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屈曲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对40例(45膝)膝屈曲内翻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采用膝关节内侧入路,切除骨赘,松解内侧副韧带,行股骨及胫骨截骨,安装合适膝关节后稳定假体。术后进行平均12.4个月的间歇性门诊随访,并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对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膝屈曲内翻畸形均得到有效矫正,下肢力线平均内翻由术前的19.2°恢复至5.6°,同时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5.1分恢复至术后91.1分。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膝屈曲内翻畸形患者改善内翻畸形的一种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6例(59膝),其中单膝置换33例,Ⅰ期双膝置换13例;选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6膝,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后稳定型假体53膝。Depuy假体40膝,爱康4膝,威高9膝。半年后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HSS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股胫角。结果患者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膝前痛,对症处理后缓解。HSS评分较术前增加明显(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较好选择,术中截骨、软组织平衡、术后功能锻炼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杨娟  顾伟  朱文俊  王学宗  孙骏 《陕西中医》2022,(12):1706-1708,1733
目的:观察参蝎止痛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对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治疗30 d,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参蝎止痛胶囊治疗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标尺(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值(ROM),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血清IL-1β、IL-6、IL-8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4、30 d两组关节功能均改善,观察组HSS关节功能评分、ROM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4、30 d两组IL-1β、IL-6、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IL-1β、IL-6、IL-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参蝎止痛胶囊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参蝎止痛胶囊能够降低膝骨关节炎患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常守亚 《双足与保健》2017,(24):134-134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后对关节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其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类比评分VAS、膝关节HSS评分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与内翻畸形角度指标呈负相关(P<0.05),与膝关节VAS评分、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前HSS评分、膝关节ROM、股骨前髁偏距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关节功能,与手术前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以及PSA等具有相关性,影响着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筋病理论指导下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筋为骨用”筋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40~ 80岁,中位数58.5岁;髌股关节骨关节炎26例,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35例,外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15例,全膝骨关节炎24例;病程3 ~ 248个月,中位数3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后2年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对患膝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00例患者,96例获得2年随访;治疗后患膝疼痛缓解,关节僵硬减轻,关节功能改善.96例患者骨关节炎指数总评分治疗前(59.38±15.19)分,治疗4周后(13.30±17.42)分,治疗后2年(12.09±13.99)分.膝关节不同部位骨关节炎指数总评分,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治疗前(53.08±15.49)分,治疗4周后(8.69±11.30)分,治疗后2年(10.08±7.90)分;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治疗前(65.57±12.61)分,治疗4周后(13.65±10.48)分,治疗后2年(15.11±18.58)分;外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治疗前(49.00±11.78)分,治疗4周后(8.13±8.07)分,治疗后2年(14.93±15.39)分;全膝骨关节炎治疗前(64.50±14.60)分,治疗4周后(12.05±7.56)分,治疗后2年(7.30±7.19)分.4例晚期重度全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结论:在筋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膝疼痛和僵硬,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国产假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疗效。对20例24膝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4例为双膝同时置换)患者进行随访,并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随访0.5-3.4年,平均2.8年,结果显示HSS平分由术前50.2分提高到67.3分,最近1次随访为88.7分,手术优良率为88.2%,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表明国产假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膝关节功能受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HS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术后未出现假体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3%。结论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OxfordⅢ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28例,30膝:男3例,女25例;2例双膝病人;年龄55~83岁,中位数60岁;左侧13例,右侧17例。术后随访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4个月。1例膝关节术后发生交锁,膝关节镜下取出骨水泥颗粒。余假体位置良好,均无脱位、感染、疼痛、松动、胫骨平台骨折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0.83±7.5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2.93±5.35)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14.48°±3.53°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时129.31°±6.07°.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采用UKA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同期髌骨脱位矫正术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合并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7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同期髌骨脱位矫正术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合并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12例,男2例,女10例。年龄56~73岁,中位数67岁。均为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例存在膝外翻,3例存在胫骨外旋,4例存在高位髌骨。病程6~18年,中位数9年。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中位数34个月。膝关节外翻畸形均获得矫正,1例残留5°左右的屈曲畸形。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由术前(26±11)分提高至术后(72±14)分,其中疼痛评分由术前(12±7)分提高至术后(41±6)分,活动度评分由术前(16±3)分提高至术后(20±2)分,稳定性评分由术前(10±6)分提高至术后(17±5)分;KSS功能评分由术前(16±9)分提高至术后(74±21)分,其中行走评分由术前(19±8)分提高至术后(39±11)分,爬楼评分由术前(16±6)分提高至术后(41±9)分。均无关节液漏、髌骨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同期髌骨脱位矫正术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合并习惯性髌骨脱位,可以纠正膝关节畸形,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指压阳明经穴为主对于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TKA)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指压阳明法配合常规康复)和对照组(单纯常规康复),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拇指按揉法按压足阳明经和足太阴经的穴位,并配合CPM机被动屈伸康复训练,对照组采取CPM机被动屈伸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分)、膝骨关节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以及膝骨关节炎WOMAC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HSS评分、KSS评分和WOMAC评分改善程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S评分、KSS评分和WOMAC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压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蒸对重度类风湿膝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疗效及高凝状态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重度类风湿膝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关节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康复疗效及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2组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膝关节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化版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2组D-二聚体、FIB、IL-1β、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中药熏蒸能够显著改善重度类风湿膝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僵硬度、功能及活动度,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机体高凝状态及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薰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11月,采用中药薰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45~76岁,中位数67岁。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膝骨关节诊断标准。按照膝骨关节炎的分类,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病程9个月至8年,中位数4年。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治疗前(2.66±0.76)分降至(1.30±0.45)分,利兹神经性症状和体征疼痛评分由治疗前(2.59±0.72)分降至(1.36±0.51)分。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经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关节炎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临床治愈17例、显效22例、有效2例、无效2例。结论:采用中药薰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肿胀和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9例、电针组44例和西乐葆组22例,连续治疗4星期。观察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积分。结果治疗后7 d、14 d、28 d,3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定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且治疗后7 d、28 d,艾灸组和电针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总分较西乐葆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艾灸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与电针组、西乐葆组疗效相似,且艾灸组对膝关节功能改善优于西乐葆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4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HS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SS评分为(45.67±2.43)分,治疗后为(89.63±2.66)分,治疗后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中,优32例占69.57%,良10例占21.74%,一般4例占8.70%,差0例占0.00%,治疗的优良率为91.30%。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周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功能评分。结果:治疗5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JO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能够缓解或消除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治疗组则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关节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后,VAS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shlom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42/50),高于对照组的70.0%(3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局部疼痛,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膝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为研究时段,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保守疗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37%,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之前NRS疼痛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炎患者治疗中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并降低疼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采用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60~75岁,中位数63岁。患者体质量55~65 kg,中位数57 kg;体质量指数18~26 kg·m-2,中位数23 kg·m-2。左侧12例,右侧9例。所有患者膝关节内侧均疼痛,站起和负重行走时加重,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膝关节活动度90°~105°,中位数96°;内翻畸形5°~15°,中位数9°;均为伸直位内翻畸形,屈曲90°时内翻畸形消失;髌股关节研磨试验阳性2例,阴性19例。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均变窄或消失。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中位数2年。假体位置良好,均无假体脱位、假体周围感染、脂肪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94.38°±3.53°提高至术后1周121.29°±7.45°、术后1年128.43°±5.93°。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评价疗效,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3.19±4.77)分提高至术后1周(86.14±3.75)分、术后1年(87.24±4.37)分,患者功能评分由术前(47.14±4.52)分提高至术后1周(85.52±3.94)分、术后1年(86.67±3.97)分。结论:采用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膝骨关节炎(KOA)治疗中用膝痹汤内服外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外涂扶他林+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采用膝痹汤内服外洗治疗+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治疗6周后采用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Lysholm评分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后者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后者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疗效比较,后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痹汤内服外洗能显著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受损膝关节的炎症水肿,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功能康复。膝痹汤一药两用,简便易行,变废为宝。因其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膝痹汤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膝髋同治”针刺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膝髋同治”针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评分、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有效率为85.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髋同治”针刺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