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的71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标准胃癌根治术604例,扩大胃癌根治术108例。淋巴结清扫过程中淋巴管断端予结扎患者462例,淋巴管断端予电凝250例。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漏患者采用全胃肠外营养联合奥曲肽治疗。结果总共有35例(4.92%)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而行扩大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淋巴漏发生率(10.19%)比行标准胃癌根治术患者(3.97%)高(P=0.006)。术中淋巴管断端电凝患者术后淋巴漏发生率(7.6%)比淋巴管断端结扎患者(3.46%)高(P=0.015)。31例患者经禁食、全胃肠外营养、皮下注射奥曲肽治愈,4例患者加用泛影葡胺冲洗治愈。结论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管结扎可以减少术后淋巴漏发生率。全胃肠外营养联合奥曲肽是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漏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4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PGS的18例(7.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PGS均发生于术后4~10d,经保守治疗PGS平均缓解时间为25.4d,无再次手术者。本组患者PGS的发生与手术技术的改进(χ^2=3.90,P〈0.05)和腹部并发症(χ^2=3.92,P〈0.05)关系密切。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减少腹部并发症可以减少PGS的发生;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再次手术应谨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21例结直肠癌根治术P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全部经非手术方法治愈,胃肠功能均在14~28d恢复正常,平均(18.5±5.4)d恢复正常。结论通过综合治疗如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持续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均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EN组35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35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康复指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浆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7d,除白细胞计数为EN组低于PN组外(P〈0.05),ALB、PA及TRF水平均是EN组高于PN组(P〈0.05)。EN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短于或低于PN组(P〈0.05),而2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是一种安全、有效及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吻合方式是术后PGS的高危因素。胃镜、X线口服造影对PGS的诊断有价值。经非手术治疗,术后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可以恢复。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与毕Ⅱ式吻合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胃癌行择期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102例,其中56例行ROUX—en—Y吻合,设为ROUX—en—Y吻合组;46例行毕Ⅱ式吻合,设为毕Ⅱ式吻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空腹血糖(FBG)、矮后两小时血糖(PBG)、空腹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评价术后1个月时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FBG、PBG、HbA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FBG、PBG、HbAlc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除术后1周FBG指标外,ROUX—en—Y吻合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毕Ⅱ式吻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ROUX—en—Y吻合组、毕Ⅱ式吻合组中,不需要药物及饮食控制血糖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9.64%、45.65%,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能够有效降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甚至可以达到长期缓解,且优于毕Ⅱ式吻合术,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吻合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合并幽门梗阻的病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高达9.21%,显著高于术前未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2.23%(P〈0.05)。25例确诊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后均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均治愈。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癌根治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术前合并幽门梗阻及行毕Ⅱ式吻合术为其易发因素。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动态检查一般能明确诊断,确诊后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相似文献   

8.
王琦  李琨  赫杰  童仕伦  沈世强 《腹部外科》2008,21(4):220-222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营养支持,以期提高对胃癌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防治水平。方法对我科1997年1月-2007年1月间收治的胃癌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28例中痊愈25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而死亡3例。治愈病人中采用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PN+EN组)16例,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9例。PN+EN组的瘘口愈合时间与TPN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单日营养费用、血清白蛋白、体温异常日数等方面均较TPN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P〈0.01)。结论对于胃癌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病人,早期应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全身及腹部情况稳定后则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胃肠间质瘤(GIST)合并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0年6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原发性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胃癌者(合并组)26例,无合并胃癌者(无合并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中胃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全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与无合并组相比,合并组患者GIST肿瘤最大直径更小(P〈0.01)、核分裂像更少(P〈0.05)、Fletcher分级更低(合并组76.9%为极低.低危者,P〈0.01)。合并组患者术前诊断率明显低于无合并组(23.1%比97.9%,P〈0.01);5年生存率(58.0%)低于无合并组(79.4%)(P=0.027)。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P〈0.01)、核分裂像(P〈0.01)、Fletcher分级(P〈0.01)、是否合并胃癌(P〈0.05)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Fleteher分级(P〈0.05)和是否合并胃癌(P〈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GIST合并胃癌的患者其GIST的171etcher分级大多为极低或低侵袭危险度,对预后影响较小.其生存时间主要取决于胃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粘膜病变中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hTERT)的表达状况及其与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5例慢性胃炎和19例胃癌中hTERT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hTERT蛋白的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肠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显著高于肠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肠化生组织中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c—myc蛋白的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肠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显著高于肠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肠化生组织中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hTERT蛋白表达率在c—myc蛋白阳性患者中显著高于c-myc蛋白阴性患者(P〈0.01)。结论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阶段,端粒酶(telomerase)与c—myc均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c-myc表达增加可能是胃粘膜上皮细胞端粒酶激活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危险因素及PGS发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422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PGS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出现PGS与未出现PGS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情况.结果 422例患者术后PGS发生率为9.5%(42/4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5岁、术前合并焦虑症和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术后血糖升高、毕Ⅱ式吻合、手术时间超过4h、术后使用自控型镇痛泵以及术后日补液量超过3500 ml者PGS发生率较高(均P<0.05),这9项因素可作为PGS发生的潜在临床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合并临床危险因素的个数与PGS发生率呈线性正相关(r=0.967,P<0.05).术后215例(50.9%)患者获得了3~60个月的随访,其中30例发生PGS患者和185例未发生PGS患者的术后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26.1和3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具有临床危险因素的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概率增加,且PGS的发生会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老年胃癌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对255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胃癌患者施行D2根治术,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116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患者(开腹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术后生存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例数均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5%(18/116),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8.1%(39/139)(P<0.05).是否行腹腔镜手术(P<0.05)、手术时间(P<0.01)和术前合并症(P<0.01)是老年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P<0.05)和术前合并症(P<0.01)是老年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0和22.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手术时间和术前合并症是老年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皮下积液临床效果。方法 2005-03—2010-10共收治25例皮下积液患者,根据不同部位行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无感染,23例一次性治愈,2例再次引流后治愈,随访无复发。结论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皮下积液具有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毕Ⅰ式吻合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为23例远端胃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毕Ⅰ式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远端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毕Ⅰ吻合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70~280 min,平均(228±46)min;术中出血量30~170 ml,平均(60±23)ml;术中行德尔塔吻合的时间为23~45 min,平均(31±21)min;清扫淋巴结17~29枚,平均(25±9)枚。术后病理分期ⅠB期9例、Ⅱ期14例。结论:胃十二指肠毕Ⅰ吻合术操作简单、可行,手术更加安全、便捷,尤其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更加符合消化道的生理解剖,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是安全、有效的完全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根治术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109例老年(70岁以上)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24例老年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102.5±34.3)ml比(181.7±73.8)ml,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更快[(2.8±0.6)d比(4.0±1.2)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0.7±7.5)d比(14.2±6.5)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0.1%(11/109)比21.0%(26/124),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231.2±51.4)min比(208.5±53.6)min,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枚数相当(31.4±14.2比32.6±11.7,P〉0.05)。腹腔镜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且微创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6月按纳入标准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6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开腹组),其中实验组79例,对照组85例。实验组除使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切除术外,其他治疗同对照组。比较术中各项指标、术后病理学结果及恢复状况、并发症、5年生存率。结果实验组临床一般情况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辅助胃癌根治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是安全可行的,能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恢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D2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21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206例患者完成胃癌D2根治术,4例(1.9%)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208±38)mltL(300±52)ml,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2.9±0.7)d比(3.9±1.8)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2.8±6.2)d比(15.6±6.8)d,P〈0.05],但手术时间长[(258±42)min比(193±30)min,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5±1.9)枚/例和(25.8±1.5)枚/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7/201)比8.5%(15/1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9%(6/210)比2.8%(5/180),3年生存率分别为35.6%和37.8%,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