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何胜利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76-187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按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经后方入路的45例作为A组,侧前方入路的47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2.2%,明显低于B组的9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B组为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两种手术入路均安全可靠,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共计48例胸腰段间盘突出症(T10-L2)手术病例,其中采用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33例,采用前外侧经腹膜后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15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Oswestrey评分问卷调查表评价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主观功能。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2个月,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个月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DI评分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外侧经椎间孔组并发症少于前外侧经腹膜后组;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椎体间融合率96%。结论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与前外侧经腹膜后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均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背景: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目前存在多种选择。一般认为与侧后方入路和侧方入路相比,侧前方入路可获得更加开阔的术野。然而侧前方入路对呼吸系统有一定影响,且不是脊柱外科医生最熟悉的入路。如果能从脊柱外科最常用的的后正中切口获得开阔的术野和操作空间,则比较理想。本研究的目的即是探讨后正中入路脊髓环形减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后正中入路脊髓环形减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51岁。单节段手术13例,双节段手术2例,共切除17个椎间盘,其中T10/11 2个,T11/12 4个,T12L1 5个,L1/2 6个。1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5月。通过手术时间、失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背痛及后凸矫正等指标评估该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同期因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行侧前方入路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83 min,失血量平均1067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4天。3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无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手术节段局部后凸矫正角度平均为4.8°。13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12例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与行侧前方入路手术的患者相比,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患者的比例更高,后凸矫正角度更大,围手术期并发症比例更低。 结论:后正中入路脊髓环形减压术用于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与侧前方入路的临床疗效具有可比性。对特定病例可以考虑选用。  相似文献   

4.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体会,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降低并发症。方法 对10例确诊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靠椎管造影或MRI检查,早期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临床表现差异大,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预后关键,手术尽可能取侧后方或侧前方胸膜外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术中脊髓造影辅助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腰4/5椎间盘髓核摘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腰4/5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n=18)组、B组(n=21)。A组在脊髓造影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B组不实施脊髓造影操作而其它方法同A组。记录两组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所需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发生率,脊髓造影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A、B两组患者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A组神经根损伤2例,无硬膜囊损伤发生;B组神经根损伤发生8例和硬膜囊损伤发生1例。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A组优良率为88.9%;B组优良率81.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脊髓造影辅助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是减少目标椎间盘的穿刺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经腹前入路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PLD)的技术及评价其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材料和方法 收集从2005年1月到2008年1月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行TPLD术的45例患者资料,其中7例合并L4-5椎间盘突出患者在TPLD术后即行后外侧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PPLD),疗效评价采用VAS评分及ODI指数,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 结果 平均住院天数6.50±0.85天,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在随访中改善(术前平均VA3评分7.24、ODI指数平均为61.18,术后平均VAS评分1.08、ODI指数平均为11.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术后第一天发生胰腺炎,予禁食、静脉营养、抗生素治疗7天后治愈,1例发生穿孔,予禁食、抗生素治疗5天后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经腹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行、疗效好、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于洋  段丽群  刘鹏飞  孔雷  黄炎 《安徽医学》2019,40(9):1026-1028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全内窥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临床资料,其中经椎间孔入路33例、椎板间隙入路30例。比较2种入路的临床疗效(JOA评分、Macnab标准)、复发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均获至少1年随访。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经椎间孔入路少(P <0. 05)。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 <0. 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按照Macnab评价标准,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各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术后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采用椎板间隙入路耗时短、出血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选用手术入路直接、脊髓干扰少、脊髓前方减压彻底,解除脊髓前动脉压迫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37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均经侧后方入路手术,直接摘除压迫脊髓前方的间盘组织、骨增生组织,如椎间盘不稳,应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所用病例经3个月至11年4个月随访,根据Otnni’s等分级方法评定,优15例,占40.5%;良17例,占45.9%;手术优良率达86.4%。结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复杂,侧后方入路手术是治疗本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与"BEIS入路"2种手术方式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纳入我科收治的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在脊柱内镜下行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98例患者,分别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及"BEIS入路"技术,随访12个月。结果:2组术后脊柱ODI评分及JOA评分及患者术后3、6、12个月腰椎最大前后屈伸、侧屈活动角,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2种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两者术后短期内对腰椎活动度影响无明显差异,术后腰椎活动度均能达到正常,但"BEIS入路"适应证更广。  相似文献   

10.
高速  周新  陆慧  袁婷  权正学 《重庆医学》2023,(3):403-408
目的 研究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骨科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UBED组(26例)和PEID组(30例)。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期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PEI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UB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 PEID组血清CK、CRP水平低于UB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2种入路脊柱内镜治疗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 方法 对55例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经椎间孔(A组)或经椎板间隙入路(B组)治疗的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并对2组术前术后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acnab's临床疗效等级评分进行比较;同时根据游离程度不同再将2组分为低度游离组(AL、BL)、高度游离组(AH、BH),并对各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患者31例(AL组16例,AH组15例),B组患者24例(BL组13例,BH组11例),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平均手术时间B组显著小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B组的平均改善率优于A组(P<0.05),低度游离组间(AL vs. BL)的VAS评分改善率及ODI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度游离组间(AH vs. B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H组优于AH组;2组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 2种入路脊柱内镜均可用于治疗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且安全有效,但对于高度向下游离的突出,经椎板间隙入路较经椎间孔入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评价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USS/R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8~2011年在该院经过CT、MRI诊断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低位胸椎组( T10-11~T12L1)17例,高位腰椎组(L1-2~L2-3)13例.30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侧前方入路,摘除胸腰段突出的椎间盘并进行椎管减压,椎间应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并用钉棒( USS/RSS)系统内固定.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能早期离床功能锻炼,疗效可靠,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结果表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系统(USS/R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可稳定脊柱,减压彻底,避免损伤脊髓,融合和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分别选取30例住院行显微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和传统手术(open lumbar discectomy,O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比较2种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后JOA、VAS和ODI改善率情况。结果 MSLD组及OL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2.8±0.8)cm和(5.5±1.8)cm,手术时间分别为(57.0±16.9)min和(72.0±30.5)min,出血量分别为(85.0±33.0)mL和(110.0±48.0)mL,住院天数分别为(10.2±2.5)d和(12.2±3.6)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随访时,MSLD组及OLD组的JOA改善率分别为85.3%±8.3%和84.9%±7.6%,VAS改善率分别为86.4%±1.9%和84.4%±2.1%,ODI改善率分别为81.5%±6.3%和80.8%±5.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视野清晰,可减少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手术刺激,安全、可靠性好,但熟练操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显微外科训练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靶点穿刺技术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的26例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背部和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等。随访时间≥ 1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39.269±10.35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731±2.127)kg/㎡,平均随访时间(18.192±2.669)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577±0.902)d,平均手术时间(72.521±15.2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13±3.004)ml。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磁共振成像证实游离脱出的髓核组织均已被摘除。1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复发,再次行椎板间入路摘除突出髓核,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LDH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ED)结合等离子刀髓核消融与小切口开放手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椎间盘镜下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手术28例(A组),后路小切口开放手术28例(B组),观察二组手术疗效.结果:按Nakai治愈标准评估手术疗效,二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间盘镜下等离子刀髓核消融组(A组)较小切口开放手术组(B组)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术后康复快.结论:椎间盘镜下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和疗效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糜大国  周斌  卢炜  黄维  蔡春岳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845-184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管前方和侧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南通市中医院和启东市中医院收治腰椎管狭窄患者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61~79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平均年龄(62.1±2.7)岁,平均病程(4.7±2.1)年;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63.7±3.2)岁,平均病程(5.1±2.6)年。观察组采用内镜下腰椎管前方和侧方减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腰痛、腿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管前方和侧方减压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明确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终板Modic改变的类型,分为Modic Ⅰ型改变组(A组,13例),Modic Ⅱ型改变组(B组,31例)和无Modic改变组(C组,45例)。分别记录各组术前、末次随访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并评估末次随访时的Macnab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2.23±4.55)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B、C组(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hs-CRP浓度无明显下降(P>0.05)。A、B组腰痛VAS评分高于C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仍高于B、C组。A、B组复发率高于C组(P<0.05),Macnab疗效不如C组(P<0.05),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时,Modic改变可能是术后遗留下腰痛及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4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年龄65~75岁,平均(69.5±3.5)岁,病程3d~5年,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45个月,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设计问卷随访,对临床效果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术式总体优良率92.5%。结论全椎板切除术为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彻底减压创造良好条件,无论是单节段或双节段病变,均能提高临床疗效。全椎板切除术是治疗单节段或双节段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