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覆盆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一辉  苗菊茹  刘文琴 《中药材》2005,28(2):99-100
从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定和光谱分析确定结构是: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Ⅰ)、对羟基苯甲酸(Ⅱ)、没食子酸(Ⅲ)、椴树苷(Ⅳ)、鞣花酸(Ⅴ).其中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高广春  漆淑华  张偲  李庆欣 《中草药》2009,40(7):1031-1033
目的 研究红树伴生植物山石榴Catunaregarn spin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香草醛(vanillin,Ⅰ)、原儿茶醛(3,4-dihydroxybenzal-dehyde,Ⅱ)、对羟基苯甲酸(p-salicylic acid,Ⅲ)、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Ⅳ)、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Ⅴ)、4,5-二羟基-1,2-苯二甲酸甲酯(4,5-bis(hydroxy)phthalic acid dimethyl ester,Ⅵ)、异橙黄胡椒酰胺乙酸脂(diaaurantiamide acetate,Ⅶ)、2,6-二甲氧基苯醌(2,6-dimethoxy-1,4-benzoquinone,Ⅷ)和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palmitate,Ⅸ).结论 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Ⅶ是首次从陆生植物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竹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竹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数据及理化常数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化合物Ⅰ)、苜蓿素(Tricin,化合物Ⅱ)、毛蕊异黄酮(Calycosin,化合物Ⅲ)、邻羟基苯甲酸(0-hydroxybenzoic acid,化合物Ⅳ)、香草酸(Vanillic acid,化合物Ⅴ)、反式对羟基肉桂酸(trans-p-hydroxycinnami acid,化合物Ⅵ).结论 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枇杷叶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寒  陈剑  李维林  张涵庆 《中药材》2008,31(9):1351-1354
目的:研究枇杷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制备薄层及制备液相法分离枇杷叶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化学和有机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白桦脂酸甲酯(Ⅰ)、齐墩果酸(Ⅱ)、乌苏酸(Ⅲ)、2α-羟基齐墩果酸甲酯(Ⅳ)、科罗索酸甲酯(Ⅴ)、2α-羟基齐墩果酸(Ⅵ)、科罗索酸(Ⅶ)、委陵菜酸(Ⅷ)、蔷薇酸(Ⅸ).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及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多种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照,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二甲基(2R)-2-[(4-乙氧基-4-氧代丁酰基)氧基]琥珀酸酯(Ⅰ)、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醚(Ⅱ)、香豆酸甲酯(Ⅲ)、对羟基苯甲酸甲酯(Ⅳ)、苯甲酸(Ⅴ)。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仙人掌酯(opun tiaester),化合物Ⅱ~Ⅳ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藏药螃蟹甲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斌  董小萍  余娅芳  李娜 《中药材》2008,31(8):1170-1172
目的:对藏药唇形科糙苏属植物螃蟹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2个化合物,目前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栀苷甲酯(Ⅰ)、大黄素(Ⅱ)、大黄酸(Ⅲ)、木犀草素(Ⅳ)、小檗碱(Ⅴ).结论: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1)
目的:对中国产淡水海绵紫稍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薄层制备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结合物理常数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稍花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Ⅰ)、对羟基肉桂酸(Ⅱ)、尿嘧啶(Ⅲ)、阿魏酸甲酯(Ⅳ)、十二烷基甘油醚(Ⅴ)、正二十四烷(Ⅵ)。结论:以上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稍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分离黄花倒水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 re-duction assay)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棕榈酸(Ⅰ)、1,3-二羟基-2-甲基(口山)酮(Ⅱ)、24乙基一豆甾-7,(E)-22-二烯-3-醇(Ⅲ)、对羟基苯甲醛(Ⅳ)、1,3-二羟基(口山)酮(Ⅴ)、1,3-二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Ⅳ)、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Ⅶ)、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Ⅷ)、对羟基苯甲酸(Ⅸ)和原儿茶酸甲酯(Ⅹ).其中化合物Ⅱ、Ⅴ、Ⅵ在体外有一定的抗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和柯撒奇B3型病毒(Cox B3)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Ⅴ、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新天然产物.首次研究该植物化学成分的抗病毒活性,化合物Ⅱ、Ⅴ、Ⅵ均为1,3-二羟基取代(口山)酮.  相似文献   

9.
西藏雪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西藏雪莲花(Saussurea tridactyla Sch-Bip)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UV,IR,MS,1H NMR等光谱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西藏雪莲花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三烷(tricosane)Ⅰ,β 谷甾醇(β-sitoterol)Ⅱ,对 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p-hydroxy benzonate)Ⅲ,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Ⅳ,东莨菪素(scopoletin)Ⅴ。结论 化合物Ⅰ~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Ⅲ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金荞麦中的酚酸类成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中药金荞麦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荞麦中分离鉴定了4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trans-p-hy-droxy cinnamic methyl ester,Ⅰ),3,4-二羟基苯甲酰胺(3,4-dihydroxy benzamide,Ⅱ),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Ⅲ),原儿茶酸甲酯(protocatechuic acid methyl ester,Ⅳ)。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Ⅳ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丝毛瑞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丝毛瑞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渡谱解析和理化性质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leodaphnal(Ⅰ)、sesquiterpene oxolactone(Ⅱ)、对羟基桂皮酸(Ⅲ)、对羟基桂皮酸正二十酯(Ⅳ)、对羟基桂皮酸正二十二酯(Ⅴ)、咖啡酸甲酯(Ⅵ)、咖啡酸正二十酯(Ⅶ),β-谷甾醇(Ⅷ)、β-谷甾酮(Ⅸ)和胡萝卜苷(Ⅹ).结论 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狭叶落地梅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var.stenophylla Franch.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狭叶落地梅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层和水层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其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狭叶落地梅的全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为β-谷甾醇(I)、胡萝卜苷(Ⅱ)、Alternariol (Ⅲ)、2, 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Ⅳ)、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V)、华中冬青素(Ⅵ).结论 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玉萍  杨峻山  张聿梅  陈建民 《中草药》2005,36(9):1291-1293
目的研究远志Polygalatenu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远志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4,6-二甲氧基二苯酮(Ⅰ)、1,7-二羟基-3-甲氧基酮(Ⅱ)、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酮(Ⅲ)、α-菠甾醇(Ⅳ)、远志醇(Ⅳ)和苯甲酸(Ⅵ)。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扯根菜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吸附色谱柱、大孔吸附树脂等手段分离 ,理化常数、波谱数据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果 :从水提取物的醇溶部分得到 3个化合物 ,分别为乔松素 7 O β D 葡萄糖苷 (Ⅰ ) ,2 ,4 ,6 三羟基苯甲酸 (Ⅱ ) ,槲皮素 (Ⅲ )。结论 :化合物Ⅰ ,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5.
龙葵中的非皂苷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业  王乃利  姚新生 《中药材》2007,30(7):792-794
目的:通过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 L.中的非皂苷类化学成分,旨在深入探索和发现龙葵中新的活性物质。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及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并利用波谱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葵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非皂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为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Ⅰ)、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Ⅱ)、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Ⅲ)、3,4-二羟基苯甲酸(Ⅳ)、对羟基苯甲酸(Ⅴ)、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Ⅵ)、腺苷(Ⅶ)。结论:化合物(Ⅱ)、(Ⅲ)、(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紫丁香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木犀科丁香属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 从紫丁香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methyl-1-oxo-octahydro-cyclopenta[c]pyran-4-carboxylic acid(Ⅰ)、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莨菪亭)(Ⅱ)、5,7,4'-三羟基黄酮(芹菜素)(Ⅲ)、自桦酸(Ⅳ)、乌苏酸(Ⅴ)、19α-羟基乌苏酸(Ⅵ)、3一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Ⅶ)、胡萝卜苷(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环烯醚萜氧化产物,化合物Ⅱ、Ⅲ,Ⅵ、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0,(9)
目的:研究南海二叉黑角珊瑚Antipathes dichotoma Palla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海二叉黑角珊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胆甾醇(Ⅰ)、3-羟基-5-烯-麦角甾醇(Ⅱ)、3-羟基-4-甲基-麦角甾醇(Ⅲ)、对羟基苯甲酸甲酯(Ⅳ)、3,4-二羟基苯甲醛(Ⅴ)、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Ⅵ)、咖啡酸(Ⅶ)、鲨甘醇(Ⅷ)、胸腺嘧啶(Ⅸ)。结论:化合物Ⅱ~Ⅶ均为首次从二叉黑角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5,(12)
目的:研究毛竹笋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反相中压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竹笋醇提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茵芋苷(Ⅰ)、甘草素(Ⅱ)、1-(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1-酮(Ⅲ)、丁香醛(Ⅳ)、香兰素(Ⅴ)、异甘草素(Ⅵ)、对羟基苯甲酸(Ⅶ)、对羟基苯乙酸甲酯(Ⅷ)、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Ⅸ)、胡萝卜苷(Ⅹ)、β-谷甾醇(Ⅺ)。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竹笋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Ⅷ和Ⅸ是首次从刚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佛手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佛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佛手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佛手中分离得到的9个化合物。分别为5-甲氧基糠醛(Ⅰ);5-羟基-2-羟甲基-4H-吡喃4酮(Ⅱ);香叶木素(Ⅲ);香叶木苷(Ⅳ);黄柏酮.7-酮(V);Aviprin(Ⅵ);3-甲氧基4羟基苯丙烯酸(Ⅶ);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V11)和3,4-二羟基苯甲酸(Ⅸ).结论:化合物Ⅰ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Ⅱ,Ⅳ-Ⅸ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了哥王中的1个新双香豆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了哥王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西瑞香素(Ⅰ)、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Ⅱ)、胡萝卜苷(Ⅲ)、β-谷甾醇(Ⅳ)、伞形花内酯(Ⅴ)、芫花素(Ⅵ)、6-′OH,7-O-7′-双香豆素(Ⅶ)。结论: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