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咪唑安定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模型组(F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及咪唑安定组(M组)。鞘内置管后5d,F组、NS组及M组大鼠于左后足掌部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注射福尔马林前20min,NS组鞘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M组鞘内注射4μL(20μg)咪唑安定和16μL生理盐水,C组足底注射生理盐水100μL。采用疼痛加权评分评价疼痛行为学,并在足底注射后2h后将所有动物处死取脊髓膨大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背角c—fos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F组、NS组脊髓背角c-fos表达增加(P〈0.01);与F组、NS组比较,M组脊髓背角c—fos表达降低(P〈0.01)。结论:鞘内注射咪唑安定可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疼痛引起的脊髓中c-fos表达增加,可能与咪唑安定的抗伤害和镇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奈福泮及可乐定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成功置管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S)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奈福泮(Nfp)组鞘内注射20μg奈福泮,可乐定(c)组鞘内注射20μg可乐定,奈福泮和可乐定联合用药(Nfp+C)组鞘内注射奈福泮10μg和可乐定10μg。在大鼠足底部注射5%福尔马林后立即记录1h内每5rain的缩腿、舔爪时间。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2h将所有动物处死取脊髓膨大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第二相缩腿、舔爪累计时间进行比较,联合注射组的缩腿、舔爪累计时间显著短于其他组(P〈0.01);联合注射组大鼠的脊髓背角FLI—N(c—fos免疫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P〈0.01)。结论:奈福泮与可乐定鞘内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静  李丽  马克涛  司军强 《农垦医学》2010,32(4):289-291
目的:应用大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的痛反应行为,探讨尼氟灭酸(niflumic acid,NFA)在痛觉传入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NS)组、福尔马林(F)组和NFA组,分别观察各组缩腿次数、舔爪时间。结果:NFA组第一相0-5min缩腿次数及舔爪时间较F组显著增高(P〈0.05)。NFA组与F组相比第二相缩腿次数20-25min、30-35min、35-40min、40-45min明显减少,舔爪时间20-25min、25-30min、30-35min、35-40min短于F组。结论:NFA对福尔马林大鼠致痛模型的行为学第一相急性痛反应有致痛作用,对第二相持续痛反应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甲醛致痛大鼠的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在右足底注射5%甲醛前30 min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米诺环素50μg。记录足底注射甲醛后1 h内每5 min的舔爪和缩腿时间,然后免疫组化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米诺环素鞘内注射明显减少甲醛诱导的缩腿和舔爪时间,显著减少注射侧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米诺环素鞘内注射能减少甲醛诱导的疼痛反应和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布托啡诺对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PKA和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鞘内置管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低剂量布托啡诺组(LB);高剂量布托啡诺组(HB),n=6.鞘内置管后5d,在各组大鼠的左后足掌面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50μL,致痛前30 min,3组大鼠鞘内分别预先注射生理盐水、布托啡诺12.5μg、25.0μg,采用疼痛加权评分法评价疼痛行为学,所有大鼠福尔马林注射2h后处死,取大鼠脊髓L5节段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脊髓背角PKA和pCREB的表达.结果 HB组大鼠疼痛较NS组减轻,其脊髓背角PKA和pCREB表达弱于NS组(P<0.01),且呈正相关,r=0.940.结论 在大鼠福尔马林炎性痛模型中,鞘内注射布托啡诺25.0μg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与下调PKA、CRE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福尔马林致痛对大鼠行为学及脊髓NO、Fos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大鼠福尔马林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福尔马林对照组)和实验组(LaF组、LnF组)。NS组为正常对照组,LaF组、LnF组在同福尔马林对照组处理前分别给予L-精氨酸(L-Arg),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鞘内注射,在福尔马林处理后1/2h、O~1h分别检测大鼠脊髓NOS及Fos的表达及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福尔马林对照组的缩腿舔爪时间长于NS组、脊髓的NOS及Fos表达显著强于NS组,预先给予L-Arg或L-NAME分别能加强或抑制以上作用。结论:福尔马林致痛能引起大鼠脊髓背角NO的释放,诱导Fos的表达可能是其产生伤害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局部外周应用氯诺昔康对大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同侧给药组、对侧给药组。给药30min后于给药侧或给药对侧后爪足底皮下注射20g/L福尔马林50μl,观察其后60min内每5min大鼠咬舔注射福尔马林爪的时间变化。结果 大鼠注射福尔马林后第一相(0~10min)咬/舔后爪累积时间,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相(10~60min)同侧给药组各剂量与对照组比较咬/舔后爪累积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外周应用氯诺昔康对大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的第二相有镇痛效应,此效应主要为局部效应而非全身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Neo)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镇痛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又分为NS组和F组,实验组又细分为NeF组、LaNeF组和LnNeF组。NS组为正常对照组,F组给予5%福尔马林100μl,足底注射,NeF组、LaNeF组及LnNeF组在同F组处理前分别给予Neo、L-精氨酸(L-Arg) Neo鞘内注射(ith)、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NOS抑制剂) Neoith,在福尔马林处理后分别检测大鼠脊髓Fos的表达及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 NeF组的缩腿舔爪时间显著短于F组,脊髓的Fos表达显著弱于F组,预先给予L-Arg或L-NAME分别能加强及抑制以上作用。结论 新斯的明能引起大鼠脊髓背角NO的释放。抑制Fos表达可能是其产生抗伤害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对问斑寇蛛毒致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评估葡萄糖酸钙溶液对抑制问斑寇蛛毒致痛作用的疗效。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葡萄糖酸钙治疗组与致痛组,治疗组大鼠预先尾部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两组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低剂量(10〉L/kg)、中低剂量(40μL/kg)、中剂量(100μL/kg)、高剂量(300μL/kg)的间斑寇蛛毒素及福尔马林(10%甲醛溶液)进行足底注射,观察记录两组大鼠注射后2、15、30min及2h缩足、舔足次数。结果(1)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蛛毒致痛大鼠缩足次数在15min内均高于福尔马林致痛组,然而30rain却低于福尔马林致痛组(P〈0.05);(2)15min时致痛组及治疗组大鼠缩足次数均与毒素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2=0.597,P〈0.05;r^2=0.426,P〈0.05);(3)葡萄糖酸钙治疗组与各毒素致痛组相比,大鼠缩足次数均减少(P〈O.05)。结论间斑寇蛛毒素致痛大鼠的作用相对于福尔马林在30min内更为强烈,但是30min后则较福尔马林组有所减轻,预先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的方法对间斑寇蛛毒致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神经病理性痛动物模型,研究伏核注射天麻素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左侧坐骨神经干部分结扎致神经损伤制作神经痛动物模型,观察伏核注射天麻素对伤害性热刺激和压力刺激诱发的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的影响。结果左侧坐骨神经干部分结扎,引起双侧后爪缩爪潜伏期缩短,尤以10 d后左侧明显(热板测试:t左=7.35,P<0.01;t右=3.24,P<0.05。Randall Selitto测试:t左=5.05,P<0.01;t右=3.32,P<0.05)。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伏核注射40μg/μL和20μg/μL天麻素引起双侧后爪缩爪潜伏期延长,但注射10μg/μL的天麻素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天麻素在大鼠伏核对神经病理性痛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TRPA1在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P)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探讨GBP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慢性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组、CCI+生理盐水组(CCI+NS组)、CCI+小剂量GBP组(CCI+GBP1组)、CCI+中剂量GBP组(CCI+GBP2组)、CCI+大剂量GBP组(CCI+GBP3组),每组8只。术后14天,CCI+GBP1组、CCI+GBP2组、CCI+GBP,组分别鞘内注射GBP1g/L、3g/L和10g/L,CCI+Ns组给予等渗生理盐水。术前1天、给药前1h及给药后2、4、6、8h分别测定各组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给药后9h取大鼠腰段脊髓,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表达和核因子KB(NF—KB)的活性。同时,选Sham组、CCI组、CCI+NS组及CCI+GBP,组给药后9h取大鼠背根神经节,应用RT—PCR技术检测TRPA1离子通道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Sham组比较,CCI、CCI+NS、CCI+GBP1、CCI+GBP2、CCI+GBP,组术后MWT和TWL均下降(P〈0.叭)。与CCI组比较,GBP治疗后,CCI+GBP1、CCI+GBP2、CCI+GBP,组MWT和TWL上升(P〈0.05)。②与Sham组比较,CCI、CCI+NS、CCI+GBP1、CCI+GBP2、CCI+GBP3组腰段脊髓NF—κB、TNF-α、IL-6及IL-10表达上升(P〈0.05)。GBP治疗后,CCI+GBP2、CCI+GBP3组NF—κB、TNF-α、IL-6表达下降,IL-10表达上升(P〈0.05)。③与Sham组比较,CCI、CCI+NS及CCI+GBP,组TRPA1表达上升(P〈0.05)。与CCI组及CCI+NS组相比,CCI+GBP,组TRPA1表达下降(P〈0.05)。结论GBP可有效治疗大鼠CCI后NPP,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减低脊髓NF—κB活性,抑制TNF—α及IL-6表达,增强IL-10表达有关,同时可降低TRP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脊髓趋化因子配体2(CCL2)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瑞芬太尼组,生理盐水+鞘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瑞芬太尼+鞘内注射PBS组,生理盐水+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组,瑞芬太尼+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组。瑞芬太尼组大鼠通过尾静脉连续输注瑞芬太尼4μg(/kg·min)2h,建立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法,观察瑞芬太尼痛敏大鼠脊髓CCL2的表达。另外,观察瑞芬太尼输注前30min预先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对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以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结果】瑞芬太尼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大鼠热痛和机械痛阈值明显下降(P<0.05),建模后第1天大鼠脊髓CCL2蛋白表达水平(0.66±0.07vs.0.18±0.04;P<0.001)和平均荧光密度(0.170±0.009vs.0.047±0.006;P<0.001)显著升高;预先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不仅抑制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P<0.001),而且显著缓解瑞芬太尼引起的大鼠热痛过敏和机械痛过敏(P<0.05)。【结论】CCL2通过激活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介导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3.
张海涛  张继猛  王德广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666-1668,F0003
目的探讨鞘内给予5-HT3受体阻滞剂昂丹司琼对慢性脊神经炎性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6组(n=8):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昂丹司琼10μg/kg组(D1组)、25μg/kg组(D2组)、50μg/kg组(D3组)。制作大鼠脊神经炎性痛模型后14 d行鞘内注射,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变化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脊髓c-Fos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D2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增高、脊髓背角中c-Fos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D1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D2与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给予昂丹司琼25μg/kg可以减轻大鼠慢性脊神经炎性痛导致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以及脊髓背角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P组)和GDNF治疗组(G组),每组30只。P组和G组采用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constric—tioninjury,CCI)模型。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S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但不结扎;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叫,隔日1次,连续14天;G组鞘内注射GDNF2I,z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μl,隔日1次,连续14天。各组大鼠分别于处理前及处理后3、7、14天测定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withdrawthermallatency,PWT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阂值(pawwithdrawalmechanicalthreshold,PWMT),然后每组取10只大鼠处死,取L4-6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磷酸化JNK(P—JNK)蛋白和磷酸化ERK(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P组和G组PWTL和PWMT均缩短,脊髓背角P—JNK蛋白和P—ERK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P组比较,G组PWTL和PWTL均延长,脊髓背角P—JNK蛋白和P—ERK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鞘内注射GDNF可以通过抑制脊髓背角P—JNK蛋白及P—ERK蛋白的表达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5.
NF-κB上调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CX3CR1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痛阈和脊髓CX3C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鞘内置管成功后,随机分5组(n=12):假手术+生理盐水(sham组)、CCI+生理盐水(CCI组)、假手术+PDTC1000pmol/d(PDTC+sham组)、CCI+PDTC100pmol/d(PDTC+CCI组1)、CCI+PDTC1000pmol/d(PDTC+CCI组2).鞘内置管5d后开始鞘内输注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PDTC,鞘内注射1d后建立大鼠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或者假手术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测定5组大鼠的痛敏值,并在鞘内注射4d后取脊髓腰膨大部进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X3CR1的表达.结果:CCI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术后各时点痛敏阈值明显下降,并在术后第3日降至最低点(P〈0.05),脊髓CX3CR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PDTC+CCI组与CCI组比较,术后各时点大鼠痛敏阈值增高(P〈0.05),脊髓CX3CR1的表达下降(P〈0.01).结论:鞘内给予PDTC可减轻CCI大鼠的病理性疼痛,并抑制脊髓CX3CR1的表达.活化的NF-κB可能通过上调脊髓CX3CR1表达而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4-CIN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CCI组(C0组)及4-CIN组(C1组).C0组与C1组建立CCI动物模型,S组仅分离而不结扎坐骨神经.术后第2天,C1组鞘内注射溶解于10%二甲基亚砜(DMSO) 10μl中的4-CIN(α-cyano-4-hydroxy-cinnamate)100 μmol,C0组仅鞘内注射DMSO10μl.各组在术前1d、术后第1,3,7,10,14天(T0-5)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WTL).结果 各组术前PWMT和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C0组在T1-5时PWMT[(11.71±2.81)g,(9.76±1.00)g,(8.22±1.33)g,(6.50± 1.48)g,(4.67± 1.03)g]、PWTL[(11.36±2.18)s,(11.60±2.54)s,(8.54±1.42)s,(7.59±1.00)s,(6.88±0.42)s]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而C1组在给药后T2-5时与S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鞘内注射4-CIN可缓解CCI所致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荷包牡丹碱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对大鼠丙泊酚镇静剂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NS组)、0.5%布比卡因组(B组)、荷包牡丹碱组+0.5%布比卡因(Bic组)、NMDA+0.5%布比卡因组(NM-DA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NS组和B组分别蛛网膜下腔注射20μL生理盐水和0.5%布比卡因;Bic组和NMDA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10μL有效剂量荷包牡丹碱和NMDA,15min后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20μL;5组大鼠均于蛛网膜下腔给药后10min行尾静脉注射丙泊酚,比较组间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所需时间.结果 B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的丙泊酚用量(6.72±0.77)mg·kg-明显少于C组(10.94±0.91)mg·kg-1和NS组(10.51±1.01) (P<0.01);Bie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的丙泊酚用量(9.25±1.03)mg·kg-1明显少于C组(10.94±0.91) mg·kg-1和NS组(10.51±1.01)(P<0.01),但是明显多于B组(6.72±0.77)mg·kg-1(P<0.01);NMDA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的丙泊酚用量(17.02±1.25)mg·kg-明显多于C组(10.94±0.91) mg·kg-1和NS组(10.51±1.01)以及B组(6.72±0.77)mg·kg-1(P<0.01);而C组和NS组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减少大鼠丙泊酚的镇静用量;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产生的镇静作用可能与脊髓内的GABAA受体有关,而与NMDA受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