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7年10月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治疗的3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及手术节段椎间Cobb角,并评估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随访10~12年,平均11.3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ODI及影像学测量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总融合率为94.7%(36/38)。12例(31.6%)患者相邻节段发生退行性变。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凸,未见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但必须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LIF)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总结我科近五年治疗31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年龄56~77岁,平均63.7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评估包括详细体格检查,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影像学检查包括站立位腰椎正侧位片、腰椎MRI;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减压,退变间隙椎间撑开、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1、3、6、12个月随访,复查VAS、ODI及X线平片。结果术前腰、腿部VAS评分分别为6.5分和4.7分;ODI术前评分为57.7%;术前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为22.8°,腰椎生理前凸角为20.7°。末次随访腰、腿部VAS评分为3.3分和2.4分;ODI评分为30.3%;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为9.8°,腰椎生理前凸角为32.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有7例相邻上位间隙进一步发生退变,但患者功能提高,未再手术;无神经瘫痪、深部感染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椎退变性侧凸经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既可以矫正不对称性退变,又可以去除疼痛源,恢复腰椎生理前凸,具有手术相对安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提高患者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9例,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单侧固定组接受微创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共36例;双侧固定组接受传统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共4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腰痛、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单侧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30个月。术前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试验显示微创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相比,能够取得与后者类似的临床疗效,但能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分析2012-12-2015-06应用PLIF和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及椎间融合效果;比较两组病例组内及组间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痛VAS(Visual Analogue Score)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调查表(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 P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较TLIF组高;PLIF组及TLIF组腰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组组间比较术前腰痛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腰痛VAS评分PLIF组较TLIF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ODI评分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ODI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症状,TLIF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上都较PLIF低,对于单侧症状患者可选择TLIF的手术方式,对于双侧压迫患者可选用PLIF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5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单侧固定27例,双侧固定32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及邻近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5年以上随访。单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上优于双侧组(P<0.05)。术前,术后3、12个月ODI评分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5年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相邻节段退变单侧固定较双侧固定发生率低(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单侧固定在降低邻椎病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的临床效果及融合节段前凸角对腰椎前凸角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30例患者,采用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测量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融合节段前凸角(FLA)和总腰椎前凸角度(LLA),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手术,除1例椎间隙感染外,无严重早期并发症。30例患者随访(31.09±0.64)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测量方面,术后不同时间点的FLA和LLA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不同时间点间FLA和LLA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较术前FLA的增加量与LLA的增加量呈显著正相关(R=0.570, P0.05)。[结论]双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可以明显改善腰椎前凸角度,融合节段前凸角度的增加与总腰椎前凸角度的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固定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侧TLIF术治疗41例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单节段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采用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效果,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椎体间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41例均获随访,时间24~59(38±6)个月。手术时间80~180(125±10)min,术中出血量100~550(310±30)ml。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腰痛VAS分值由术前的(6.5±2.1)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3±0.9)分(P0.01),腿痛VAS分值由术前的(7.6±2.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2±0.8)分(P0.01),ODI由术前的54.2±10.9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3.8±2.1(P0.01)。末次随访融合率为95%,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螺钉松动、断裂及Cage移位等情况。结论单侧TLIF术可有选择地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其疗效确切,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fusion,PL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因患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78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联合PLF技术治疗48例(单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1~64岁,平均47.6岁.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联合PLF技术治疗30例(双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6~66岁,平均50.5岁.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率和椎间隙塌陷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在术前与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前与术后1年的评分改善方面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组少于双侧组.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双侧组融合率分别为91.7%(44/48)和93.3%(28/30).结论 椎间植骨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较好的脊柱即刻稳定性.单侧椎弓根固定TLIF联合PLF技术作为一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单侧固定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34~68岁,平均52.4岁;双侧固定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32~75岁,平均53.7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测量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并评估末次随访时椎体间融合情况以及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年,平均6.8年.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VAS评分、ODI评分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在手术前后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无显著差异(P>0.05).影像学检查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单侧固定较双侧固定降低(P<0.05),椎旁肌纤维化发生率单侧固定较双侧固定明显降低(P<0.05).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cage移位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TLIF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其中16例术后复查腰椎MRI,比较手术间隙水平多裂肌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25(105±14)min;术中出血量120~350(175±75)ml;切口长度3.5~5.0(4.2±0.6)cm,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35例均获随访,时间12~40(23±9.5)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及椎间融合器移位等内置物失败发生。术后及随访期间腰腿痛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MRI测量多裂肌的横截面积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减小(P0.05),并未见明显的椎旁肌纤维化。结论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多裂肌萎缩和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治疗的3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 将患者分为单侧固定组(n=19)和双侧固定组(n=1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并发症、 椎间隙高度变化、 椎间融和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成功随访, 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 平均(29±3)个月。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患者的 VAS评分(F=55.992, P<0.01)、 ODI(F=42.755, P<0.05)和椎间隙高度变化(F=13.632, P<0.05)等术后 6个月及 24个月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固定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双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2, P<0.05; t=2.235, 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融合节段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组并发症患者5例(26.3%), 双侧组3例(25.0%), 两组各有1例未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与双侧固定相比,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当, 但具有手术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MIS-TLIF术单侧与双侧内固定临床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中洋  秦杰  康健  宋辉  贺西京  李浩鹏  王栋 《中国骨伤》2016,29(10):954-962
目的 :比较MIS-TLIF手术单侧与双侧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关于MIS-TLIF手术单侧与双侧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根据Cachrane handbook 5.1.0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质量评价,根据MINORS评价方法对纳入的回顾性或前瞻性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2.0软件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腰椎侧凸角、节段侧凸角、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研究,451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研究4篇,前瞻性研究2篇,回顾性研究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侧固定组与双侧固定组比较,VAS腰痛评分、VAS下肢痛评分、ODI、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腰椎侧凸角、节段侧凸角、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S-TLIF术中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相当,两种固定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无差异,同时单侧固定由于手术时间短、失血少等原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由于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高、样本量较小、评价指标较主观、随访时间短、存在临床异质性等原因,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8采用腰椎后路翻修手术治疗的14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椎体退行性疾病,术中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2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内固定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低,JOA评分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按Brantigan椎间融合分级标准:C级1例,D级3例,E级10例,植骨融合率为92.9%。结论后路减压椎间融合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可以在不取出原有内固定的基础上进行邻近节段固定,增加了螺钉把持力,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通过相关文献分析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发生原因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20-01手术治疗的28例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5例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9例行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6例行侧路腰椎间融合术,8例行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5(12~4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关节形成、融合器移位或沉降、螺钉断裂、螺钉松动,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第3天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术后12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后第3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20例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结果:优14例,良5例,可1例。微创手术8例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结果:优4例,良3例,差1例。结论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UBE-T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UBE-TLIF组(30例)和MIS-TLIF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ODI、SF-36评分、椎间隙高度(IH)、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LL)、椎间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UBE-TLIF组随访12~18个月,MIS-TLIF组随访12~19个月。手术时间UBE-TLIF组长于MIS-T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UBE-TLIF组少(短)于MIS-TLIF组(P<0.05)。IH、Cobb角及LL:末次随访两组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腿痛VAS评分及ODI、SF-36评分:两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腰、腿痛VAS评分及SF-36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DI UBE-TLIF组低于MIS-TLIF组(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斜外侧腰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21-05采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手术前后矢状面轴向距离(SV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DH)、椎间孔高度(FH)、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前凸角(FSL)。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出现融合器下沉(0级3例,Ⅰ级1例),1例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末次随访时3例仍存在Meyerding Ⅰ度滑脱,22例腰椎滑脱被矫正。术后第3天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持续降低(P<0.05)。术后第3天SVA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时较术后第3天减小(P<0.05)。术后第3天DH、FH较术前增加,而术后3个月DH、FH较术后第3天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H、FH与术后3...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后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26例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L4~5椎间盘突出症19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7例。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评分等功能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末次随访时VAS、ODI及JOA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6~28个月,平均22个月;末次随访时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随访表明,单侧内固定能提供与双侧内固定相同的疗效,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纯前外侧腰椎间融合术(antero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LIF)与后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L4/5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32例行ALLIF,男20例,女12例,年龄51.3±11.9岁(40~65岁);36例行TLIF,男22例,女14例,年龄50.3±8.6岁(42~63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影像学参数[腰椎前凸(LL)、手术节段椎间高度(DH)、手术节段前凸角(SLA)和滑脱百分比(Sli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骨盆指数、术前腰腿痛VAS评分、ODI、影像学参数和随访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LLIF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69.97±11.06min和133.40±23.71ml,TLIF组分别为106.42±8.47min和249.48±30.16ml,ALLIF组均显著性低于TLIF组(P0.05)。术中未出现大血管损伤、硬膜撕裂、神经功能损害、腹膜撕裂、腹部脏器损伤,术后无切口疝、内固定或假体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DH、LL、SLA、Slip%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Sli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LIF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DH、LL、SLA均优于同时间点TLIF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获骨性融合,ALLIF组5例(15.6%)出现融合器沉降。结论:与TLIF相比,ALLIF治疗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可以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sobar TTL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Isobar TTL内固定系统治疗并有2年以上随访的20例患者资料。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3.8岁(26~61岁)。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估。在X线片上分析动态固定节段及其上相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及腰椎前凸角,采用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Grading Scale,UCLA)系统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在MRI上采用改良Pfirrmmann分级系统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51.9个月(26~87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未出现因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而需要手术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动态固定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间盘UCL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相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椎间盘UCLA评分及腰椎前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接受腰椎MRI检查,结果提示动态固定节段及上相邻节段的椎间盘改良Pfirrmman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2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加重。3.2%(4/124)的螺钉出现松动,无内固定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Isobar TTL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满意,但不能避免动态固定节段出现退变加重。  相似文献   

20.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两种主要方法。如何既有效减压、可靠融合及固定,又能减少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追求的目标。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与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32例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MIS-TLIF组),28例采用TLIF治疗(TLIF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3、12、3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Suk标准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融合器移位、下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42个月,平均随访(38.3±1.4)个月。与TLIF组患者相比,MIS-TLIF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S-TLIF组、TLIF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 d MIS-TLIF组患者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JOA评分高于开放TLIF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12、3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优良率及椎间融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TLIF相比,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