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环节。抗栓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两个基本机制在体内紧密联系,因为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抗栓治疗应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两个环节,分别称为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2.
肝素的抗凝机制及临床相关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7,22(18):1293-1295
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细胞组成的,可发生于循环系统的各个部位,包括静脉、动脉、心腔和微循环。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两个基本机制在体内紧密联系,因为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  相似文献   

3.
抗凝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近,主要作用于活化的凝血因子(FⅩa、FⅤa和FⅧa)或凝血酶的抗凝药物有较大的发展,高度选择性、活性型、基因重组型以及具有多价抗丝氨酸蛋白酶作用的产品相继问世。抗栓作用剂量范围内,新一代抗凝药物的优点更趋于理想化,包括出血副作用小,不明显延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影响血小板机能和数量,不依赖抗凝血酶Ⅲ(ATⅢ)或肝素辅因子Ⅱ(H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叠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以及单独使用华法林抗凝时便携式凝血仪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应用。方法对于重叠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以及单独使用华法林抗凝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便携式凝血仪和实验室自动化仪器分别同时检测INR,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采用便携式凝血仪的偏倚度、准确度。结果重叠抗凝组和单独抗凝组使用便携式凝血仪检测的INR与实验室IN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5和r=0.866(P<0.01),重叠抗凝组的偏倚度高于单独抗凝组(分别为0.19±0.58和0.02±0.53),重叠抗凝组和单独抗凝组的两种INR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分别为80.0%和88.9%。结论重叠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时和单独使用华法林抗凝时,便携式凝血仪检测的INR与实验室检测的INR有良好的相关性和准确度。低分子肝素重叠抗凝时,用便携式凝血仪检测INR的偏倚度高于单独华法林抗凝组。  相似文献   

5.
郑华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9,24(14):1197-1199
以华法林钠(华法林)为代表的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可明显减少血栓栓塞事件。如抗凝强度控制理想,华法林可以降低心房颤动和心脏瓣膜置换引起脑卒中的发生率达50%以上,而大出血的风险很小。1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凝血是血液形成富含血小板、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的血凝块的过程。当血管损伤时,一些物质例如胶原、磷脂、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激活了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因子X是外源性激活和内源性放大的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临床中各种疾病伴随血栓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注射用抗凝剂,其中普通肝素的半衰期短、无肾毒性、有拮抗剂;低分子量肝素半衰期较长,需在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人中进行监测。口服抗凝剂中,除华法林等传统药物外,靶向活化凝血因子Ⅹa的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既往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普通肝素进行监测,而对低分子量肝素、新型抗Ⅹa类药物监测手段和监测意识不强。随着人们对抗凝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抗Ⅹa活性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抗凝监测手段,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检测结果很难与临床表现相关联,未来仍需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的作用按机制不同大致分为受体依赖性和非受体依赖性。激活的凝血酶裂解纤维蛋白原 ,使其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 ;后者激活因子XIII,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转化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血栓 ;激活因子V、VIII,对凝血过程起加速和正反馈作用 (自放大作用 ) ,以上各种作用不依赖于凝血酶受体。凝血酶是病理情况下已知体内最强的血小板聚集剂 (受体依赖性机制 )。在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的同时 ,抗凝系统也被激活。体内存在多种天然抗凝物质 ,其中最重要的有抗凝血酶II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蛋白C -蛋白…  相似文献   

8.
抗血栓药物     
抗血栓药物分为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1 抗凝药物 凝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组织损伤),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过程。抗凝就是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和活性。  相似文献   

9.
凝血酶生成试验在监测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强度口服华法林治疗患者的凝血酶生成情况及其与出血的关系以及凝血酶生成试验在监测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78例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而口服华法林3个月以上的患者血样,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FT-INR)及凝血酶生成状况.结果 华法林治疗组按PT-INR不同分成三组:I组23例,PT-INR为1.51~2.00;Ⅱ组39例,PT-INR为2.01~3.00;Ⅲ组16例,PT-INR为3.01~4.26.三组凝血酶生成的延迟时间(lagtime)、峰值(peak)、达峰时间(ttpeak)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反映凝血酶总体生成量的指标凝血酶生成潜力(endogenous thrombin potential,ETP),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1),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有出血并发症的患者5例,其ETP值小于正常对照组的15%.结论 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当PT-INR》3.0后,提高剂量会增加出血风险,但并不降低凝血酶生成量.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同时检测PT-INR和ETP能更好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状态,从而有效地防止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和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26例老年房颤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57例,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和阿司匹林组(69例,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治疗),并和42例无房颤的同期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3组性别、年龄、BMI、血压、基础疾病、常规治疗药物等基线资料均衡(P均>0.05)。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内皮功能及凝血系统的变化。结果华法林组及阿司匹林组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华法林组抗凝治疗后,vWF、Fg、D-Dimer浓度都有明显下降(P均<0.05);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6%vs13.0%,P>0.05)。结论华法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浆vWF、Fg、D-Dimer浓度,改善其内皮细胞功能和凝血功能,从而减少血栓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鹤瑾  章隽 《上海护理》2007,7(1):37-3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1],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在不稳斑块时)的基础上血栓形成。因此ACS治疗应给予有效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尤其对血小板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非常关键。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只能分别阻止血小板活化中一条途径。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新颖、安全性好、临床疗效确切,与肝素及阿司匹林合用,在饱和的抗凝抗缺血治疗的基础上,能使ACS患者的终点事件显著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组合型人工肾可以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预防和治疗透析长期并发症,但透析器和/灌流器凝血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大问题.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凝方案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应用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对35例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原抗凝方案的1.5~2.0倍进行抗凝各4周,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应用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3例、2级2例,两组均未发生3级滤器及灌流器凝血;应用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12例、2级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各检验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时,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抗凝效果接近,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和主要手段。手术治疗容易引起斑块破裂、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异物刺激等极易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损伤,对近期和远期预后产生影响。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也是关系到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1])。由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在肝素化下进行的,为预防术后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术后必须采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 of  相似文献   

14.
张瑜  王红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602-1604
目的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渭南市第二医院内二科就诊的79例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合并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使用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治疗后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对比研究。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抗凝药物后的栓塞或血栓形成、凝血指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出血性脑卒中以及死亡相关病例。两组出现轻微出血现象的患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高龄非瓣膜性AF合并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有效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其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15.
正1.华法林延迟的抗血栓作用华法林是环氧化物还原酶抑制剂,也称为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阻止氧化型维生素K还原,抑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的活化,使其停留在有抗原无活性状态。华法林的抗血栓作用有赖于凝血酶原因子Ⅱ的明显下降,其半衰期约为72 h,因此口服华法林真正起作用至少需要3 d,此时体内原有的凝血酶原因子Ⅱ水平才会明显减低。由于凝血酶原因子Ⅶ和蛋白C的半衰期短(6~8 h),应用华法林后,凝血酶原因子Ⅶ和蛋白C水平很快下降,此时测定的凝  相似文献   

16.
小儿急性肺损伤凝血功能变化并微量肝素干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英  郑静  廖霓 《华西医学》2006,21(4):794-795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患儿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的改变及探讨微量肝素对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对58例重症肺炎患儿和50例健康小儿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同时将急性肺损伤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微量肝素佐治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肺损伤患儿多项指标显著改变,使用微量肝素佐治可使异常的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的检测有助于急性肺损伤的预后评估,微量肝素佐治急性肺损伤较显著,其主要机制是抗凝、抗血栓、抗氧自由基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和醋硝香豆素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和X)以及及蛋白C、蛋白S合成时的γ羧基化过程而发挥药理作用。常通过检测INR来观察抗凝效果。现有的口服抗凝药物中欧洲常用醋硝香豆素,美国常用华法林。两种药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不同,醋硝香豆素停药后3 d恢复正常凝血功能,而华法林需要5 d。华法林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VII、IX、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抗血栓药物治疗现状。方法调查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NVAF患者104例,对其病因、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抗血栓药物应用情况及未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原因进行分析。应用ACC/AHA/ESC心房颤动指南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标准对NVAF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结果对104例NVAF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符合抗凝指征的NVAF患者75例(72.1%),其中仅27例(36.0%)抗凝治疗,而NVAF呈阵发性者共22例,仅有1例(4.5%)抗凝治疗。应用华法林平均剂量(2.6±0.8)mg/d,平均INR值2.1±0.5;阿司匹林平均剂量(86.1±15.4)mg/d。未能抗凝治疗48例,其中严重出血1例(1.3%);不能做好凝血监测2例(2.7%);拒绝应用8例(10.7%);阵发性心房纤颤而未行抗凝治疗21例(28.0%);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而未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者3例(4.0%);原因不明12例(16.0%)。结论NVAF患者抗栓治疗欠规范,依从性差,抗栓治疗的教育和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相关实验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时相关实验参数的变化。方法 22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分别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监测指标包括抗因子Xa活性(AFXa)、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时APTT、TT在透析过程中延长不明显(P>0.05),普通肝素组APTT、TT于透析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明显延长,甚至部分血液不凝。低分子量肝素组透析结束时血浆抗FXa活性较透析前有显著性差异,且透析后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P<0.001)。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作用同APFF、TT无一定相关,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作用可由抗-FXa水平作为可靠根据,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过程中比普通肝素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按循证护理学要求,观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安全性,探讨ACS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对ACS患者100例给予药物治疗,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为主.在中国知网搜集有关服药、注射、护理的循证护理资料.阿司匹林首次顿服300 mg,次日起100 mg/d,连服2周;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 mg,次日起75 mg/d,连服2周.低分子肝素钠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 d.低分子肝素钠的循证注射方法设对照组(传统方法).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对凝血指标影响不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仅由(35±4.1) s延长到(38±5.2) 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的改良注射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显著优点.在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基础上加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对ACS的治疗安全有效;因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会引起出血,对这类患者要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