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2005年2月~2007年3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6例,其中内镜治疗组30例,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其中轻型胰腺炎16例,重型胰腺炎14例.内科保守治疗36例,轻型胰腺炎20例,重型胰腺炎16例.结果 内镜治疗组的成功率为96.67%,治愈29例,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1例因合并胰管结石转外科行胰头切除术.对照组的成功率86.11%,治愈31例,1例因合并巨大假性囊肿转外科手术治疗,4例死亡.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P<0.01).结论 生长抑素抑制了胰腺的分泌,内镜治疗解除了胆胰管开口的梗阻,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微创、安全、有效,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7年3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6例,其中内镜治疗组30例,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其中轻型胰腺炎16例,重型胰腺炎14例。内科保守治疗36例,轻型胰腺炎20例,重型胰腺炎16例。结果内镜治疗组的成功率为96,67%,治愈29例,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1例因合并胰管结石转外科行胰头切除术。对照组的成功率86.11%,治愈31例,1例因合并巨大假性囊肿转外科手术治疗,4例死亡。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P〈0.01)。结论生长抑素抑制了胰腺的分泌,内镜治疗解除了胆胰管开口的梗阻,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微创、安全、有效,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全朋 《医学综述》2012,18(8):1177-1180
胰管结石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大多继发于慢性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随着慢性胰腺炎发病的增多及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胰管结石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不断提高。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目的是减轻主胰管压力,缓解慢性胰腺炎所引起的腹痛等症状。体外震波碎石可以改善内镜下主胰管引流的效果,并扩大了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的适应证。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胰管结石引起的慢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内镜干预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保守治疗组15例,内镜治疗组15例,手术治疗组15例,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评价早期内镜干预治疗的疗效。结果:内镜治疗组15例患者均治愈,疗效明显优于非内镜治疗组。结论:早期内镜干预解除了胆胰管开口的梗阻,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3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72小时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34例(94.4%)成功,未发生严重内镜治疗的并发症,有效地减轻了腹痛和降低了血尿淀粉酶,疗效满意。结论72小时内行内镜治疗针对胆源性胰腺炎发病因素,消除胆胰管开口梗阻,降低胆胰管压力,可防止胰腺炎向重症发展。  相似文献   

6.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因胰腺实质发生不可逆损害而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显著减退为特征的良性疾病,其典型病理特征是胰腺纤维化、腺泡萎缩、慢性炎症和胰管的变形与阻塞.CP主要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胰腺导管的压力增高,而这种压力的增高是CP患者发生腹痛的重要原因,因此,采用内镜或外科手段进行胰腺引流减压是治疗CP患者腹痛的主要方法[1].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以消除病因和缓解症状为主,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采用胰管支架置入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病例越来越多.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经内镜置入胰管支架治疗CP 36例,随访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其中急诊内镜治疗31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24~72 h内行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检查和治疗;保守治疗(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治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平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及白细胞复常时间等临床指征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快速解除胰胆管开口的阻力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抑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8.
慢性胰腺炎内镜治疗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对40例晚期慢性胰腺炎(CP)的治疗.方法 40例内镜成功治疗慢性胰腺炎病人,内镜下、乳头切开,胰管取石、狭窄段扩张、支架置入,对病人腹痛、腹泻、胰管扩张、营养状况等改善情况及内支架常见并发症.结果术后1年随访腹痛明显缓解率72.50%,腹泻症状明显好转率50.00%,营养改善率87.50%,扩张胰管恢复率70.58%,支架脱落率7.50%,支架移位率15.00%,十二指肠壁损伤率2.50%.结论内镜下乳头切开、胰管取石、狭窄段扩张、支架置入,可有效减轻晚期CP腹痛、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合理操作、准确选择胰管支架,可降低支架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廖忠  郑柳  谢亮  苗春木  张光全 《四川医学》2011,32(3):313-3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入院后能否行快速十二指肠镜治疗,以期尽早有效地减轻胰腺炎反应,通过风险和效益评估明确快速治疗应用价值。方法急性胰腺炎确诊入院后6h内,床旁给予十二指肠镜治疗(乳头切开、胆胰管引流),观察腹痛、淀粉酶变化,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出现。结果 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完成45例快速治疗,成功率93.3%,缓解率86.7%,重型化13.3%,并发症发生率6.7%。结论急性胰腺炎入院后快速的内镜治疗可以有效地引流出胰液和胆汁,不增加并发症,可加快缓解和恢复,预防重型化和复发。  相似文献   

10.
罗鹏  张庆凯  尚东 《当代医学》2010,16(14):85-86
目的探讨早期局麻下腹腔置管灌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早期采用局麻下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灌洗引流时间平均5.5d,31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治愈率达75.6%;6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占总患者数的14.6%,4例发生腹腔感染后形成脓肿,其中2例经治疗后病情平稳出院,另外2例因病情过重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占4.9%。总治愈率95.1%,死亡率4.9%。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早期置管引流灌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陈敏  王维  罗蓉  李罗红  张铭光 《西部医学》2012,24(9):1811-1813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经胰管支架或鼻胰管引流的护理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31例行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胰管内外引流术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胰管内引流及有效的护理对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作用。结果 31例胰腺假性囊肿经内镜引流(ERCPO)32例(次),其中鼻胰管引流(ENPD)8例;胰管支架(ERPD)10例;ENPD+ERPD13例。术后出现囊肿感染4例,感染率13%;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因胰腺假性囊肿多分隔,另外1例因引流液中查到异型细胞,转手术切除;囊肿复发1例,再次给予ERPD引流后治愈;胰腺假性囊肿残腔形成1例。无出血、穿孔、死亡等并发症发生。胰管支架放置至囊肿消失时间平均3mon,平均住院40.6d。结论内镜经乳头引流治疗交通性胰腺假性囊肿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手术疗效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交通性胰腺假性囊肿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2例ERCP显影的胰腺假性囊肿病例资料,其中慢性胰腺炎38例,急性胰腺炎3例,外伤性1例.结果:发现囊肿共44个,41个呈椭圆形,3个为不规则形.胰头部20个,胰体部8个,胰尾部16个;平均大小(cm×cm)分别为4.1×3.0、3.7×2.7、3.9×2.4,囊肿前胰管径均值分别为0.18、0.20、0.23 cm.囊肿后胰管显影率16.7%(7/42).胰尾胰管扩张者占62.5%(10/16).13例胰管支架治疗,囊肿消退,腹痛、胃纳、脂肪泻及体质量明显改善9例(69.2%),2例(15.4%)改善不明显,2例(15.4%)无效者转手术治疗;随访2~36个月,1例(7.7%)囊肿复发但无症状,只有1例支架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5例鼻胰管过渡性引流治疗.手术治疗11例(含支架治疗失败者2例,鼻胰管过渡性引流2例).内科治疗及被观察者18例.结论:交通性胰腺假性囊肿多为椭圆形,囊肿相对较小,囊肿前胰管径大多狭窄.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其次考虑手术及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该院经ERCP及相关介入方法治疗ABP 56例为内镜组,行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另选内科保守治疗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平均住院天数、腹痛缓解天数、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ERCP、EST及ENBD可以迅速改善ABP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急诊内镜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或临床怀疑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184例 ,其中行急诊内镜治疗 86例 ,行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 98例。内镜组多在发病后 12h~ 3d常规急诊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鼻胆管引流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 (或 )网篮取石术。结果 内镜操作总成功率为 94 .18% ,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其中 4 3例同时行EST及取石术 ,33例因Oddi括约肌狭窄而行EST ,所有患者均放置鼻胆管引流。内镜组中 39例术前怀疑为胆源性胰腺炎 ,均由内镜证实 ,其中 2 5例为胆管小结石或胆泥嵌顿于壶腹部。与对照组相比 ,内镜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但两组间血胰淀粉酶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急诊内镜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操作时间短、快速解除胆道急性梗阻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的优点 ,可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临床怀疑为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 ,以阻止病情进一步向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旨在探讨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144例急性胰腺炎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善宁0.2mg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 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善宁对多种外源性与内源性刺激引起的胰腺外分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还能有效抑制胆囊收缩素、胰泌素的分泌,松弛oddi括约肌有利于胰管引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在阻止病情发展、稳定病情、缩短疗程、减少远期并发症等方面较常规用药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毕春洋 《当代医学》2008,14(24):49-50
目的 旨在探讨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144例急性胰腺炎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善宁0.2mg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 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善宁对多种外源性与内源性刺激引起的胰腺外分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还能有效抑制胆囊收缩素、胰泌素的分泌,松弛oddi括约肌有利于胰管引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在阻止病情发展、稳定病情、缩短疗程、减少远期并发症等方面较常规用药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3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香花 《当代医学》2009,15(10):122-122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胰酶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在胰管或腺泡内被提前激活后引起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由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由于此类患者炎症重,不宜当时手术,多采用炎症控制后手术。近年来药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其治疗方法已由早期手术引流、腹腔开放式手术演化至现在的非手术治疗和重症监护为主的治疗措施。我科于2005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34例,均在炎症控制后手术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胰管结石残留1例,胃瘫2例,腹腔感染1例.全组患者均康复出院,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11例随访期已无腹痛症状,1例仍有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除1例术前合并糖尿病外其余全组均未发生糖尿病.结论 胰管结石处理目前无标准,宜遵循清除结石、解除狭窄、通畅引流、尽可能保留胰腺功能的治疗原则,视结石所处位置、胰腺形态等综合情况,行包括内镜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发病48 h内)经内镜胆管或(和)胰管支架并营养管置入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收住并于发病48 h内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胆管或(和)胰管支架并营养管置入患者82例(E1组),发病48 h后行ERCP及相关治疗但未行营养管置入术患者93例(E2组),选取院内同期行常规保守治疗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09例为对照组(E3组),比较3组患者在腹痛症状及体征缓解天数、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间的差异.结果 E1组患者腹痛症状及体征缓解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E2组及E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1组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与E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E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48 h内)行ERCP下胆管或(和)胰管支架并营养管置入可阻断病情的进展,明显减轻患者病情,缩短病程,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引发急性胰腺炎的有关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1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单变量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6例于ERCP后引发急性胰腺炎(4.3%)。140例中92例为治疗性,5例并发急性胰腺炎(5.4%)。48例为诊断性,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1%)。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有: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针状刀预切开乳头,多次乳头插管,胰管深插,多次胰管造影,导引钢丝辅助插管(P<0.05)。高危人群为oddis括约肌功能的障碍者,有胰腺炎病史者。结论:治疗性ERCP较诊断性ERCP易并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主要与技术操作有关,娴熟的内镜技术,严格掌握指征,可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