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采用4 5Ca跨膜内流测量技术确认复方丹参缓释片及其组分对电压依赖性钙通道(potentital depen-dent Ca2 channel,PDC)钙离子内流的拮抗作用,探讨其体外缓释作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 将缓释制剂释放度测定法与4 5Ca跨膜内流测量技术相结合,在规定的时间点取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样品测定。取Wistar大鼠胸主动脉,分成小段依次置于复合电解质溶液(PSS)、“4 5Ca- PSS 药”混合液、“4 5Ca- PSS高钾 药”混合液中,取出动脉环用冷EGTA洗涤,消化。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复方丹参缓释片、其组分及体外释放样品的放射性活度。结果 复方丹参缓释片、复方丹参片、丹参脂溶性部位、丹参水溶性部位、三七总皂苷、丹参酮 A、丹参素、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均有极显著的钙拮抗作用,冰片有显著的钙拮抗作用;复方丹参缓释片4 h开始有显著钙拮抗作用,6 h后有极显著钙拮抗作用,而自制复方丹参片1h即有显著钙拮抗作用,2 h后有极显著钙拮抗作用。结论 复方丹参缓释片为钙拮抗剂;丹参脂溶性部位、丹参水溶性部位、三七总皂苷为钙拮抗有效部位,丹参酮 A、丹参素、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和冰片为钙拮抗有效成分;与自制复方丹参片比较,复方丹参缓释片具有延缓起效作用,通过体外释放样品钙拮抗作用测定,可以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天然药物制剂的体外缓释作用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HPMC、PVPP等辅料制备复方丹参胃漂浮缓释片,并考查其体外释放度。方法:超临界萃取丹参的有效成分,湿法制粒压片制备复方丹参胃漂浮缓释片;以U5(53)均匀设计法考察十八醇、PVPP、MCC用量对主药漂浮性能和体外释放度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优化处方工艺。结果:复方丹参胃漂浮缓释片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作用。PVPP用量对主药漂浮性能和缓释作用影响最显著。结论:本方法制备的漂浮缓释片比普通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可压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进行释放介质指纹图谱分析,选择雷公藤内酯醇为参照峰,分别求出其他指纹峰与对照峰面积的线性相关方程,计算相对释放度及相似因子f2值。结果 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和胃漂浮缓释微丸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未能达到同步释放,而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达到了同步释放。结论 以指纹图谱特征峰为指标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雷公藤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及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评价一直是制约中药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难点问题与热点问题,为从整体角度对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评价,在回顾分析现有评价模式利弊的基础上,借鉴多元校正灰色分析计量原理,前瞻性地提出了基于“物质粗糙集”的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随方同步/异步释放行为评价模式,以合理评价制剂释放过程复方化学物质总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建立符合中药复方复杂特点的缓控释制剂释放行为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5.
    
邢蓉  杨永  陈根德  朱锦秀  桑冉  吴华璞 《安徽医学》2009,30(10):1171-1173
目的对研制的盐酸格拉司琼胃漂浮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盐酸格拉司琼释放度,进行释放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盐酸格拉司琼胃漂浮缓释片体外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结论该制剂有缓释作用,初步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的最佳制备工艺和结肠包衣工艺,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和评价.方法:以白头翁皂苷1B4和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的制剂处方和结肠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优选了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的制剂处方和结肠包衣处方,制剂处方中缓释材料(Eudragit RL/RS)用量为10%,包衣处方中结肠包衣材料(Eudragit S)用量为6.6%,包衣使片芯增重10%.体外释放评价结果表明:制剂在人工胃液中2h未释放,在人工小肠液中4h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小于5%,而在人工结肠液中1h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接近35%、2h均达到46%,在12 h小时内累积溶出率达90%以上,且能结肠定位缓速释放药物.结论:制备的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能较好地结肠定位缓速释药,达到了结肠定位和长效给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选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制备日服1次的硝苯地平缓释片。方法 建立24 h的释放度测定方法并进行硝苯地平缓释片的体外评价;应用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与市售参比制剂对比并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9±12.4)%;药物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与体内吸收百分数有较好的相关性,r=0.962 5。结论 本工艺制得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以达到缓释24 h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缓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体外模拟方法,根据马来酸噻吗洛尔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征,模拟其体内药物动力学,求算模拟血药浓度;并以模拟血药曲线的半峰宽与峰值的比值作为定量指标,评价缓释片的释放特性。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处方和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处方和工艺。统计结果及相关性分析表明,按最佳处方和工艺制备的马来酸噻吗洛尔缓释片的体内测定结果与模拟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均匀设计在马来酸噻吗洛尔缓释片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缓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体体外模拟方法。根据马来酸噻吗洛尔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征,模拟其体内药物动力学,求算模拟血药浓度;并以模拟血药曲线的半峰宽与峰值的比值作为定量指标,评价缓释片的释放特性。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处方和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处方和工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按最佳处方和工艺制备的马来酸噻吗洛缓释片的体内测定结果与模拟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确定盐酸尼卡地平缓释片的处方改进的可能性并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选用HPMC和泊洛沙姆作为缓释材料,采用试凑法(error and try)优选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释放度测定和体外释药拟合。结果:按最优处方制得的缓释片体外释放满足要求,释药行为符合1级动力学方程。结论:该缓释片处方设计合理,工艺重现性好,缓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含药血清钙拮抗作用为指标,研究复方丹参缓释片缓释作用.方法 以自制复方丹参片作对照,心肌缺血模型犬口服复方丹参缓释片后,在规定时间点取血清样品,用45Ca跨膜内流测量技术测定含药血清钙拮抗作用,考察含药血清的时间-钙拮抗作用规律.结果 复方丹参缓释片含药血清样品在2~10 h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钙拮抗作用,自制复方丹参片含药血清在1~4 h有显著或极显著钙拮抗作用.结论 复方丹参缓释片与自制复方丹参片相比,可延长钙拮抗作用持续的时间,具有缓释作用,含药血清钙拮抗作用测定方法可作为其缓释作用评价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孢地嗪(CDZ)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le.p)感染小鼠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硝基四氮唑蓝还原实验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释放活性氧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以及CDZ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CDZ处理加强了小鼠感染3h后的呼吸爆发,12h后降低其呼吸爆发强度,24h后几乎回落至感染前水平;CDZ对未感染小鼠的呼吸爆发无明显影响;CDZ处理可抑制小鼠感染Kle.p 3h后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结论:CDZ对Kle.p感染诱导的小鼠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有调节作用,并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乳酸左氧氟沙星胃漂浮缓释片,考察其漂浮性和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以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乳酸左氧氟沙星胃漂浮缓释片,分别考察处方中各辅料对制剂漂浮性和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 处方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promellose cellulose,HPMC)黏度规格、用量及十八醇、碳酸氢钠用量对制剂的漂浮性或体外释放行为均有影响,处方中HPMC K100M用量为l00mg/片、十八醇用量为40mg/片、碳酸氢钠用量为40mg/片时其漂浮性能和释放行为较好.结论 本制剂具有良好的胃漂浮和缓释效果,且工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复方丹参缓释胶囊在犬体内的药效动力学。方法 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以市售复方丹参片为参比制剂,对自制复方丹参缓释胶囊进行犬体内药效动力学研究。结果 犬单剂量口服给药后,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的效应峰值(Emax)为18.62%,效应达峰时间(tmax)为8 h,效应半衰期(t1/2)为2.40 h,平均效应滞留时间(MRT)为8.11 h;而市售复方丹参片的Emax为44.34%,tmax为3.5 h,t1/2为1.54 h,MRT为4.57 h。结论 与复方丹参片相比,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的药效更加温和而持久,达到了预期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萘普生钠缓释骨架片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进行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celluose,HPMC)为骨架材料的日服一次的萘普生钠缓释片的研究。方法 考察并比较自制与参比萘普生钠缓释骨架片在pH1.2盐酸液+0.05%吐温80、pH5.0磷酸盐缓冲液+0.05%吐温80、pH6.8磷酸盐缓冲液、pH7.4磷酸盐缓冲液及pH梯度介质中的释放行为。观察骨架材料HPMC的黏度和用量与制剂在pH梯度释放介质中释药速率间的关系,并考察制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结果 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自制制剂缓释效果良好,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相似度高,在各种释放介质中f2均远大于50。家兔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制萘普生钠缓释骨架片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简要探究丹参药效部位提取及其缓释制剂中释药模式。方法:实验一:从提取溶剂、特定溶剂系统、温度三个角度分析丹参药效部位提取效用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实验二,参照《中国药典》方法考察丹参缓释制剂中释药模式。结果:最佳的综合提取工艺为加入丹参材料14倍量提取溶剂1、加入特定溶剂系统浓度1,80℃下回流提取150min,此时丹参酮ⅡA提取均值为2.764mg/g、丹酚酸B均值为75.23mg/g,转移率分别为91.49%、95.04%;峰面积(A)为坐标、浓度线性关系为A=11.642-6.083,r=0.9999(丹酚酸B范围9.6~96μg/ml)精密度实验RSD为1.33%,稳定实验48h内,峰面积RSD最高值仅为1.84%,重复性实验验峰面积RSD2.5%,加样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9.55±0.31)%,模拟介质结果分析,至第12h,复方丹参缓释片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大肠液介质体外释放度释放度均在97%以上。结论:丹参药效部位提取工艺影响因素较多,应重点关溶剂系统设计,复方丹参缓释制剂释放持续时间在48h左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中药口服渗透泵制剂相关的文献,发现在中药单一成分、有效部位和复方等方面均有研究报道,内容主要是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度评价,也有制剂缓释作用综合评价方法和体外释放机制的探索,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随着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深入,渗透泵制剂技术的发展,中药口服渗透泵制剂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热应激反应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人中性粒细胞分成3份,1份作为对照组,其余2份应用热休克或氯化镉诱导热应激反应后与培养液共同孵育,并分别作为热休克组、氯化镉组。各组(n=18)于热应激反应诱导后0、2、3、4、6h分别测定中性粒细胞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NADPH氧化酶活性及呼吸爆发功能。结果:热休克与氯化镉均可诱导热应激反应,细胞内HSP70表达增加;热应激反应抑制中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并降低其呼吸爆发功能。结论:热应激反应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减少O2^-释放,提示热应激反应可能参与机体的抗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复方丹参缓释片中冰片的稳定性,改善其体外释放度,对冰片进行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气质联用法和正交试验,以冰片与β-环糊精的比例、包合时间、静置时间和干燥方法为因素,以冰片的包合率、包合物收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冰片包合工艺技术参数,考察冰片包合前后的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佳工艺参数:冰片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6,包合时间为0.5 h,静置时间为1.5 h,常压50℃干燥;所制得的冰片包合率为96.16%,包合物收率为98.95%。结论该包合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包合率与包合物收率高,适用于研制复方丹参缓释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格列齐特凝胶骨架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方法以HPMC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制备格列齐特缓释片,考察了缓释片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并与参比制剂(法国施维雅公司的Diamicron MR)进行比较。结果格列齐特缓释片的释放受HPMC规格、HPMC用量、附加剂等的影响,释放曲线经f_2(相似因子)判断,与参比制剂相似。结论所制备的制剂处方合理,工艺可行,体外释放行为与Diamicron MR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