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诱导焦虑反应模型,观察焦虑反应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8在安徽医科大学生理研究室完成。选择近交系雄性F344大鼠犤购自上海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X(沪)2003-0003犦,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安装电极、条件恐惧训练诱导焦虑模型、多导睡眠描记技术记录睡眠。结果:基础睡眠记录以后,连续4d每天对大鼠进行声电刺激训练,训练结束后记录睡眠,条件恐惧训练使大鼠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PS)增多,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减少,PS改变表现如下:诱导第1天PS改变不明显;第2天6h睡眠记录中第4,6hPS比基础PS显著增多,分别是85%,144%(P<0.01;P<0.05);第3天第5,6小时PS比基础PS增多,分别是315%,109%(P<0.01;P<0.05);到第4天第4,5,6小时3个小时PS比基础PS增多,分别是219%,264%,200%(P<0.01);声电刺激训练结束休息2d后再次给予噪声刺激的大鼠,睡眠的改变与给电击训练结果相似,PS增多(t=3.56,P<0.01)。结论:与恶性事件相关因素像恶性事件本身一样对大鼠睡眠产生影响;条件恐惧训练为研究焦虑反应对睡眠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海  张海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574-7576
背景:睡眠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医学生的睡眠问题研究在本科生中开展较多,而关于其他类医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尚未充分探讨。目的:了解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等三类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设计:抽样调查。地点、对象和方法: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研究生998人,采用自制的睡眠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18份,男生389人,女生529人.年龄16~35岁。主要观察指标: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学生的睡眠质量,以≥8分为存在睡眠障碍的标准;影响因素包括一般状况和心理卫生状况。结果:17.32%的人有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的睡眠障碍现患率分别是23.37%,14.02%和12.16%,本科生睡眠障碍现患率显著高于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r=16.07,P&;lt;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差、寝具不适、焦虑、抑郁、学习紧张和锻炼少。本科生PSQI总分显著高于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F=15.20,P&;lt;0.05);七年制学生入睡时间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和硕士生(F=9.17,P&;lt;0.05);硕士生睡眠时间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七年制学生(F=18.72,P&;lt;0.05);硕士生日间功能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F=14.62,P&;lt;0.05)。相关分析发现,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与PSQI正相关(r=0.5105,0.4451,P&;lt;0.0001)。生活满意度与PSQI负相关(r=-0.2992,P&;lt;0.0001)。结论:三类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的睡眠质量最差;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差、寝具不适、焦虑、抑郁、学习紧张和锻炼少;睡眠质量越差,则焦虑、抑郁症状越重,生活满意度越差。  相似文献   

3.
背景:强迫症患者睡眠参数与正常人及强迫症患病时期有何关系?揭示强迫症患者的睡眠特征是目前睡眠研究中的热点。目的:探讨并分析强迫症患者异常睡眠现象与睡眠特征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全部病例为宁波市康宁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强迫症患者。共21例,对照组为浙江宁波市康宁医院职工、家属和进修生20例,均为自愿参加研究。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受检者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快速眼动期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各指标。结果:强迫症患者全夜中睡眠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平均32.95次,73.26min)比对照组多(平均11.46次,18.97min)(t=6.55,1.16,P&;lt;0.01);睡眠效率下降(对照组、强迫症组平均分别为91.44%,86.70%)(t=0.79,P&;lt;0.05);非快速眼动期睡眠(NREM)第1期(S1期)百分比减少(对照组平均为6.23%,强迫症组平均为4.00%)(t=0.89,P&;lt;0.05);REM时间增加(对照组平均为18.10min。强迫症组平均为68.86min)(t=1.73,P&;lt;0.05)。强迫症患者的病程与REM睡眠首次潜伏期呈正相关(r=0.57,P&;lt;0.01),与REM睡眠时间呈负相关(r=-0.60,P&;lt;0.01),即随着强迫症患者的病程增长,REM睡眠的首次潜伏期时间后移,而REM睡眠时间减少。结论:强迫症患者的异常睡眠现象,可能与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自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发生炎症反应,导致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观察汉防己甲素对兔眼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水细胞学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方法:36只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汉防己甲素组。术后第1,3,7,14天抽取前房水计数房水细胞总数。结果:汉防己甲素组、地塞米松组术后细胞总数(第1天:F=86.11,P&;lt;0.01;第3天:F=153.61,P&;lt;0.01;第7天:F=74.77,P&;lt;0.01:第14天:F=34.5,P&;lt;0.01)、嗜中性粒细胞(第1天:F=126.95,P&;lt;0.01;第3天:F=68.09,P&;lt;0.01;第7天:F=105.81,P&;lt;0.01;第14天:F=0.32,P&;lt;0.05)、巨噬细胞(第1天:F=34.14,P&;lt;0.01;第3天:F=208.52,P&;lt;0.01;第7天:F=206.59,P&;lt;0.01;第14天:F=34.50,P&;lt;0.01)、淋巴细胞计数(第1天:F=67.17,P&;lt;0.01;第3天:F=158.16,P&;lt;0.01;第7天:F=163.88,P&;lt;0.01;第14天:F=426.68,P&;lt;0.01)明显低于对照组;汉防己甲素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汉防己甲素组能够抑制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炎症反应,预防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多导睡眠监测对老年人焦虑情绪及其睡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前后焦虑情绪及其睡眠的变化的研究。方法 对2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OI)检查和PSG监测。结果 PSG监测患者前后SAS标准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监测前后入睡时间(P&;lt;0.01)有显著差异,醒后疲乏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9,P&;lt;0.05),实际睡眠时问(P&;gt;0.05)及觉醒次数(P&;gt;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SG监测不引起被监测者焦虑情绪,但延长老年患者入睡时间,并使被监测者晨起后感到疲乏或疲乏加重。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noggin对学习记忆过程中海马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noggin对成年大鼠海马5溴-2脱氧尿苷(BrdU)表达与学习记忆相关性及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的影响。方法:侧脑室注射noggin反义寡核苷酸,BrdU标记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成年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刺激海马CA3区Schaffer侧支,在CA1锥体细胞层记录LTP。结果:侧脑室注射noggin反义寡核苷酸后,能明显抑制学习训练引起的海马齿回与颗粒细胞层BrdU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增多效应,使齿回及颗粒细胞层BrdU阳性细胞数减少44.51%(t=82.57,P&;lt;0.01)和40.04%(t=68.54,P&;lt;0.01)。LTP结果显示noggin反义寡核苷酸明显抑制LTP的诱出率,并使群集性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的增幅与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斜率增加的百分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lt;0.01)。结论:提示内源性noggin参与调控学习记忆过程中海马的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多道睡眠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多道睡眠图中睡眠参数改变的生物学特点和可能机制。方法:对35例抑郁症伴有失眠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与对照组(12.45&;#177;3.17)min比较,抑郁症组睡眠潜伏期(26.84&;#177;5.31)min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4.4528,P&;lt;0.0001),且抑郁症组的觉醒次数多(P&;lt;0.001)、实际睡眠时间少(P&;lt;0.05),睡眠效率低(P&;lt;0.0001),浅睡(Ⅰ,Ⅱ期睡眠)增多(P&;lt;0.001),而深睡(Ⅲ,Ⅳ期睡眠)减少(P&;lt;0.0001),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延长、比例增加(P&;lt;0.0001),其潜伏期明显减少(P&;lt;0.0001)。结论: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存在诸多多道睡眠图异常,并与症状相一致。提示该失眠的发生机制可能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e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率较高的可能原因及机制。方法:对2002—05/2003—02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鼾症者104例进行调查。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将鼾症患者104例分为单纯性鼾症者(对照组)及OSAHS患者,并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脉氧饱和度(lowest pulse oxygen saturation,LSpO2)分别将OSAHS患者进一步分为轻中度及重度OSAHS组。比较MS在各组的发生率。分析多导睡眠监测参数:AHI,LSpO2,平均脉氧饱和度(average pulse oxygen saturation,ASpO2);外周循环中代谢参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真胰岛素与胰岛素原、血压和体内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某些人体指数:体质量指数、腰围及颈围等的相关性。结果:所有OSAHS的患者中20%并存有MS。重度OSAHS组的MS发病率(26.9%)明显高于单纯鼾症者的对照组(5.3%)(P&;lt;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OMA-IR、胰岛素原水平均与LSpO2,ASpO2呈显著负相关(r=-0.235~-0.339,P&;lt;0.05~0.01),但与AHI无明显相关性(P&;gt;0.05);LSpO2,ASpO2与人体质量指数、腰围、颈围与舒张压显著负相关(t=-0.118~-0.434,P&;lt;0.05~0.01),而与总胆固醇、HDL-C呈显著性正相关(r=0.250—0.429,P&;lt;0.05~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OMA-IR与胰岛素原是重度OSAHS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926(1.303~2.846)(P&;lt;0.01),1.716(1.176~2.505)(P&;lt;0.01)。经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OMA-IR与重度OSAHS的发生独立相关,其OR值为1.991(1.308~3.030)(P&;lt;0.01)。结论:OSAHS与MS密切相关,夜间SpO2较低的OSAHS患者易于产生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在OSAHS与MS并存机制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强骨抗萎方对骨细胞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对尾吊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尾吊-30&;#176;21d模拟失重,观察强骨抗萎方对大鼠血沉、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等指标的作用。结果:悬吊大鼠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P&;lt;0.01),全血还原黏度及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lt;0.01或P&;lt;0.05),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P&;lt;0.01),最大变形指数降低(P&;lt;0.01),最大聚集指数增加(P&;lt;0.01)。该方不同剂量显示了不同的作用。低剂量组(10g/Kg)可降低各个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和全血黏度(P&;lt;0.01或P&;lt;0.05),以及异常的红细胞刚性指数和最大聚集指数(P&;lt;0.01);中剂量组(20g/kg)可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P&;lt;0.01);高剂量组(30g/Kg)可降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和全血黏度(P&;lt;0.01或P&;lt;0.05),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P&;lt;0.01),并可升高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P&;lt;0.01)。结论:该方具有改善尾吊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突触界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何祥  冯龑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900-6901,i002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突触界面结构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Wisdar大鼠5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动物模型,造模成功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患侧电刺激组和双侧电刺激组各10只。应用透射电镜射像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电刺激对脑梗后突触形态及其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患侧电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突触间隙宽度[(25.84&;#177;3.49)nm]明显变窄(P&;lt;0.01),突触后致密质[(57.13&;#177;10.29)nm]显著增厚(P&;lt;0.01),活性区长度[(314.36&;#177;24.92)nm]明显延长(P&;lt;0.01),突触界面曲率[(1.145&;#177;0.160)nm]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双侧电刺激组与患侧电刺激相比:突触间隙宽度[(21.91&;#177;3.72)nm]明显变窄(P&;lt;0.01),突触后致密质[(70.15&;#177;11.82)nm]显著增厚(P&;lt;0.01),活性区长度[(329.79&;#177;20.44)nm]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突触界面曲率(1.252&;#177;0.166)明显变大(P&;lt;0.05);双侧电刺激与对照组相比: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变窄(P&;lt;0.01),突触后致密质显著增厚(P&;lt;0.01),活性区长度明显延长(P&;lt;0.01),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变大(P&;lt;0.01))。结论:电刺激能够促进突触重建,双侧电刺激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状况与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制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00例慢性前列腺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并对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1.5%的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PSQII≥8分的患者SCL-90各因子(人际关系、敌对性两因子除外)及总分、SAS,SDS总分显著高于PSQI≤7的患者,且PSQI得分越高,SCL-90各因子及总分、SAS,SDS得分越高(F=1.424~34.648,P&;lt;0.01~0.05);睡眠质量与SCL-90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7个因子及总分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0097~06317,P&;lt;0.01~0.05);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按作用大小依次为:性功能改变、躯体局部不适、首次发病年龄、负性生活事件和夫妻感情差(偏回归系数:0.0092~00561)。结论:睡眠障碍是慢性前列腺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与心理健康状态、焦虑、抑郁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剥夺异相睡眠对大鼠空间参考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异相睡眠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进行连续4d的Morris水迷宫空间记忆学习任务训练后,立即随机分为:24,48,72h3组,其中所有的剥夺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 deprivation,PSD)组、正常对照组(CC组)及大平台组(TC组)在第4天最后1次训练结束后立即分别放入睡眠剥夺箱、大平台水箱和普通鼠笼。24,48和72h后,分别将各组大鼠再次任意选取两个入水点,每个点连续两次寻找平台,来衡量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变化。此时平台所处的位置与学习训练时相同。整个行为学研究过程由水迷宫测试系统记录游泳轨迹和相关参数。结果:①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全部大鼠寻找水下平台的能力不断提高。表现为大鼠逐次各点第1次寻找水下平台的游泳探索距离值逐渐减小。②PSD各组大鼠与配对的TC组及CC组相比较,其各点第1次寻找水下平台的游泳探索距离值随剥夺异相睡眠时间延长而延长[72h时为(2368.19&;#177;85.15),(725.46&;#177;18.46),(717.83&;#177;17.37)cm],PSD组游泳距离较CC组和TC组长,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TC,CC组大鼠之间其参数统计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异相睡眠与学习记忆有关,PSD对大鼠空间参考记忆有损害。  相似文献   

13.
睡眠剥夺对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接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单独笼养组,睡眠剥夺1d组,3d组,5d组,7d组和对照组,各组8只。采用小站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用放射性核素^99Tc^m灌胃测定大鼠胃液体排空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黏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睡眠剥夺条件下可导致胃排空障碍,大鼠睡眠剥夺3d,5d,7d组胃排空率分别为(72&;#177;4)%,(71&;#177;5)%,(70&;#177;6)%。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2.763-3.684,P均&;lt;0.01)。同时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在睡眠剥夺3d,5d,7d大鼠胃黏膜中胃泌素含量分别为(268&;#177;118),(306&;#177;151),(405&;#177;164)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2.104-4.787,P&;lt;0.05-0.01)。胃动素含量分别为(51&;#177;32),(43&;#177;28),(36&;#177;20)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2.054-3.062,P&;lt;0.05—0.01)。生长抑素水平分别为(219&;#177;110),(260&;#177;78),(236&;#177;88)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2.023-3.120,P&;lt;0.05-0.01)。结论:睡眠剥夺可导致胃排空障碍和胃粘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rive sleep apnea,OSA)低通气患者的呼吸紊乱严重度与睡眠体位有关,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患者分为体位型和非体位型两种类型。目的:比较体位型与非体位型OSA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睡眠体位与OSA患者呼吸功能的关系。设计:以OSA患者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对象:选择1998-10/2002—05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内科睡眠呼吸监测室就诊并行整夜多导睡眠仪检查的患者共225例。纳入标准:①AHI≥10次/h者,②平卧位及侧卧位睡眠时间≥30min者,③年龄≥20岁者。排除标准:①年龄&;lt;20岁者,②患重大躯体疾病者。其中63例为体位型,162例为非体位型。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整夜多导睡眠仪检查,同时详询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应用体积描计仪进行呼吸功能测定。比较体位型与非体位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肺功能参数及多导睡眠图资料。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决定患者为体位型或非体位型的因子。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导睡眠图资料及肺功能比较。次要结局:OSA患者的分型与临床资料各项目的相关性。结果:225例OSA患者中体位型患者共63例(28%),体位组和非体位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分别(27.97&;#177;3.21),(26.22&;#177;2.72)kg/m^2(t=3.977,P&;lt;0.01)。两组多导睡眠图资料比较,体质量指数匹配前除侧卧位睡眠时间、平卧位睡眠时间、侧卧位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基础血氧饱和度外,其他项目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P&;lt;0.01);匹配后除两组夜间肢体运动次数差异无显著意义外,其余结果与原始组比较结果相同。两组肺功能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决定为体位或非体位患者的主要因子为AHI和体质量指数,两因子的预测能力为26.2%;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组及非体位组患者,睡眠呼吸紊乱度(AHI及血氧饱和度)与体质量指数显著相关(P&;lt;0.05或P&;lt;0.01),而在体位组,两者无相关关系(P&;gt;0.05)。结论:约1/3的OSA患者可归类为体位型,这类患者应对睡眠姿势训练治疗反应良好,可以保留足够的上气道通畅性,减轻睡眠呼吸阻塞程度,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lt;0.01)、言语表达(t=4.32,P&;lt;0.01)和社交兴趣(t=4.36,P&;lt;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lt;0.05)、社会兴趣(t=4.12,P&;lt;0.05)及退缩行为(t=4.30,P&;lt;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lt;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lt;0.01)。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激对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应激刺激对发育期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发育期Wistar大鼠22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应激1组(30V)、应激2组(45V)、对照组。电刺激大鼠10次/d,连续1周;采用血清放免法检测生长激素含量变化;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应激对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应激2组水迷宫空间学习记忆逃逸时间较应激1组[训练第1~5天应激1,2组分别为(23.61&;#177;16.06),(14.19&;#177;5.01)s],较对照组[训练第1~5天为(26.86&;#177;9.89)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5-3.02.P&;lt;0.05);应激2组的生长激素[(2.24&;#177;0.49)μg/L]含量偏低,应激1组的生长激素含量[(3.26&;#177;0.82)μg/L]有明显增高趋势(t=2.83,P&;lt;0.05):结论:应激刺激可提高幼年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发育;达到45V应激刺激可以影响幼年大鼠的体格发育,而30V应激刺激则不会妨碍甚至可以促进幼年大鼠的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7.
去皮质直视条件下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在体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观暴露条件下在体记录动物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7/2004-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完成。选用正常健康Wistar系大鼠,在麻醉条件下,将其头部固定,开窗,去除覆盖在海马上的大脑皮质,暴露背侧海马。直视条件下定位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使用短暂高频刺激诱发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结果:在海马暴露的情况下。内嗅皮质穿通纤维-齿状回上记录到的短暂高频刺激前单个刺激诱发的(population spikes,PS)幅值为(1.58&;#177;0.12)mV,短暂高频刺激后单个刺激诱发的群体锋电位幅值为(2.25&;#177;0.10)mV,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群体锋电位振幅增大42.4%,持续时间30min以上。有9只大鼠成功诱发LTPO Schaffer侧支-CAl区的LTP记录到的短暂高频刺激前单个刺激诱发的PS幅值为(1.12&;#177;0.08)mV,短暂高频刺激后单个刺激诱发的PS幅值为(2.18&;#177;0.10)mV,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PS振幅增大94.6%,持续时间30min以上,有8只大鼠成功诱发LTP。结论:去皮质暴露大鼠海马后电极定位更加准确,可以记录到该区长时程增强现象,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剥夺异相睡眠导致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下降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揭示学习记忆是否会在睡眠中得到加强和巩固,取消异相睡眠是否会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及其下降的机制。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进行连续4d的Morris水迷宫空间记忆学习任务训练后,立即随机分为剥夺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 deprivation,PSD)、大平台组(TC)、对照组(CC)3组,每组又分为24,48,72h3个亚组,每组各5只。其中所有的PSD组、CC组及TC组在第4天最后1次训练结束后立即分别放入睡眠剥夺箱、大平台水箱和普通鼠笼。24,48和72h后,分别将各组大鼠再次任意选取两个入水点,每个点连续两次寻找平台,来衡量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变化,此时平台所处的位置与学习训练时相同。整个行为学研究过程由水迷宫测试系统记录游泳轨迹和相关参数。结果:①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大鼠逐次各点第1次游泳潜伏期逐渐缩短,记忆得分的值逐渐增大。②PSD各组大鼠与配对的TC组及CC组相比较,其各点第1次游泳潜伏期随PSD时间延长而延长[72h时为:(88.17&;#177;875),(22.83&;#177;3.98),(22.12&;#177;4.95)s,t=15.05、P&;lt;0.001],记忆得分小于TC,CC组大鼠(72h时为:16.75&;#177;4.36,28.15&;#177;5.31,30.83&;#177;4.97,t=15.05,P&;lt;0.001),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C,CC组大鼠之间其参数统计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PSD可造成大鼠空间记忆的巩固障碍,异相睡眠与学习记忆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患者快速眼动期(rapid eye movement,REM)中各项参数的变化,以探讨REM期睡眠各项参数变化对SAS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1998-10/2002-10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睡眠疾患诊疗室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诊断为阻塞型SAS的患者67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各组的各项参数。有34例患者经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治疗后复查PSG检查。结果:①轻、中、重组REM睡眠时间各占总睡眠时间的(8.98&;#177;1.68)%,(5.43&;#177;0.86)%,(4.85&;#177;0.64)%,中、重度组患者的REM期睡眠时间明显少于轻度组(P&;lt;0.05),重度组中REM期睡眠时间较中度组减少,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②在中、重度组的阻塞型SAS患者中REM期中的呼吸暂停时间延长及SaO2下降较非REM期明显(P&;lt;0.05)。而且心率的变化在3组OSAS患者中REM期中比NREbl期中增快明显(P&;lt;0.05)。③经CPAP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SaO2,REM期及非REM期时间、心率等明显好转(P&;lt;0.05)。结论:SAS患者的REM期减少,且在REM期中呼吸暂停时间延长、SaO2降低及心率增快较非REM期更显著。以上变化与阻塞型SAS严重程度有关,CPAP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导睡眠图评价心理行为矫治失眠症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失眠症患者睡眠的影响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9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心理-行为矫正效果评价。结果:90例患者中,评估性失眠28例(31%,28/90)、疑病性失眠16例(17%,16/90)、依赖性失眠20例(22%,22/90)、紧张性失眠26例(28%,26/90);经干预后,睡眠潜伏期以依赖性失眠[(19.3&;#177;11.5)min比(39.8&;#177;20.8)min]和紧张性失眠[(18.6&;#177;9.7)min比(270.2&;#177;86.4)min]缩短最显著(t=3.83,5.76,P&;lt;0.01)、睡眠时间增加以紧张性失眠[(373.5&;#177;94.7)min比(43.1&;#177;19.4)min]显著(t=4.12,P&;lt;0.01)、快动眼睡眠时间增加以依赖性失眠[(72.3&;#177;21.6)min比(40.4&;#177;17.6)min]显著(t=5.12,P&;lt;0.01)。结论:失眠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对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