识别方法能较好地鉴别珠海口岸的常见鼠形动物。  相似文献   
2.
媒介动物(蚊、猪)体内黄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珠海注册养猪场及珠海口岸地区的蚊虫体内黄病毒的带毒率、宿主动物(猪群)及其人群进行血清黄病毒类(日本脑炎、登革热等)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为控制黄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养猪场猪血清、养猪场和口岸蚊标本、养猪场从业人员、入境的东南亚船员和城区部分发热病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猪群和人群血清中的日本脑炎、登革热抗体;使用紫外灯诱蚊法在养猪场和口岸捕捉蚊类,经鉴定种类后,按20只蚊一组制成蚊悬液后,采用细胞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蚊体内日本脑炎病毒、登革和西尼罗病毒等黄病毒的携带情况。〔结果〕1.猪血清日本脑炎病毒IgG抗体:结果已发表于《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7年第3期《珠海市部分注册猪场日本脑炎调查研究》。2.蚊媒带毒情况检测: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捕获的2763只成蚊,经鉴定隶属4属8种,其中白纹伊蚊所占比例最高(32.75%),其次为致倦库蚊(26.06%)、三带喙库蚊(25.30%)、海滨库蚊(7.75%)、中华按蚊(3.84%)、骚扰阿蚊(3.18%),其他(常型曼蚊和巨型阿蚊等)(1.12%);在132组蚊研磨液的病毒细胞培养中,有7份标本出现CPE病变,使用黄病毒通用引物,RT-PCR反应能扩增出相应的阳性条带,其中白纹伊蚊组阳性3份,致倦库蚊组阳性3份,三带喙库蚊组阳性1份,但用日本脑炎病毒、登革病毒Ⅰ~Ⅳ型和西尼罗病毒等特异性引物,未能扩增出相应的阳性条带,说明可能存在着其它黄病毒类的病毒感染;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蚊悬液和细胞培养液日本脑炎、登革和西尼罗病毒进行检测,从1组海滨库蚊标本中检出日本脑炎病毒核酸阳性,但强度较弱,这与珠海地区是乙脑低发地区相一致。3.人群登革热和日本脑炎血清抗体检测:从东南亚的入境船员、本地发热病人和养猪场从业人员等血清标本511份中,登革病毒抗体IgG总阳性率为7.24%,其中以东南亚的入境船员的阳性率最高,为12.76%,没有检出登革病毒抗体IgM和日本脑炎IgM抗体。〔结论〕珠海地区存在日本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并且在蚊媒中携带有日本脑炎病毒;蚊标本细胞培养出现细胞病变和RT-PCR扩增出黄病毒基因的特异性片段,提示在捕获蚊标本中可能存在着其他病毒感染的可能;虽然养猪场猪群日本脑炎感染率不高,但存在着日本脑炎病毒的隐性感染或曾经感染过,提示不能够放松对乙型脑炎的预防控制工作,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人群和猪场日本脑炎的发生与流行。此外,研究结果表明东南亚船员有较高的登革热感染率,因此,在登革热流行期间,我国口岸应加强对来自东南亚国家交通工具员工和旅客的登革热的监测,以及有可能藏带、孳生蚊虫的废旧物品、集装箱等的检验检疫工作,以防止登革热的传入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珠海口岸首次截获褐带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3年8月29日从1艘巴拿马籍货轮上捕获1只雌性褐带蠊成虫Supella longipalpa(Fabricius,1798)。该种蜚蠊起源于非洲,在美国是常见室内种,在我国罕见。其主要特征为:有2条淡褐色带状横斑位于翅基部和腹部,因此俗称其为“褐带蠊”。为防止该蜚蠊通过国际航行船舶传入我国,对褐带蠊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以供口岸检疫人员和昆虫研究人员鉴别之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2007年4~5月间珠海地区蠓科昆虫调查中采获的铗蠓属5亚属7种,含本文描述的2新种:横琴铗蠓Forcipomyia (Synthyridomyia) hengqinensis Yu,Sun et Li,sp.nov.和尖锐铗蠓Forcipomyia(Thyriaomyia) oxyria Yu,Ke et Li,sp.nov.;我国1新纪录种:蛰肿铗蠓Forcipomyia(Synthyridomyia)tympanism Debenham,1987.所描述标本均收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1994~1995年,在澳门进行了一次蚊子调查,采集到一些属于巨蚊亚科的蚊子标本,鉴定为新的蚊种.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又称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猪是乙脑的重要传染源,蚊虫叮咬了带乙脑病毒的猪后,病毒在蚊体内增  相似文献   
7.
横琴口岸蝇类本底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横琴口岸的蝇类本底情况。〔方法〕采用笼诱法,选择口岸区及相距约5km的三塘村作为2个调查点。〔结果〕诱获蝇类23567只,分为4科17属26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瘦叶带绿蝇;三塘村蝇类消长曲线为单峰型,密度高峰在5月;口岸区的为双峰型,密度高峰在5、9月;蝇类的消长与气温具有相关性。〔结论〕应同样重视对非优势蝇种季节消长规律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珠海地区蚊媒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蚊媒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情况,为控制乙脑在人群中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成蚊进行鉴定,并对蚊悬液采用细胞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病毒鉴定,并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 2005年全年在养猪场共捕获成蚊876只,经鉴定隶属4属8种,其中以三带喙库蚊(35.73%)、致倦库蚊(32.54%)和海滨库蚊(21.35%)为主。在珠海各口岸捕获的542只蚊样本中,则以白纹伊蚊为主,占82.47%,其次为致倦库蚊,占16.25%。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珠海地区注册养猪场和口岸的蚊媒中检出1份乙脑病毒阳性样本,但强度较弱,这与珠海地区是乙脑低发地区相一致。结论 珠海地区存在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并且在蚊媒中携带有乙脑病毒,提示不能放松对乙脑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斗门口岸鼠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年对斗门口岸鼠类进行了调查,用夹夜法共捕获鼠类58只,经鉴定为2目2科4属5种,鼠种为臭鼩鼱、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黄胸鼠,优势鼠种依次为臭鼩鼱、褐家鼠和小家鼠。年均鼠密度为1.79%。1、8、12月份鼠密度较高,是灭鼠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0.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3年8月29日从一艘巴拿马籍货轮上捕获1只雌性褐带蜚蠊成虫Supella longipalpa(Fabricius,1798);该种蜚蠊在美国是常见室内种,在我国罕见。其主要特征为:有两条淡褐色带状横斑位于翅基部和腹部,因此俗称其为“褐带蜚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