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 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 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呼吸限制下肝脏CT三期增强扫描对确定肝脏肿块个性化靶区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热塑体膜固定使腹部呼吸受限,在3种不同呼吸状态下对10例原发或转移性肝癌患者行CT三期增强扫描,并进行肿瘤动度的CT测量。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肝脏肿瘤放疗CT模拟定位三期增强扫描的必要性和腹部呼吸限制下不同呼吸状态扫描的可行性。结果肿瘤动度的CT测量结果为z轴方向(0.82±0.31)cm(0.5~1.2 cm),x轴方向(0.30±0.13)cm(0.0~0.5 cm),y轴方向(0.33±0.10)cm(0.2~0.6 cm);计算结果为z轴方向(1.03±0.37)cm(0.6~2.0 cm),x轴方向(0.31±0.14)cm(0.2~0.5 cm),y轴方向(0.35±0.11)cm(0.2~0.6 cm);比较结果显示z轴方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1,P= 0.01),x轴和y轴方向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轴方向t=-1.87,P=0.10,y轴方向t=0.28,P= 0.78)。结论利用热塑体膜固定限制腹部呼吸运动是切实可行的;3种不同呼吸状态下对肝脏行CT三期增强扫描对确定肝脏肿瘤个性化计划靶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在精确放疗时确定PTV的安全边界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16例胰腺癌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的方法将1-2个纯金标记(fiducial)植入胰腺肿瘤体内,并在模拟定位机下对标记的运动幅度进行测量,得出其在患者身体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的移动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测量结果显示16例患者在x轴方向的移动距离为0.1~0.3 cm[(0.16±0.06)cm],z轴方向为0.5-1.6 cm[(0.88±0.24)cm],y轴方向为0.1-O.4 cm[(0.25±0.12)cm].其移动距离与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肿瘤位置和大小无关.结论 胰腺占位性病变的移动主要受呼吸运动影响,且在x轴方向的移动距离最大,在确定PTV安全边界时应主要考虑其在:轴方向的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骨舌骨肌联合会厌-舌骨固定术在喉癌患者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2例于2011-01至2013-12多中心募集的T2N0M0声门型喉癌患者,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并应用胸骨舌骨肌联合会厌-舌骨固定术重建喉功能,同期行单侧或双侧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分别于术后1周和术后3月对患者作喉功能评估。结果:吞咽功能:吞咽功能I级者109例(109/122),占89.3%;II级者7例(7/122),占5.7%,III级者6例(6/122),占5.0%。拔管率:所有患者顺利拔管,未出现喉狭窄,拔管率100%。呼吸功能:I级者12例(12/122),占9.8%;II级者77例(77/122),占63.1%;III级者33例(33/122),占27.1%。发音功能:II级者96例(96/122),占78.6%;III级者26例(26/122),占21.4%。3年生存率约97.5%(119/122);5年生存率约95.9%(117/122),3、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2=0.517,P>0.05)。结论:应用胸骨舌骨肌联合会厌-舌骨固定术重建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具有拔管率高和呼吸、发音、吞咽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4DCT下的平静呼吸状态食管癌靶区运动特征。方法 20例食管癌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采用4DCT采集食管肿瘤运动信息,勾画GTV,测量并记录每个GTV等中心点坐标、体积,并计算中心点在不同呼吸时相的移动距离及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同段食管癌靶区中心在头脚方向位移(0.521±0.319) cm,较左右方向的(0.169±0.083) cm、前后方向的(0.167±0.095) cm均大(P均<0.05)(颈段P=0.009;胸上段P=0.016;胸中段P=0.000)。不同段食管癌靶区中心在同一方向最大位移不同(左右P=0.023;前后P=0.212;头脚P=0.007)。各呼吸时相中食管癌运动规律并不完全一致,以T0时相为基准时相,食管癌GTV等中心点在T50时相时各三维方向上的位移最大。呼气末与吸气末食管靶区体积无变化(P=0.313)。结论 同段食管癌靶区在不同方向运动幅度不同,不同段病灶同一方向的运动幅度也不同,行精确放疗时应综合考虑。对于颈段及胸中上段食管癌,依据吸气末和呼气末融合图像获得ITV可行。颈段及胸中上段食管靶区在呼吸周期中形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atalyst系统在乳腺癌患者放疗摆位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及BM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6年5-8月间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收治的 24例乳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均采用表面光学成像系统(C-Rad Catalyst)辅助摆位,每周1次kV-kV位置验证模式验证摆位。记录并观察患者的年龄、BMI以及2个系统在三维方向摆位误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C-Rad Catalyst系统与kV-kV位置验证模式的摆位误差分别为AP方向(0.22±0.17) cm与(0.18±0.13) cm (P<0.05);SI方向(0.23±0.18) cm与(0.19±0.15) cm (P>0.05);LR方向(0.28±0.28) cm与(0.20±0.15) cm (P>0.05)。kV-kV位置验证模式摆位受年龄和BMI的影响不显著(P均>0.05);而C-Rad Catalyst系统的摆位受年龄和BMI影响显著:年龄≤44岁和 45~59岁患者在AP、SI方向不同(P均<0.05),≤44岁和≥60岁患者在AP、LR方向不同(P均<0.05),45~59岁和≥60岁患者在LR方向不同(P<0.05);BMI<25 kg/m2和≥25 kg/m2患者在SI方向不同(P<0.05)。年龄≥60岁患者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误差在SI方向与年龄相关(r=-0.496,P<0.05);BMI<25 kg/m2患者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误差在AP方向与BMI相关(r=0.252,P<0.05),而BMI≥25 kg/m2患者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误差在SI方向与BMI相关(r=0.445,P<0.05)。结论 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与kV-kV位置验证模式在AP方向上差异显著,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易受乳腺癌患者年龄和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食管胃结合部(GEJ)腺癌在术前放疗过程中移动度范围。方法 纳入接受GEJ腺癌术前同步放化疗14例患者,胃镜直视下于肿瘤上、下缘或四周分别置入钛夹标记肿瘤边缘。8例患者采用4DCT定位共获得位于GEJ的8个钛夹分次内图像98套供分析,12例患者在放疗前5次、第7、12、17、22次分别进行CBCT共获得分次间图像90套供分析。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肿瘤分次内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0.92±0.95)、(2.27±2.73)、(9.95±5.48) mm,分次内动度头脚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和腹背方向(P=0.000),腹背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肿瘤分次间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6.56±4.19)、(5.69±3.29)、(6.49±4.37) mm,分次间动度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均大于腹背方向(P=0.031、0.044),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差异不显著(P=0.956)。为保证90%肿瘤体积接收95%处方剂量,在GEJ病灶的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放19.4、14.6、27.2 mm,可在术前放疗期间较好覆盖肿瘤分次内和分次间的移动度。结论 GEJ肿瘤在术前放疗中分次内和分次间移动度均较大,需在精确治疗中给予考虑并寻找新方法限制肿瘤移动。  相似文献   

8.
呼吸运动对肝部占位性病灶位置的影响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了解肝脏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受呼吸运动的影响程度及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方法 对 84例原发或转移性肝癌患者进行肿瘤动度的B超测量 ,得出肿瘤的动度数据 ,经SPSS统计软件对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进行分析 ,得出动度均数及数学模型。结果 测量结果显示 :Z轴方向为 (1 .0 2 9± 0 .32 1 )cm(范围 0 .6~ 1 .9cm) ,X轴方向为 (0 .30 1± 0 .1 31 )cm(范围 0 .0~ 0 .6cm) ,Y轴方向为 (0 .387± 0 .1 30 )cm(范围 0 .2~ 0 .7cm)。相关分析显示Z、X和Y轴方向移动距离分别同性别、身高及病灶 3cm以下呈正相关 ,而与年龄、体重和右叶病灶呈负相关。Z轴方向移动距离的回归模型为 Z = 2 .660 +2 .952H 1 .539× 1 0 2 W 3 .92 8× 1 0 3A ,Y轴方向移动距离的回归模型为Y= 0 .92 6 +0 .987H 4.992 × 1 0 3W ,X轴方向移动距离的回归模型为X=0 .50 7+7.62 9× 1 0 2 S 3 .686× 1 0 3W [H为身高 (m) ,W为体重 (kg) ,A为年龄 (岁 ) ,S为性别 (男为 1 ,女为 0 ) ]。经1 1例原发或转移性肝癌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同实测结果对比分析显示 ,Z、X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Z、X和Y轴分别为t=0 .89,P =0 .397;t = 1 .79,P =0 .1 0 ;t=0 .2 9,P =0 .78)。结论 肝部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自由呼吸固定(A)与腹部球囊加压配合4DCT固定(B)技术在NSCLC中患者的靶区大小,各方向移动幅度及移动向量、患侧肺受量及全肺体积、摆位误差的差异,说明腹部球囊加压配合4DCT固定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NSCLC。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行A、B方法的NSCLC患者各40例。将两种方法分别得出10个呼吸时相图像生成MIP序列上勾画GTVfree与GTVpress,外放得到PTVfree与PTVpress。配对t检验PTVfree与PTVpress大小及随呼吸运动靶区在三维方向最大移动幅度、三维方向位移向量绝对值|V|及体积差异。通过TPS设计比较两种方法患侧肺V5、V10、V20、V30及全肺体积;所有患者摆位完成后进行CBCT扫描得到图像在XVI系统中与MIP进行骨性加灰度匹配得出摆位误差。结果 PTVfree与PTVpress分别为(283.2±12.74)、(201.8±12.99) cm3(P=0.002)。两种固定方法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最大移动幅度及三维空间位移向量|V|分别为(0.22±0.02)、(1.85±0.08)、(0.43±0.26) cm和(1.91±0.27) cm;(0.05±0.01)、(0.41±0.03)、(0.16±0.16) cm和(0.44±0.16) cm (P=0.120、0.001、0.070);患侧肺V5、V10、V20、V30及全肺体积分别为(61.26±4.27)%、(44.52±1.70)%、(28.22±3.13)%、(18.26±5.17)%及(3556±223.12) cm3;(52.74±4.78)%、(38.76±4.92)%、(23.71±4.03)%、(15.54±3.43)%及(3376±311.65) cm3(P=0.001、0.003、0.004、0.021、0.004)。通过XVI得出的两种固定方法的摆位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SCLC患者采用腹部球囊加压在没有增加摆位误差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肺的移动幅度、减小计划靶区的外放及减少肺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板热塑膜加真空垫与个体化定位泡沫垫在前列腺癌西门子质子重离子放疗六维治疗床中的使用价值及摆位误差,分析2种固定装置使用六维治疗床放疗的适用性。方法采用腹板热塑膜加真空垫固定的患者(19例)作为真空垫组,采用个体化定位泡沫垫固定的患者(19例)作为泡沫垫组。2组患者每次治疗前均通过西门子放疗设备的千伏级X线成像系统采集正、侧位正交野图像,与计划的数字重建图像手动配准。通过六维治疗床的移动获得侧向(治疗床面短轴方向)、头脚(治疗床面长轴方向)、前后(垂直与治疗床面方向)、等中心旋转(治疗床面沿等中心水平旋转)、横滚(以治疗床面长轴为中心的旋转)及俯仰(以治疗床面短轴为中心的旋转)6个方向的误差数据,并对6个方向上的误差数据进行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真空垫组和泡沫垫组得到的误差数据分别为452和436组。真空垫组和泡沫垫组在侧向、头脚、前后、等中心旋转、俯仰以及横滚6个方向的误差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63±0.48) cm∶(0.33±0.24) cm (P=0.000)、(0.40±0.3) cm∶(0.31±0.25) cm (P=0.0001)、(0.69±0.61) cm∶(0.82±0.69) cm (P=0.006)、0.65°±0.47°∶0.32°±0.25°(P=0.000)、1.05°±0.95°∶1.16°±0.94°(P=0.100)以及0.67°±0.56°∶0.40°±0.36°(P=0.000)。2个组误差均值和标准差的最大值均是俯仰方向。结论 使用六维治疗床放疗时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腹板热塑膜加真空垫与个体化定位泡沫垫2种固定方式优势互补,互相结合,并使用个性化足部固定器固定足部以进一步减小股骨头区域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频率下基于3DCT和4DCT扫描所构建的运动肿瘤体积和中心点坐标位置差异。方法 利用Modus公司呼吸运动平台和8个不同形态和体积模体模拟肺部肿瘤运动,在10、15、20 次/min运动频率下分别行3DCT和4DCT扫描,依次勾画3种运动频率下GTV10、GTV15、GTV20和IGTV10、IGTV15、IGTV20并得到中心点坐标位置,对GTV10、GTV15、GTV20、IGTV10、IGTV-15、IGTV20、中心点坐标位置值行Friedman检验。结果 GTV10、GTV15、GTV20分别为(12.41±14.26)、(10.38±11.18)、(12.50±15.23) cm3(P=0.687),x轴位置值分别为(-8.2±96.2)、(-8.6±96.1)、(-8.6±95.7) mm (P=0.968),y轴为(108.2±25.0)、(110.4±22.5)、(109.0±24.2) mm (P=0.028),z轴为(65.2±13.7)、(65.4±13.4)、(65.4±13.2) mm (P=0.902)。3种运动频率下IGTV分别为(17.78±19.42)、(17.43±19.56)、(17.44±18.80) cm3(P=0.417),x轴位置值分别为(-7.7±95.9)、(-7.9±95.6)、(-7.9±95.1) mm (P=0.325),y轴为(109.4±24.5)、(109.6±24.1)、(109.2±24.3) mm (P=0.525),z轴为(65.5±13.3)、(65.6±13.4)、(65.5±13.3) mm (P=0.093)。结论 胸部肿瘤模拟定位时,呼吸运动频率对4DCT扫描靶区构建无明显影响;不同呼吸频率下所构建的3D靶体积大小差别不明显,但对靶区中心点y轴位置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评价方法多为主观的问卷调查,缺乏有效的客观检测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价方法,了解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0月—2013年12月门诊复查的128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其中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组患者89例,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组患者39例。采用食道钡剂造影方法,评价吞咽功能障碍情况。每位患者吞食3种不同浓度的钡剂,并在X线透视下动态观察不同浓度钡剂在通过口腔、咽部和食道时是否存在以下问题:①在口腔受阻无法下咽;②分流至声门或气管;③潴留在梨状窝和舌会厌隙;④舌骨、会厌活动受限;⑤通过咽部不畅,时间延长;⑥通过食道入口处速度减慢。结果:在128例患者中,食道钡剂造影检测出吞咽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60.2%,调强组和常规组分别为52.8%和76.9%(P=0.018);放疗后1年内、1~2年和2年后发病率分别为63.1%、33.3%和69.0%(P=0.019)。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较多见,采用IMRT的患者其发生率较低。食道钡剂造影可以客观的评价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四维CT(4DCT)测量肺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在三维方向上随呼吸运动的位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1例肺癌患者共22个肺部病灶行4DCT扫描,勾画10个呼吸时相中的GTV0%~GTV90%.测量GTV变化及GTV质心、边界在三维方向上随呼吸运动的位移,计算出三维空间位移向量→(II)v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GTV变化的平均值为+14.3%或-8.4%,GTV 中心点和GTV各边界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上随呼吸运动的位移分别为(0.20±0.16)、(0.18±0.12)、(0.53±0.59)cm和(0.42±0.23)、(0.41±0.22)、(0.57±0.70)cm,其中GTV中心点在头脚方向上的位移大于左右(Z=-2.12,P=0.034)、前后方向(Z=-2.10,P=0.035),GTV各边界在头脚方向上的位移与左右、前后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P=0.417;Z=-0.86,P=0.391).GTV中心点随呼吸的位移大小只与所在肺叶有关,GTV位于下叶者在头脚方向的位移大于位于上叶者[(0.87±O.64)和(0.35±0.49)em,(t=-2.12,P=0.047)],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位移无差异[(0.23±0.10)和(0.19±0.18)cm(t=-0.49,P=0.629)、(0.21±0.13)和(0.17±0.11)cm(t=-0.76,P=0.460)].GTV体积大小与GTV中心点在头脚、前后、左右方向位移以及三维空间位移向量→(II)v间无明显相关性(r=0.306、-0.062、-0.279、-0.300,P=0.189、0.796、0.234、0.199).结论 肺癌患者GTV随呼吸运动的位移个体化差异明显,头脚方向位移尤为显著,应用4DCT可进行较好评价;下叶病灶位移大,GTV大小与位移间无明显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three-dimensional gross tumor volume(GTV)motion of lung cancer caused by respiration using 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ee factors.Methotis Four-DCT scans of 22 lung focuses in 21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ere analyzed.The gross tumor volume was contoured in all 10 respiration phases of 4DCT scans.The changes in volume of GTV,the 3D motion of the centroid,boundary of GTV and the 3D spatial motion vector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irdluenee factor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average change in volume of GTV was+14.3%(0.2%.42.5%)/-8.4%(0.4%-38.6%),the average movement amplitude of GTV centroid and GTV boundary were(0.18±0.12)cm,(0.20±0.16)cm,(0.53±0.59)cm and(0.42±0.23)cm,(0.41±0.22)cm,(0.57±0.70)cm in medio-lateral,vertro-dorsal,cranio-caudal(CC) direction,respectively.The CC movement was larger than other directions(Z=-2.12,P=0.034;Z:-2.10,P=0.035),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3D motion of GTV boundary(Z=-0.81.P=0.417;Z=-0.86,0.391).The CC motion of GTV eentroid in lower lobe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upper lobe[(0.87±0.64)and(0.35±0.49)cm,(t=-2.12,P=0.047)],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other directions[(0.23±0.10)and(0.19±0.18)em(t=-0.49,P=0.629),(0.21±0.13)and(0.17±0.11)cm(t=0.76,P=0.460)].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of the 3D movement and 3D spatial motion vector of GTV to the volume of GTV(r=-0.306,-0.062,-0.279,-0.300;P=0.189,0.796.0.234,0.199).Conclusions GTV motion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is individual,the CC movement is the moat obvious,using 4DCT to assess is comparatively accurate.The motion amplitude of lower lobe focuses is larger.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f the GTV motion to the volume was observed.Larger sample study is need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adjacency to the GTV motion.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仿真头模进行机载影像系统质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人体仿真头模对瓦里安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进行质控的方法.方法 将人体仿真头模按常规方法进行CT模拟、计划设计、治疗摆位、锥形束CT扫描和千伏特正交片位置验证等过程,1次/d,连续10 d并对位置偏差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连续10次锥形束CT验证模拟靶在纵、垂直、横、旋转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06±0.11)、(0.03±0.05)、(0.07±0.07)、(0.03±0.10)cm,连续10次千伏特正交片验证的分别为(0.04±0.010)、(0.03±0.05)、(0.08±0.06)、(0.05±0.05)cm,两种方法验证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纵向比t=0.44,P=0.667;垂直向比t=0.00,P=1.000;横向比t=0.34,P=0.735;旋转向比t=0.58,P=0.568).结论 研究之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稳定可靠,状态良好.利用人体仿真头模模拟实际治疗过程对机载影像系统进行质控,是一种简便易行、结果可靠的有效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4种融合方法进行CT-MRI图像融合后的精度,为脑部肿瘤放疗患者寻求一种更有效的图像融合方法.方法 选择10例脑部肿瘤患者,在相同定位条件下进行定位CT扫描和MRI T1W1增强序列扫描,分别用标点法、标点+手动融合法、互信息法和互信息+手动融合法将CT与MRI图像融合.分别在经融合过的CT和MRI图像上勾画临床靶体积(CTV),利用两种图像上相对应5个解剖点间距离平均值(d1-5)、CTV中心位置距离(dCTV)及CTV交叠度(PCT-MRI)评价图像融合精度,并用非参数Friedman M检验差异.结果 标点法、标点+手动融合法、互信息法和互信息+手动融合法测得的d1-5不完全相同,分别为(0.28±0.12)、(0.15±0.02)、(0.25±0.19)、(0.10±0.06)cm(M=14.41,P=0.002);dCTV也不完全相同,分别为(0.59±0.28)、(0.60±0.32)、(0.58±0.39)、(0.42±0.30)cm(M=9.72,P=0.021);PCT-MRI也不完全相同,分别为0.69%±0.18%、0.68%±0.16%、0.66%±0.17%、0.74%±0.14%(M=14.82,P=0.002).结论 采用互信息法+手动融合的方法所得d1-5、dCTV最小和PCT-MRI最大,用此方法进行图像融合具有较高融合精度,可用于脑部肿瘤患者临床放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卡波姆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用目测划线法(VAS)记录每次三餐时的疼痛强度,同时记录放疗前后的体重减轻程度、口腔酸碱度及口腔黏膜炎分级。结果:口腔黏膜炎卡波姆组早、中、晚餐时疼痛VAS评分差值(相对于基线)分别为(0.67±1.11)分、(0.69±1.12)分、(0.74±1.14)分,生理盐水组分别为(-0.31±1.20)分、(-0.32±1.15)分、(-0.31±1.23)分(P<0.000 1)。卡波姆组用药前后体重减轻程度为(1.24±2.17) kg,生理盐水组为(2.09±2.35) kg(P=0.004 4)。卡波姆组口腔酸碱度用药前后差值为-0.21±0.64,生理盐水组为-0.28±0.56(P=0.342 9)。卡波姆组口腔黏膜炎分级用药前后差值为1.09±0.85,生理盐水组为0.22±1.13(P=0.000 0)。结论:卡波姆可以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疼痛及分级,减轻放疗期间体重下降,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Argonaute 2(Ago2)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骨髓内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改良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塑料包埋法对59例MM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进行骨髓活组织检查的组织制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MM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组织中Ago2蛋白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8例MM患者和3例正常对照Ago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go2蛋白在MM患者骨髓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对照(1.35±0.19比0.15±0.03,t=-19.883,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59例MM患者骨髓组织中Ago2蛋白阴性和阳性分别为9例和50例,对照组16例均为阴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86,P< 0.001).MM患者中,Ago2阳性组β2-微球蛋白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4,P=0.042).MM患者骨髓组织中MVD为7.89±4.88,正常对照组为2.16±1.3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01).MM患者骨髓组织中Ago2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具有相关性(r=0.461,P=0.023).Ago2蛋白阳性组MVD较阴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09).结论 Ago2在MM患者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MM患者的病理发生,并对骨髓内异常新生血管生成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