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通过体表劲动脉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38例被检查者均为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将颈动脉超声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根据CAG和IVUS计算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成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变化,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1例)及冠心病组(63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1支、2支、3支病变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亦增加,亚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1.4%,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疑诊为冠心病患者179例,将其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心病组126例和非冠心病组53例,2组患者均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其颈动脉各项参数.结果 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rouse积分、等级积分及斑块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逐渐增加,且狭窄程度在≥70%者的各项参数明显高于狭窄<50%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判断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0支病变组),单只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只病变组。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注意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颈动脉IMT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IMT值及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硬化积分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颈部动脉血管的IMT及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横截面积(IMCSA)的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28例接受动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智能跟踪血管影像分析系统测量颈动脉IMT及IMCSA,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程度冠脉病变与颈动脉IMT、IMCSA的关系.结果非冠心病者45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39例,多支病变组44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两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均较对照组增厚(P〈0.05),颈动脉IMCSA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并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IMT明显增加,IMCSA明显增大,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IMT及IMCSA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计算机智能跟踪血管影像分析系统测量准确,使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60岁住院患者,分两组:冠心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一周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别比较两组间、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间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超声表现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疑诊冠心病患者83例,行颈动脉高频彩超探查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冠心病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其冠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大于颈动脉正常组,特别是颈动脉弥漫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较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弥漫性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初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0 5例行冠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成四组 :正常、单支病变、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 ,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 ,其最大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亦随之增加 ,经统计分析 (P <0 .0 1,P <0 .0 5 )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颈动脉超声检测可用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及间接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判断颈动脉斑块类型,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结果:两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支数越多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越高;且斑块多为软斑块、含有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实时三维超声对软斑和混合斑检出率在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可以预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明显的相关性。对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及斑块表面溃疡检出率方面实时三维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三维超声对颈动脉斑块表面有无溃疡检测优于二维超声。结论:颈动脉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可间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效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68例拟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已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90例,与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冠心病单支病变组颈动脉IMT为(1.09±0.19) mm,斑块检出率74.1%;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为(1.42±0.18) mm,斑块检出率77.5%;对照组颈动脉IMT为(0.78±0.22) mm,斑块检出率21.7%.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密切,通过对颈动脉IMT检测,可以间接了解冠心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膜(IMT)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4日至2016年10月24日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医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冠心病分为观察组(冠心病患者43例)、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43例)。采用双侧颈动脉超声对两组观察对象进行检查,分析其颈动脉病变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rouse积分为(3.65±0.88)分、等级积分为(2.24±0.56)分、斑块数为(1.38±0.38)个,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血管狭窄程度<50%、狭窄<70%且≥50%、狭窄≥70%之间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严重度Crouse积分与冠脉病变Gem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心病及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上,可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预测冠心病及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 血清浓度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110例因胸闷、痛而疑是冠心病的入院患者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院第2日进行hs-CRP血清浓度检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评估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hs-CRP浓度、颈动脉斑块IMT,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指标检测值的大小与冠脉狭窄程度均成正相关(r均>0.6,P<0.05).如将Crouse积分≥10.7作为标准,则其灵敏度为78.5%,阳性预测值89.9%,Crouse积分<10.7的特异度79.0%,阴性预测值58.0%.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MT,Crouse积分联合血清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一项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共收集患者24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依据将所有的患者分组,其中冠心病组176例,非冠心病组70例;将冠心病组患者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69例,双支病变组56例,三支病变组51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三组间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具有较高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具有较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5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常规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即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结果冠脉狭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内膜病变率和粥样斑块性质与未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P<0.01)。经相关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检出率和病变性质均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10 ~ 2014-01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脉斑块狭窄,分为轻、中、重度组;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各组间IMT以及斑块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颈动脉IMT值得检查以及斑块率可以预测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对54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指数与CHD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与CHD患病率及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并比较他们的危险因素。结果 CHD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均较非CHD组显著增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HD患病率及冠脉Gensini积分也显著增加(P〈0.01),而CHD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危险因素基本相似。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HD有显著相关性,两者有相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赐祥  廖桂英 《广东医学》2008,29(3):470-47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49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正常组,再跟据冠状动脉病变把冠心病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比较各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IMT,评价颈动脉斑块的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以及分析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和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和冠心病3个亚组的斑块检出率和IMT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高;颈动脉斑块的超声检查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2.04%,特异度为76.32%,阳性预测值为94.41%,阴性预测值为32.95%,总的预测符合率为72.69%;斑块Crouse积分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可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是预测冠心病更为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冠脉CT血管成像(CCTA)与血管超声分析2型糖尿病(T_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颈动脉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126例CH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T_2DM分成单纯CHD组(n=58)与T_2DM合并CHD组(n=68),所有患者均CCT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两组冠脉病变及颈动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CTA显示,与单纯CHD组相比,T_2DM合并CHD组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比例均明显较高(P0.05);T_2DM合并CHD组主要为非钙化斑块(35.06%)及混合斑块(38.51%),单纯CHD组主要为钙化斑块(67.07%),两组斑块类型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超声斑块数、CIMT、Crouse及Gensini积分均逐渐增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超声斑块数、CIMT及Crouse积分均呈正相关(r=0.323、0.362、0.369,P0.05)。结论 T_2DM合并CHD患者的颈动脉血管超声指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其冠脉斑块类型主要为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