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应激性浅表黏膜损害大出血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应激性浅表黏膜损害大出血临床资料。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应激性浅表黏膜损害大出血多发于术后1周,为突发大量呕血或便血。急诊胃镜查见残胃黏膜呈弥慢性水肿糜烂和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1周内呕血便血病人,应尽快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对小胰癌的诊断难度较大,尤当肿瘤直径≤1cm又属临床罕见的特殊类型胰腺肿瘤时,诊断更困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胰腺肿瘤专业组收治胰腺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1例。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男,66岁。因"CA19-9升高2个月,黄疸2周",于2012-04-04入院。查体除皮肤巩膜黄染外,无其他阳性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可切除性评价的方法,试提出新的评判标准,分析该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法:搜集3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病例,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后行CTA成像。术前根据胰周血管受累周径及长度拟定的新CT评判标准,采用1、2a、2b、3a、3b和4级共6个等级进行评判,并同手术结果对照。以不可切除作为阳性、可切除作为阴性,分别分析各等级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绘制ROC曲线。比较以2级及2a级作为可切除性判断标准的差异,分析肿块不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35例患者中,切除16例,另19例不可切除。与手术结果对照,以1级、2a、2b、3a和3b级作为可切除性判断标准,肿块不可切除的敏感性分别为80.1%、86.4%、69.5%、55.6%和45.2%。ROC曲线显示以2a级作为CT可切除性判断标准为最佳临界点。CT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出现“泪滴征”或胰周小静脉的扩张、侧支血管形成的共5例,其中仅有“泪滴征”1例能够切除。结论:新的CT评判标准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可切除性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a级可以作为CT可切除性判断标准为最佳临界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诊断局部进展期胰头癌侵犯胰周大血管及术前预测胰头癌普遍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92例疑有局部浸润的胰头癌患者术前行横断面CT及SCTA检查。比较单纯横断面CT和SCTA检查在诊断肿瘤侵犯胰周大血管以及术前预测胰头癌普遍可切除性的区别。结果:SCTA诊断胰头癌侵犯胰周大血管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98.6%、99.1%)高于单纯横断面CT(82.1%、89.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SCTA术前预测胰头癌普遍可切除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而横断面CT分别为100%、78.7%、81.8%、100%。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CTA可精确诊断胰头癌侵犯胰周大血管情况,术前可准确预测胰头癌普遍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腺细胞凋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理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68只SD大鼠随机分成SAP组和对照组,SAP组大鼠采用胰腺包膜下广泛多点均匀注射4%牛磺胆酸,并行空肠造口。对照组大鼠仅行开腹手术。分别于术后12h、24h.36h处死大鼠,用Sehmidt方法进行胰腺病损严重度评分,观察胰腺病理损害,检测各时点胰腺细胞凋亡指数。观察1周死亡率。结果:SAP组大鼠胰腺发生明显病理损害,SAP时各时点胰腺细胞存在胰腺细胞凋亡,SAP大鼠1周死亡率为90%。结论:胰腺细胞凋亡参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理反应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死亡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SA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死亡20例,年龄>60岁13例(65%)。15例(76%)死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因伴随疾病加重分别死于心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1例死于应激性溃疡,1例死于DIC,1例死于术后腹腔内出血。结论:重视老年患者,积极治疗伴随疾病;加强重症监护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积极预防、严密监测并及时、准确地诊断胰腺感染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术前精确判定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的良、恶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极其重要.本研究分析比较良、恶性IPMN间的差异,寻找术前判断IPMN良、恶性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组织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同时性和异时性肝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岁。肿瘤位于胰头5例,胰体5例,胰尾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其中1例因术后出现肝转移再次手术行转移灶切除。行胰体尾和脾切除术7例,其中2例同时行肝转移灶切除。3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同时行肝转移灶切除。1例行穿刺活检术。16例中同时性肝转移11例,5例为异时性肝转移,15例为多发性肝转移。10例术后行介入、射频消融、生长抑素和化疗。病理检查:瘤体平均7.74cm×6.56cm×5.02cm。6例有淋巴结转移,11例侵犯神经,1例侵犯十二指肠、胆总管。结论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病例应制定合理、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胰腺癌血清学诊断模型,探讨评估胰腺癌分期和治疗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采用强阴离子交换(SAX2)芯片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技术,测定58例胰腺癌患者和5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应用Biomarker Wizard统计软件以及决策树算法、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建立决策树和二分类回归诊断模型.结果 在质荷比(M/Z)值为2000~30 000范围内,建立10个决策树诊断模型,其预测胰腺癌的正确率为92.9%(13/14),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应用Logistic回归联合多种差异蛋白峰诊断胰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6±0.011(P<0.001),敏感性为77.6%~91.4%,特异性为92.2%~100%.联合6个差异蛋白峰诊断胰腺癌Ⅰ与Ⅱ期、Ⅱ与Ⅲ期以及Ⅲ与Ⅳ期的AUC值分别为0.897±0.054、0.978±0.021和0.792±0.107(P<0.05).胰腺癌组中高表达的差异蛋白峰(M/Z 4016)在手术前后有下调趋势(P<0.05).结论 应用SELDI-TOF-MS技术进行胰腺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胰腺癌决策树和二分类回归诊断模型,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峰对胰腺癌的预后和疗效评估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表达黏蛋白1(MUC1)的小鼠胰腺癌细胞系panc02-MUC1。方法:体外以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e 2000)转染pcDNA3-MUC1质粒到小鼠胰腺癌细胞系panc02中,并以空载质粒pcDNA3转染细胞为对照。转染细胞再经G418压力筛选单克隆细胞株,并接种于小鼠皮下进行成瘤实验。结果:单克隆细胞株panc02-MUC1经Western blot检测可见MUC1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细胞膜上有MUC1表达。动物接种实验证实该细胞可在正常小鼠皮下成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该细胞系在C57BL/6小鼠皮下接种胰腺癌模型中可表达MUC1。结论:构建的胰腺癌细胞系为可表达MUC1的单克隆细胞系,且该细胞系可在正常C57BL/6小鼠中成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