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技巧和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71例垂体瘤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予以分析。结果:71例垂体瘤患者中58例(81.7%)全部切除,12例(16.9%)次全切除,1例(1.4%)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前PRL和GH水平升高患者,手术后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除垂体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患者40例,其中垂体腺瘤38例,Rathke囊肿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垂体瘤38例中全切除35 例(92.1%),大部切除3例(7.9%),2例Rathke囊肿均全切除.随访结果显示垂体瘤患者中33例(86.8%)治愈,5例(13.2%)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未有严重的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行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解剖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手术经验。方法 10例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模拟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手术入路,并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临床16例垂体瘤经该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对蝶窦、鞍区等结构显露良好,内镜可弥补显微镜的盲区。临床16例垂体瘤中,手术全切13例,近全切3例,效果满意,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解剖及临床应用表明内镜辅助下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具有对鞍区结构显露良好、肿瘤全切率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切除垂体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鼻蝶手术入路的指导作用.方法 40例垂体瘤患者,术前应用螺旋CT行蝶鞍、蝶窦矢状和冠状扫描重建,显示蝶窦的形状、大小,蝶窦纵隔的部位、形状以及与鞍底的关系.39例手术采用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39例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术中手术入路解剖清晰,未借助x光机,打开鞍底无1例偏斜,无硬脑膜破损、海绵窦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1例因蝶窦气化不良且纵隔明显偏向而采用经额手术入路.结论 术前应用螺旋CT行蝶鞍、蝶窦矢状和冠状扫描重建,对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中代替X光机指引手术入路方向,减少弯路,缩短手术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和手术显微镜结合经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4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入路,磨除蝶窦前壁,暴露鞍底,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主体后内镜下切除残余肿瘤。结果全切11例,近全切3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5例。7例内分泌检查正常,8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辅助单鼻孔经蝶入路能良好地显示蝶窦、鞍区等结构,弥补显微镜的盲区,而手术显微镜能提供三维视野,在经鼻入路过程及切除鞍区肿瘤主体具有优势,二者结合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128例的效果.结果 经标准的神经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84例;简化的经单鼻孔-蝶窦入路28例;经双侧鼻孔-蝶窦入路16例.肿瘤全切除99例,次全切除23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脑脊液漏6例,保守治疗后痊愈.72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3年,70例激素水半明显增高的病人中,41例降至正常,18例术后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是垂体瘤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经验。方法 22例垂体瘤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分析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病例死亡。22例患者中15例全切,4例次全切,3例部分全切;术后观察6个月,主要症状均显著改善,改善率66.67%~100.00%;手术并发症在可控范围。结论对满足手术条件的垂体瘤患者采取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可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最佳手术进路。方法:总结28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其中16例术式为唇龈——鼻中隔——蝶窦入路,12例为鼻中隔——蝶窦入路,术中X线监控装置准确定位鞍底。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头痛、闭经和泌乳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5年(平均3年);22例(78.5%)治愈,经鼻中隔——蝶窦入路患者创伤小,反应轻,对面容损伤不大,手术径路短,更符合无菌操作。结论:经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一个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最佳手术进路。方法:总结28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其中16例术式为唇龈-鼻中隔-蝶窦入路,12例为鼻中隔-蝶窦入路,术中X线监控装置准确定位鞍底。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头痛、闭经和泌乳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5年(平均3年); 22例(78.5%)治愈,经鼻中隔-蝶窦入路患者创伤小,反应轻,对面容损伤不大,手术径路短,更符合无菌操作。结论:经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一个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内窥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对12例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内窥镜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8例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内窥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瘤,使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微侵袭性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双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6因垂体瘤在我院治疗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总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显效16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双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方法切除垂体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改良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手术器械的改进与应用,提高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总结手术配合的经验.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采用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288例,术前改进各种手术器械(单极电凝器、吸引器的形状和功用)并应用,总结分析手术的疗效.结果 本组垂体瘤全切除204例,次全切54例,大部分切除30例.手术时间最短30 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患者手术时间平均70 min;术后并发脑脊液漏3例,鼻黏膜迟发性出血3例,经治疗后控制.结论 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加上默契的手术配合,可以提高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7例并随访1a,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51,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显微镜组(n=46,行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切除和复发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临床疗效优于显微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满意,是外科治疗垂体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护士长 以往我们科对垂体腺瘤患者多采用开颅手术切除脑垂体瘤。近几年来 ,随着垂体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技术的进步 ,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 ,经口鼻蝶窦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得以广泛应用〔1〕。我科已成功地为 18例患者施行了经口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摘除术。下面我们对其中一例患者进行护理查房 ,首先请责任护士叙述病情。责任护士 患者女 ,3 6岁。 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不调 ,多饮多食 ,体重明显增加 ,近 3个月未来月经 ,10d前出现左眼视力下降 ,伴头痛、恶心 ,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便血 ,无性格改变、声音低沉 ,在当地乡医院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14例。术前视力、视野障碍者62例中,术后改善61例,下降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20例;无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死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随访3月~1.5年,头部MRI示肿瘤无残留47例,部分残留20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入路选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不同显微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以便临床更合理有效地选用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经CT、MRI及内分泌检查确诊的124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这124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经颅入路手术切除肿瘤29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肿瘤91例,4例分期采取了上述两种入路手术切除。结果经颅入路手术全切除肿瘤19例,次全切除和大部分切除肿瘤10例;复发6例,死亡1例。经单鼻孔一蝶窦入路手术全切除肿瘤74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肿瘤17例;复发2例,无死亡病例。分期手术4例,全切1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可作为各类中小型腺瘤和多数大型腺瘤首选的治疗手段;对于大型垂体腺瘤,肿瘤向鞍上和颈内动脉两侧膨胀生长者采用经颅和/或二期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3~2008-01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术的临床病例56例.结果 56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术中有18例(32.1%)术后发生并发症:尿崩症5例(8.9%),脑脊液鼻漏3例(5.4%),电解质紊乱3例(5.4%),术后鼻出血3例(5.4%),垂体功能低下2例(3.6%),颅内出血1例(1.8%),视力减退1例(1.8%).结论 掌握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对手术要点恰当处理,对术后发症进行早预防、早发现并积极处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危害,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经验。方法179例垂体腺瘤均经CT或MRI确诊,并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结果全切150例,次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8例,无死亡。术后病人症状均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的进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是在鼻内镜外科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开展起来的。1992年,Jankowski等1通过中鼻甲切除入路完成3例垂体腺瘤内镜下切除;1994年,Gamea等2应用该入路完成10例垂体腺瘤内镜下切除。由于该术式能够提供全景式的视野和成角观察的特点,使鞍区病变,特别是垂体瘤的切除更为彻底,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的保护更为可靠而逐渐被人们接受3,4。随着经验的增加,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瘤等鞍区病变更为规范、成熟,而鼻腔结构损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和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亦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近几年,对内镜下的经鼻腔蝶窦…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与鞍底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及鞍底重建的方法。方法52例垂体腺瘤患者,在内镜控制下,经单鼻孔进入,直接自蝶窦开口打开蝶窦前壁,经鞍底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有脑脊液漏者,使用多层修补法修补鞍底。结果术中颈内动脉损伤1例。39例垂体瘤全部切除,13例垂体瘤次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术前39例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者,术后一个月内均改善。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发生率为1.9%。12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6例术前激素水平增高的患者术后下降到正常水平。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是一种能有效切除垂体瘤的微侵袭手术方法;鞍底多层修补能安全有效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