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最近结题的国家“九五”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提出:经络学说反映的是人体体表与体表、体表与内脏间特定联系的规律,“经穴·脏腑相关现象”正是体表与内脏之间内外联系的表现形式。而“感传现象”可能是一定条件下体表间远距离联系的表现。 课题首席科学家邓良月教授介绍,“九五”经络研究的总体思路是揭示经络学说所表达的机体体表与体表、体表与内脏之间特定联系的功能结构基础。课题已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对循经感传现象机理的研究,阐明了外周神经、骨骼肌的链状结构、脊髓运动神经元柱和大脑皮层等是产生循经感传的神经…  相似文献   

2.
脏腑-经穴相关机制的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脉、穴位-脏腑相关是脏腑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改变往往在体表相应经脉穴位上有所反应(即:脏腑-经穴相关);反之,刺激体表一定穴位也能引起相应内脏功能的改变,起到治疗和调整的作用(即:经穴-脏腑相关).  相似文献   

3.
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经脉和脏腑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祖国医学十分重视经脉-脏腑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但现代经络研究中对此重视不够,直至近年来,许多学者才逐步认识到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研究的核心,但其中的机制尚不明朗。作者认为,应从以“经”统率的纵向研究、以“脏”统率的横向研究、经脉脏腑表里相关的研究、膀胱经背俞穴与相应脏腑联系的途径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有望找到经络理论研究的突破口,阐明经络调节人体机能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正> 祖国医学将人体视为一整体,认为经络联系着体表与内脏。有“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记载,这种体表与内脏相联系的观点是临床诊断的依据,也是祖国医学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这种联系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临床实践的需要. 近年来临床不断出现这方面报道,内脏患病时,病人体表出现所谓过敏点、结节、丘疹  相似文献   

5.
试从体表-内脏相关探讨经穴-脏腑相关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现代生物学体表-内脏相关来探讨经穴-脏腑相关的本质。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经穴为脏腑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2、穴位的主治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经络研究是我国“八五”、“九五”期间的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经络理论的研究 ,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决定于2 0 0 2年 1 1月召开经络学术研讨会。现就会议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对针灸、经络以及相关的临床、基础理论、文献、腧穴、特定穴及体表与内脏、经脉与脏腑等相关经络的研究 ,对经络实质、经络与气血运行、奇经八脉、经络的保健用品、经络与现代仪器等研究的论著、综述、文献、消息报导及新思路、新方法均可投…  相似文献   

7.
<正> 经言:“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篇》),指出: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分别与其体内各相应脏腑相通,与其相应的体表、肢节联系,从而使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所以,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躯体的某些部位;同样,刺激人体的某些部位,亦可通过经络影响某一内脏器官的机能发生改变,并趋向正常化,以治疗某些疾病,使身体保持健康。经,穴、脏腑的这种联系,现代称“经、穴——内脏相关”或“体表——内脏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俞穴是内脏与体表联系的部位,具有反应内脏疾病和治疗相应内脏疾病的相对特异性;又是脏腑经络之气所输注的穴位,当脏腑患病时,在相应的背俞穴处有些可出现阳性反  相似文献   

9.
1999年度 ,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共发表有关针灸的学术论文和文章 2 90 0余篇 ,临床报道与研究占 77% ,实验研究约6 %。1.经络腧穴 胡翔龙总结 10年来中国经络研究的成果。刘澄中回顾经络现象研究的历史。周逸平提出经络研究应要以“经”统率的纵向研究、以“脏”统率的横向研究、经脉脏腑表里相关的研究、膀胱经背俞穴与相应脏腑联系的途径等 4个方面为重点。周立华等推测镶嵌在经穴部位相应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分子 ,很可能是经络的物质基础 ,称之为“经络蛋白”,并提出经络实质就是经络蛋白分子耦联带的假说。许云祥等对心包经循行线上的皮肤…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经络的实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在党的政策扶持下,中医特别是经络学说越来越受到重视。1956年“经络实质的研究”被列入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1964年中医研究院成立了针灸经络研究所。特别是当针刺麻醉成功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之后,1986年“十四经的循经感传、循行路线的检测及经络实质的研究”被国家科委列入“七五”科技攻关的重点课题。1990年“经络的研究”被国家科委列入“八五国家攀登计划”(即国  相似文献   

11.
韩知渊  王巍 《中医药通报》2011,(3):35-37, 17
本文从内脏绞痛产生的原因、针灸镇痛的机理、经络的作用等方面入手,重点从经络学、神经解剖学角度提出针灸背俞穴疏通经络止痛、调节脏腑气血,直达病所缓解内脏绞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外治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心病中医归属“胸痹”,其病因是冠状动脉疾病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致心悸,心痛。根据人体经络能沟通内外,联络脏腑,体表穴位压痛点便是内脏组织病变的反应点。在临床中采用自制“活血化瘀散”外敷左膻中穴、左心俞穴和虚里穴治疗冠心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内脏绞痛产生的原因、针灸镇痛的机理、经络的作用等方面入手,重点从经络学、神经解剖学角度提出针灸背俞穴疏通经络止痛、调节脏腑气血,直达病所缓解内脏绞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经穴/经脉-脏腑相关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1)穴位"活动论",2)一穴对多脏器作用的规律,3)多穴/多经对一脏的影响,4)内脏疾病在体表经穴/经脉的特异反应,5)穴位注射药物的疗效优于肌肉注射,6)针刺对内脏细胞已知的特定蛋白表达的影响,7)针刺对相关脏器全基因/全蛋白表达/磷酸化的影响,8)经穴与内脏相关联系的外周途径,9)经穴与内脏联系的中枢途径,10)国外相关研究的概况等10个方面回顾了近10年来经穴-脏腑相关研究的概况,并对该研究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思路做了初步的分析。利用系统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加强对该课题的研究,必将大大促进针灸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外背图诊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运用“以外测内”的方法诊断疾病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特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和体表是通过经络来相互联系的,所以经络是沟通人体表里上下联络脏腑组织和运行气血的一个循环体系。内脏的各种生理、病理变化,必  相似文献   

16.
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  相似文献   

17.
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注于体表的处所,也是针灸疗法施术的部位。俞穴即是穴位,俗称穴道。《内经》名俞(俞、输)穴或气穴。《针灸甲乙经》又叫孔穴。俞有输注的含义,穴有孔隙的意思。俞穴分布在经络的体表循行路线上,为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聚集、输注、出入的处所。它通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以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以接受各种刺激(如针刺、艾灸、按摩、角法、药敷等)以调整各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俞穴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俞穴是指“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主要是指十四经穴。狭义的俞穴是指分布在四肢的五脏五俞和六腑六俞、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俞"穴命名的源流反复推经求义,结合现代经络俞穴的研究成果,深入地阐述了"俞"有应答、对应之意,"俞"穴的实质可能是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在所对应的距离该脏腑、器官和组织最近的局部体表的对应点.据此提出所有穴位的本质,可能是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在所对应的距离该脏腑、器官和组织最近的局部体表的"投影"点区这一假说.并对经络腧穴的实质探讨和研究的现况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19.
根据神经节段支配理论探讨针灸取穴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沟通经穴与脏腑以及脏腑之间的联系中介,是针灸信息的传递系统。历来针灸治疗的取穴原则是以经络在体表循行路径为依据,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原则。近四十年来,针灸治疗、针刺麻醉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提供的资料表明,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在针刺调整作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证明,循经取穴并不是唯一的和普遍适用的取穴原则,在四肢的一些经穴能体现这一取穴原则。本文是以经典针灸文献记载的经穴主治为基础,结合神经节段支配理论,对针灸取穴的规律进行初步探讨。1…  相似文献   

20.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脉脏腑相关,又称体表内脏相关,是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一种双向联系,指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可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经络、穴位或躯体部位,表现出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它是脏腑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导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笔者就近5年"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的针灸临床运用的文献进行整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