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樱子总黄酮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观察金樱子总黄酮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作用,同时对金樱子总黄酮总还原能力进行测定.[结果]金樱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并对·OH和O2-·等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但对不同的自由基敏感程度不同.[结论]金樱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提示其具有一定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海参糖胺聚糖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海参糖胺聚糖的抗氧化性.方法 以K3[Fe(CN)6]为模型,测定海参糖胺聚糖的还原能力.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且在320 nm处有最大吸收,测定海参糖胺聚糖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 海参糖胺聚糖有较强的还原力,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浓度成量效关系,有良好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结论 海参糖胺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莫颖敏  漆静 《广西医学》2003,25(11):2168-2172
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 ,ALS)是一种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萎缩、肌无力 ,病程平均 3~ 5年 ,预后不佳 ,至今仍无特效治疗。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亦无定论 ,近年来发现部分病人存在编码铜 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1)的基因突变自由基氧化损伤在ALS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 自由基的产生、作用及清除机制自由基 (FOR)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离子或基团 ,它包括超氧阴离子 (O2-)、羟自由基 (OH-)、一氧化氮 (NO)、过氧硝基 (O…  相似文献   

4.
自由基对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作用,故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1 自由基的概念自由基(Free Radical)又称游离基。是指含有未配对电子(奇数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在人体常见的自由基有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羟自由基(OH~·),氢自由基(H~·),甲基自由基(CH_3~·),烷氧自由基(LO~·)和过氧自由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海带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实验研究海带多糖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以及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和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结果 海带多糖体外可清除O2-·及·OH;抑制H2O2诱导的大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抑制小鼠组织MDA的生成.结论 海带多糖体外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MT对ONOO-、NO、O·-2 的影响 ,探讨MT对过氧亚硝基反应体系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多种化学发光体系在体外检测。结果 :MT对ONOO-有很好的清除效应 (IC50 =15 μg/ml) ,对O·-2 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IC50 =2 30 μg/ml) ,但对NO无清除作用 ;结论 :MT可能通过对过氧亚硝基反应体系的调控 ,参与机体对NO代谢平衡的激素水平调节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氢的血管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性氧 (reactiveoxygenspeciesROS)通常包括羟自由基 (·OH)、超氧阴离子 (·O2- )、单线态氧 (1O2 )和过氧化氢(H2O2 )等具有很强氧化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对多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分子(如蛋白、脂质和DN等)有毒性作用。ROS介导的细胞损伤被认为和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中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心肌肥大、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的内皮功能失调等。其中,H2O2被认为是引起血管损伤的首要主要成份〔1〕。在生理情况下,由于H2O2可被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分解为水,所以H2O2不致浓度过高,但在一些病理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肉豆蔻及炮制品(麸煨、面煨)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肉豆蔻及炮制品90%乙醇的提取液,测定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结果 肉豆蔻及其炮制品醇提液对·OH、O2-·清除能力不同,其清除能力均为肉豆蔻>面煨肉豆蔻>麸煨肉豆蔻.结论 肉豆蔻及其炮制品的醇提物均具有抗氧化能力,但炮制后抗氧化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9.
柿蒂总鞣质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柿蒂总鞣质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从柿蒂总鞣质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OH)、超氧离子自由基(O2·-),抑制脂质体过氧化活性及还原力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柿蒂总鞣质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对·OH的清除能力较强,对O2·-的清除能力较弱,能显著性抑制脂质过氧化。结论柿蒂总鞣质是一种抗氧化功能较好的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植物源性天然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旭辉  朱敏恒  吴越 《农垦医学》2004,26(4):298-300
自由基(Free Radical,FR)即外层轨道上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的总称。其中95%以上是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O2^1)、过氧化氢(H2O2)、脂质自由基(LO.,LOO.,LOOH)、氮氧自由基等。人们发现FR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如中风、肺气肿、炎症、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白内障、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因此,研究高效低毒的抗氧化剂已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大多天然抗氧化成分如茶多酚、丹酚酸等,还能改善微循环和心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降  相似文献   

11.
自由基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对自由基研究的深入 ,发现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作用在人类许多疾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自由基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疾病中的病理作用作一综述。自由基又称游离基 ,是指电子轨道含有不配对的电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和分子。在生物体内由氧分子诱导的自由基占绝大多数 ,这些氧自由基主要包括 :超氧阴离子 (O- 2 ) ,过氧化氢 (H2 O2 ) ,羟自由基 (·HO) ,一氧化氮 (NO- ) ,脂过氧化物 (L- 、LO- 、LOO- 等 ) ,二氧化氮 ,过氧亚硝酸阴离子 (ONOO- ) ,在自由基中含有金属离子则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葛仙米藻红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方法 本试验采用化学发光方法研究了葛仙米藻红蛋白对·OH自由基、O 2-自由基、H2O2自由基等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 葛仙米藻红蛋白对·OH自由基、O2-自由基、H 2O2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IC50分别为89μg/ml、130μg/ml、48μg/ml,说明葛仙米藻红蛋白对H 2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 .结论 葛仙米藻红蛋白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表明葛仙米可作为研究开发新型抗氧化剂产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葛根体外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葛根在体外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用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 ;用邻二氮菲Fe2 + 氧化法测定羟自由基 (·OH)。结果葛根及葛根粉对O2 —· 和·OH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P <0 .0 1 )。结论葛根的有效成分具有较为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对大鼠脑缺血区线粒体氧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大鼠脑缺血区线粒体氧自由基及抗自由基酶的影响.方法:参照改良的Koizumi方法,在激光多普勒 血流仪监测局部脑血流的条件下,建立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 ,缺血后3 h高压氧治疗(3个标准大气压,1 h),缺血后24 h分别取缺血核心区和半暗区脑组织,差速离心提取线粒体,进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生成速率、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测定,以及线粒体超氧化歧 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缺血半暗区和核心区线粒体的H2O2、O2()/( ·)、MDA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而SOD、GSH-PX活性以及GSH的含量较正常 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经HBO治疗后,缺血半暗区线粒体O2(含量增加(P<0.05),SOD活性提高(P<0.05),而MDA含量减少( P<0.05);缺血核心区线粒体O2()/(·)含量增加(P<0. 05),SOD活性提高(P<0.05),但MDA含量不变.HBO治疗对脑缺血区的H2O 2、GSH-PX和GSH作用无影响.结论:在脑缺血时间窗内,HBO治疗能增 加脑缺血区线粒体自由基生成,提高线粒体抗自由基酶活性;能抑制脑缺血半暗区线粒体的 脂质过氧化损伤,但对核心区作用不明显.提示线粒体的功能状态在HBO治疗后的自由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槲皮素-钼配合物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槲皮素-钼配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用邻苯三酚法和水杨酸法测定槲皮素-钼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并与槲皮素进行比较.结果:槲皮素-钼配合物对 O-2· 和·OH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对O-2·的清除作用优于槲皮素.结论:槲皮素-钼配合物具有较为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羟自由基(·OH)及超氧阴离子(O2-·)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分为对照组(C组),LPS组(L组)及不同浓度氯胺酮预处理组(K1、K2和K3组).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OH及O2-·水平.结果:L组NO、·OH及O2-·水平显著高于C组,K2和K3组的NO、·OH及O2-·水平显著低于L组,K2和K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胺酮对LPS所致的NR8383的NO、·OH及O2-·的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山茱萸果核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测定山茱萸果核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和水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山茱萸果核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提取物和VC体外清除羟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3.860、4.578、2.900、2.222、0.46 mg;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4.345、4.329、4.278、4.258、0.36 mg;果核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提取物和V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0.130、0.137、0.026、0.029 mg。结论:山茱萸果核的水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检测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差异,为选择一种有效评价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分光光度法、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和羟自由基(·OH)试剂盒法对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OH、DPPH·)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DPPH·分光光度法、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OH试剂盒法检测0.024mg/ml维生素C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0.09%、95.00%、9.56%,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维生素C浓度(IC50值)分别为0.005、0.013、0.200mg/ml。结论: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的检测结果与DPPH·分光光度法基本一致,该方法可能可以作为评价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左卡尼汀DN液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体外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方法超氧阴离子(O2^-)由黄嘌呤(X)与黄嘌呤氧化酶(XOD)反应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由Fenton反应体系产生,观察不同浓度下左卡尼汀口服液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能力;测定H2O2诱导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及对EDTANa2-Fe^2+-H2O2系统所产羟自由基诱生的大鼠红细胞膜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来观察左卡尼汀的生物活性。结果分别在10-100g/L及1-100g/L浓度范围内,左卡尼汀口服液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随浓度降低而增加且与稀释倍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14.0652+24.9066X(O2^-)与Y=34.2673+38.0382X(·OH),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30(O2^-)和0.9969(·OH);在10—100g/L浓度范围内,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大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并显著降低大鼠红细胞膜丙二醛含量,且抑制能力与浓度呈良好的性关系,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23.5309+0.293X与Y=-0.6978+0.8971X,r分别为0.9811和0.9998。结论左卡尼汀具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氧代谢变化。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择30例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分别测定血流动力学、PaO2、氧输送(D·O2)、氧耗量(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红细胞滤过指数(IF)及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比较其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D·O2分别为(397±142)mL·min-1·m-2和(617±183)mL·min-1·m-2,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急性加重期D·O2与V·O2呈正相关(r=0·59,P<0·01),在缓解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②急性期与缓解期C(a-v-)O2分别为(5·59±1·6)mL/dL和(3·05±1·07)mL/dL,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急性期IF升高,红细胞内2,3-DPG降低,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存在病理性氧供依赖关系,周围组织存在氧摄取与利用障碍。红细胞内2,3-DPG减少及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降低氧释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