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能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初治接受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85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45例同步放化疗患者列入A组,40例序贯放化疗患者列入B组。A组采用放疗同步紫杉醇、顺铂化疗,B组采用单纯放疗,放疗结束后行紫杉醇、顺铂化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为三维适型放疗,剂量60Gy/30f。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和1、2年生存率。结果:8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随访率100%。A组与B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50.0%(P﹤0.05);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1.1%和30.0%(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2.2%和42.5%(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37.8%和17.5%(P﹤0.05)。A组≥Ⅲ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Ⅲ~Ⅳ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6.7%、11.1%和28.9%,B组分别为5.0%、10.0%和27.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可耐受。结论: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同步放化疗是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同步放化疗联合应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局部晚期NSCLC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二甲双胍与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观察对比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6个月与12个月时的生存率。结果近期疗效实验组(82.5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皮肤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5.00%、12.50%、7.50%、12.50%、2.50%,与对照组的30.00%、15.00%、10.00%、12.50%、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2个月时生存率(62.50%)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1例局部晚期NSCLC入组行同步放化疗.放疗范围为原发灶和阳性淋巴结区域,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或常规放疗,肿瘤剂量为65~70 Gy;化疗采用多西他赛+顺铂,4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有效者给予4个周期.结果 31例NSCLC中,CR 4例,PR 19例,SD 5例,PD 3例,有效率为74.2%.中位生存期16.5个月;1年生存率64.5%,2年生存率35.5%.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80例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明确诊断的ⅢA~ⅢB期NSCLC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成同步放化疗组及单纯放疗组,每组各40例,均予根治性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15 MVX线,2Gy/次,5次/周,DT 60~64 Gy,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同步放化疗组在放疗前每周日加用多西他赛40 mg,静脉滴注,共6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放疗后3个月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为80.0%(32/40),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的52.5%(21/40)(u=2.600,P< 0.01);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5/40)和12.5%(5/40)(u=2.583,P< 0.01);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5%(3/40)、22.5 %(9/40)和45.0%(18/40)、65.0%(2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879、1.798,均P<0.05).不良反应以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为常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加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联合热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束后2—3个月复查胸部CT评价临床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8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4,P=0.237)。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等,且多为Ⅰ~Ⅱ度,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配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8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同步放化疗+康莱特注射液)35例,同步放化疗中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DT60-66Gy/30-33f/6-7W。化疗采用EP方案,依托泊苷50mg/m2,1次/日,d1-5,d29-33;顺铂50mg/m2,1次/日,d1、8、29、36。同步放化疗同时联合康莱特注射液2周期,每周期为20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21天,休息7-10天进行第2周期。对照组33例只行同步放化疗,放化疗方式同治疗组。治疗完成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74.3%,完全缓解率(CR)22.9%;对照组总有效率51.5%,完全缓解率15.2%,两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生存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个月和13个月,1、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62.9%、34.3%;对照组分别为51.5%、27.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配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8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同步放化疗+康莱特注射液)35例,同步放化疗中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DT 60-66Cy/30-33f/6-7w.化疗采用EP方案,依托泊苷50mg/m2,1次/日,d1-5,d29-33;顺铂50mg/m2,1次/日,d1、8、29、36.同步放化疗同时联合康莱特注射液2周期,每周期为20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21天,休息7-10天进行第2周期.对照组33例只行同步放化疗,放化疗方式同治疗组.治疗完成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74.3%,完全缓解率(CR)22.9%;对照组总有效率51.5%,完全缓解率15.2%,两绀间总有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生存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个月和13个月,1、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62.9%、34.3%;对照组分别为51.5%、27.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主要足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射治疗对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91例,其中单纯放射治疗组52例,同步放化疗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适形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组患者在放疗开始后第一周末即开始多西他赛化疗,共2周期。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可以取得更高的完全缓解率(P=0.015),总有效率(CR+P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1、2、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步放化疗组Ⅲ~Ⅳ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而Ⅲ~Ⅳ级骨髓抑制及Ⅲ~Ⅳ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放疗组相比,同步放化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远期生存率,但不会明显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放疗与联合低剂量多西他赛周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与风险比较。方法:研究对象是选自2015年01月至2018年08月收治的非手术治疗的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低剂量多西他赛周疗同步放疗,32例)及对照组(单纯放疗,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6.2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发生率分别为68.75%、4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0%、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消化道反应(56.25% vs 31.25%)、放射性食管炎(31.25% vs 21.88%)、进食梗阻(12.50% vs 9.38%)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多西他赛周疗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单纯放疗,能够缓解病情,控制肿瘤进展,改善症状,而且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支持治疗对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反应、治疗耐受性和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经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 2002)且评分≥3分的98例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全程营养支持治疗+同步放化疗)46例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52例。记录放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并在放疗结束时对两组患者急性放射反应、治疗耐受性(放疗总疗程、放疗中断率、化疗完成次数)和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实验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仅13例曾经出现放疗中断;对照组52例中有45例曾经出现放疗中断,其中9例未能按计划完成放疗。实验组放疗中断率低于对照组(2826% vs. 8654%),实验组化疗完成次数多于对照组(496±021 vs. 431±073),实验组放疗总天数低于对照组(6313±647 vs.8523±1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放疗后ALB 、PA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急性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与发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明显高于对照组(9348% vs. 7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程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降低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患者急性放射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治疗耐受性和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 2008~2011年收治的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214例,其中单纯手术93例(单纯手术组),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121例(术后放化疗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5.37%和27.38%(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23%和31.65%(P<0.0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5%、23%和98%、74%、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7个月和64.6个月(P<0.05)。术后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以1~3级为主,3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和咳嗽,晚期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和吻合口狭窄。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安全、可行,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榄香烯同步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2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调强放疗+氟尿嘧啶+顺铂)和观察组(调强放疗+氟尿嘧啶+顺铂+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500 mg/d)。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外周血淋巴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记录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所有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71.74%)与观察组(82.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观察组(34.37±1.97)与对照组(31.35±2.39)相比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例观察组(0.98±0.18)与对照组(1.37±0.03)相比显著下调(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60.3±5.3)与对照组(57.2±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血液学毒性、皮肤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在消化道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榄香烯同步放化疗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调强放疗(IMRT)联合同步吉西他滨和卡铂方案(GC)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和拒绝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65例,其中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给予IMRT同步联合GC治疗者32例,单纯序贯放化疗组为33例给予IMRT后序贯GC治疗。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近期有效率、远期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均完成治疗,随访率100%,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75%,单纯序贯放化疗组为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年生存率相比较,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为68. 2% 、20. 5% ;单纯序贯放化疗组为 50. 1% 、11.3%;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明显优于单纯序贯放化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同步联合GC方案并序贯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与伊立替康联合5-FU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一线化疗失败行二线治疗的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二线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5-FU方案(FOLFIRI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总生存期(OS)和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67% vs 13.33%,χ2=1.67,P=0.20);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3% vs 36.67%,χ2=4.27,P=0.04);观察组中位OS和中位TTP较对照组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9个月 vs 7.5个月,χ2=4.461,P=0.012;5.0个月 vs  3.7个月,χ2=6.735,P=0.022);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较FOLFIRI方案可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更轻,可作为一线化疗失败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手术安全性的影响及近期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Ⅲ期胃癌患者138例,行新辅助化疗50例(观察组),直接手术治疗88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输血、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脏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0.0% vs 17.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出血量、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方案及周期等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无关(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6.9个月,对照组为30.9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手术根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0% vs 68.2%,P=0.042),术后12个月复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34.0% vs 52.3%,P=0.038)。结论 新辅助化疗不是影响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同时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术后近期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插植放射治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80例初治宫颈癌患者,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单纯治疗组,每组40例.单纯治疗组外照射采用6 MV?X加速器放疗同步顺铂化疗,后装治疗采用192Ir高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肠道支架植入术后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不能手术切除且伴肠梗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79例,根据其后续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肠道支架植入术,解除肠梗阻后,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恩度治疗,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两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肠道支架解除肠梗阻,并完成化疗计划。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15% vs 30.00%,χ2=2.921,P=0.087);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23% vs 50.00%,χ2=3.978,P=0.046)。两组患者化疗及肠道支架植入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P>0.05)。治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3个月(16个月 vs 13个月,P<0.05),中位总生存期延长6个月(25个月 vs 19个月,P<0.05)。结论  肠道支架植入术可有效解除结肠癌患者肠梗阻,后续卡培他滨联合恩度治疗的疗效优于卡培他滨单药治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行同步放化疗的103例老年中晚期(ⅡB~Ⅲ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高NLR组(NLR≥3.48)和低NLR组(NLR<3.48),比较两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高NLR组有效率明显低于低NLR组(57.69% vs 84.31%,χ2=8.840,P=0.004)。NLR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高NLR组中位OS低于低NLR组(24.0个月 vs 46.0个月,χ2=7.187,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3.48是影响老年中晚期宫颈癌鳞状细胞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7,95%CI:1.086~3.456,P=0.025)。结论 老年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NLR高同步放化疗疗效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25例(联合组)与非规则性肝切除23例(非规则组)治疗肝癌作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4 d AST的水平、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等,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联合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非规则组少[(120.16±15.45) min vs(130.26±8.48) min,t=2.77,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较非规则组少[(252.40±81.25) ml vs (493.44±100.96) ml,t=8.42,P<0.05];联合组术后1 d、4 d AST水平上升幅度较非规则组小[(1 d AST:(143.76±49.48)U/L vs (253.82±77.79) U/L,t=5.90,P<0.05;4 d AST:(79.36±24.51) U/L vs(129.57±45.66) U/L,t=4.80,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0%和8.7%(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12.00% vs 39.13%,P<0.05);术后1年复发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20.00% vs 47.83%,P<0.05);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0% vs 78.26%,P>0.05)。结论 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较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比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与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收集博茨瓦纳弗朗西斯敦市仰加奎医院肿瘤内科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共71例,其中HIV阳性37例,HIV阴性34例,给予CHOP方案一线化疗,对两组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与HIV阴性组相比,HIV阳性组B症状发生率高(56.8% vs. 29.4%; P=0.020),更容易出现胃肠道(37.8% vs. 14.7%; P=0.028)、肝(29.7% vs. 9.7%; P=0.027)、肺(27.0% vs. 9.7%; P=0.048)浸润。HIV阳性组与HIV阴性组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8.9%(7/37)与41.2%(14/34)(P=0.040);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8.6%(18/37)与70.6%(24/34)(P=0.060)。HIV阳性组化疗后出现贫血、白细胞下降及继发感染比例高于HIV阴性组(均P<0.05)。HIV阳性组中有24例在确诊淋巴瘤前已给予高效价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13例确诊后给予HARRT治疗,其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1.7%和61.5%(P=0.248)。CD4+细胞数>200/mm3和≤200/mm3患者,其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1.4%和34.8%(P=0.031)。结论 HIV阳性患者就诊时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结合HARRT治疗,CHOP方案可使HIV阳性患者达到类似于HIV阴性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但完全缓解率低。HIV阳性组患者HARRT起始治疗时间不影响近期疗效。CD4+细胞数低是近期疗效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