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星状神经节阻滞改良前入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状神经节阻滞(以下称SGB)在疼痛治疗中使用频率占全部神经阻滞的60%~70%。在一些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采用的SGB操作方法较为复杂,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院自1994年5月至1995年9月采用改良前入路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重度痛经的疗效。方法:本组60例原发性重度痛经患者均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方法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局麻药为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以患者出现Horner综合征作为神经节阻滞成功的标志。硬膜外阻滞成功以阻滞后病人痛经症状明显缓解为标志。结果:在60例患者中,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一次成功者为54例,占90%,二次阻滞者6例,占10.0%;硬膜外一次性阻滞成功者57例,成功率95.0%;二次阻滞成功者3例,占5.0%。临床治愈者51例,占85.0%,有效者7例,占11.7%,无效者2例,占3.3%,总有效率96.7%.在治疗组患者中,均未出现麻醉并发症及感染患者。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重度痛经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搭配方式。方法 采用以SGB为主的方法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患者50例,分为3组:(1)单用SGB者35例,所用药物为1%利多卡因6-8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SGB并用腰交感干神经阻滞者8例;(3)SGB并用相应部位神经阻滞者7例。结果 治愈:就诊时的第一主诉和伴随的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无复发,计41例(82%);好转:就诊时的第一主诉和大部分伴随的自觉症状消失,虽有个别症状,但经其他神经阻滞症状消失,计9例(18%)。结论 (1)50例不定陈诉综合征患者采用以SGB为主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2)SGB是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常用、有效的良法,认为以SGB为主,复合腰交感干神经阻滞或局部阻滞,可提高其治愈过程。  相似文献   

4.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一种较常用的阻滞技术,在日本的疼痛治疗中被广泛应用。SGB可引起局部性血管扩张,继而周围性血流增加。基于这种作用,SGB被用于治疗各种由于局部血管收缩引起的疾患,如雷诺氏症,贝耳氏麻痹(面神经麻痹),急性感觉性神经性耳聋等。最近,SGB也正在日益广泛地用于其它的神经  相似文献   

5.
张娅男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34(3):214-215,225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颈交感神经及其附近组织,以达到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与节前、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性阻滞[1]。既往认为SGB只能治疗其支配区的疾病,近年研究显示SGB其治疗范围几乎遍及全身[2]。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76例需行SGB治疗且无禁忌证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超声组(n=38)应用超声引导定位SGB,常规组(n=38)应用传统SGB治疗.观察手术总操作时间,霍纳征发生率,操作中患者是否出现明显不适,多次阻滞后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喉返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药醉中毒等不良反应.结果 超声组SGB阻滞霍纳征出现率(98.5%),高于常规组(81.1%);超声组穿刺中出现明显不适发生率(1.2%),远低于常规组(23.5%).超声组多次阻滞后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2.7%),明显低于常规组(18.3%).喉返神经阻滞(0.6%),臂丛神经阻滞(0.9%),局部麻醉药中毒(0.3%)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穿刺组(分别为5.6%、7.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下SGB比传统盲探穿刺法操作更安全,成功率更高,有较多优势,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其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偏头痛患者52例(ASAⅠ~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S组,n=26) 应用超声引导定位下SGB,对照组(C组,n=26)应用传统SGB治疗;观察SGB阻滞成功率、并发症与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头痛程度(VAS评分)、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 S组SGB阻滞成功率为100%,C组为73.08%,S组患者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治疗效果各项观察指标有优于C组的趋势(P>0.05),在并发症中S组无一例发生声音嘶哑与臂丛神经阻滞;C组出现声音嘶哑2例(7.7%)、单侧上肢麻痹2例(7.7%)、高位硬膜外腔阻滞1例(3.8%)、皮下血肿1例(3.8%),不良反应发生率S组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下SGB比传统盲探穿刺法操作更安全,成功率更高,对偏头痛治疗效果确切,且有较多优势,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过敏性鼻炎时,不同途径应用地塞米松对临床治疗效果和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地塞米松行SGB时,依照给药途径分组:阻滞药配伍、口服配伍及不应用来对照,然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穿刺部位疼痛状况。结果 星状神经阻滞配伍地塞米松对过敏性鼻炎有肯定疗效,如经阻滞药伍用地塞米松,可有效减低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率和程度。结论 在用SGB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阻滞药物中配伍地塞米松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疼痛门诊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了减少并发症通常避免同时双侧SGB。随着适应症不断扩展,自然产生同时双侧SGB的需求,也确有同时施行双侧SGB的罕见病例,但目前尚无对双侧SGB反应  相似文献   

10.
3种神经阻滞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1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 3种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 .方法 :按国际头痛学会诊断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发作性紧张型头痛 14 0例 ,随机分为 3组 :A组 (n =4 8) ,颈2 ,3 横突阻滞 ;B组 (n =4 5 )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 ;C组 (n =4 7) ,枕神经阻滞 .3组用药相同 :5 g·L-1利多卡因 7mL含地塞米松 6mg及维生素B12 0 .5mg,1次·wk-1,4wk .动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头痛发作程度、频率、持续时间的变化 ,并对各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头痛程度及治疗效果以VAS评分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频率、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有显著差异 (P <0 .0 1) .A组、C组并发症次数较B组为少 .A组治疗效果较C组更好 (P <0 .0 1) .结论 :3种治疗方法对该病均有良好效果 ;颈2、3 横突阻滞优于SGB及枕神经阻滞 ,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偏头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与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治疗顽固性偏头痛效果与对并发症的耐受程度。方法多中心、奇偶数病例选择治疗方案 ,A方案应用倍他乐克、氟哌啶醇治疗 ;B方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 ,共完成 180例确诊顽固性偏头痛的治疗 ,由不了解治疗方案者汇总分析患者资料 ,确定治疗效果。结果 统计资料显示 ,B组治愈率与A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 ,其中A组 33例、B组 82例能够耐受 ;A组 32例、B组 2例不能耐受 ,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 =2 1 35 ,P <0 0 1)。结论 SGB能够显著提高顽固性偏头痛的治愈率 ,患者对治疗中的并发症也有较好的耐受。  相似文献   

12.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疼痛治疗较常用的阻滞技术,SGB可双相调节血管,或增加头部及上肢血流。SGB的方法各异,共同点是针尖部接近C_7。前入法用一指触知C_6横突前结节,与水平面呈45°角向下进针相当于C_7横突基底部。SGB对头颈上肢胸部一些疾病和疼痛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但误入椎管,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血胸等并发症较易发生。鉴于在颈交感干上任何部位阻滞都可出现霍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stellat ganglion bcocr,SGB)配合微波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活血化瘀、抗病毒药物结合微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另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前侧入路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SGB配合微波治疗急性面神经 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1078-1080
目的观察大鼠星状神经节(SG)位置解剖,并比较不同方法建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模型的成功率。方法 50只Sprague-Dawley(SD)死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后入路方法行左侧(25只)或右侧(25只)SGB,5 min后解剖死鼠,暴露SG并观察其与臂丛、锁骨、胸骨、气管及椎骨等组织器官的位置关系;另取100只雄性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皮行前入路左侧(50只)或右侧(50只)SGB,观察Horner征、SG着色情况。结果 50只死鼠经后入路方法行SGB,解剖后7只大鼠SG未着色,其中4只发生椎旁阻滞,1只出现椎管内阻滞,2只注射药物局限在肌肉内,成功率为86.0%(43/50)。100只正常大鼠经前入路行SGB,均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98只大鼠阻滞后1 min内出现阻滞侧Horner征,解剖后3只大鼠SG未着色,其中1只发生椎旁阻滞,2只发生单一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为97.0%(97/100);前入路行SGB的成功率高于后入路途径(P<0.05)。结论以胸锁关节为体表标志前入路方法行SGB准确性高,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作为单次或多次SGB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 )对发情期新西兰雌兔体内激素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只成年雌性未孕并处于发情期的新西兰雌兔,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SGB 组,每组各10只. SGB组兔暴露右侧星状神经节,用1mL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阻滞,对照组兔不作处理,抽取兔血液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兔阻滞前后雌二醇( E2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的变化情况. 结果:神经阻滞前两组兔血清E2、HCG和GnR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神经阻滞后,SGB组兔E2 水平显著升高(P<0.05),HCG和GnRH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对发情期兔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利于改善兔血液中E2、HCG和GnRH等激素水平,从而为临床上治疗女性慢性疼痛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48例诊断为失眠症需行SGB治疗且无禁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穿刺组(n=24)应用超声引导定位SGB,常规穿刺组(n=24)应用传统盲探穿刺SGB治疗.评价失眠改善情况,观察手术操作时间、霍纳征发生率、穿刺针误入血管率、气胸发生率、穿刺点疼痛率、臂丛神经阻滞和喉返神经阻滞等不良反应.结果 超声引导穿刺组治疗失眠症有效率为95.83%,常规穿刺组为83.33%,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穿刺组霍纳征出现率98.6%,高于常规穿刺组83.5%(P<0.05).超声引导穿刺组穿刺针误入血管(0%)、穿刺点疼痛(1.3%)、气胸发生(0%)、臂丛神经阻滞(0%)和喉返神经阻滞(0.2%)均低于常规穿刺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可靠,比传统盲探法更安全,不良反应少,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临床疼痛治疗工作的广泛开展,各种疑难病症以神经阻滞得以治疗。笔者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7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各种疾病7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临床治疗方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显著特点是,对机体异常功能有纠偏作用,激活机体维持恒态功能,并对神经、免疫、内分泌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只要方法得当,除了穿刺时的轻微疼痛外,SGB对人体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有创性药物星状神经阻滞 (Stellateganglionblock ,SGB)联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Superganglionlizer ,SGL)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之眩晕、头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6 9例随机分为A ,B ,C三组 ;A组行SGB +SGL治疗 ,B组行SGB治疗 ,C组行SGL治疗 ;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A ,B二组患者眩晕、头痛、脑血流图与治疗前相比疗效均较佳 ,而C组均较差 ;A组较B组副反应少 ,C组无副反应。结论 有创性药物星状神经阻滞联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之眩晕、头痛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SGB)连续置管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36例经确诊惠颈源性头痛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SGB连续阻滞配合神经妥乐平组(联合组)与单纯SGB连续阻滞组(阻滞组),每组18例.联合组除给予sGB连续置管带泵外,同时给予神经妥乐平制剂7.2 U,每日1次静滴,连续应用15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1、7、15、30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质量(Q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麻木和针刺感改善情况、头痛缓解率及镇痛药科洛曲的用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VAS、QS、ROM评分均明显下降,麻木及针刺感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比较,VAS、QS、ROM评分、麻木及针刺感改善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镇痛药科洛曲用量较治疗前均降低,联合组减量明显,最后停药.结论 连续sGB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佳,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对患者疼痛、麻木、针刺等神经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纯SGB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