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输卵管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子宫输卵管造影选出22~24岁女性不孕症患者51例,确诊为双侧或单侧输卵管的狭窄、粘连或闭塞,用介入方法采用同轴导管系统和通液药物的消炎、抗粘连的作用,复通输卵管。结果:5l例共94条梗阻输卵管,术后68条获再通,再通成功率达82%。术后1年随访10例怀孕。结论:介入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介入输卵管再通术对妇科不孕症的治疗价值。方法对造影显示输卵管阻塞患者66例行介入输卵管再通术,其中单侧输卵管阻塞6例双侧输卵管阻塞60例。结果66例患者共126支输卵管有狭窄、粘连或闭塞,施行再通术后共有114支输卵管获得再通,再通成功率90.47%。其中间质部再通成功率达93.22%。术后随访5年,受孕率32.5%。结论介入输卵管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粘连及闭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性输卵管通液术在治疗输卵管伞端完全堵塞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女性不孕症患者116例,年龄22~34岁,确诊为两侧或单侧输卵管狭窄、粘连或闭塞,采用同轴导管系统,利用微导丝的物理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疏通和治疗输卵管的狭窄、阻塞或粘连病变。术后抗炎及定期输卵管通液治疗。结果插管成功率为79%,再通成功率为73%,未出现子宫、输卵管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82例,1年内妊娠33例(35.6%)。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通液术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一种微创、简单、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择性输卵管通液术在治疗输卵管伞端完全堵塞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女性不孕症患者116例,年龄22~34岁,确诊为两侧或单侧输卵管狭窄、粘连或闭塞,采用同轴导管系统,利用微导丝的物理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疏通和治疗输卵管的狭窄、阻塞或粘连病变。术后抗炎及定期输卵管通液治疗。结果插管成功率为79%,再通成功率为73%,未出现子宫、输卵管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82例,1年内妊娠33例(35.6%)。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通液术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一种微创、简单、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丝介入技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对96例20~37岁因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采用COOK专用微导丝及超滑导丝疏通和治疗输卵管阻塞或粘连病变。术后抗炎及通液治疗。结果术中再通163支输卵管,术后复查再通率为85.5%,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怀孕24例,怀孕率34.7%。结论导丝再通技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所引起不孕的一种微创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不孕症并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为输卵管阻塞的56例患者,应用输卵管再通专用介入器械,先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了解输卵管阻塞部位及程度,并借助0.018 in微导丝、3F微导管的物理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使阻塞的输卵管再通。结果56例有97条输卵管阻塞,其中85条输卵管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后再通,再通率达86.6%。术后随访1.5~12个月,有21例怀孕,怀孕率37.5%。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安全、有效和简单、经济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广琪  李敬邦  贺洪德  陈毓秀  段炜  康军 《医学争鸣》2007,28(24):2272-2274
目的:研究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输卵管阻塞介入治疗不孕症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女性不孕症患者290例,年龄23~38岁,确诊为两侧或单侧输卵管的狭窄、粘连或闭塞,采用同轴导管系统,利用微导丝的物理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疏通和治疗输卵管的狭窄、阻塞或粘连病变.术后抗炎及定期输卵管通液治疗.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2%,再通成功率为89.6%,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a随访怀孕138例(47.5%).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一种微创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对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红玲  韩晓梅 《吉林医学》2008,29(21):1894-1895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输卵管阻塞介入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女性不孕症患者128例,年龄23~36岁,确诊为两侧或单侧输卵管狭窄、粘连或闭塞,采用同轴导管系统,利用微导丝的物理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疏通和治疗输卵管的狭窄、阻塞或粘连病变。术后抗炎及定期输卵管通液治疗。结果:插管成功率为83%,再通成功率为71%,未出现子宫、输卵管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87例,1年内妊娠31例(35.6%)。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一种微创、简单、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卵管再通介入技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3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采用美国COOK公司的双腔双球囊、白泥鳅导丝、单弯导管进行输卵管再通术、术后抗炎及通液治疗。结果:本组23例患者41侧输卵管阻塞再通36侧,再通率87.80%,5侧伞端粘连积水未能开通,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8例输卵管再通术成功的患者,随访12~24个月,怀孕率29%。结论:导丝介入技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一种微创、有效的介入技术。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介入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介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的疗效。方法将美国COOK公司的8F血管扩张管改制,在透视下通过导管和超滑导丝分离输卵管内粘连,使输卵管再通。结果32例患者,57支阻塞输卵管有44支再通成功,再通率为77%,随访6个月~12个月有9例怀孕。结论掌握适应证,再通输卵管近端阻塞(间质部、峡部),成功率高,受孕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1.
输卵管阻塞介入治疗2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法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监视下,使用输卵管再通器械及非离子型造影剂,对患侧输卵管施行再通术,并通过导管直接注入疏通液,输卵管壶腹部至伞部的阻塞病例,在介入术后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本组治疗210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成功再通1950例,再通率为97.01%,现已有742例患者正常妊娠并分娩健康婴儿,介入再通后正常妊娠率为38.05%。结论: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输卵管阻塞,特别是壶腹部及间质部阻塞,使之复通的一种先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法对输卵管性不孕症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26例输卵管阻塞不孕症,应用输卵管专用同轴导管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如果发现输卵管阻塞或粘连,则马上行输卵管再通术。结果126例经输卵管造影诊断232条输卵管阻塞,经导丝疏通后开通224条,治疗成功率为96.9%。随访两年,126例,宫内妊娠52例,妊娠率达41.3%,输卵管妊娠2例,异位妊娠率5.85%。结论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有效方法,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法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08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输卵管阻塞的不孕症患者,在X线监视下,用导丝经宫腔行介入性输卵管疏通术。结果输卵管腔完全梗阻31例,共58条输卵管中49条获管腔再通,再通率为84.5%,术后1年内妊娠率为29.0%,异位妊娠率为12.9%,管腔再塞率为12.1%。管腔不完全梗阻77例,共145条不同程度梗阻的输卵管,行介入性输卵管疏通术,1年内妊娠率为61.0%,异位妊娠率为6.5%,治疗有效率为89.7%。结论介入性输卵管疏通术对输卵管性不孕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法对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输卵管阻塞的不孕症患者,在X线透视监视下,用导丝经宫腔行介入性输卵管疏通术。结果完全性阻塞17例34条输卵管中31条获得再通,再通成功率为91.2%。一年内妊娠率52.9%,异位妊娠率11.8%,输卵管再闭率12.9%,不完全阻塞45例85条输卵管全部获得再通,在一年内妊娠率为64.4%,异位妊娠率6.67%,输卵管再闭率3.64%。结论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同轴导管行输卵管梗阻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5例患者进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明确梗阻部位后应用合适的导丝、导管行介入治疗术。结果:随访126例,54例宫内妊娠,5例宫外妊娠,1例宫内外同时妊娠,富内妊娠率为43%。135例中有7例再次梗阻后复通,复通率为100%。结论: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类型的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并对介入治疗后血管通畅率等介入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经DSA证实的30例布-加氏综合症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狭窄段肝静脉内径、狭窄远端肝静脉内径、下腔静脉狭窄段内径及狭窄段血流速度,记录超声测量参数及术后血管通畅情况。结果:30例患者,共43支狭窄血管,介入术后3个月临床治愈21例,好转7例,未愈2例,总体有效率达到93.3%。37支血管获得通畅,血管通畅率达8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对于狭窄段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86例。结果: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治疗过程中,潜在有机械创伤性,炎症感染性,造影剂过敏性及异位妊娠,输卵管再粘连等多方面并发症的可能。结论: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虽然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仍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对258例不孕症患者利用腹腔镜检查诊断不孕原因,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并追踪随访术后妊娠率,妊娠结局。结果258例中95例为输卵管炎,术后妊娠42例,妊娠率4421%,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62例,妊娠率7381%,6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术后妊娠27例,妊娠率4436%。结果表明:腹腔镜检查能迅速,正确地诊断不孕原因,术后针对病因治疗,提高了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GSG)的X线表现。方法总结我院112例不孕症患者经临床、宫腹腔镜、HSG复查等证实X线造影资料,分析输卵管充盈、显影、形态、对比剂溢出及弥散等输卵管粘连的造影征象。结果112例输卵管粘连134条,其中临床、宫腹腔镜、HSG复查等证实初次HSG漏诊输卵管不同程度粘连23条;134条中合并壶腹部阻塞12条,伞端阻塞输卵管积水18条,输卵管狭窄17条,无明显狭窄、阻塞输卵管粘连87条;无明显狭窄、阻塞87例中轻度扩张75条,上举43条。输卵管粘连主要表现为线团样盘曲、扭曲、僵直、毛糙、轻度扩张、伞端对比剂溢出不流畅。结论输卵管粘连HSG具有较典型X线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导管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输卵管再通导管,对80例输卵管近端阻塞与中远端阻塞的患者行输卵管再通术。结果输卵管插管成功率100%,近端输卵管再通成功率96%,中远端输卵管再通成功率87%,术后随访6~12个月正常妊娠率46%。结论利用改良输卯管再通导管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是目前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