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昶 《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880-881,883
目的:总结并分析羌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便改善和提高。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和2013年12月诊治的32例恙虫病患者,首先统计全部患者初诊及住院3天后诊断结果,其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另一组则采用传统四环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状况。结果:初诊后漏诊率为53.13%,误诊率为34.38%,住院3天后漏诊率为9.37%,误诊率为6.25%,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就治疗上,运用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恙虫病临床误诊率漏诊率较高,相关医师应提升专业素养,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XIAP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XIAP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8例食管鳞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XIAP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XI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6%(132/168),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XI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6.7%(5/30),XIAP蛋白阳性表达率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XIAP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一定关系(P = 0.005、P = 0.023、P = 0.013).结论:XIAP表达异常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XIAP的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XIAP有可能成为食管癌基因治疗新的靶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源性凋亡通路中Caspase8和Bid及内源性凋亡通路中Bcl-2、Bax、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9在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组)及30例正常肝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x表达,应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aspase8、Bid、Bcl-2、Cyt-C和Caspase9表达。结果 Caspase8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呈升高趋势(P〈0.05),阳性表达率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id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呈下降趋势(P〈0.01),表达强度两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Bax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较对照组均下降(P〈0.05和P〈0.01)。Cyt-C和Caspase9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肝癌组Cyt-C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低分化肝癌组(P〈0.05和P〈0.01),但其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未见相关性(P〉0.05)。Caspase8、Bid、Bcl-2、Bax和Caspase9在不同病理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早期外源性凋亡通路发挥促凋亡活性,而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内源性凋亡通路发挥抗凋亡活性,且Cyt-C的表达调节应该是一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结肠癌组织COX-2mRNA及CD34的表达,结合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所见,探讨COX-2与肿瘤血管形成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结肠癌生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62例结肠癌、22例结肠腺瘤和22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COX-2mRNA并用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表达,光镜下记数MVD。结果结肠癌、结肠腺瘤组织COX-2mR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且有统计学意义(74.19%:36.36%,P=0.001;72.73%:36.36%,P=0.015);结肠癌组平均MVD值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19.628,P=0.000)。在62例结肠癌组织中,高分化组COX-2mRNA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组(X^2=4.215、P=0.040);进展期癌组的MVD高于早期癌组(t=3.079,P:0.003);淋巴结有转移组MVD高于无转移组(t=3.180,P=0.002);有血管侵犯组高于无血管侵犯组(t=2.093,P=0.041);COX-2mRNA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COX-2mRNA高表达组MVD高于低表达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记数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有效评价指标,COX-2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与肿瘤血管生成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8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ACC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ACC1的表达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MAC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1),且MACC1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术后复发均明显相关(P<0.05)。结论 MAC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呈过度表达,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中起重要作用。MACC1有可能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l3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1931年由Klemperer和Rabin最初报道发生在胸膜[1].随后的报道表明,SFT可以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我院近期收治1例胆管周围孤立性纤维瘤,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52岁.因"右上腹不适伴全身皮肤黄染两周"入院.两周前出现腹部胀痛,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尿黄,巩膜、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大便呈白陶土样改变.无畏寒、发热,无呕血、便血.体重减轻约3 kg.既往无肝炎、结核病史.查体:神志清,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不亢进.血常规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临床应用距今已50余年,目前对甲状腺肿块或结节,甚至大多弥漫性甲状腺疾病均有可靠的诊断价值。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09年4月至2011年2月对186例甲状腺疾病行甲状腺FNAC检查,并对其中具有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78例行对照分析,探讨甲状腺疾病的FNAC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激痛点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32例和"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31例,共2组。取穴:肱骨大结节激痛点和冈上窝激痛点。神经阻滞组于激痛点注射消炎镇痛液;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注射消炎镇痛液后,行针刀治疗。1次/周,共3次,3周后随访。结果:2种疗法均能降低VAS评分,提高C-M分值(P0.05)。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治疗后VAS=(23.39±22.30)分,C-M=(81.06±15.83)分,优于神经阻滞组(P0.01)。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冈上肌腱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环氧合酶-2 mRNA在结肠癌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63例结肠癌、22例结肠腺瘤、23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结果COX-2 mRNA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60%、72.73%、34.78%,癌及腺瘤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结肠癌组COX-2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升高其阳性表达率也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也可见到当结肠癌已突破浆膜、有淋巴结转移和血管有浸润及远处有转移时组织中的阳性率虽高于未然组,但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X-2虽参与了结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却远非结肠癌恶变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9例ESS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 患者年龄39~64岁,中位4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及子宫增大/占位.肿瘤直径2.3~11 cm,平均4.6 cm.光镜下8例呈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均由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细胞构成,细胞密集,异型性不明显,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并伴较多薄壁螺旋小血管;1例为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high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sarcoma,HGESS/UES),肿瘤细胞直接替代子宫肌层,具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无LGESS常见的螺旋小血管.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肿瘤细胞CD10、vimentin均阳性,PR、ER大部分阳性,SMA和desmin及h-Caldesmon为极少数局灶阳性,S-100、CD34均阴性.术后随访7例(平均53个月),只有1例HGESS/UES死亡.结论 ESS是女性生殖道很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度相差很大.确诊主要依靠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综合分析.诊断时要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平滑肌肿瘤、低分化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