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DR设备在不同管电压、源像距和模体厚度条件下入射表面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显示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对偏差,为利用ESD显示值实时评估患者受辐射剂量大小和曝光参数适宜性提供依据。方法 在2种管电压、2种源像距条件下,用3个厚度分别为5、10和20 cm的聚乙烯模体(表面积30 cm×30 cm)进行曝光实验。每次曝光后记录DR设备上的ESD显示值以及辐射剂量检测仪测量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二者差异进行比较,并用公式计算ESD显示值相对偏差。结果 在相同管电压和源像距曝光条件下,ESD显示值不受模体厚度影响,但测量值随模体厚度变化;模体厚度10和20 cm时,ESD显示值均小于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2.203,P<0.05)。模体厚度越厚,显示值与测量值的相对偏差越大,但只有模体厚度20 cm、源像距100 cm时的相对偏差>±20%。结论 DR设备中ESD显示值可以用于评估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但要考虑受检者的体厚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故障现象近几个月在使用HD150G-60μ设备时发现照相条件不稳。常以条件高为多见,KV值比正常高出10-115KV以上,mA值高出20以上。条件虽然增加了,可是照片对比度并没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扫描时,CT扫描参数对CT值的影响。方法:配置浓度分别为0.15%、0.3%、0.5%、3%泛影葡胺水溶液及95%乙醇各50 m L,分别抽吸到50 m L注射器中,将5个注射器平行放置在盛水玻璃容器中作为研究对象。CT剂量指数(CTDI)分别为50、35 m Gy时,对研究对象行CT扫描,CTDI为50 m Gy时,扫描参数:140 k V、170 m As,120 k V、260 m As,100 k V、360 m As;分别扫描60层。CTDI为35 m Gy时,扫描参数:140 k V、120 m As,120 k V、165 m As,100 k V、250 m As;分别扫描60层;FOV 25 cm×25 cm,应用标准算法,5 mm层厚重建图像。结果:不同k V、同一CTDI时,ROI的CT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ROI的CT值0时,ROI的CT值绝对差异5 HU。同一k V、不同CTDI时,ROI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ROI的CT值0时,ROI的CT值绝对差异2 HU。结论:(1)在根据病变组织不同阶段CT值判定疾病性质时,每阶段CT扫描时应采用同一型号CT设备在同样k V下扫描,在满足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X线CTDI。(2)CT增强扫描时,根据病灶组织的CT值判定疾病性质时,平扫和增强扫描应采用同一台CT设备扫描,扫描参数可在k V相同情况下,采用相同X线剂量自动调节技术,不必考虑CTDI对CT值的影响。(3)在对CT值同一性要求较高的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平扫和增强扫描需采用完全相同扫描参数,且不应用X线剂量自动调节技术。  相似文献   

4.
李继红  祝峰  腰利云 《武警医学》2014,(11):1179-118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检验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检测速度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检验科已成为临床医疗重要的支撑科室,检验结果成为医师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异常的检验结果和"危急值"的建立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鉴于检测系统、方法学、患者人群、临床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危急值的管理一直未能实现统一。笔者就综合性医院检验科危急值的管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流法及传统的代谢法测定冬季飞行服的隔热值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隔热值无显著性差异(t=1.197,P>0.05)。热流法符合传热学规律,与代谢法比较,不仅操作简便,节省人力和设备,而且能够同时测定服装整体和各个部位的隔热值。  相似文献   

6.
正目的探讨在3 T设备上从b=0及1 000中获得的b值为2 000 s/m2的计算机化DWI(cDWI)(cDWI2 000)与b=1 000及2 000(mDWI1 000及mDWI2 000)的DWI对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曝光指数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曝光指数对摄影条件进行修正以实现定量化。资料与方法 Kodak Directview DR5100,SID=100cm,8块有机玻璃板,固定70kV,分别用P值点数即从2.5至160mAs进行曝光,记录设备上显示的EI(exposure index,EI)值。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作图得出EI与点数P之间的拟合关系。并根据Kodak公司的EI计算公式进行理论验证此关系。结果 EI与P之间存在量化关系,其拟合关系方程为:EI=191.223+93.071P,相关系数r=0.999。用理论验证EI与P之间存在量化关系。结论通过此试验可以得出EI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P值每变化一个点EI值就相应近似变化100。可根据曝光指数对曝光量进行量化修正。  相似文献   

8.
CT值线性是指物质的CT值是否与它对X线的吸收系数成一次函数关系。目前我国CT质量控制检测只测量水的CT值,CT值线性作为参考项目,暂未列入评价指标。但水的CT值检测不足以反映CT检查在临床诊断所涉及到的各种不同密度组织的灵敏度。笔者通过Catphan500模体对CT设备中的CT值线性进行测试,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评估,分析影响CT值线性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及质子重离子装置测量组织等效模体CT值与其对应的相对阻止本领转换曲线。方法 CT值与粒子阻止本领转换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利用12个组织等效模体材料,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得其对应CT值,再利用质子重离子射线装置的质子、碳离子束流测量这些模体的相对阻止本领,从而获得CT值与质子、碳离子相对阻止本领转换曲线。结果 除肺等效模体以外,其他组织等效模体利用质子和碳离子束流测量得到的相对阻止本领之间的差异≤0.64%。结论 针对质子和碳离子束流,分别建立了基于等效模体测量的CT值-相对阻止本领转换曲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检查中ADC值和LSR值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肺部CT检查发现肺部大于1cm结节或肿块的55名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检查和DWI(b=600s/mm^2)扫描,分析肺内良恶性病变ADC值和LSR值的特点。结果 :ADC值和LSR值诊断肺内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和0.783,最佳诊断阈值为1.53×10^-3mm^2/s和1.075。ADC值和LSR值诊断肺内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79.1%和72.1%,特异度分别为73.3%和86.7%,两者之间灵敏度与特异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4,0.48);将ADC值和LSR值联合诊断肺内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3.0%,高于任何单一的诊断方法(P=0.04,0.0077);特异度为73.3%,与单一诊断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0.48)。ADC值、LSR值以及ADC值联合LSR值诊断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和准确率分别为87.2%,57.9%,2.96,0.29,52.4%,77.6%;93.9%,52.0%,5.4,0.32,58.8%,75.9%;90.9%,78.6%,3.48,0.23,66.3%,87.9%。结论:磁共振DWI检查对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具有诊断价值,将ADC值和LSR值联合起来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一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与标准b值DWI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中信号特征,探讨高b值DWI在CNSL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CNSL患者资料,分析病灶在标准b值及高b值DWI上分布部位、数目、信号特征[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增强率(CR)]及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标准b值DWI上共发现42个病灶,而在高b值DWI上49个病灶均能清晰显示;与标准b值DWI相比,高b值DWI上病灶SI、SNR、CNR均明显下降,而CR明显提高;高b值DWI上病灶ADC值均低于标准b值ADC值.结论 高b值DWI能使CNSL病灶显示更为清晰、可信;同时也能够显示出标准b值DWI无法显示的CNSL病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我院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及健康人各30例的血清极谱值。肺癌组23例还 测定了癌胚抗原(CEA)。极谱值:肺癌组为0.044~2.500,均值0.430;肺部良性病组为0.02~0.25,均值0.072;正常人组为0.012~0.074,均值0.031。以极谱值>0.1为阳性,肺癌组阳性率为73%(22/30),阴性率为27%(8/30),肺部良性病组假阳性率为23.3%(7/30),CEA>15ug/L为阳性,阳性率为47.8%(11/23)。可见极谱值较CEA对肺癌有较高的诊断率。极谱值+CEA对 肺癌诊断率可提高到8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窦CT值对鼻窦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106例鼻窦疾病患者的CT值与鼻窦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鼻窦CT值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5%。结论 鼻窦CT检查结合标记CT值对指导鼻窦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肝癌CT值直方图,分析肝癌的CT值数值范围,分布特点以及直方图的形态特征,从而对肝癌进行CT值数值定量分析,为肝癌的诊断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内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食管内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RE患者85例,应用便携式pH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食管下端24h pH值及胆红素吸收值。结果发现,胃酸反流时,胆红素吸收值与pH值无相关性(r=-0.067,P〉0.05);胆汁反流时,食管内pH值与胆红素吸收值呈负相关性(r=-0.276,P〈0.01)。可见,单纯监测食管下端pH值能反映是否有胃酸反流,但不能判断是否合并有十二指肠胃食管  相似文献   

16.
胆汁反流与胃内pH值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内 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2 2例 ,应用便携式pH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胃内 2 4h的 pH值及胆红素吸收值。结果发现 ,胆汁反流时 ,胃内pH值与胆红素吸收值无相关性 (r=- 0 0 6 ,P >0 0 5 ) ;胃内pH值增高时 ,胆红素吸收值与 pH值亦无相关性 (r =0 17,P >0 0 5 )。可见 ,胃内 pH值和胆汁反流无关。因此 ,根据胃内 2 4h的pH值监测判断有无胆汁反流是不科学的 ,需监测胃内胆汁吸收值来证实胆汁反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氚相对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及遗传危害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指数下降剂量和相对恒定剂量照射小鼠,以显性致死突变、显性骨胳突变、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初级卵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存活率,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微核细胞率为生物终点,并60Coy射线作为参考辐射,研究了氚的相对生物效应(RBE)值.结果表明:在剂量率为0.02~0.06Gy/d,连续照射10天的情况下,观察到氚的平均RBE值约为3.6~2.7之间,以外周血琳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为终点对RBE值最高,而初级卵母细胞存活率为终点时,RBE值最低,如果考虑到氚的遗传危害,如以显性骨胳突变为终点,则RBE值约大于3.  相似文献   

18.
曝光能量值的算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放射物理学的角度剖析曝光能量值的物理意义,探讨放射摄影投照条件的计算方法。方法以PE值计算公式方献为材料,从PE值计算公式的沿革着手阐述PE表达式与密度表达式的区别;结论PE值中包含了一切影响X线摄影因素的信息,这些指数值的代数和的绝对值与PE值的指数相等而符号相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DC平均值及最小值在鉴别四肢软组织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53例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其中良性24例,恶性29例,53例患者均行MRI及DWI检查,分别测量病灶的ADC平均值及ADC最小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ADC平均值及ADC最小值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平均值及ADC最小值对良、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24例良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289±0.231)×10^-3 mm/s^2,29例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60±0.221)×10^-3 mm/s^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4例良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最小ADC值为(1.118±0.233)×10^-3 mm/s^2,29例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最小ADC值为(0.702±0.206)×10^-3 mm/s^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鉴别四肢软组织肿瘤良、恶性方面,平均ADC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最小ADC值的AUC为0.910,最小ADC值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平均ADC值。最小ADC值的最佳诊断点为0.968×10^-3 mm/s^2,诊断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9.7%。结论:最小ADC值在鉴别诊断四肢软组织肿瘤良恶性方面优于平均ADC值,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总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TNM分期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3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MR影像资料,测量并记录前列腺癌感兴趣区的ADC值,测量患者血清前列腺总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浓度以及计算f-PSA/t-PSA比值,统计分析各期(TNM分期)前列腺癌病灶ADC值与PSA浓度及f-PSA/t-PSA比值相关性。结果 T2期15例,平均ADC值为(0.82±0.08)×10-3 mm2/s,t-PSA平均为(52.00±10.25)ng/ml,f-PSA平均为(6.78±3.70)ng/ml,f-PSA/t-PSA比值平均为0.11±0.06;T3期7例,平均ADC值为(0.80±0.09)×10-3 mm2/s,t-PSA平均为(295.00±18.73)ng/ml,f-PSA平均为(45.65±10.00)ng/ml,f-PSA/t-PSA比值平均为0.13±0.08;T4期13例,平均ADC值为(0.86±0.10)×10-3 mm2/s,t-PSA平均为(349.50±29.89)ng/ml,f-PSA平均为(63.08±16.35)ng/ml,fPSA/t-PSA比值平均为0.12±0.06。ADC值与t-PSA、f-PSA浓度在前列腺各期中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32、-0.672、-0.721和-0.352、-0.329、-0.578,P值均为0.05。ADC值与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各期中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53、-0.379和0.513,P值均0.05。结论前列腺癌病灶的ADC值与t-PSA、f-PSA浓度呈负相关,与f-PSA/t-PSA比值无相关性,根据ADC值和PSA浓度可对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可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