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实验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主细胞、壁细胞和G、D细胞及外周血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变化,探讨CAG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综合采用1mL/L的氨水和20mmol/L去氧胆酸钠及600mL/L的乙醇及建立大鼠CAG模型,观察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变化,采用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胃黏膜主、壁细胞和G、D细胞的变化情况,测定外周血GAS、SS水平.结果:模型大鼠胃窦黏膜炎症、腺体萎缩改变明显,部分出现了肠上皮化生,模型大鼠胃黏膜主细胞(7.94±2.36vs13.13±4.26,t=3.014,P=0.005)壁细胞(22.89±7.28vs39.07±7.17,t=4.479,P=0.005)数及G、D细胞数(33.75±7.34vs68.76±21.75,t=4.314,P=0.025;21.21±5.83vs31.37±7.80,t=2.953,P=0.01)较正常大鼠主、壁细胞,及G、D细胞数明显减少,血清GAS含量(118.38±13.62ng/Lvs139.25±17.32ng/L,t=2.679,P=0.025)、血浆SS含量(570.04±64.37ng/Lvs435.28±38.18ng/L,t=5.092,P=0.0005)分别较正常大鼠降低和增高.结论:大鼠CAG的发生与胃黏膜屏障的破坏,主、壁细胞和G、D细胞数的减少,导致胃蛋白酶、胃酸分泌异常及GAS、SS等胃肠激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患者,男,69岁。因头晕、乏力一年余,加重伴反复呕吐一个月余,于2005年7月入院。患者一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乏力,活动时尤甚。无发热、鼻衄、牙龈出血等,大小便正常。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后诊断为“贫血”(具体资料不详)。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服用中药(具体不详)后自觉好转。1个月余前出现反复呕吐,进食后即吐,进流质时呕吐稍减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痛、明显恶心、吞咽困难、呕血、肝区疼痛、黑便、便血等。近1个月来,头晕、乏力较前加重,活动时感心悸。我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2.4×109/L,血小板(Plt)53…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及正常胃黏膜G细胞、D细胞、壁细胞数目以及G、D细胞数目比值(G/D),研究三者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REG中医辨证符合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患者65例,并设正常对照组11例,所有受试者均空腹行胃镜检查,取胃窦大弯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及G细胞、D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取胃体大弯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壁细胞.[结果]REG组及其Hp阳性、阴性者的G、D细胞数目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比值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壁细胞数目均非常显著的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REG组Hp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的G细胞、D细胞、壁细胞数目及G/D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较正常对照组的G细胞、D细胞数目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D比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壁细胞数目则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脾胃湿热证组与脾胃虚弱证组G细胞、D细胞、壁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胃湿热证组的G/D比值显著高于脾胃虚弱证组(P<0.01);脾胃湿热组、脾胃虚弱组Hp阳性与Hp阴性者G细胞、D细胞、壁细胞数目及G/D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G患者壁细胞数目较正常人低,脾胃湿热证者的G/D比值较脾胃虚弱证者高,针对REG可以尝试以保护胃黏膜为主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以MTT法、透明质酸(HA)放免测定法及~3H-脯氮酸掺人法,观察4种不同浓度的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OX-VLDL)对无血清培养正常成人肝细胞(L-02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细胞)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结果发现.TG、VLDL、OX.VLDL可影响HLF细胞和/或L.02细胞的增殖,促进其胶原蛋白和HA的合成,其中以OX-VLDL的作用最为明显。提示肝内脂质(特别是OX-VLDL)过多可通过加强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癌症研究中心将生物标记物定义为通过对细胞内的某一生物化学成分、结构或功能的检测来客观获取机体正常或疾病状态下的生理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等信息的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本文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研究方法用各种生物标志物特定标记神经细胞来区分不同类型神经细胞,并且研究不同种类神经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增殖、分化、迁移及作用。本文将对神经前体细胞、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7.
CD69与系统性红斑狼疮T、B细胞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以T、B淋巴细胞功能改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许多临床症状被认为是B细胞功能亢进所引起 ,而T细胞活化是继B细胞功能亢进、细胞因子分泌、抗体产生、补体活化后的反应[1 ] 。因此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参与SLE病理过程。CD6 9抗原的表达在细胞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它的功能仍不清楚。我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中T、B细胞上CD6 9抗原的表达 ,以阐明CD6 9抗原在SLE患者体内活化中的作用 ,以及与SLE发病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31例SLE患者均符合 1…  相似文献   

8.
2003年1月~2004年7月,我们对30例膀胱移行上皮癌(BTCC)患者的同一组样本同时进行尿脱落细胞学、细胞角蛋白20(CK20)和核基质蛋白22(NMP22)检测,并比较三者对BTCC筛检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对BTCC更为适宜的筛检方法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缓激肽对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存活、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脐带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FITC标记的异凝集素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染色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进一步确定内皮祖细胞。以不同浓度缓激肽(1、10、100 nmol/L)或缓激肽B2受体阻断剂艾替班特+ 10 nmol/L 缓激肽干预内皮祖细胞 16 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流式细胞术及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缓激肽对人内皮祖细胞的存活、迁移以及凋亡影响。 结果 缓激肽在1、10 nmol/L浓度时可促进人内皮祖细胞存活、迁移,抑制其凋亡(P<0.05)。然而100 nmol/L缓激肽无促人内皮祖细胞存活、迁移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P>0.05)。缓激肽促人内皮祖细胞存活、迁移,抑制其凋亡的作用可被艾替班特阻断(P<0.05)。 结论 缓激肽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存活、迁移,并抑制其凋亡,此作用主要由缓激肽B2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者男 ,42岁 ,因发热、咽痛 1年 ,加重 2个月 ,于 1999年4月 2日入院。 1年前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 ,伴畏寒、咽痛、鼻塞。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 ,予以洁霉素、先锋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抗炎及雾化 ,以及转移因子、胸腺肽等治疗 ,稍显效 ,但鼻塞加重。又到某医院诊断为下鼻甲肥大 ,行下鼻甲手术。近 2个月来 ,患者出现高热 (39℃左右 ) ,鼻塞加重伴头晕乏力 ,体重下降 ,用地塞米松治疗 1个月无好转而转入我院。既往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 :T 39℃ ,P 85次 /min,R 2 0次 /min,Bp 16 /10 k Pa。双侧咽后壁、侧壁可见溃疡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D4+IL-17+辅助性T细胞(Th17)及Th17/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博来霉素皮下注射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外周血及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皮下注射博莱霉素4周,对照组相同条件下注射0.1 mL PBS。采用HE染色和Masson’s染色观察两组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肺组织及外周血Th17、Treg及Th17/Treg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IL-17水平;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肺实质组织中IL-17和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RORγt)的mRNA的表达,并分析上述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模型组肺部纤维化评分、肺组织炎症程度和羟脯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外周血和肺组织Th17、Th17/Treg及外周血IL-17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均<0.01);肺实质RORγt和IL-17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和肺组织Th17及Th17/Treg、外周血IL-17的水平与肺组织羟脯氨酸水平、肺部纤维化评分、肺组织炎症反应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肺纤维化模型Th17及Th17/Treg表达均增高;Th17可能通过分泌IL-17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病,Th17/Treg失衡可能通过加重肺纤维化免疫炎症,促进肺部胶原纤维的沉积,在肺纤维化的发病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熊果酸对食管癌KYSE105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人食管癌KYSE105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0~50μmoL/L熊果酸处理KYSE105细胞24~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KYSE105细胞周期及凋亡率;RT-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mRNA的表达.结果熊果酸作用后KYSE105细胞生长明显减慢,抑制率8.55%~89.48%(P<0.05),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凋亡率16.62%~21.54%(P<0.05).bax mR-NA表达升高,bcl-2、cyclinD1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熊果酸能明显抑制KYSE105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cyclinD1表达,同时促进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脑屏障结构、调控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脑屏障(BBB)是一种弥散屏障,能阻止大多数化合物从血液进入脑组织。脑微血管系统的3种细胞成分组成BBB,即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和周细胞(PC)。脑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J)构成弥散屏障,选择性阻止血液内大部分物质进入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紧密包绕血管壁,可能对诱导和维持TJ屏障起关键作用,但星形胶质细胞并不被认为在哺乳动物脑内具有屏障功能。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卒中和神经炎性疾病均存在BBB功能障碍,如TJ密闭性损害。在这里,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BBB和BBB功能障碍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中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我们重点讨论了早产儿脑室出血(IVH),后者可能涉及TJ密闭性功能障碍,以及胚胎生发基质(GM)内BBB发育不成熟。缺乏TJ或PC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终足未能完全覆盖血管是早产儿GM血管脆弱的原因。最后,本文阐述缺血缺氧时BBB通透性增高的发病机制,以及脓毒性脑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性痴呆、多发性硬化和Alzheimer病涉及BBB的炎症机制。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经典的Th1/Th2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哮喘的免疫失衡.调节性T细胞(Tregs)和调节性B细胞(Bregs)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淋巴细胞亚群,通过多种免疫调节通路调控免疫应答.本文就Tregs、Bregs的生物学特性与哮喘发病机制及其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对62例长期单纯使用地塞米松(DXS)和复方氨基比林(AMC)退热儿童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活化B淋巴细胞检测。结果表明:此类儿童的T细胞总数明显降低(P〈0.05),尤以CD4下降明显(P〈0.01),CD8细胞数轻度下降(P〉0.05),B淋巴细胞及活化B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P〈0.05)。本文提示,长期单纯使用DXS及AMC退热可致儿童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且与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头翁皂苷A(PSA)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0、10、15、20 mg/L)PSA进行干预24 h,分别将0、20 mg/L的PSA干预的细胞记为对照组、PSA组.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  相似文献   

19.
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是一对并存的矛盾,正常状况下双方处于动态平衡。如增殖地祺则可能发生肿瘤。调控增殖与凋亡的基因较多,但其表达多受基因甲基化影响。本即分析与胃肠系细胞增殖或凋亡相关基因的甲基化调控情况。  相似文献   

20.
西洋参多糖Ⅰ、Ⅱ、Ⅲ对肝癌细胞DNA合成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细胞集落形成法、MTT比色法及3H-TdR掺入法探讨了西洋参多糖Ⅰ、Ⅱ、Ⅲ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其结果表明癌细胞的DNA合成抑制率分别为52.9%、13.9%、18.8%,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到47.9%、71.32%、68.3%,肿瘤干细胞的抑制率为64.4%,20.1%,23.3%.且可见大部分细胞脱壁死亡或胞质粗糙,内有大量颗粒状物堆积.提示,西洋参多糖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