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有大量的临床实践,但疗效评价方法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医优势的发挥和疗效的可信度。在总结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评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采用复合性评价指标,疗效混淆不清;病理组织学指标评价方法不统一,影响结果可比性;胃镜下病变评价主观性强,受多种因素与条件影响;症状及中医证候评价缺乏科学的方法学依据;缺乏生活质量评价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相结合,建立以病理组织学指标为核心结合胃镜指标、患者症状、生活质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胃肠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均以症状学为主。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疗效评价不同于单个功能性胃肠病疾病或单个症状的评价,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临床研究中仍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疗效评价工具。症状群指标已在国内外多个临床研究中使用,它既符合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临床实际,又符合现代医学对评价工具的要求。通过阐述症状群的概念、制定方法以及其应用于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可行性,进而探讨将症状群引入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提供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数量渐多,其所涉及的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主要有Bristol粪便分型及评分、主要症状及单项症状评价、肠动力学疗效、肛门直肠功能评价、盆底肌电图、中医证候疗效、生存质量评价等方面。但目前的中医药疗效的评价方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评价症状不全面、缺乏随访及安全性指标、复合结局指标使阳性结果增加、证候分型及评分不统一、实验室指标使用不当等。结合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疗效评价发展趋势,提出应选择适用于慢性便秘中医药干预措施的疗效评价指标并充分说明选择的原因和理由,在疗效评价中反映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优势,引入病理机制以丰富中医药疗效评价的内涵,为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中医治疗慢性便秘临床研究疗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为妇科常见疑难疾病,中医药辨证论治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局部病灶,提高妊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在新版的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的子宫腺肌病部分,明确提出"某些中药对痛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以试用"。但目前尚缺乏大量的高质量临床试验证据支持,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疗效评价体系和严谨的思路方法。通过科学方法对中医药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表达与阐释,是提高子宫腺肌病临床治疗水平及中医药贡献度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中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优势及评价指标的总结及思考,尝试提出开展子宫腺肌病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烁  王学谦  王丹丹  曹康迪  张英  侯炜 《世界中医药》2022,17(2):251-254,260
中医药在改善肿瘤复杂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症状评价方法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发挥其优势.本研究在总结现有症状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认为中医肿瘤领域症状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症状选择缺乏统一标准;症状评价缺乏具体实施规范;多症状量化方法缺乏科学依据;不同治疗阶段缺乏特异性量表;潜在症状指标难以走向临床应用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立中医肿瘤症状评价标准与实施规范;深入探索症状群量化方法;重视中医PRO量表的后续考评及验证工作;开发阶段特异性症状量表;挖掘新的症状评价方法等,以期建立兼具科学性和中医诊疗特色的中医肿瘤症状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现有的临床评价疗效标准进行了总结及分析。目前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所采用的疗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基于临床症状的疗效评价、基于中医证候的疗效评价、基于辅助检查结果的疗效评价以及基于量表的疗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统一、规范及体现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标准。认为建立以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及反映中医特色的患者结局报告指标量表为主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结合多种反应病理生理机制的检测方法,联合生存质量及精神心理评价,可进一步完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药新药研究的关键之一是临床疗效的评价,而疗效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科学合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西医学疾病评价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固然可以借鉴,但更要重视能反映中医药诊疗优势和特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辨证论治”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对疾病的诊疗特色,证候疗效即是从中医药角度对中药新药疗效进行评价[1]。笔者试图通过对证、病疗效相关性的探讨,为证、病结合临床模式及其评价提供依据,进而为建立单独以证的疗效评价为模式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或参考。1证候疗效研究的重要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和临床体系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对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疗效评价的全过程。“证候”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患者整体病理状态的概括,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多样性的特点,关系到合理地确定试验病证、选择相应的效应结局指标[2],是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同时也是对其理论体系的检验,要重视“证候”疗效的研究。根据证候选择治疗措施是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前提,故评定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时,不应缺少反映证候改善程度的指标,尤其在评价中药复...  相似文献   

8.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开展较多,但结果却难以得到国内外医学界认可,与国内外关于此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存在差异有一定的关系。介绍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常见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并进行评述,着重从反映疾病疗效的评价指标、反映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反映心理状态的评价指标及反映中医药特色的评价指标四个方面论述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其高发病率位居慢性胃肠病之首,现代医学在诊断、治疗方面均已提出了共识意见,但尚缺乏疗效评价体系;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方面制定了相关疗效评价标准,其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内镜下胃黏膜疗效、胃黏膜组织学疗效、中医症状及证候疗效、生存质量、精神心理评定等,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尚有不足之处,如治疗前后内镜检查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较低、证候疗效研究缺乏循证医学支持、生存质量量表缺乏中医特色、缺乏安全性及费用-效益比评价、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评价指标混淆等。基于此,建议必要时采用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和定标活组织检查技术使镜下及组织学疗效判定更具针对性,加强证候学的循证研究,创建富有中医特色的生存质量量表并进一步补充完善评价指标,以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综合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方森  黄乐  柏正平  陈燕 《中医药导报》2020,26(5):110-112
通过文献回顾结合现代临床报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运用现状,并将其归为5类,包括以症状、体征为主进行疗效评价,采用实验室指标为主进行疗效评价,采用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疗效评价,根据生存质量和患者报告结局进行疗效评价和以结局性指标为主进行疗效评价。分别对各疗效评价方法的优劣、临床价值和应用范围等进行评价。指出采用凸显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应从研究类型、治疗方法、疾病分期、评价期限等方面科学分析、恰当选取,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8.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