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转基因大米的免疫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转基因大米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对照组、美国营养学会配方饲料(AIN93G)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应饲料喂养30 d,比较各组小鼠免疫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转基因大米组,所有观察指标与非转基因大米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与AIN93G组相比,脾脏/体比值、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高于AIN93G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阳性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绝大多数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结论转基因大米在小鼠免疫毒理学方面的评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转Xa21基因大米亚慢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Xa2 1转基因大米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损害。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和AIN93G正常对照组。分别饲相应饲料 90天 ,自由进食。观察大鼠体重、身长、血常规、血生化、脏器重量、骨密度和脏器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非转基因大米组相比 ,实验中期转基因大米组血糖降低 ,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实验结束时上述差异消失 ,但雌性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与AIN93G正常对照组相比 ,实验中期转基因大米组体重、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增高 ,血糖降低 ;实验结束时上述差异消失。脑、心、脾、肺、肾、胃、十二指肠、肾上腺、睾丸、卵巢病理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现有实验结果不能证实转基因大米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大米的致畸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用表达杀虫蛋白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的大米喂养Wistar大鼠 ,研究其是否具有致畸作用。方法 将断乳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敌枯双为阳性对照物。转基因大米组含 78 3%转基因大米 ,非转基因大米组含 74 7%与转基因大米同品系的非转基因大米 ,两个对照组的饲料为AIN93G ,三种饲料的宏量及微量营养素的含量相同。大鼠性成熟后 ,进行传统的致畸实验 ,观察母鼠及胎鼠的情况。结果 转基因大米组的孕鼠增重、胎鼠体重、身长和尾长显著高阳性对照组 ,畸形率 (包括外观畸形、骨骼畸形和内脏畸形 )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 (P <0 0 1) ,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及阴性对照组间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此种转CpTI基因的大米对大鼠无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4.
Xa21转基因大米的营养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转基因大米对幼鼠喂养的营养学功效。方法 将初断乳Wistar大鼠按雌、雄分别随机分为三组 ,即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和AIN93G正常对照组。饲相应饲料 ,自由进食 ,喂养 2 8天。观察指标 :大鼠进食量、蛋白质功效比、体重、身长、血常规、血生化、脏体比值和骨密度。结果 雄性组 :转基因大米组除肝 体比高于非转基因大米组外 ,其他所有观察指标和非转基因大米组均无显著性差异。雌性组 :转基因大米组肝 体比、血钙和干骺端骨密度高于非转基因大米组 ,其他所有指标转基因大米组和非转基因大米组均无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转基因大米组血钙和干骺端骨密度显著增加。结论 转基因大米 2 8天动物喂养实验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高浓度蚊香烟熏对大鼠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半封闭式烟熏染毒箱对实验组(分为孕前熏染孕后戒断组和孕前孕后持续熏染组),7周龄健康雌鼠进行8 h/天高浓度蚊香熏染,对照组为同期正常饲养;处理50 d后按雄雌1∶3合笼,孕满19 d剖腹取胎观察致畸效果。计数各组孕鼠胚胎植入数、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畸胎数,计算胚胎存活率和畸胎率;计量各胚胎体质量、身长、尾长;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各实验组均存在异常胚胎。与对照组比较,胎鼠存活率(P0.017)以及胚胎体质量、身长、尾长等在孕后持续熏染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高浓度蚊香熏染显著影响胚胎生长发育,并导致异常胚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甲醛对小鼠胚胎的发育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甲醛对小鼠胚胎的体内发育毒性. 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性成熟的昆明种小鼠,雌雄介笼产生孕鼠,孕鼠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分别在小鼠妊娠第6~15 d用5、10、20 mg/kg.d的甲醛进行灌胃染毒,每天一次,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观察孕鼠的体重增长情况;于妊娠第18 d处死孕鼠取出胚胎,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死胎和吸收胎鼠数及畸形发生情况. 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高剂量甲醛染毒可降低孕鼠体重的增长率(P<0.05),高剂量甲醛染毒孕鼠能使胚胎吸收和死亡发生率增加(P<0.05),并可抑制胎盘和胎仔生长发育,中、高剂量甲醛染毒导致胎鼠畸形发生率增加(P<0.05),但对孕鼠和胎仔的毒作用影响均弱于环磷酰胺的毒性作用(P<0.05). 结论甲醛在体内对小鼠胚胎具有发育毒作用和致畸形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珊珊  李娜  王迪  姚平  赵要武  刘烈刚 《营养学报》2007,29(4):352-355,358
目的:研究维生素A(VA)缺乏及补充对大鼠胚胎后脑Hoxa-2和Hoxb-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初断乳SD雌性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VA缺乏组(A),VA缺乏妊娠0d(E0)补充组(B)和正常对照组(N)。A组和B组喂饲VA缺乏饲料,B组自E0天起改喂VA补充饲料(含VA10000IU/kg饲料),N组喂饲VA充足饲料(含VA4000IU/kg饲料),雄鼠饲以普通饲料。喂饲7w后采集尾血,将雌雄大鼠2︰1合笼交配,分别于妊娠D12.5(E12.5)和妊娠D19.5(E19.5)将孕鼠处死,留取血标本,剖腹取出胚胎。用微量荧光法测定母鼠血清中VA含量;观察E12.5和E19.5胚胎存活情况,记录活胎数、死胎数及吸收胎数;并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12.5胚胎组织Hoxa-2、Hoxb-2mRNA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A组孕鼠血清VA水平下降;E12.5和E19.5胚胎的存活率显著降低,死胎及吸收胎的发生率增加,E12.5胚胎Hoxa-2、Hoxb-2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B组孕鼠各项指标同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胚胎后脑发育基因Hoxa-2、Hoxb-2可能介导VA对大鼠胚胎存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漂白剂亚硫酸钠对小鼠生殖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亚硫酸钠(Na2SO3)对小鼠精子畸形及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①取25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每组5只。分别按高、中、低剂量(130,65,32.5mg/kg)Na2SO3灌胃,阴性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用20mg/kg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每天灌胃(注射)4次,连续5d,第35天处死动物,取两侧附睾液涂片,观察小鼠精子畸形。②将成年昆明种小鼠按雌雄2:1同笼交配。检出受精鼠,随机分成4组,在孕期第6天分别经口灌服高、中、低剂量Na2SO3(162.5,40.63,10.16mg/kg),连续9d,每天1次;阴性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每3天称重一次,记录孕鼠体重变化。③在分娩前1天取出胎鼠,记录其体重、活胎数、吸收胎数、身长、尾长、胎鼠外观畸形和内脏畸形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率明增加(P<0.05),并有剂量-反应关系;孕鼠体重和胎鼠身长、体重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硫酸钠对小鼠精子畸形、胎鼠身长和体重具有明显影响,表明亚硫酸钠具有一定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大米的免疫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转基因大米和非转基因大米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异同。方法 以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owpeatrypsininhibitor ,CpTI)基因大米和母系非转基因大米喂养BALB C小鼠 30天 (均配成AIN 93G的全价营养饲料 ,并且含有最大量的转基因大米或非转基因大米 ) ,比较各组小鼠的各项免疫毒理指标 :体重、脏器指数、血常规、淋巴细胞分类、血清抗体滴度、空斑试验 (PFC)、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 (DTH)、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结果 发现转基因大米和非转基因大米喂养的小鼠各项免疫毒理指标无差异。结论 转基因大米对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与非转基因大米基本相同 ,转基因大米与非转基因大米在免疫毒理学方面的评价具有“实质等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大鼠主要营养素吸收利用率.方法 将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即转基因大米低、中、高剂量3个组,亲本对照低、中、高剂量3个组和饲养对照组,相应饲料喂养7d.比较各组大鼠蛋白质功效比值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等.结果 除雄性亲本高剂量组蛋白质功效比值高于饲养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蛋白质功效比值与饲养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除雌鼠转基因低剂量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雄鼠亲本低剂量组的脂肪表观消化率外,其他各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脂肪表观消化率、碳水化合物表观消化率、纤维素表观消化率均高于饲养对照组(P<0.01);转基因各组与相应亲本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喂饲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和亲本对照大米的大鼠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吸收利用率基本具有实质等同性.  相似文献   

11.
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大米90天喂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简称CpTI)的大米是否具有潜在的毒副作用。方法 将断乳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转基因大米组 (T)、非转基因大米组 (N)和阴性对照组 (C)。T组饲料中含 78 3%的转基因大米 ,N组饲料中含 74 7%的非转基因大米。喂养大鼠 90天 ,称量每日进食量、每周体重身长。检测中期及末期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 90天末 ,处死动物 ,取股骨测骨密度 ,称量脏器重量 ,计算脏器系数 ,并对脏器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大部分指标T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雄性T组 1月末的身长较其他两组长 ,末期的血糖及ALT较其他两组低 ,雌性T组中期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较其他两组高 ,雌性T组末期单核细胞计数较其他两组高 (P <0 0 5 )。但这些数值都在文献报道的正常范围内。结论 用转CpTI大米喂养大鼠 90天未发现其有对健康产生毒副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 探讨黑米皮对 Apo 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  45只 Apo 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 3组 :阳性对照组、黑米皮组和白米皮组 ,同品系同龄正常 C5 7BL/ 6J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组。以 AIN-93 G为基础饲料 ,黑米皮组和白米皮组分别加入 5 %黑米皮和 5 %白米皮。饲养 1 6w,经小鼠眼眶静脉取血后处死动物 ,测定主动脉窦脂质斑块大小和血脂。结果 : 黑米皮组的实验小鼠主动脉窦脂质斑块面积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白米皮组 (P<0 .0 5 ) ;黑米皮组血清中总胆固醇和 LDL-C的含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白米皮组 (P<0 .0 5 ) ,阳性对照组和白米皮组 LDL/ HDL比值明显高于黑米皮组 (P<0 .0 5 )。黑米皮组血清中抗 Ox-LDL抗体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白米皮组 (P<0 .0 5 )。结论 : 黑米皮具有明显抗 AS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脂质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某健胎中药致畸作用及对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保证新药某健胎中药 (PAKRQAB)的临床用药安全 ,评价其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效应。方法 设 3个剂量组 :6 0、12和 2 4g (kg·d) ,最高剂量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 80倍 ,另设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于孕期 6~ 15d经口给予受试物 ,第 2 0天检查对孕鼠和胎鼠的毒性和致畸性 ,并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孕鼠和胎鼠肝组织HSP70水平。结果  3个健胎液剂量组均未诱发畸形 ,但高剂量组妊娠率下降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孕鼠各剂量组HSP70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对胎鼠HSP70表达影响不明显 ,孕鼠表达量较胎鼠高。结论 该健胎中药无致畸性 ,无母体毒性及发育毒性 ,但对高剂量组孕鼠妊娠率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苯对大鼠的生殖毒性和胚胎的体内发育毒性。方法以浓度分别为0、5、10、15mg/m3的苯给雌雄性大鼠静式吸入染毒,观察雄性大鼠精子畸形和雌雄交配受孕情况、受精卵着床数、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及胚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苯染毒组大鼠精子畸形率高于空白对照组,随着苯染毒浓度的增加,畸形率有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苯染毒可抑制胎盘和胎仔生长发育,吸收、死胎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苯具有雄性生殖毒性,并对胚胎有一定的致畸性作用和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15.
转人乳铁蛋白基因大米的营养成分及亚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转人乳铁蛋白基因(hLf)大米与其亲本大米在营养成分上的差异,并观察其是否具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对大米中的主要成分及矿物质、维生素进行测定并比较。将初断乳Wistar大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4组饲喂90天,自由进食与饮水。依据大米成分分析结果配制饲料:转hLf大米高剂量饲料(A组,大米添加量为71.45%)、转hLf大米中剂量饲料(B组,大米添加量为35.725%)、亲本大米高剂量饲料(C组,大米添加量为71.01%)和AIN-93G对照饲料(D组)。观察大鼠的体重、进食量、血常规、血生化、脏器系数、骨密度情况,并对大鼠的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转hLf大米与亲本大米在总的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乳铁蛋白及Fe含量上具明显差异。转hLf大米组血常规(WBC、HGB、RBC、MCH)、血生化(AST、Glu)、脏器系数、骨密度的个别指标与亲本对照组或AIN-93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观察指标与两个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部分指标虽然存在组间差异,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转hLf大米对健康具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10% dietary long-chain inulin on the azoxymethane (AOM)-induced colonic preneoplastic aberrant crypt foci (ACF) and small intestinal and colon tumors at the initiation (I), promotion (P) and I + P stages (20 rats per treatment) in Fisher 344 male weanling rats. After an acclimatization period of 1 wk, groups of Fisher 344 male weanling rats were assigned to consume AIN 93G diet (control) or AIN 93G diet containing 10% inulin. All the rats received 16 mg/kg body AOM dissolved in saline subcutaneously at 7 wk of age followed by a second injection at 8 wk of age. An additional group of five rats received only saline and consumed the control diet. The rats received the assigned diets until asphyxiation by CO(2) at 16 wk of age for the ACF experiment and 45 wk for the end-point tumor experiment. Feed intake, weight gain, diarrheal index, cecal weight, cecal pH, ACF and tumors in the colon were determined. Rats fed inulin had diarrhea after 2 wk of feeding and recovered by approximately 4 wk. Cecal weight was greater in rats fed inulin and cecal pH was lower. The inulin group had more than 66% fewer aberrant crypts and 60% fewer ACF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umor incidence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colon of rats in the control, I, P and I + P groups were: 78, 31, 0 and 11% and 90, 73, 69 and 50%,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colon were 87, 63, 45 and 33%, respectively. Colon tumors per tumor-bearing rat were 4.2, 3.09, 1.36 and 1.2 for the control, I, P and I + P groups, respectively. All groups differed, P < 0.05.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dietary long-chain inulin suppresses AOM-induced ACF formation, an early preneoplastic marker of colon tumorigenesis in rats, and colon tumors, particularly at the promotion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