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比较苏州市两家医院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4393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4393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HPV总阳性率为31.64%(1390/439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市立东区医院HPV总阳性率分别为33.44%(611/1827)、30.36%(779/2566),一重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2.44%(410/1827)、20.73%(532/2566),多重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1.00%(201/1827)、9.63%(247/2566),两院HPV总阳性率及一重、多重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分型检测,对女性宫颈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苏州、南京两地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 084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 3 084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HPV总阳性率为21.37%(659/3 084),苏州、南京地区HPV总阳性率分别为35.32%(481/1 362)、10.34%(178/1 722),一重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4.08%(328/1 362)、8.89%(153/1 722),多重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1.23%(153/1 362)、1.45%(25/1 722),两地HPV总阳性率及一重、多重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检测,对女性宫颈HP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总阳性率为40.73%(123/30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27.48%(83/30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13.25%(40/302),两性HPV总阳性率、一重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肛门直肠组织HPV分型检测,对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疑似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妇女进行HPV基因检测及分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杂交捕获法和PCR结合反向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技术,进行高危型HPV筛查和阳性样本基因分型。结果:总检测731例,HPV阳性率46.1%(337/731),高危型HPV亚型检出率最高的是16型(34.1%);单一基因型感染占感染人数的68.5%。结论:女性宫颈感染HPV感染率高,单一高危型HPV亚型感染是引起宫颈病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该文旨在探讨南京地区已婚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基因谱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南京地区扬子石化集团公司3678例已婚女性职工的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宫颈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型的检测,并对其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3678例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检出HPV感染者397例,总的HPV感染率为10.79%(397/3678),其中单一型别的阳性检出率为9.11%(335/3678);单一型别的感染中HPV43型为80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18%(80/3678),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为HPV16型35例、58型33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95%(35/3678)、0.90%(33/3678);混合型HPV感染62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69%(62/3678);其中HPV43型+X型12例及43型+X型+X型10例、43+X+X+X型1例,占混合型感染的37.10%(23/62),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16型的二和三重混合型16例,占混合型感染的25.81%(16/62)。结论 HPV43、16、58型单一型别及43型和16型的混合型是感染南京地区已婚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基因型,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适用于宫颈细胞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感染的基因型,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我国已婚女性宫颈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该文旨在探讨宫颈腺癌中23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盐城及南京地区47例宫颈腺癌及10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宫颈腺癌及正常组织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47例宫颈腺癌标本中HPV阳性者44例,感染率为93.6%(44/47);其中HPV16和(或)HPV18感染40例,感染率为85.1%(40/47);单一型别HPV感染者13例,感染率27.7%(13/47),其中HPV16型为7例,占14.9%(7/47),是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混合型感染31例,占66%(31/47),其中HPV16型+18型6例,占混合型感染的19.4%(6/31),是混合型感染最主要的类型。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腺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HPV16和HPV18感染是宫颈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较为快速、可靠的适用于临床进行HPV分型检测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自然人群女性宫颈正常细胞、宫颈上皮癌前病变(CINⅢ级)及宫颈癌组织中HPV的基因型别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 047例自然人群女性宫颈正常细胞(正常组)、173例宫颈上皮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组)及133例宫颈癌(宫颈癌组)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分别检出HPV感染者109、159、121例,总HPV感染率分别为10.41%(109/1 047)、91.91%(159/173)、90.98%(121/133)。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的HPV基因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8.
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感染HPV的状况和分布规律;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64例临床宫颈有病变、HPV-DNA分型检测阳性患者,按病理检查结果分为3组:慢性炎症组(n=2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Ⅲ)组(n=73)和宫颈癌组(n=69)。采集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方法作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状况及HPV基因型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结果 164例HPV阳性标本中,21种亚型有20种亚型被检测到,未被检出是低危型HPV42型;HPV单一感染者117例(71.3%),多重感染47例(28.7%)。慢性炎症组的阳性率13.4%,常见HPV基因型为16、52、58、18、33、53;宫颈上皮内瘤变组阳性率为44.5%,常见HPV基因型为16、18、33、52、58、31;宫颈癌组阳性率为42.1%,常见HPV基因型为16、18、33、31、58、52。结论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病变以HPV16、18型感染为主,其次是33、52、58、31型。HPV-DNA分型检测可为宫颈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及疫苗的研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华东地区宫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及其分型数据库建立的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506例宫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6例宫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检出HPV感染者456例,总的HPV感染率为90.1%,其中一型感染率为75.9%(384/506),多型感染率为14.3%(72/506)。结论宫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以一型感染为主,多型感染为辅,出现频率最多的型别依次为16、18、33、58、52、31、59、45型,是致宫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的主流型别,16型尤其突出,占高危型出现频率的65%(344/529)。HPV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分型检测,对我国女性宫颈癌的防治、HPV疫苗的研发以及宫颈癌组织HPV感染基因型数据库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 Max)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分型检测中的应用,了解赣南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的感染状况,为HPV高危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挑选重度炎症和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的患者1452例女性作为做HPV基因分型检测的研究对象,同时做阴道镜检查和进行宫颈组织病理检查处理。结果在1452例女性中HPV感染646例,感染率为44.5%。HPV阳性患者中主要为单一高危型感染261例,占HPV总阳性标本阳性率40.4%(261/646),占总标本数阳性率17.98%(261/1452)。HPV阳性患者中单独低危型感染75例,占HPV总阳性标本阳性率11.6%(75/646),占总标本数阳性率5.2%(75/1452)。高危与低危复合感染70例,占总阳性标本阳性率10.84%(70/646),占总标本数阳性率4.82%(70/1452)。HPV高危型阳性患者491例,占总阳性标本阳性率76.0%(491/646),占总标本数阳性率33.82%(491/1452)。HPV低危型阳性患者感染155例,占总阳性标本阳性率24.0%(155/646),占总标本数阳性率10.67%(155/1452)。赣南女性HPV感染主要为HPV16、52、58、39、53型。结论赣南地区妇女宫颈感染HPV的主要类型是HPV16、52、58,可为我国HPV分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鹰潭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其病毒基因分型特点,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更科学、可靠的临床数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鹰潭市人民医院铁路分院门诊妇科就诊及体检的妇女4165例,采用核酸扩增和反向点杂交技术对23种 HPV 基因型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4165例患者中,HPV阳性者有1311例,感染率为31.48%;一重感染率为20.86%,二重感染率为6.27%,三重感染率为2.76%,四重感染率为0.84%,四重以上感染率为0.72%。感染率最高的基因型别是 HPV 52型,占12.43%,其次为 HPV 43、58、16型。>20~25岁者感染率最高,为43.19%。结论鹰潭地区女性宫颈 HPV 感染率有较高的区域性,以 HPV 52、43、58、16等亚型感染居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浙江省舟山医院就诊的女性宫颈炎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检出率及基因型分布,为本地女性HPV感染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检测女性宫颈炎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HPV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997例宫颈炎受检者中,HPV DNA阳性者220例,HPV检出率为22.1%(220/997)。高危型、低危型和多重HPV检出率分别为13.8%(138/997)、0.4%(4/997)和7.8%(78/997)。共检出19种HPV基因型。高危型HPV检出率居前5位的基因型依次是HPV 52型占8.4%(84/997)、58型4.9%(49/997)、16型3.3%(33/997)、18型2.2%(22/997)和33型1.9%(19/997);低危型HPV检出率最高的亚型是HPV 6型1.6%(16/997)。不同年龄组人群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1~40岁年龄组HPV检出率最高,为8.1%(81/997)。结论舟山海岛地区HPV感染在基因型及年龄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点,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子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和人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的表达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之间的关系。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子宫颈癌早诊早治中心诊断CINⅠ、CINⅡ/Ⅲ及浸润癌的患者分别为105例、59例、10例,并以51例非CIN(病理正常或炎症)者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取宫颈脱落细胞行HC-Ⅱ法高危型HPV(HR-HPV)和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hTERC基因检测。结果 (1)根据组织学结果分为非CIN、CINⅠ、CINⅡ/Ⅲ和浸润癌组,各组HPV的阳性率分别为58.82%、67.62%、98.31%和10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CIN、CINⅠ、CINⅡ/Ⅲ和浸润癌组病毒载量均值分别为135.67、345.04、535.08和612.62,CINⅡ/Ⅲ和浸润癌组的HPV病毒载量均值高于非CIN组(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HPV阳性率和病毒载量均增加。(2)非CIN、CINⅠ、CINⅡ/Ⅲ和浸润癌组hTERC扩增率分别为3.92%、5.71%、57.63%和90.00%,各组间hTERC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Ⅱ/Ⅲ及浸润癌组hTERC扩增率显著增高,为非CIN和CINⅠ的10~15倍。各组hTERC扩增均数分别为6.50、9.00、17.81、36.50,扩增均数随病变加重明显升高,CINⅠ与非CI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Ⅱ/Ⅲ及浸润癌组hTERC扩增均数为非CIN和CINⅠ的2~4倍。(3)hTERC扩增在HPV阳性与阴性组分别为28.99%与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CIN组51例中,不伴有HPV感染的21例无hTERC扩增;CINⅠ与CINⅡ/Ⅲ组不伴HPV感染者各仅有1例hTERC扩增。结论 HPV载量和hTERC扩增均与CIN病变程度密切相关;hTERC扩增主要发生在HPV阳性病例,且与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更为密切,有望作为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病人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基因亚型,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方法对160例有宫颈糜烂Ⅰ-Ⅲ度的妇科门诊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复制扩增病原DNA,再利用膜杂交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HPV亚型,同时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或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经病理学诊断确诊。根据细胞学与病理学诊断有无宫颈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分5组。结果(1)HPV的感染率:宫颈慢性炎为17.3%(13/75),慢性炎见挖空细胞为70.4%(19/27),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Ⅰ为23.1%(3/1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Ⅲ)为55.6%(20/36),宫颈癌为88.9%(8/9)。(2)分析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CINⅡ-Ⅲ患者中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率60.0%,明显高于混合型(35.0%)和单一低危型(5.0%),其感染的HPV型别有16、18、31、33、45、56、58、73,其中16型感染率为75.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高危型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高度型感染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85例宫颈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 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1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H PV总阳性率为82.29%(158/19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46.88%(90/19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35.42%(68/192);85例宫颈癌 H PV总阳性率为88.24%(75/85),一重感染阳性率为65.88%(56/85),多重感染阳性率为22.35%(19/85)。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病变的组织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 H 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宫颈癌人端粒酶基因(TERC)的表达情况和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评估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TERC基因的表达对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发展到宫颈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FISH技术进行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TERC基因的检测,实验对象81例,病理正常组20例,CIN1组28例,CIN2组12例,CIN3组9例,宫颈癌组12例。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检测这81例病人的HPV(16/18)感染情况。并进行宫颈癌与TERC基因和HPV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病理分组中TERC基因检测和HPV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RC基因检测的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的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分组中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越高差异越显著(P<0.01);宫颈癌组TERC基因异常表达阳性率是100%,HPV为91.7%。结论 TERC基因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HPV感染密切相关。TERC基因和HPV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分型及母婴垂直传播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产科门诊就诊的500例孕妇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并对HPV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的口咽部和生殖器黏膜细胞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分析HPV亚型感染状况。结果:500例孕妇中HPV阳性者102例,感染率20.40%;感染HPV最常见的亚型为HPV16(4.2%)、HPV52(2.20%)、HPV33(1.80%)、HPV58(1.80%)、HPV18(1.60%)、HPV39(1.20%)。HPV阳性孕妇中,单型别感染88例(86.27%);多重型别感染14例(13.73%),其中二重感染11例,三重感染3例。母婴HPV垂直传播7例(6.86%)。25~30岁年龄段孕妇HPV感染率较高,不同孕期孕妇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HPV感染以HPV16型为主,并可母婴垂直传播;妊娠期妇女早期筛查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新生儿感染率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液基细胞学涂片(TCT)诊断宫颈早期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门诊1 025例宫颈异常患者进行TCT检查,同时行HPV分型检测。以TCT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1 025例患者中HPV感染率为28.6%,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组阳性率为22.4%(146/653)(P<0.0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阳性率为32.6%(61/187),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阳性率为45.6%(82/180),鳞状细胞癌组阳性率为80.0%(4/5)。HPV亚型感染中以16亚型感染率最高(21.5%),且风险最高。高危型HPV感染加重了宫颈病变。结论 HPV分型检测对宫颈早期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及非妊娠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基因分型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684例育龄期女性(非妊娠妇女)和857例妊娠妇女的宫颈上皮细胞标本,采用基因扩增及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上皮细胞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结果:非妊娠妇女检出HPV感染195例(感染率28.5%),主要的感染类型为HPV43、16、58等。妊娠妇女检出HPV感染102例(感染率11.9%),主要的感染类型为HPV43、16、58等。妊娠妇女中30岁、30~40岁、40岁的HPV感染率分别为10.9%、15.1%、30%,非妊娠妇女中30岁、30~40岁、40岁的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25.3%、25.2%、32.2%。结论:妊娠妇女HPV感染率低于非妊娠妇女,两组HPV感染型别基本相同,HPV43、16、58型感染是该院妇产科门诊患者的主要感染型别,非妊娠妇女随年龄增长感染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和基因亚型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V-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1000名受检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研究HPV在女性人群中的感染率、基因型别和年龄分布特点。结果 1000例标本中HPV阳性例数为245例,总感染率为24.5%,共检测出20种基因亚型,未检出基因型为44、83和MM4。低危亚型组以HPV6(9.71%)、HPV11(8.63%)和HPV43(7.19%)为主。高危亚型组以HPV16(16.19%)、HPV52(11.87%)、HPV58(10.43%)和HPV66(9.35%)为主,低危型组感染率低于高危型组。HPV感染率最高在56-65岁年龄组,检出率为31.91%。HPV基因型单项阳性176例(17.60%),两项阳性52例(5.20%),3项阳性13例(0.13%),4项以上阳性4例(0.04%)。结论本地区HPV感染率为24.5%,以单项基因感染为主,感染的基因亚型主要以16型、52型、58型为主,56-65岁年龄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