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肩关节不稳定通常是指盂肱关节的失稳和半脱位。肩关节后方不稳定(Posteriorshoulderinstability ,PSI)相对较少见,因此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它通常表现为复发性肩关节后方半脱位,而急性肩关节后脱位不常见[1 ] 。1 维持肩关节后方稳定的解剖结构1 1 肩关节静力性稳定结构包括:关节囊、盂唇、盂肱韧带、喙肱韧带。在肩关节的旋转中,关节囊的长度、紧张性经历了周期性的变化。关节囊韧带的交替紧张、松弛,导致了“分配负荷效应”(Load -sharigeffect) ,从而满足肩关节运…  相似文献   

2.
肩袖及肩关节囊的神经组织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正常肩袖及肩关节囊神经力学感受器分布特点的研究,阐明维持肩关节稳定的解剖结构的神经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改良银染法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借助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6例意外死亡尸体标本的完整肩袖及关节囊中神经感觉小体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光镜下在肩袖三层中以及在肩关节囊上可清楚地辨别Pacini小体、Ruffini小体和Golgi腱器官三种力学感受器的形态。这些感受器主要集中分布在肩胛下肌、冈上肌和前方关节囊,以Pacini和Ruffini小体多见。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计算结果显示神经末梢分布在组织的表层,但更多的各类粗细神经纤维分布在组织的深层。肩胛下肌、冈上肌和前方关节囊中的神经末梢数量多且直径较粗,而后方关节囊和冈下肌,小圆肌中的神经末梢数量少且直径较细。结论在肩关节囊和肩袖组织中富含三种神经感觉小体,主要集中分布在肩关节前方关节囊、肩胛下肌和冈上肌,且神经纤维较粗。这种分布特征表明神经分布的解剖学特征是保证肩关节正常活动和受外力作用时能够瞬间产生保护性反射而不致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关节镜下表现与MR关节造影(MRA)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诊断为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27例(27肩),均在术前接受MRA检查,然后都在关节镜下进行检查和治疗。所有的MRA影像、关节镜下表现均记录在光盘内。结果 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MRA影像表现分为三型:Ⅰ型为后侧关节囊轻度分离,没有移位,伴盂唇损伤;Ⅱ型为不完全撕裂,囊性变;Ⅲ型为完全撕裂,关节囊袋明显增大,轮廓丧失。将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关节镜下表现分为四型:Ⅰ型为关节盂缘不完全撕裂;Ⅱ型为边缘型裂纹;Ⅲ型为侵蚀状磨损;Ⅳ型为瓣状撕裂。MRA影像表现和关节镜下表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MRI影像的Ⅰ型与关节镜下表现的Ⅰ型对应,MRA的Ⅱ型与关节镜的Ⅱ型对应,MRA的Ⅲ型与关节镜Ⅲ型和Ⅳ型对应。结论 通过对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关节镜下表现与MRA影像的对比分析,有利于提高对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影像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关节镜下表现与MR关节造影 (MRA)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诊断为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 2 7例 (2 7肩 ) ,均在术前接受MRA检查 ,然后都在关节镜下进行检查和治疗。所有的MRA影像、关节镜下表现均记录在光盘内。结果 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MRA影像表现分为三型 :Ⅰ型为后侧关节囊轻度分离 ,没有移位 ,伴盂唇损伤 ;Ⅱ型为不完全撕裂 ,囊性变 ;Ⅲ型为完全撕裂 ,关节囊袋明显增大 ,轮廓丧失。将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关节镜下表现分为四型 :Ⅰ型为关节盂缘不完全撕裂 ;Ⅱ型为边缘型裂纹 ;Ⅲ型为侵蚀状磨损 ;Ⅳ型为瓣状撕裂。MRA影像表现和关节镜下表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MRI影像的Ⅰ型与关节镜下表现的Ⅰ型对应 ,MRA的Ⅱ型与关节镜的Ⅱ型对应 ,MRA的Ⅲ型与关节镜Ⅲ型和Ⅳ型对应。结论 通过对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关节镜下表现与MRA影像的对比分析 ,有利于提高对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影像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肩袖损伤     
肩袖又名旋转袖,是由岗上肌、岗下肌、小园肌和肩胛下肌四个短肌组成,跨越肩关节上方,其腱性部分相互融合,并与关节囊紧密连接,沿解剖颈上2/3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与小结节。于止点部位腱性部分与关节软骨连接。肩袖深面为关节囊,浅面为肩峰下滑囊,实际上关节囊之滑膜形成肩袖“衬里”(图1)。肩袖的止点呈扁平状,又可分为三个区域,即岗上肌区域、岗下肌与肩胛下肌区域。在20~30岁以后肩  相似文献   

6.
肩胛骨为近似三角形的不规则扁骨,位于胸廓上方两侧偏后,在肩关节活动中起重要作用.首先它为上肢活动提供肌肉止点,如前方的肩胛下肌、后方的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均起自肩胛骨,共同组成肩袖,是维持肩关节动态稳定、完成肩关节活动的最重要结构;其次,肩胛骨在斜方肌、大小菱形肌、背阔肌以及前锯肌等共同作用下,经过肩胛胸壁关节,完成肩胛骨的前伸、回缩以及向上旋转和向下旋转的运动;在肩关节上举过程中,肩胛盂关节面同时向上方旋转,为完成上举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平台,协助肩关节完成上举运动(图1)[1].  相似文献   

7.
宋庆法  崔国庆 《中国骨伤》2021,34(6):489-492
正肩关节是体内最不稳定及最常脱位的关节,肩关节前向不稳是指肩关节前方不稳定引起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一般是由外伤引起。肩关节前向不稳发生的机制是外伤发生脱位后,肱骨头与前下方关节盂撞击导致前下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损伤(Bankart损伤),甚至关节盂骨缺损(骨性Bankart损伤)。  相似文献   

8.
肩关节后方不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肩关节不稳定通常是指盂肱关节的失稳和半脱位。肩关节后方不稳定(Pos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PSI)相对较少见,因此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它通常表现为复发性肩关节后方半脱位,而急性肩关节后脱位不常见。  相似文献   

9.
反复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笔者2007年6月收治1例该病患者,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诊疗认识,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11岁,因既往3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右肩关节脱位入院.脱位时肩关节无疼痛,但患肢可正常持重.症状体征:右肩关节无明显肿胀,右肩关节前方、侧方压痛阴性,后侧压痛阳性,右肩关节周围扣击痛阴性.右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可自主后脱位.辅助检查:右肩关节穿胸位X线片及三维CT未见明显异常.MRI示:右肩关节囊周围局部软组织信号改变,关节囊松弛,考虑韧带或关节囊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髋关节后方关节囊重建方法对于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 703例THA术按照有无进行髋关节后方关节囊修复重建分组进行统计分析。A组:398例,不修复后方关节囊;B组:179例,将后方关节囊和短外旋肌群缝合至短外旋肌在股骨大转子附着处;C组:126例,将后方关节囊和短外旋肌群经骨道缝合至股骨大转子上。结果 A组、B组和C组术后脱位率分别为7.04%、3.35%和0。C组的术后脱位率低于B组(P0.05),而B组的术后脱位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两种后方关节囊修复方法均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而经骨道缝合的方法能更可靠地恢复髋关节后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作者提出一个由发生率、病因、移位方向和不稳定程度四个要素组成的肩关节不稳定分类方法,有益于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有其解剖学基础。盂肱关节活动度大而稳定性差,是人体中最容易发生脱位的关节。Turkel等实验研究发现,随上臂位置的改变,承担阻止盂肱关节前脱位的解剖结构有所不同。上臂外展0°位时,肩胛下肌最大限度地稳定盂肱关节;上臂外展45°位时,肩胛下肌、中盂肱韧带和下盂肱韧带的前上部纤维稳定盂肱关节;上臂外展90°位时,下盂肱韧带阻止盂肱关节脱位。实际上,即使前方所有结构均被切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肩关节包括盂肱关节(第一肩关节)、肩峰下关节(第二肩关节)、肩胛胸壁间连结、喙锁间连结、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六个部分复合体,前三者是肩关节复合体的主要运动部分,后三者属于微动部分。狭义的肩关节是指盂肱关节,它是由肩盂与肱骨头组成杵臼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盂肱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周围软组织结构,包括关节囊、旋袖、肩峰下一三角肌下滑囊;关节囊在下部,它对关节有重要的稳定和压缩作用,保证关节面的紧密相帖及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肩袖主要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绝大多数肩袖撕裂发生在后方,现在一般研究都认为撕裂发生在冈上肌腱,而作者认为撕裂应发生在冈下肌腱和关节囊之间。在经过解剖与组织学研究后,可发现冈下肌腱前缘比冈下肌腱后缘有明显增厚,冈下肌腱前缘一直延弧形至结节间沟的位置,去掉冈上肌与冈下肌的肌肉成分,可发现冈下肌纤维素由后往前绕至前方。与过去研究相比,冈下肌的附着范围明显更大,且在临床病例中也符合冈下肌腱撕裂的特点,所以可发现大部分肩袖撕裂主要累及冈下肌腱。而且研究表明,撕裂并不是发生在冈下肌腱之内,且因为关节囊与肩袖的止点是一种互补关系,可发现撕裂层面应该存在于冈下肌腱与关节囊之间,其浅层主要是冈下肌腱,深层主要是关节囊。肩袖撕裂的修复,对于深层与浅层的缝合,可两层一起缝合或分层缝合,更建议分层缝合恢复解剖结构。应先修复深层(牵拉方向从内往外),再修复浅层(牵拉方向从后往前),修复后两层的力学方向应是交叉的,但修复过程中,并不需要做深层与肩胛盂之间的松解,避免损伤关节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闭孔外肌及其覆盖区髋关节囊的解剖特点,探讨髋关节屈曲内旋下闭孔外肌对髋关节的稳定作用.方法 取10具20侧甲醛液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左侧10髋解剖出闭孔外肌,屈曲内旋时触摸体会股骨头对闭孔外肌的膨顶;裸露闭孔外肌区的髋关节,分别测量髋关节屈曲30°、60°、90°和各屈曲角度加内旋15°时股骨头软骨面超出髋臼唇的距离;右侧10髋解剖出髋关节囊,测量后方关节囊各部厚度,观察坐股韧带走行.结果 闭孔外肌是紧贴髋关节囊后下部的唯一肌肉,在髋屈曲内旋时股骨头膨顶闭孔外肌;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大,膨顶程度(后脱位倾向)也加大,同一屈曲角度下内旋比不内旋膨顶程度大.髋后方关节囊的厚度具有不均一性,较薄弱的两部处在闭孔外肌区,坐股韧带主干未经过闭孔外肌区,闭孔外肌区是髋后方关节囊的相对薄弱区.结论 闭孔外肌是髋关节囊后下部唯一的动力抵挡,易诱发后脱位的髋屈曲内旋体位下,抵挡股骨头脱位的主要有闭孔外肌和此肌覆盖区的关节囊,但此区关节囊相对薄弱,因此在全髋置换后应对闭孔外肌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原则.方法:52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肩X线片,气、碘双重造影CT提供的信息,确定创伤性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断;根据病程,盂唇损伤、关节囊撕裂、松弛程度,选择治疗方法:1.病程在3个月以内,关节囊无或者轻度撕裂,采用康复治疗.2.病程3个月以上,或康复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或关节囊明显撕裂,采用前关节囊修复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21个月,康复治疗组3例剧烈活动后肩部不适,2例后伸受限20°,4例无效改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1例后伸活动受限20°,其余病例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的诊断应结合病史、症状、体征、气碘双重造影CT全面分析.康复治疗适用于病程短,关节囊完整的患者.前关节囊修复成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传统的肩胛下肌腱移位重叠术完善.  相似文献   

16.
肩关节不稳定临床常见,肩关节前方软组织损伤如Bankart损伤、HAGL损伤、肩袖损伤、GAGL损伤等是引起肩关节不稳的常见原因。Bankart损伤是创伤性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常见损伤,其损伤机制为肩关节过度外展时关节盂受到轴向压力而无外旋,包括纤维Bankart损伤和骨性Bankart损伤。影响其修复效果的因素包括肩关节盂缺损的大小、有无Hill-Sachs损伤、有无肩关节囊松弛、盂肱下韧带有无牵拉以及术中修复损伤时使用锚钉的数量。ALPSA损伤是指肩关节盂唇关节囊骨膜袖状撕脱损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注意与Bankart损伤进行鉴别。HAGL损伤指肩关节囊从肱骨侧撕裂,其损伤机制为肩关节过度外展、外旋。盂肱下韧带是肩关节外展90°外旋时的主要前方稳定结构,其前部起点为2点到4点,后部起点为7点到9点。该结构在肱骨侧的止点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围领型,其止点均至于关节面边缘;一种是V型,其前后束止于关节面边缘。有研究表明,盂肱下韧带可能撕裂的3个位置分别是肩胛盂起点(40%)、体部(35%)、肱骨侧止点(25%)。Wolf前瞻性观察了64例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患者,发现Bankart损伤47例(73.5%)、关节囊松弛11例(17.2%)、HAGL损伤6例(9.3%)。导致创伤性肩关节不稳软组织损伤的类型多样,根据其损伤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不同类型的损伤术后复发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骨阻滞联合关节囊紧缩成形术治疗肩关节后不稳定,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创伤性肩关节后不稳定患者采用气碘双重造影检查,明确导致肩关节后不稳定的病理因素,针对其骨和软组织结构异常,采用骨阻滞联合关节囊紧缩成形术治疗。结果气碘双重造影检查显示患肩有关节盂后缘骨性破坏、关节囊松弛和盂唇撕裂表现。采用骨阻滞联合关节囊紧缩成形术治疗后,在随访5—38个月(平均19个月)期间无一例患者诉肩关节不稳定症状。结论包括骨和软组织异常在内的多种病理因素可导致肩关节后不稳定。正确的手术治疗需纠正患者存在的病理变化,而不是对所有患者实施一种“标准”的术式。对于存在多种病理因素的肩关节后不稳定患者宜采用联合手术的方法,以纠正其各种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运用冈下肌腱固定到Hill-Sachs缺损处治疗伴有对吻性Hill-Sachs缺损的肩关节不稳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对15例伴有对吻性Hill-Sachs缺损的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35.2岁.在盂唇前方置入骨锚修复前关节囊,同时在Hill-Sachs缺损处另外置入2枚骨锚将冈下肌腱固定在缺损处.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7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按照Rowe标准评定:优12例,良3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肩关节的再次脱位.结论 用2个附加的骨锚将冈下肌腱固定到Hill-Sachs缺损的骨床上是治疗伴有对吻性Hill-Sachs缺损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垂直褥式缝合修复Bankart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ng KL  Chen GX  Guo L  Gong JC  Zhou BH  Yang HF  Gu LC  Li HZ  Yang L  Xu JZ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379-1381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垂直褥式缝合修复Bankart损伤技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垂直褥式缝合修复Bankart损伤技术操作步骤:于肩胛盂缘3点和5点钟位置分别植入2枚带线锚钉,分别在盂唇2点、4点和6点位置将盂唇韧带复合体进行垂直褥式缝合,并将其前下方关节囊向上转移。2004年4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9例盂肱关节前向不稳定患者均无严重的肩胛盂骨性缺损,手术时平均年龄28岁(21—46岁)。采用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进行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6—26个月)。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术前(40±16)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51min(40—75min)。术后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上升至(92±19)分(75—94分)。随访期间无复发,也未发生并发症,0°外展时外旋平均减少5°,90°外展时外旋平均减少3°。结论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垂直褥式缝合修复Bankart损伤治疗盂肱关节前下不稳定手术技术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近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48-2150
[目的]观察经小切口改良Bristow手术联合锚钉修复前关节囊-盂唇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下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2014年4月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下脱位13例。取喙突下约5 cm纵行切口,暴露喙突并予以截骨,在肩胛下肌上缘将喙突骨块连带联合腱用1枚空心钉固定于肩胛颈上下中线稍下方距关节骨性盂缘0.5cm处。另外加用2枚铆钉固定在肩胛盂前方,行前方关节囊-盂唇的修补。术后采用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9~48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5 min(50~75 min),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再脱位,末次随访时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平均91.5分,结果全为优。[结论]小切口改良Bristow手术联合锚钉修复关节囊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