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未病”思想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思想,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其理论在中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肥胖高血压是一个涉及多种病理机制的疾病,它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源远流长,中医通过其独特的养生理念、辨证论治、针灸等方法,同时结合西药治疗,防病抗病相结合,可先安未病脏腑,以阻断肥胖高血压的传变途径,防止疾病发展。通过贯彻“治未病”思想,走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高血压之路,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老年病的防治.方法采用调摄精神、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固护脾肾之气等措施防治老年病.结论“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防治老年病具有重要意义,确能提高老年人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对“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的中医传统防治观点可总结为:未病先防,调摄固本;既病防变,治在证先;已愈防复,重视调理.并以此浅议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对“治未病”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重要的思想理论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慢病防治管理受到世界卫生工作的重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其现代医学的慢病管理有趋于一致之处,在慢病防治管理体系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从而实现“治未病”思想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未病的涵义,既包括平人,也包括亚健康者,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指导亚健康的临床辨识及干预,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不论是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还是现代的“亚健康”的干预理念,既是积极主动的预防医学观,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这些思想对于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思想始源于《道德经》与《易经》,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千百年中医防治疾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思想为精髓的中医体系,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核心的理论基础,独具中医特色。随着对"治未病"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治未病"理论不断渗入到中医妇科领域,贯穿于中医妇科临床疾病防治的全过程。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女性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防患于未然"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探讨古今医家对中风先兆防治的研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医学界能不断继承、发掘、完善中医预防医学理论,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中风先兆的防治中。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一种具有中医学特色和优势的思想,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后防复。随着当今新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治未病思想开始被更多学者重视和发掘。近年来,治未病思想更是逐渐应用到妇科疾病的防治当中,本文从中医调体及中医传统疗法两大方面对治未病思想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其含义主要有三层:一是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发生;二是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瘥后防复,痊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后遗症.“治未病”思想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等实践中.尤其在儿科的预防保健方面,《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传承并发扬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对儿科临床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治未病”思想之所以对儿科临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是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的中医理论在糖尿病前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病是指不具有诊断某种疾病的特征性症状及诊断标准的病前状态,即“无典型症状,有客观证侯”。“不治已病,治未病”则指在发现异常表现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逆转其发展方向,恢复其正常状态。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潜伏阶段,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糖尿病的其未病状态是指搪尿病前期,主要表现为糖耐量低减或空腹血糖受损。古代治未病尚包括“既病防变”,现代医疗对象的主体是已病人群,缺少大规模的未病医疗。本文就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及其证候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论述,目的在于强调在糖尿病前期运用中医理论,借助现代医学的微观检测手段,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方法早期干预早期防治,将糖尿病治疗重心提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病防危”,把糖尿病及并发症杜绝在萌芽状态,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方法研究近十年文献,总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病因病机及危害,阐明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和降低患病率的作用。结果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和降低患病率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中医"治未病"防治疾病的思想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介绍了应用"治未病"思想防治原发性肝癌经验,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将该理论在原发性肝癌防治中的指导性进行总结,以飨同道,希望能够在今后临床工作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赵淳教授以"治未病"思想指导防治慢性心衰,深化慢性心衰中医病机和证治规律的认识,提炼出阴虚火旺、阴虚内热、阴虚阳亢是慢性心衰重要病机之一的新观点,提出"防胜于治"的防治慢性心衰的重要思路和策略,介绍了赵淳教授对慢性心衰A-D阶段病证结合、中西医汇通的防治思路、论治方法及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它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中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中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治未病的思想应用于中风病的防治,它包含的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三部分内容,将对中风病的治疗起到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理论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体现了中医在预防及治疗疾病等方面的特色以及明显优势。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高血压病的防治将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疾病的致死、致残率以及发病率。“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具体体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即未病先防;提前干预以防止高血压病的进展即有病早治;进行合理治疗以预防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即既病防变;进行综合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即瘥后防复。探究运用耳穴压籽、穴位针刺及贴敷、太极拳及中药内服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将高血压病防治的阵线前移,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优势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和养生。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率日趋低龄化,如何有效的防治青少年近视日益引起重视。从“治未病”的核心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角度研讨中医古籍,联系临床。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增生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常见、多发,因其起病缓、病程长且易复发的特点,临床疗效往往不甚满意,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早期的防治对前列腺增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论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前列腺增生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中医特色理论“治未病”思想运用到临床胎停育的防治中,通过孕前、孕后未病先防;胎停育后既病防变,预防性的治疗胎停育防止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该文以中医学之"治未病"思想为理论基础,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防治方面进行初步讨论,通过分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病机,病情发展阶段,李中宇教授结合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特点,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分期辨证论治相结合,认为治本病之未病应分为未病先防、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其未发,谨候其时、防微杜渐,已病防变、治其未传,瘥后调摄、防病复发,进而将"治未病"思想更好的运用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防治当中。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诊疗中的一大特色,本文从"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出发,并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特点,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和慎防药毒四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