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的概念心理危机是Capland于1964年提出的概念,即当个体面临困境时,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即心理危机[1].危机干预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帮助和心理支持的技术[1].当代危机干预往往采用Gilliland和James提出的六个步骤:明确问题、确保安全、提供支持、提出并验证变通的应对方法、制定计划、获得承诺[1].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症关系密切[1],减少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抑郁症.抑郁症性别差异明显[2],且多项研究表明女性患病率约是男性的2倍[3-4].性别本身的特殊性,社会和文化因素导致的性别角色的特殊性,使心理社会因素与女性抑郁的关系更为密切[5].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其患病率约为1%,无文化、地区差异[1].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尤指精神分裂症)患者予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持续治疗一年无效,以致对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的状态[2].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精神残疾率高达45.0%,且近半数(48.4%)的精神残疾由精神分裂症所致[3].精神残疾不仅严重危害个人健康及社会安定,而且加重了社会医疗负担[1,4].故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治疗、人口社会因素、疾病特征和精神症状等)和干预措施等研究现况进行总结,旨在深入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因素,并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便进一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一种妨碍社会和躯体功能,较一些慢性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更为严重的障碍[1].它使人显著丧失正常功能,由于自杀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6%~10%[3].因此,对其治疗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单纯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护理的2组抑郁症病人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在全世界人口中的患病率约为2% ~ 3%[1].其病程常迁延,治疗效果欠佳,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损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致残疾病之一[2].强迫症临床表现变异性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其可能是一个异源性障碍,这种异源性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分歧,因而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同质性更好的亚型.近年来有一种假说认为强迫症是一个多维度的异源性障碍,将症状归为不同的症状维度.本文将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患者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沟通的人文精神[1].人性化护理服务是以满足病人健康需求为目的的新护理服务,人性化护理更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处满足,减少或降低不适[2].  相似文献   

7.
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头痛.现代医学认为TTH也是心身疾病的一种,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清.根据许多文献报道,其发病与情绪因素有密切关系,心理应激对TTH的发生、发展亦有一定影响[1].本文对TTH患者的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程度及其与TTH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TTH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戒断综合征(dopamine agonist withdrawal syndrome,DAWS)是指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减量剂量依赖性相关的,可导致有临床意义的困扰或者社会/职业功能障碍[1].DAWS是不能被除多巴胺激动剂减量或停用以外的其他临床因素所导致的,严重的、刻板的神经精神症候群,难以用左旋多巴和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缓解[1].DAWS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严重下降,可有自杀行为[1],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社会适应不良等,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危害性呈迅速上升的态势[1],对于这类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是不够、甚至是无效的,而心理治疗却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2].目前,国内心理治疗基本引进和模仿西方理论、模式,虽然设计较严密、手段先进、实证性强,但这些成果的可信度和可行性却都有一定的地域限制[3].  相似文献   

10.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中或强体力劳动时热平衡和水盐代谢失调导致的一组综合征;在中暑的治疗过程中,迅速的降温和脏器系统功能支持是两项有效的措施[1].低温作为一种脑保护措施由来已久,尽管在临床上有所争论,但是近年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明确了其有益作用,并且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3].现将中暑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因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1].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截止2010年,脑血管病位居农村居民死亡原因第一位,占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原发性脑出血是脑卒中预后最差的疾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类脑卒中的首位[2].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发病、伤残以及过早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消耗,即疾病给社会和人群带来的经济损失[3].本研究分析原发性脑出血住院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状况,探讨其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原发性脑出血防治方案,减轻其疾病经济负担,为增加健康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癫(癎)是非终身性疾病,60%~70%的患者经过抗癫(癎)药物(AEDs)的治疗可以达到2年发作完全控制,继而面临停药的问题~[1].减药并最终停药的益处不言而喻,如减少AEDs不良反应,降低致畸风险,赋予成功停药者更大的社会生活自由度[2].Baker[3]在研究中发现,停药不会伴随心理问题的出现.相反有证据表明成功停药可以提高患者自信心,减少患病的羞耻感.但是癫(癎)的停药远比开始给药困难,尤其是成年患者[4].诸多因素与AEDs停药的预后密切相关,必须综合考虑[5].现将相关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孤独症儿童的非语言智商低于正常,但高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其社会适应商数不仅低于正常水平,而且明显低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1].孤独症患儿中33.3%有自伤行为,主要表现为打自己的头、抓脸、咬手臂、挖大腿、用头撞墙、撞家具、撞地、乱咬硬物、拍打腹部、用开水烫自己等,因此难以管理及训练[2].应用系统持续的教育训练,配合药物治疗,部分患儿可以改善症状[3].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1].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中(运动、言语、吞咽、认知障碍等),偏瘫是脑卒中患者中最常见、影响最严重的后遗症,造成了严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康复治疗被证实是降低致残率的方法[2].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高居不下,幸存者中约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包括两方面:一是有一定的自主运动能力的患者的主动训练,作用明显;二是缺少患者主动参与的被动训练,其收效甚微[2].康复治疗界一直在寻求更有效或可补充现有治疗技术不足的方法,运动想象(momr or kinesthetic imagery,MI/KJ)是近几年脑卒中康复的一种新方法[3].  相似文献   

16.
呃逆是神经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俗称打嗝,是由于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所引起,以出现延迟、突然的声门关闭而终止,伴发1种特殊的怪声[1].呃逆的发生率无种族、地理位置及社会环境的差异.根据其病因可分为中枢性呃逆、反射性呃逆、精神性呃逆和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性呃逆[2].  相似文献   

17.
癫痫是一组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征.某些疾病易与癫痫共存,但是与癫痫缺乏必然因果关联,称为癫痫合并症[1].包括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社会适应性障碍、人格障碍、偏头痛、慢性头痛、睡眠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哮喘、肥胖症等[2-4].其中以神经行为合并症——精神、认知和社会适应性障碍最为常见.可能的影响因素为癫痫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在临床上常常被忽视.现就癫痫患者神经行为合并症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提高临床上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胎儿酒精中毒综合征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孕期饮酒可能导致的母婴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1973年,酒精依赖妇女所产下的11个儿童病例首次被报导[1].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日益步入老龄化社会,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第四大引起人类死亡的疾病~[1].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在我国部分地区甚至列为首位,70%~80%的卒中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1].因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已为医学界和社会所关注.长期以来,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令人失望,而临床上脑白质缺血性损伤又十分常见,并且脑卒中后白质损伤是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脑白质保护(cerebral white-matter protection)已逐渐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重视[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