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 1990~ 2 0 0 1年 ,笔者在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同时 ,对 96 8例青中年男性患者诊治询查中 ,发现这类病人均有不同的自慰史 ,体检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肿大、硬节结 ,前列腺液检查培养均未发现细菌 ,只有少量的白细胞及卵磷脂小体减少。并均有一个共同特点 :自慰忍精不射史。现将临床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990~ 2 0 0 1年本院中医男性专科门诊 ,96 8例男性慢性充血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 ,年龄最小2 0岁 ,最大 4 5岁 ,平均年龄 32 5岁 ,其中不育症者 5 38例 ,自慰史最长 6年 ,最短的 1年 ,平均每周5~ 6次者为 …  相似文献   

2.
陈强文 《华夏医学》2009,22(3):452-454
目的:探讨盐酸特拉唑嗪联合抗生素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盐酸特拉唑嗪(2 mg,每晚1次)+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d)和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d)治疗,8周后观察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l)评分及前列腺液(EPS)常规.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IH-CPSI评分、EPS常规中白细胞数目均有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盐酸特拉唑嗪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比单用左氧氟沙星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洛美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9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栗明  李会宁  郭涛 《吉林医学》2011,(11):2139-2140
目的:对复方玄驹胶囊联合洛美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运用随机、自身先后对照方法,将180例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洛美沙星片0.4 g,1次/d,口服;治疗组加用复方玄驹胶囊3粒,3次/d,口服,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及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数进行评估。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2.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8.9%(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洛美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美洛昔康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SIgA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和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美洛昔康片.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液白细胞数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SIgA水平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美洛昔康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可靠,并可明显改善患者前列腺液中的SIgA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回春胶囊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54例,分为ⅢA型28例,ⅢB型26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前列回春胶囊治疗,1.8g/次,3次/d,共治疗3个月。以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变化、前列腺按摩液(EPS)检查的变化为指标,比较ⅢA型患者与ⅢB型患者对前列回春胶囊治疗的反应性。结果:ⅢA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68.0%(17/25),ⅢB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38.5%(10/2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型患者NIH-CPSI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回春胶囊对不同亚型的慢性前列腺炎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明确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分型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设计用复方丹参当归液治疗4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研究单位一附院泌尿外科患者慢性前列腺炎患者45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3岁,高峰年龄为25岁。处理方法100%复方丹参液4ml和5%当归液4ml混合,经会阴部或经肛门直肠壁穿刺前列腺,双侧各注入4ml,每周二次,六次为一疗程。结果本组平均用药两个疗程,最长为三个疗程。治愈40例(88.9%),好转4例(8.89%),无效1例(2.2%),总有效率为97.8%,不育8例中有6例已生育。结论前列腺局部注射复方丹参当归液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前列安栓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慢性前列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前列安栓组21例和联合组23例。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150mg,口服,2次/d;前列安栓组给予前列安栓肛门纳入治疗,1次/d;联合组结合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剂量同上。治疗后第1,2,3,4周比较各组疗效差异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卵磷脂小体含量及尿流率,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和肾功。结果前列安栓组、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和8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4%),两组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周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分别为(4.3±1.1)/HP和(3.9±1.1)/HP,显著少于对照组,卵磷脂小体含量显著提高,前列安栓组、联合组第4周平均尿流率分别为(9.5±1.8)ml/s和(9.7±1.9)ml/s,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治疗后心电图、肝功和肾功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好于口服罗红霉素,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对12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经膀胱精准定位前列腺发病部位,以小骨盆为冲击波路径的治疗方法,使冲击波能量损失减小,发挥最大的生物效益.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为1疗程,每次治疗电压选择8~10 kV,冲击次数为1000以内.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1个月,评估慢性前列腺炎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采用NIH-CPSI评分办法.发现治疗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及尿流率较治疗前有较好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冲击波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无辐射、无毒副作用,近远期疗效显著,恰当选择能量,未见明显的并发症,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杰 《当代医学》2011,17(31):81-8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30例慢性前列腺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洛美沙星片0.4g,1次/d外加复方玄驹胶囊3粒,3次/d,对照组仅给予口服洛美沙星片0.4g,1次/d,1个疗程为4周时间。结果经过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73.3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洛美沙星联合复方玄驹胶囊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病情疗程?预后分析的价值?方法: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在就诊初期和对症用药1?4周,采空腹静脉血和前列腺液,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前列腺液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同期进行外周血CRP测定?结果: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4周组CD64表达量显著低于就诊初期和治疗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当CD64最佳临界值为3 096.48分子数/细胞时,中性粒细胞CD64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的敏感性91%,特异性73.7%,均优于CRP?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可作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早期诊断的定量标准,是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索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相关因素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因素为尿道炎,无节制的性生活,频繁的手淫,泌尿系外伤,固定体位(尤其长时间骑跨位,坐位),酗酒。长时间憋尿等。结论 本研究结果对慢性前列腺炎的预防,治疗及防止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地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择253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收集相关信息,判断危险因素。结果253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疼痛症状评分〉4分者1725例,疼痛症状评分〉8分者807例;勃起功能国际问卷得分为22~25分者837例,12—21分者I135例,8一11分者428例,5—7分者132例;生活质量问卷为好者582例,多数满意者751例,多数不满意者737例,很痛苦者462例。相关因素中久坐习惯、憋尿习惯、生活或工作中经常感巨大压力、频繁手淫、寒冷的工作环境等可能是前列腺炎样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本地区人群中前列腺炎样症状常见,一些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是前列腺炎样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前列腺炎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相关因素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因素为尿道炎、无节制的性生活、频繁的手淫、泌尿系外伤、固定体位(尤其长时间骑跨位、坐位)、酗酒、长时间憋尿等。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慢性前列腺炎的预防、治疗及防止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兰晓煦  马韬  史舒  阎亮  尹楠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10):1018-1019,1034
目的 探讨诱发慢性前列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00例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泌尿外科门诊确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危险因素。结果诱发慢性前列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是:频繁手淫,久坐,晚婚,性格内向,辛辣食物。结论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可以预防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肠溶红霉素胶囊单用或与哈乐胶囊、缩泉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 ,探讨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可能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 12 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6 8例口服肠溶红霉素胶囊、缩泉胶囊及哈乐胶囊 ,对照组 6 0例仅口服肠溶红霉素胶囊 ,治疗 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尿动力学指标、前列腺液常规及前列腺炎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改善程度更优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出现的下尿路功能障碍往往与前列腺局部组织充血、尿道压力增高、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及膀胱出口梗阻有关。认识并解除这些因素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积极作用。缩泉胶囊是一种纯中药制剂 ,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M型胆碱受体阻滞剂的作用 ,可对抗乙酰胆碱所致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收缩 ,改善不稳定膀胱 ,与哈乐胶囊合用可能有协同改善尿动力学指标的作用。临床上 ,两者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瘀通淋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1例,服用化瘀通淋方;对照组30例,用氟哌酸、前列安栓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2例(4.9%),显效8例(19.5%),有效24例(58.5%),总显效率为24.4%,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痊愈1例(3.3%),显效5例(16.7%),有效14例(46.7%),总显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化瘀通淋方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性病性尿道炎并发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学特点。方法 :对 84例性病性尿道炎并发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 (EPS)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84例EPS细菌培养阳性 5 3例 ,阳性率 63 1% ,其中以淋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3 2例 ( 3 8 1% )。EPS支原体培养阳性 2 3例 ,阳性率 2 7 4% ,其中解脲支原体 2 1例 ( 2 5 %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沙眼衣原体阳性 2 2例 ( 2 6 2 % )。检测出复合病原体 14例( 16 7% )。结论 :性病性尿道炎并发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以淋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为主。认为前列腺液病原体检测 ,对指导性病性尿道炎并发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还应注意患者性病后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经不同方法治疗失败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行前列腺局部注射联合尿道药物灌注治疗.结果:92例患者治愈86例,显效6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前列腺局部注射和尿道药物灌注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方法:对确诊ⅢB型CPPS患者50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电刺激,每次25~30min,2次/d,5d/周,总疗程12周。评价治疗前及治疗6、12周、治疗结束后30d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评分(PSFI)、最大尿流率(Qmax)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包括疼痛症状评分(PS)、排尿症状评分(USS)]和生活质量评分(QLS)等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PS、USS、QLS、PSFI、Qmax分别为(12.62±2.07)、(7.28±2.21)、(8.36±1.57)、(14.37±4.14)分和(16.85±4.48)mL/s;治疗6周分别为(8.13±1.10)、(6.14±1.38)、(7.02±1.34)、(15.86±3.82)分和(18.01±4.21)mL/s;治疗12周分别为(7.51±1.26)、(3.24±1.03)、(4.25±1.26)、(18.28±4.23)分和(22.56±5.02)mL/s;治疗结束后30d分别为(7.82±1.21)、(4.01±1.20)、(4.86±1.33)、(17.20±3.93)分和(22.10±4.83)mL/s;治疗6周仅PS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30d各指标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与治疗6周比较,除PS外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0d与治疗6周比较,除PSFI外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改善ⅢB型CPPS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盆底疼痛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