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脑干内核团向黑质的传入纤维联系.方法:将荧光金(Fluoro-Gold,FG)泳入大鼠一侧黑质,观察双侧脑干内的FG标记细胞分布.结果:在泳入区同側上丘、臂旁核、中脑中央灰质外侧部、被盖腹侧区;双侧的中缝正中核、中缝背核、艾魏核、脚桥被盖核、蓝斑见到FG逆行标记细胞.结论:大鼠脑干内的艾魏核等多个核团存在向黑质的传入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荧光逆行追踪技术,探索下丘核在中脑的传入纤维起源,将高度敏感的新型荧光示踪剂——荧光金(FG)注入15只成年健康大鼠的一侧下丘(IC),在中脑的下列核团可见到逆行荧光标记细胞:同侧黑质(SN),外侧丘系中间核(INLL)和外侧丘系腹侧核(VNLL);对侧滑车神经核和下丘中央核(ICC);双侧中脑深核(dpM)、中央灰质(CG)、下丘外核(ICX)、下丘背核(ICD)、上丘(SC)、外侧丘系背侧核(DNLL)和Saglum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端脑内核团向黑质的传入纤维联系。方法 应用荧光金(nuorogold,FG)逆行标记法技术将FG泳入一侧黑质,观察双侧端脑内的FG标记细胞分布。结果在泳入区同侧的额叶、颞叶、顶叶、岛叶、伏謦、终纹床核、杏仁中央核、隔核、尾壳核、苍白球、腹侧苍白球、脚内核见到FG逆行标记细胞。结论 大鼠端脑内存在丰富核团向黑质投射。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对15只大鼠下丘传入纤维的中脑外起源进行了研究,将FG注入一侧下丘后,在下列核区内可见到FG标记细胞:双侧下橄榄核(IOM)、外侧上橄榄核(LSO);双侧(以同侧为主)蓝斑(LOC)、听皮质(AC);同侧内侧膝状体(MG)、内侧上橄榄核(MSO)、橄榄旁侧(SPN)、斜方体腹侧核(VTB)、未定带(ZI)、穹窿周核(PEF);对侧蜗神经腹前核(AVCN)、蜗神经腹后核(PVCN)、蜗神经背侧核(DCN)、斜方体外侧核(LTB)、三叉神经脊束核(NTST)。结果提示,下丘不仅是听觉传导路的重要中继核,而且可能是多种功能的整合中枢。  相似文献   

5.
应用HRP微电泳法对大鼠内侧膝状体与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大鼠内侧膝状体不但与同侧下丘核群间存在广泛的纤维联系,而且与对侧下丘中央核、双侧上丘灰质层和同侧丘系旁核间均存在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6.
用HRP法和ARG法研究了大鼠楔形核(CnF)与下位脑干及脊髓之间的传入和传出纤维联系。结果表明:1.CnF的传入纤维主要来自双侧中脑中央灰质、脑桥嘴侧网状核、脑桥尾侧网伏梭、脑侨被盖网状核和脑桥腹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巨细胞网状核和对侧的CnF,脊髓可能有较少的传入到CnF。2.除脊髓外,CnF的下行投射分布到上述核区及下丘深层、蓝斑、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和外侧网状核。本文还讨论了CnF参与痛与镇痛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应用逆行荧光素标记法对大白鼠中脑腹侧被盖区的传入性神经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白鼠中脑腹侧被盖区接受来自如下核团的传入纤维,即斜角带核、视前外侧核、伏隔核、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黑质、红核、中脑网状结构以及中缝背核等。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应用逆行荧光素标记法对大白鼠中脑腹侧被盖区的传入性神经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白鼠中脑腹侧被盖区接受来自如下核团的传入纤维,即斜角带核、视前外侧核、伏隔核、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黑质、红核、中脑网状结构以及中缝背核等。  相似文献   

9.
应用荧光逆行标记分别与荧光组化(FAGLU)和AChE-药理组化相结合技术,研究了树鼩中脑腹侧被盖区向尾状核头部的DOPA能和ACHE-阳性纤维投射。结果表明:树鼩中脑腹侧被盖区除分别向同侧和对侧尾状核头部发出DOPA能纤维投射外,还向同侧尾状核头部发出AChE阳性投村纤维;此外,腹侧被盖区存在着向双侧尾核头部发出分叉投射纤维的DOPA能细胞。  相似文献   

10.
季伟  裴力雨  史娟  李云庆  李继硕 《医学争鸣》2004,25(16):1441-1443
目的:观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背核(DR)内的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是否向臂旁核(PBN)投射.方法:荧光金(FG)逆行追踪结合5-H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双标技术.结果:将FG注入PBN后,在PAG的尾段腹外侧区和DR观察到许多FG逆标神经元;5-HT阳性神经元密集地分布于DR,在PAG尾段的腹外侧区内,也能见到一些大型5-HT阳性神经元;PAG尾段腹外侧区和DR的部分FG逆标神经元呈5-HT阳性.结论:PAG和DR内的5-HT能神经元向PBN发出投射,通过作用于PBN内的局部环路神经元或投射神经元,可能参与躯体和/或内脏伤害性信息通过PBN向前脑结构传递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些资料证明,上丘浅层和深层有着不同的纤维联系,其浅层主要接受视网膜和纹状皮质的输入,而深层除与视觉有关外,还是多种感觉的会聚地带。最近Edwards报告,上丘广泛接受视结构,听结构、体感觉结构、儿茶酚胺神经核团以及特殊网状区的输入,从而认为上丘深层具有脑干中心网状结构性质。我国在针刺镇痛原理研究中,有人报导电针可抑制中脑网状结构内痛敏神经元放电,表明该结构可能与针刺镇痛有关,因而了解上丘与间脑和脑干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追踪技术对大鼠蜗神经核(CN)向下丘(IC)的投射进行了研究。将FG注入一侧下丘中央核(ICC)的大部分区域后,标记细胞主要出现在对侧CN的所有亚核;将FG注入到一侧ICC的腹侧都,标记细胞出现在对侧CN的背例部;将FG注入一侧ICC的背侧部,标记细胞出现在对侧CN的腹倒部;将FG注入一侧下丘外核(ICX),主要在对侧蜗神经背倒核(DCN)发现标记细胞;将PG注入一侧下丘背核(ICD),双例CN均未见到标记细胞。在所有标记细胞中,以多极细胞和梭形细胞为多。  相似文献   

13.
将微量HRP分别注入到猫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三个区域(外侧区、内侧区和背侧区),观察HRP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确定投射到PAG的纤维起源。传入到PAG外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内侧区和背侧区,中脑顶盖前区,后连合核,Darkshe 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蓝斑核,脑桥网状结构,外侧丘系核,臂旁核,中缝大核和延髓巨细胞网状核。投射到PAG内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背侧区和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脑桥咀侧和尾侧中央核,脑桥被盖腹侧核,蓝斑核,前庭神经上核,延髓网状结构。投射到pAG背侧区的纤维,起源于PAG的内侧区和外侧区,上丘核和下丘核,蓝斑核,Darkshe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丘系旁核,旁二叠体核,脑桥及延髓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正> 猫上丘的传出联系虽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多限于经典的抑制性银浸渍法或放射自显影技术。七十年代初始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现已作为神经系统逆行性纤维追踪的可靠工具。晚近有一些资料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除了逆行性运输外,也可顺行性输送,这就为一些核团传出投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我国,鞠躬首先观察到脊髓至背索核的HRP顺行性投射,而上丘至间脑的这种投射直到目前尚未见详细报导。我们  相似文献   

15.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微电泳于大鼠的楔状核和脊髓内,观察其逆行标记分布。楔状核主要接受同侧额皮质,下丘脑背内侧核,中央上核,中央灰质的腹外侧部,脑桥的网状核,延髓巨细胞网状核,前庭神经核,迷走神经背侧核和脊髓的RexedⅡ-Ⅴ的传入。又在两侧楔状核内见到阳性标记细胞和终末,表明楔状核与脊髓间存在往返性联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观察大鼠丘脑腹内侧核(VM)的传入纤维联系,结果表明:VM接受大脑皮质、无名质、丘脑网状核、脚内核、下丘脑结构、上丘、黑质网状部、蓝斑、臂旁核、中缝核、前庭神经核群、脑桥网状核、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和脊髓灰质的某些板层的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17.
赵凤臣  郭华  高晓群 《现代医学》2007,35(4):261-264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延髓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内脏运动核的神经联系。方法将顺、逆行神经示踪剂WGA-HRP注入一侧巨细胞网状核,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核团与一般内脏运动核(迷走神经背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的纤维联系。结果在一般内脏运动核、双侧迷走神经背核、下泌涎核均可看到少量逆行标记细胞及神经纤维末梢,但上泌涎核未发现任何标记,在特殊内脏运动核的面神经核、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团双侧均见逆行标记细胞及神经纤维终支。结论巨细胞网状核与大多数脑干内脏运动核有双向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