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双重血浆分离 (DF)和免疫吸附 (AD)是近十年来世界血液净化疗法发展的新成就。DF和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早已被肯定[1,2 ] ,在国内我院自 2 0 0 2年 3月首先开展此技术 ,用于治疗神经、免疫系统疾病和血脂清除。治疗过程中需体外循环病人血液总量 10L~ 15L ,由于管路、透析器等人工合成材料尚无法做到完全的生物相容 ,故凝血因子的激活不可避免 ,导致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 ,轻者附着于透析膜使透析清除率下降 ,重者整个血路凝血。抗凝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另外过度抗凝可能引起出血倾向。因此 ,适宜的肝素化是治疗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血液净化新技术临床应用所致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净化指通过非肾脏途径将体内的毒素、抗体、免疫复合物及其它有害物质从血液中排出。双重血浆分离(DF)和免疫吸附(AD)是近十年来世界血液净化疗法发展的新成就,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早已被肯定。我科于2002年初在国内率先引进日本Plasauto-IQ型血液净化系统,共治疗75人次,所有病人均完成治疗。本组治疗过程中11人次出现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液净化新技术临床应用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净化指通过非肾脏途径将体内的毒素、抗体、免疫复合物及其它有害物质从血液中排出。双重血浆分离(DF)和免疫吸附(AD)是近十年来世界血液净化疗法发展的新成就,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早已被肯定[1,2]。我科于2002年初在国内率先引进日本Plasauto IQ型血液净化系统,共治疗75人次,所有病人均完成治疗。本组治疗过程中11人次出现并发症,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2年3月~2004年8月共行血液净化75(男21,女14)例次,年龄 19~62 岁,平均39.4岁,其中吉兰—巴雷综合症9例,高脂血症10例,重症肌无力4例,多发性神经炎4例,其它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RCA)技术在儿童血液净化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3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患儿分为肝素抗凝组(20例)和枸橼酸钠抗凝组(23例)。观察两组治疗时间、滤器使用时间,滤器、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APTT及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1)枸橼酸钠抗凝组平均治疗时间及滤器使用时间均要显著高于肝素抗凝组(P<0.05);(2)枸橼酸钠抗凝组滤器和静脉壶的凝血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肝素抗凝组(P<0.05);(3)枸橼酸抗凝组原有出血加重和新发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肝素抗凝组,枸橼酸纳抗凝组在CBP治疗过程中未见新发出血(P<0.05);(4)肝素抗凝组治疗后APTT明显延长(P<0.05),枸橼酸钠抗凝组治疗前后APTT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肝素抗凝组较枸橼酸钠抗凝组APTT明显延长(P<0.05);(5)肝素抗凝组治疗前后内环境无明显变化(P>0.05),电解质、酸碱维持在正常范围;枸橼酸钠抗凝组治疗前后Na+、iCa2+I、总钙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P>0.05),治疗后pH、HCO-3呈逐步上升趋势,治疗12h后出现代谢性碱中毒(P<0.05);两组同一治疗时间点的Na+、iCa2+I、总钙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h后,枸橼酸钠抗凝组pH、HCO-3较肝素抗凝组高,枸橼酸钠抗凝组最终有代谢性碱中毒(P<0.05)。结论:RCA在儿童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抗凝效果,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CBP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莹 《天津护理》2014,(1):80-81
<正>抗凝是保障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对合并出血、存在严重出血倾向及围手术期的高危出血患者进行CBP治疗如何抗凝是临床棘手的问题,也是制约CBP应用范围的一个重要因素。理想的抗凝方法能防止血管通路及滤器或透析器凝血,同时不引起机体出血。理想的抗凝剂应具备下述4个条件:①药物监测方便易行;②抗凝活性强,出血危险性少;③有相应的拮抗药物;④长期应用无全身抗凝反应。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并不理想,并且在抗凝效果评价标准方面无一致意见[1,2]。现就连续性血液净化抗凝方法的选择综述如下。1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H)抗凝常规首次给与量10~20IU/kg,治疗过程中追加3~15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成人综合ICU患者重症血液净化应用情况,为血液净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7-01—2018-12期间我院成人ICU血液净化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疾病种类、血液净化模式、抗凝方式,并讨论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①61例血液净化患者中,男35例,女26例,平均年龄(55.8±19.5)岁;②血液净化病种前5位分别为急性中毒(13例,21.3%)、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21.3%)、脓毒症(12例,19.7%)、心功能衰竭(10例,16.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例,8.2%);③血液净化模式:持续静脉血液滤过及透析(CVVHDF)40例(65.6%)、血液灌流(HP)12例(19.7%)、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5例(8.2%)、组合式3例(4.9%)、血浆置换(PE)1例(1.7%);④抗凝方式:持续普通肝素抗凝28例(45.9%)、无肝素16例(26.2%)、间断普通肝素13例(21.3%)、枸橼酸抗凝4例(6.6%);⑤死亡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院内感染发生率与抢救成功患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重症血液净化是ICU危重患者的重要抢救手段,广泛用于跨学科及多病种患者的救治;②患者预后与年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合并院内感染、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透析(HD)、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及血液透析滤过(HDF)中的应用,以期得到针对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更安全、有效、简便的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案.方法选择56例患者分为2组:局部枸橼酸抗凝组(RCA组)46例,行血液净化86例次;对照组10例,行无肝素或小剂量肝素血液净化39例次.监测全血ACT(活化凝血时间)、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监测血清游离钙、枸橼酸、血钠、碳酸氢根浓度;监测血尿素氮、肌酐等.结果 RCA组:治疗中体外ACT较治疗前延长 39%~75% (P < 0.01),体内ACT较治疗前无延长;透析器凝血程度达2~3级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静脉壶凝血的发生率(除血液透析滤过以外)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体内血游离钙水平无明显改变,血清枸橼酸水平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未发生高钠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并发症.血尿素氮、肌酐等清除理想.结论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局部枸橼酸抗凝体外抗凝确切,对系统凝血功能无影响;无各种并发症;且血液净化效果好.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行HD、CVVH及HDF治疗高危出血倾向患者既简便易行,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血液净化救治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4,自引:5,他引:129  
目的探索血液净化对毒鼠强中毒的治疗价值。方法应用血液净化方法治疗1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进行疗效总结;并与既往常规治疗(未血液净化)的7例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血液毒鼠强浓度、心肌酶、APACHEⅡ评分、脑电图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均<0.01);血液净化组与常规非血液净化治疗组患者比较,相同时期(入院第5日)内血液毒鼠强浓度下降值〔分别为(82.3±21.7)μg/L和(27.9±14.2)μg/L〕有显著差异(P<0.01),意识转清醒及抽搐停止时间〔血液净化组分别为(5.7±2.6)小时和(0.9±0.7)日,非血液净化组分别为(16.2±10.1)小时和(4.5±3.7)日〕均显著提前(P均<0.01)。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毒鼠强中毒比常规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Leptin的清除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血 L eptin的清除效果。方法 :选 31例因慢性肾衰竭而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研究。于 31例患者单次普通血液透析前后 ,其中 1 2例于单次血液透析滤过前后、8例于单次血液吸附治疗前后分别采静脉血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 L eptin水平。结果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常规透析前后血 L eptin水平无显著差异〔(1 1 .82 0± 5 .5 0 7) μg/ L 比 (1 2 .2 5 5± 5 .1 72 ) μg/ L,P>0 .0 5〕。单次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吸附治疗可分别降低血 L eptin(2 9.0 7± 8.5 6 ) %和 (4 0 .2 9± 8.33) % ,两种治疗方法清除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结论 :常规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体内高 L eptin血症无影响 ;单次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吸附治疗均可降低血 L eptin水平 ;血液吸附治疗对血 L eptin的清除效果优于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25例高危出血患者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行CBP治疗的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血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为42.8 h,2例患者在CBP过程中出现低血钙经补钙后好转.1例患者血气分析多次提示代谢性碱中毒,通过减少碳酸氢钠的输入量后改善.无患者在CBP过程中加重出血.结论 局部枸橼酸抗凝,由于体外抗凝效果确切,且无体内抗凝作用,能有效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净化最理想的抗凝技术,护理上注意监测血气,电解质的变化,维持患者体内及滤器后钙离子的目标值,注意观察枸橼酸抗凝的相关并发症,即可减少枸橼酸抗凝行CBP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两种抗凝方法对伴有低血小板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患者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 1 2例低血小板的 MODS患者 3 6人次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 CVVH)治疗中的抗凝方法分为两组 :无肝素组 ( NH组 )和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加盐水冲洗组 ( COM组 ) ,观察各组 1 2 h内的抗凝效果、出血情况、血小板的变化 ,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NH组出血例次较 COM组多 ( P<0 .0 0 5 ) ,两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经 1 2 h治疗后 NH组血小板数下降显著 ( P<0 .0 5 ) ,而肌酐清除率低 ( P>0 .0 5 )。结论 伴有低血小板的 MODS患者CVVH治疗时采用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加盐水冲洗抗凝比无肝素抗凝效果好 ,对血小板影响小 ,不增加出血危险。良好的护理管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法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离子钙监测优化方案。方法:以《重症血液净化》为基础,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病例回顾拟订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方案。结果: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3,0.96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2,0.186(P<0.01)。最终确立的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离子钙监测优化方案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结论:构建的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离子钙监测优化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可为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提供临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浓度枸橼酸钠和局部肝素体外抗凝在血液净化伴出血倾向患者中运用的效果。方法 2015年9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肾内科需要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的伴出血倾向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14例)以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行CBP治疗,B组(13例)以局部肝素体外抗凝行CBP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肌酐、血气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并观察两组滤器及管路凝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CBP治疗,在治疗中均发生滤器及管路Ⅰ级凝血各1例,未出现Ⅰ级以上凝血。A组患者透析后未发生高钠、低钙血症及严重的碱血症,未出现口唇、四肢麻木的低钙表现,患者均存在轻度碱血症,与枸橼酸抗凝呈碱性相关;B组患者在治疗8~12 h时,监测出血时间发现,APTT时间轻度延长。A组和B组患者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程度不同。结论对于具有出血倾向患者CBP治疗时,建议首选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其次是局部肝素体外抗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钠置换液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儿童脑水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合并脑水肿且具备连续性血液净化指征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0例,高钠组22例。常规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选用钠浓度为140 mmol/L的置换液,高钠组选用钠浓度为148 mmol/L的置换液,比较2组患儿治疗期间血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结局。结果:以入院1周为时间截点,常规组共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48次,高钠组45次。常规组及高钠组治疗期间血钠高值分别为(136.7±4.6) mmol/L和(140.4±6.1) mmol/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及高钠组治疗结束时血钠分别为(135.4±5.2) mmol/L和(138.3±6.2) mmol/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治疗结束时血钠与治疗前的(133.8±4.3) m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钠组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的(133.1±4.5) 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高血钠及高血压病例;常规组低...  相似文献   

15.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抗凝技术应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群 《护理与康复》2003,2(6):346-347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衰(ARF)、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对症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相比,CBP可缓慢、平稳地清除体内水分和大量中分子物质如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等优点。但由于存在体外血管通路,抗凝技术的应用及护理对于防止血管通路血滤器凝血系统激活非常重要。本院自2002年9月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热射病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高容量血液滤过(CVVHVHF)治疗3例热射病导致MODS患者,同时对体外循环抗凝、置换液温度以及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护.结果 3例患者中有2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分别在入院后第17天和第27天康复出院.另1例因在起病后116 h才开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热射病导致MODS的预后,严密的全面监护、有效的体温控制以及保证治疗的连续进行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血液净化新技术在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净化指通过非肾脏途径将体内的毒素、抗体、免疫复合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从血液中排出,实现机体向健康的转变,双重血浆分离和免疫吸附是近十年来血液净化疗法发展的新成就。日本和德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在国内我科是最先使用该技术的专科之一,我科于2002年初引进日本Plasauto—IQ型血液净化系统,共行免疫吸附(AD)治疗人14人36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硫酸鱼精蛋白与肝素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具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硫酸鱼精蛋白与肝素钠1∶1.2的比例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1∶1的比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抗凝效果、出血情况、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参数的变化及患者的预后。结果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和普通透析治疗中,两组患者的凝血级别及凝血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TT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肠癌晚期患者治疗期间排出柏油样大便,其他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出血情况。除对照组有1例肠癌晚期患者离世外,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对伴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及血液透析治疗时,体外局部肝素钠抗凝1∶1.2的效果较好,能满足患者透析的抗凝要求,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59-2960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其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确诊并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予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RRF0.53±0.20ml/min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3.57±0.46mmol/L、甘油三酯0.92±0.21mmol/L、血磷1.60±0.32mmol/L、β2-微球蛋白25.99±3.87mg/L,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能够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对重症监护病房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病房2006~2008年期间47例接受CBP治疗的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病人资料.结果 CBP治疗时间(123.3±151.8)h,平均每日治疗(14.4±9.2)h,无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47例病人好转27例(57.4%),自动中断治疗6例(12.8%),死亡14例(29.8%).治疗后血清BUN、Cr、K+、AST、ALT、TB、CB、TNF-ɑ、IL-1、IL-6显著下降,抗凝方式对CBP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是严重脓毒症患者病人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应采取个体化抗凝方案以确保治疗及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