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居民吸烟、戒烟、被动吸烟水平及城市控烟整体环境改善情况,为今后控烟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月,在全市18个区(县)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以面对面访谈形式对1925名常住居民进行“有关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城市基线调查”。[结果]上海市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和重型吸烟率分别为28.3%、22.5%、19.6%和8.5%。吸烟人群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20.4%和11.7%;现在吸烟人群尝试戒烟率和一年内尝试戒烟率分别为21.2%和8.5%。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率为43.5%,室内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率为48.9%。餐厅和酒吧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率分别高达60.9%和40.O%。城市控烟信息在各类媒体得到初步覆盖,以电视节目(66.1%)和报纸或杂志(58.2%)最高。[结论]上海市已初步形成控烟信息媒体覆盖环境,常住居民吸烟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被动吸烟仍未改善,公共场所控烟并没有得到转变。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居民吸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居民吸烟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区18岁以上常住人群总吸烟率为30.0%,男性吸烟率为68.4%,远高于女性的1.7%;男性40~50岁组吸烟率最高为75.4%,〈30岁组吸烟率最低为45.7%。在男性中,农民吸烟率最高(70.0%),家务劳作者最低(26.1%);吸烟者中,25岁前开始吸烟者占76.0%,每天吸烟10支以上者占88.5%,戒烟成功率为14.1%,被动吸烟率为71.7%。结论目前苏南农村社区居民的吸烟状况不容乐观,应大力开展控烟的宣教及吸烟相关因素的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通州区某镇成人吸烟及戒烟相关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成人吸烟现状,为制定适宜农村地区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对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地区参加永乐店卫生院年度健康体检的年龄在2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进行吸烟相关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共调查18 238人,男性8 156人,女性10 082人.调查人群总吸烟率29.9%,现在吸烟率28.6%,男性吸烟率64.1%,女性吸烟率2.2%.调查人群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9.82±7.09)岁;吸烟者平均每天吸(16.53±8.31)支;被动吸烟率61.6%;有38.5%的人有戒烟意愿,戒烟率为4.2%,2.3%的吸烟者知道戒烟门诊.最近一年有21.7%接受卫生服务的吸烟者得到过医生的戒烟建议.结论 吸烟是农村地区面临的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居民控烟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医生戒烟技术,减少烟草使用带来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成年人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年人群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方法 于2008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8~79岁的常住居民2220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全人群的吸烟率为33.2%,现在吸烟率为29.0%,男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54.0%和2.9%,郊区与城区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8.6%和25.6%;吸烟者以吸机制卷烟为主,人均吸烟量为14.7支/d,41.7%的人每天至少吸20支;吸第1支烟平均年龄为18.5岁,开始每天吸烟平均年龄为20.4岁;全市吸烟者戒烟率为15.4%,>50%吸烟者在2000年之后戒烟;43.4%的非吸烟者或戒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其中40%的人每天被动吸烟,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结论 北京市成年人吸烟状况严重,控烟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职业司机这一特殊人群吸烟状况。方法对临沂市2836名职业司机采用同一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临沂市职业司机总吸烟率为65.23%,男性吸烟率为66.17%,女性吸烟者为2.33%;吸烟率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轿车司机吸烟率最高80.11%,出租车司机吸烟率明显低于其他司机59.70%;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18.9岁;受教育而戒烟者占戒烟人数的72.8%;吸烟者中有89.02%认为吸烟有害健康,10.98%的人认为无害或不知道;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危险性大于不吸烟者。结论职业司机这一特殊人群吸烟率较高,必须加强控烟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甘肃省≥18岁成年居民吸烟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8月—2014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甘肃省13个市(州)的8个国家级监测点和6个省级监测点抽取7 750名≥18岁成年居民进行吸烟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甘肃省7 750名≥18岁成年居民中,吸烟者2 311人,吸烟率为29.8%;现在吸烟者1 931人,现在吸烟率为24.9%;每日吸烟者1 706人,每日吸烟率为22.0%;不同特征≥18岁成年居民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成年居民吸烟率不同,不同性别、地区和居住地成年居民现在吸烟率不同,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居住地成年居民每日吸烟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15.90±10.13)支,不同特征现在吸烟者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居住地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甘肃省2 311名≥18岁成年吸烟者中,戒烟者380人,戒烟率为16.4%;成功戒烟者292人,成功戒烟率为12.6%;不同特征≥18岁成年吸烟者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居住地成年吸烟者戒烟率不同,不同年龄、地区和居住地成年吸烟者成功戒烟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甘肃省≥18岁成年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每日吸烟率均较高,日均吸烟量较大,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均较低,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精准的控烟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军队某高等院校在校医学生吸烟现状及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知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戒烟、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按年级分层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某军校778名在校医学生的吸烟现况及其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知情况.结果 778名被调查者吸烟率为7.7% (60/778),其中男生吸烟率(8.1%)明显高于女生(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生吸烟率有随年级升高而增高的趋势;86.7% (52/60)的吸烟者在入学前就已经开始吸烟,73.3%(44/60)的吸烟者有过戒烟的念头.心情郁闷、课业压力大、孤独无助及无所事事是导致吸烟的主要因素.结论 军队高等院校在校医学生总体吸烟率较低,充分利用吸烟者戒烟念头及非吸烟者对吸烟的正确认识等开展戒烟控烟工作,有利于扩大和巩固戒烟控烟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泰兴市城乡居民的吸烟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简单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的吸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市18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率为24.75%;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居民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3.82岁,超过73.49%的吸烟者开始吸烟时的年龄不满25周岁;所有被调查者知晓吸烟危害健康的占95.09%,吸烟者与戒烟者和从不吸烟者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地区的男性已婚居民,年龄在50~59岁之间,文化程度为文盲及小学,职业为交通运输人员者吸烟率最高。结论泰兴市城乡居民的吸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控烟问题依然严重,控烟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洛阳市城区成人吸烟情况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状况,找出干预的目标人群,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用SPSSl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洛阳市城区成人吸烟率为22.89%,男性(44.13%)明显高于女性(0.50%),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男性人群的吸烟率有统计学差异;平均吸烟量为12.83支/天,男性(12.98支/天)明显高于女性(6.39支/天),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男性人群的吸烟量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开始吸烟年龄(19.39岁)早于女性(27.30岁);男性戒烟率平均为12.31%;不吸烟者的被动吸烟率为21.34%,家里是被动吸烟的主要场所。结论男性吸烟率较高,吸烟量较大,吸烟年龄低龄化趋势明显(最小吸烟年龄仅8岁),戒烟率较低;不吸烟者的被动吸烟率达到了21.34%,家里是被动吸烟的主要场所。吸烟是目前威胁洛阳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控烟工作的目标人群是文化程度较低者、未就业者、职业为农业、行政干部和其他劳动者等中年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徐州市居民烟草流行状况,为制定可行的控烟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层多阶段PPS抽样方法,在全市10个县(市)区随机抽取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 478份,有效率98.96%。15~69岁居民总吸烟率为26.33%,现在吸烟率为20.79%。男性总吸烟率(44.39%)和现在吸烟率(35.76%%)均明显高于女性(7.75%,5.39%),65~69岁组、初中文化程度者,农民现在吸烟率较高(分别为24.06%,24.00%,22.5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现在吸烟者中每日吸烟者占80.67%,成功戒烟者占9.33%;38.99%的现在吸烟者中有戒烟想法,戒烟方式上主要是"靠自己毅力戒烟"(92.84%)。"二手烟"暴露率为70.19%,35~44岁组、初中文化程度者、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的"二手烟"暴露率较高(分别为73.33%,72.25%,74.19%)。对主动、被动吸烟可以引起的3种疾病全部知晓率为38.48%、37.49%,均以肺癌知晓率最高。结论徐州市15~69岁男性居民吸烟率较高,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情况严重,吸烟与疾病的关系认知度偏低,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控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居民吸烟、戒烟及被动吸烟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的流行水平,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控烟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2007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17174名(男性8072人,女性9102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指标包括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戒烟率、成功戒烟率、被动吸烟率.结果 男性居民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分别为61.8%,54.8%,48.5%,28.3%,女性分别为1.2%,1.0%,0.7%和0.2%.人群的戒烟率、成功戒烟率分别为11.3%和8.6%.非吸烟者的被动吸烟率为43.1%,暴露场所主要是工作场所和家中.结论 上海市居民吸烟率、被动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戒烟率较低,烟草控制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沈阳市居民目前吸烟、被动吸烟、戒烟相关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病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研究所获得的2194份35岁以上沈阳市社区居民间卷调查中吸烟信患进行分析.结果 吸烟率为37.1%,现在吸烟率为27.7%,常吸烟率为27.6%,重型吸烟率为12.8%.男性吸烟率及吸烟量均高于女性(P< 0.001).35~49岁年龄组吸烟率最高(29.9%).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吸烟率存在差异.被动吸烟率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吸烟者中戒烟率为25.2%,复吸率为11.9%,接受医生劝导戒烟者戒烟率(34.7%)高于自主戒烟者(6.8%).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家庭收入者吸烟率及成功的戒烟率差别明显.应进一步加强中青年人群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及戒烟知识推广,倡导给予戒烟者更多的帮助,尤其是医生劝导戒烟及指导药物戒烟,提高戒烟率,减少烟草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某社区15岁以上人群吸烟及戒烟状况,为今后的控烟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方法,抽取西城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583人,调查居民吸烟与戒烟相关情况。结果北京市西城区某社区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1.8%。男性现在吸烟率(42.9%)高于女性(2.9%);50~59岁人群现在吸烟率较高(26.5%),服务业人群现在吸烟率(26.8%)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现在吸烟者尝试戒烟率为18.9%,尝试戒烟次数≥2次占79.2%,吸烟者中过去12个月内接受过医生戒烟建议的占22.0%;戒烟者尝试的戒烟方法中,没有人使用药物戒烟、咨询戒烟门诊者占4.2%、咨询戒烟热线者占4.2%。结论应加强对男性、中老年及服务业人群的控烟宣传;着力提高吸烟者戒烟意愿、加强医务人员提供简短戒烟干预服务、推动辖区居民戒烟时寻求戒烟门诊专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吸烟行为的现状,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控烟干预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方法:在合肥市蜀山区、庐阳区的四个街道,采用随机简单抽样方法,抽取15岁以上的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调查问卷938份,有效问卷905份。结果:调查对象吸烟率为32.04%,其中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吸烟率;吸烟者以在室内吸烟为主,占78.28%;有48.97%的吸烟者曾有三次及以上的戒烟行为。讨论:居民对烟草危害认识不足,公共场所禁烟没有得到执行,烟民难以获得戒烟相关知识。建议:加大监管部门对公共场所执法力度,加强对居民控烟教育,进行吸烟社会文化反转,提高戒烟服务的可及性,以减少居民在室内及相关禁烟场所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县农村居民的吸烟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6.0、Excel 2017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河南省某县农村18岁及以上成人现在吸烟率为25.67%,其中男性58.02%,女性0.59%。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20支,其中男性为20支,女性为3支。男性成功戒烟率为18.81%,女性由于吸烟率较低,本次调查无成功戒烟者。现在吸烟者中有56.58%的人无明确戒烟打算。结论河南省某县农村男性居民吸烟行为普遍存在,现在吸烟率高,戒烟率和打算戒烟率低。提示控烟形势严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媒体控烟宣传暴露种类及数量对吸烟人群戒烟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四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苏州市6个城区42个街道/镇4 200户家庭,利用KISH码选择4 200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 200名调查对象中,现在吸烟者1 141人,吸烟率为27.17%;仅25.15%的吸烟者有打算戒烟的意愿。吸烟人群中,媒体控烟宣传暴露率较高的媒体是电视(48.80%)和报纸(19.76%),而广播(9.20%)、互联网(6.46%)和电影院(3.22%)的控烟宣传暴露率较低。吸烟人群暴露于控烟宣传媒体的数量越多,其意愿戒烟率也越高。结论苏州市居民吸烟率较高,但吸烟人群暴露了公共场所控烟宣传的比例仍相对较低。今后应综合利用多种媒体,加强吸烟有害宣传,激发吸烟者戒烟意愿并采取行动开始戒烟,降低人群吸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安市社区居民吸烟情况的流行特点,为本地区采取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市有代表性的两个社区805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居民总吸烟率为37.8%,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6.8%,女性吸烟率为1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及职业人群吸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19.1±3.68,日平均吸烟量为13.22±10.44;人群戒烟意向率为50.7%,尝试戒烟率为44.4%;人群被动吸烟率为58.5%,男性为57.8%,女性为58.9%.结论:本市控烟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为降低吸烟率,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覆盖率,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吸烟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居民的吸烟情况。[方法]在松江地区4个镇1个街道共16万人口中随机选择4772名居民采用统一标准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被调查人群中现在吸烟率为23.62%,曾经吸烟率为2.83%,居民现在吸烟率与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有关P值均<0.01)。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2.59±5.43岁,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社交需要和解乏。77.3%的现在吸烟者还没有考虑在未来6个月内戒烟。被动吸烟率为65.13%,被动吸烟的场所主要是家中和公共场所。[结论] 松江地区居民的吸烟率低于全国1996年调查的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35.3%)。但松江地区大多数吸烟者尚未考虑戒烟,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控烟干预。大多数非吸烟者都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在家中和公共场所等地方被动吸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政策或改进已有的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本市1087名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30.73%,其中男性为54.12%,女性为4.8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x2=309.136,P<0.05),而女性吸烟率较10年前有大幅上升.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吸烟率有差异(x2=32.613,P<0.05),小学文化程度的吸烟率最高(42.36%),大专及以上的吸烟率最低(21.19%);不同职业人群吸烟率有差异(x2=26.068,P<0.05),技术工作者吸烟率最高(44.44%),教师最低(16.67%).吸烟者开始规律吸烟年龄平均为18.73±4.68岁,吸烟者在室内吸烟占多数(55.39%).结论:重庆市近年来控烟效果不令人满意.控制吸烟,降低人群吸烟率,一方面要不断地进行控烟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完善控烟立法同时加强从严执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环境限制对南昌市居民吸烟、戒烟意愿和戒烟尝试的影响,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选取南昌市城区居民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访谈,共抽取2 500户家庭,成功访谈2 282人。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下的复查抽样模块进行率的χ2检验。结果现在吸烟率为22.5%;戒烟意愿率为10.1%;戒烟尝试率为21.8%。不同人口学特征与现在吸烟率有关,与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和戒烟尝试无关。家中有吸烟限制能有效减少现在吸烟率和提高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率。工作场所与公共场所的吸烟规定对吸烟行为均没有影响。医务工作者的戒烟建议、控烟广告和卷烟包装上的健康警示等均不能促使现在吸烟者产生戒烟意愿和进行戒烟尝试。结论有效利用家庭吸烟限制对吸烟行为的影响来控制烟草的流行,同时尽快出台控烟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医务工作者的戒烟服务能力,加大媒体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