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梁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假结核及小肠结肠炎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并研究其病原学特征。方法选择梁河县5个鼠疫常规监测的乡镇,采集鼠盲肠标本,4℃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进行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离;对所分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ail、yst A、yst B、yad A、vir F及rbfc)检测。结果共捕鼠533只,主要是黄胸鼠、臭鼩鼱、斯氏家鼠等;自鼠肠道中分离到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率为0.4%(2/533),皆分离自黄胸鼠;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生物1A型,且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未检测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梁河县家鼠中少量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发现鼠疫耶尔森菌与假结核耶尔森菌的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群及动物感染现状,生物型别的分布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对确认的阳性分离株进行血清学鉴定、生物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猪为宁夏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宿主,带菌率较高,检出率为7.02%(34/484);2011年分离的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以0∶3血清型为主,占分离菌株的71.05%(27/38),其中该型菌株均为生物3型;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ystA+、ystB-、virF+、yadA+基因型占分离菌株的65.79%(25/38);26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分为4个带型,K6GN11C30021为主要型别,占所有分型菌株的36.00%(9/25)。结论 2011年分离到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0∶3血清型为主,为生物3型;所有致病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群及动物感染现状,生物型别的分布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对确认的阳性分离株进行血清学鉴定、生物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猪为宁夏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宿主,带菌率较高,检出率为7.02%(34/484);2011年分离的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以0∶3血清型为主,占分离菌株的71.05%(27/38),其中该型菌株均为生物3型;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 、ystA+ 、ystB- 、virF+、yadA+基因型占分离菌株的65.79%(25/38);26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分为4个带型,K6GN11C30021 为主要型别,占所有分型菌株的36.00%(9/25).结论 2011年分离到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0∶3血清型为主,为生物3型;所有致病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段彪  郑勇  秦帅  段然  洪梅  艾志琼  肖萌  王鑫 《中国热带医学》2023,(2):136-138+156
目的 了解云南西部地区≤5岁腹泻儿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水平及病原学特征,为儿童感染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20—2021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腹泻儿童粪便标本,同时收集病例临床特征信息,标本冷增菌后利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平板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生物分型、血清学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分析菌株病原学特征。结果 共采集397份腹泻粪便标本,在3份标本中检出7株耶尔森菌,耶尔森菌感染率为0.76%(3/397)。3份耶尔森菌阳性标本中,第212号标本检出2株弗氏或中间型耶尔森菌,第24号和第226号标本中检出5株的耶尔森菌均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中第24号标本检出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1A型,毒力基因检测为:ail-、ystA-、ystB+、yadA-、virF-,为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第226号标本检出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3型、血清O∶3型(rfbc+),毒力基因检测为:ail+、ystA+、ystB-、yadA+、virF+,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率为0.50%(2/397),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指示动物-犬中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以探求鼠疫菌微生态状况,为研究鼠疫的流行与静息提供更多线索。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8月采用多重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抽取不同时间进入流行静息期、不一样流行强度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家鼠鼠疫疫源县共10个(历史疫区、近史流行区、复燃疫区、现疫区)作为调查点,采集犬肛门拭子置于改良PBS中,经4 ℃冷增菌15 d后,吸取混匀的培养液1 mL 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foxA、inv及caf1基因,并对基因阳性材料采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提取菌株的DNA并检测其ail毒力基因。结果 云南省10个疫源县共采集犬肛门拭子标本915份,foxA 基因检测阳性率为1.64%(15/915),未检出inv基因与caf1基因阳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阳性率为1.3%(12/915),其中2株具有ail 毒力基因;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 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犬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未发现鼠疫菌线索,其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2016—2019年间不同来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生物型分布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9年江苏地区各类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分型,并通过二代测序方法进行毒力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2016—2019年在江苏地区共采集各类标本6 398份,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86株,其中105株菌为血清型无法鉴定,可鉴定血清型中以O:8、O:3为主,存在3个生物型,大部分为生物型1A。通过测序分析发现毒力基因以Ⅲ型(ail?、ystA?、ystB+、yadA?、virF?)和Ⅳ型(ail?、ystA?、ystB?、yadA?、virF?)为主,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将所有分离株分为81个ST型。结论:江苏地区不同来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较复杂,生物型相对集中,腹泻患者中可分离到毒力基因Ⅳ型菌株,ST基因型呈多样性发散分布,应重点加强猪、鸡、狗等动物的管控和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安徽省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六安市家禽家畜感染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特性和分布规律,为在六安市开展该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8年采集猪、狗、鸭、鹅等动物的粪便663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以及毒力基因等检测。结果 本项研究监测的663份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2.22%,其中猪粪的检出率最高,为23.49%,其他家禽家畜粪便中均有该菌的检出;猪粪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种粪便在各年度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致病性菌株中猪粪检出株占总致病性菌株的95.83%;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为O:3型;致病性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主要为基因Ⅲ型,基因Ⅲ型占总致病性基因型菌株的91.67%。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普遍存在,该菌在家猪粪便的检出率最高,且致病性菌株携带率最高,致病性血清型为O:3型和O:9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动物宿主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从家畜和家禽宿主中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 2225份标本中共检出7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3.24%,包括生物1A型和生物4型。其中共检测到13种血清型,从猪的标本中分离到3株致病菌株,占细菌总数的4.17%,仅携带ystB基因的占81.94%。结论本地区动物宿主中普遍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本地区应进一步加强该菌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LAMP)检测鼠肠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基层现场检验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法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毒力基因;根据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毒力基因设计4条环状引物,并应用LAMP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利用生化鉴定验证实验的准确性。结果 PCR法共检出10株菌具有ail毒力基因; LAMP技术检测出10株菌结果阳性;生化鉴定有11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中10株为O∶3或O∶9血清(为致病株)。结论 LAMP技术可以应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与PCR等传统方法检测结果高度吻合;此法可用于接受过培训的基层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携带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并评价其菌株的毒力和耐药情况.方法 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岛irp-2基因,小白鼠腹腔注射法检测毒力,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从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9株阴沟肠杆菌均扩增出irp-2基因片段,其相对分子量与对照菌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WA株(O8型)的相应PCR片段一致,并具有较强的毒力.结论 检出的阴沟肠杆菌含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且为具有毒力的菌株,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9月于丽江市古城区5个乡镇共13个野鼠鼠疫疫源地的鼠疫流行自然村采用5 m夹线法进行捕鼠,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即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对所分离噬菌体进行噬菌斑观察和电镜下形态鉴定。结果 在丽江古城区5个乡镇共捕鼠766只,其中七河321只,文化镇131只,开南良美48只,大东乡117只,金安乡149只,采集鼠回盲段样本766份,在34份样本中分离34株鼠疫噬菌体,鼠疫噬菌体分离率4.43%;5个乡镇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其中七河噬菌体阳性率较高(6.85%)。34株鼠疫噬菌体中,29株分离自齐氏姬鼠,2株分离自大绒鼠,3株分别来自灰麝鼩、斯氏家鼠和树鼩。齐氏姬鼠的噬菌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鼠种,其所分离鼠疫噬菌体的噬斑出现特大(直径2.5~<3.5 mm)、大(直径1.5~<2.5 mm)、中(直径0.5~<1.5 mm)及小(直径<0.5 mm)四种噬菌斑。结论 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一定数量的鼠疫噬菌体;因齐氏姬鼠的噬菌体携带率远高于其他鼠种,证明齐氏姬鼠是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云南省普洱市家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鼠疫噬菌体的情况,并进行鉴定。 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普洱市的澜沧县、墨江县及思茅区选取9个疫点,采用鼠铗法捕获老鼠,取其肠道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并对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等鉴定。同时对肠道标本进行鼠疫菌特异基因caf1检测。 结果 共采集286份样本,从中分离到4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1.40%;4株鼠疫噬菌体分离自3个疫点,其中澜沧县勐朗镇勐宾村自226份标本中分离到2株,墨江县龙潭乡大沙坝村自4份标本中分离到1株,思茅区云仙乡大石头村自7份标本中分离到1株;4株鼠疫噬菌体中,有3株分离自黄胸鼠,1株分离自斯氏家鼠;4株鼠疫噬菌体初次分离时其噬斑表现出多态性,选择其中2株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所有肠道标本caf1检测阴性。 结论 首次在普洱市家鼠鼠疫疫源地中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所分鼠疫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89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检出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辛菌。经抗原分析,主要为0:3血清的感染,其中1例属于少见的0:3、0:9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is an extracellular pathogen and its related antigens interact with the host immune system.W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 in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a highly pathogenic and poorly pathogenic strain of Y.enterocolitica.Methods We used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to characterize lipopolysaccharide (LPS),Yersinia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Yops),membrane proteins,and whole-cell proteins from poorly pathogenic Y.enterocolitica bio-serotype 2/O:9,isolated from China,and highly pathogenic bio-serotype 1B/O:8,isolated from Japan.Results These two strains of Y.enterocolitica had different LPS immune response patterns.Comparison of their Yops also showed differences that could have accounted for their differences in pathogenicity.The membrane and whole-cell proteins of both strains were similar; immunoblottting showed that the 35 kD and perhaps the 10 kD proteins were immunogens in both strains.Conclusion The major antigens of the two strains eliciting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were the LPS and membrane proteins,as shown by comparing protein samples with reference and purified prepar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携带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并评价其菌株的毒力和耐药情况。方法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岛irp^-2基因,小白鼠腹腔注射法捡测毒力,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从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9株阴沟肠杆菌均扩增出irp^-2基因片段,其相对分子量与对照菌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WA株(08型)的相应PCR片段一致,并具有较强的毒力。结论检出的阴沟肠杆菌含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且为具有毒力的菌株,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探讨毒力岛在大肠杆菌中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毒力岛的关键基因irp2、fyua和asn-intB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对irp2和fyu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在检测的9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和10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irp2的检出率分别为32.25%(30/93)和30%(3/10),fyua的阳性率为21.51%(20/93)和30%(3/10),而且这些阳性菌株中的毒力岛大部分连接到天门冬氨酸tRNA(asn tRNA)位点。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较高的阳性率,对于大肠杆菌毒力的变化和毒力的调控以及细菌毒力的进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探讨毒力岛在大肠杆菌中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毒力岛的关键基因irp2,fyua和asn-intB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对irp2和fyu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在检测的9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10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irp2的检出率分别为32.25%(30/93)和30%(3/10),fyua的阳性率为21.51%(20/93)和30%(3/10)。而且这些阳性菌株中的毒力岛大部分连接到天门冬氨酸tRNA(asntRNA)位点。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肝菌中较高的阳性率,对于大肠杆菌毒力的变化和毒力的调控以及细菌毒力的进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