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创伤或疾病所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最严重的伤残之一,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造成患者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其中,SCI后排尿功能障碍可引起尿路感染、尿潴留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据国内外有关脊髓损伤12~15年随访研究的报道,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43%-75%)。对我国唐山大地震截瘫患者15年后死亡原因的调查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2.
高位脊髓损伤后早期心血管病理生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常发生心血管功能紊乱,特别是高位SCI(T6以上),发生率更高、出现更早、程度更重,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1]。同时,血液动力学失稳还会使脊髓血流量和脊髓动脉灌注压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损伤患者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使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失去高级中枢(大脑、脊髓)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性器官功能紊乱,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器官(膀胱尿道、直肠肛门和性)功能障碍最为常见。1 历史回顾 脊髓损伤是人类最严重的灾难性损伤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而且影响患者工作单位、生活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在人类的医学史上,脊髓损伤一致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毫无希望的疾病。古希腊医学鼻  相似文献   

4.
自制膀胱控制器对截瘫犬排便功能的重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Cl)病情稳定后,排尿和排便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我们自制的膀胱控制器经实验证实能很好地重建截瘫犬的排尿功能^[1]。我们又通过观察电刺激下截瘫犬的排便以及直肠压力检测的结果评价自制膀胱控制器重建截瘫犬排便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地震后脊髓损伤患者直肠功能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0例地震后脊髓损伤(SCI)患者进行直肠功能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及直肠功能训练。结果3例大便失禁患者康复训练后大便次数减至每天1~2次;17例便秘患者中,10例每1~2天排成形软便1次,5例可通过按摩等方法每日排便,2例仍需每日借助栓剂排便。提出对SCI患者进行系统的直肠功能康复护理,能有效地恢复直肠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对20例地震后脊髓损伤(SCI)患者进行直肠功能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及直肠功能训练。结果3例大便失禁患者康复训练后大便次数减至每天1~2次;17例便秘患者中,10例每1~2天排成形软便1次,5例可通过按摩等方法每日排便,2例仍需每日借助栓剂排便。提出对SCI患者进行系统的直肠功能康复护理,能有效地恢复直肠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嗅鞘细胞移植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治疗脊髓损伤(SCI)的方法,多数报道认为这与嗅鞘细胞诱导轴束生长有关。为了解嗅鞘细胞移植对SCI后脊髓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SCI的机制,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病人循证护理探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对65例脊髓损伤(SCI)病人确定脊髓损伤后康复的护理问题,进行检索相关文献,对查出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 选出最佳论据,指导护理实践.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SCI病人正常排尿、排便及生活自理者分别为45例、61例和36例,无1例发生肺部感染.提示对SCI病人应用循证护理,可改善病情,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后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常见并发症[1~3]。流行病学资料表明57.1%的SCI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hypotension,OH)[1],急性SCI患者有73.6%在运动疗法中出现OH[4];48%~90%的SCI患者合并交感神经反射异常(autonomicdysreflexia,AD)[5];而严重四肢瘫患者都有持续性心动过缓,其中68%合并低血压。这些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直接影响SCI患者的早期康复。目前关于SCI后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系统了解SCI后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有助于SCI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有效防…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道菌移位在创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脊髓损伤患者是否发生肠道细菌移位 ,对治疗脊髓损伤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肠动力紊乱和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机理、脊髓损伤后的肠道病理生理改变以及机体免疫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的脊髓损害,临床表现为损伤节段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具有极高的致残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以及社会活动。我国2018年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CI,tSCI)发病率为50.484人次/100万人,已高于欧洲地区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美国2017年国家脊髓损伤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约有30万SCI患者,每位患者的终身医疗费用在(111~473)万美元之间。SCI按照时间和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在SCI急性期,由于出血、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的破坏和胶质细胞激活,大量免疫细胞迅速浸润并分泌细胞因子,脊髓组织表现为血管损伤、离子失衡、兴奋毒性、自由基产生、钙内流增加、脂质过氧化、炎症、水肿和坏死等一系列脊髓微环境失衡的特征。中性粒细胞是急性期最早进入损伤部位的循环免疫细胞,对SCI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损伤部位释放各种毒性介质,杀死微生物、清除受损组织,同时介导其对周围细胞的二次伤害;另一方面,其部分代谢产物可降低炎症水平,对SCI的恢复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充分了解中性粒细胞的特性及其在SCI中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SCI的病理生理机制,还可为临床治疗SCI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普遍得到共识。据统计,脊髓损伤患者82%为男性,大部分在30岁左右,正处于性活跃期。ED的发生严重的影响患者和配偶的生活质量,因此,SCI性ED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对男性勃起的神经支配、SCI性ED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作了综合慨述,并对病因治疗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SCI)后排尿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问题,是脊髓损伤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药物、导尿术和生物反馈训练等治疗方法效果都不理想。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控制排尿。  相似文献   

14.
巩腾  冯世庆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715-1718
高速高能量创伤所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对脊髓损伤治疗的深入研究,脊髓再生与基因组织工程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通过体外构建组织细胞并利用基因技术对其进行多种改造,使其适应生物体内营养环境及生物力学因素刺激,并使置人体与受体组织界面发生良好的重塑性,促进宿主受损脊髓再生。现对SCI基因组织工程治疗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神经假体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脊髓再生与修复技术有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还不可能完全恢复。因此,辅助技术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iury,SCI)后的功能康复中仍将起重要作用。SCI因损坏了脊髓传导束(尤其皮质脊髓束),使大脑和损伤平面以下仍存活的脊髓神经细胞失去联系。因而失去了大脑的意识支配,不能进行意愿性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6.
内皮素和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CI)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医学难题,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按病理演变过程划分,SCI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的理论很多,如缺血缺氧机制、兴奋性氨基酸(EAA)毒性、钙超载、细胞因子及凋亡学说等。多数学者认为SCI后脊髓血流的改变是引起脊髓坏死和神经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1、2]。内皮素(ET)是目前已知缩血管作用最强的细胞因子,参与调节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有关ET和SCI关系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就ET在SCI中的作用及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ET的结构、分布及其受体1.1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脊髓损伤(SCI)脊髓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Bcl-6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SCI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脊髓组织中PCNA和Bcl-6的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神经细胞形态正常;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中PCNA和Bcl-6均阴性。损伤组组织出血、水肿、空泡变、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神经元减少;PCNA和Bcl-6强阳性表达于神经元细胞中,坏死灶内弥漫性强阳性表达。0.1MPa HBO组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似于损伤组;而0.25MPa HBO组则组织水肿消失,出血、空泡变性减轻,神经细胞形态恢复,结构排列相对完整;PCNA和Bcl-6阳性表达于神经元细胞中,但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单纯损伤组。结论 HBO治疗后脊髓组织的细胞由趋于凋亡向修复转变。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呼吸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伤段脊髓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每组又分为处理后6、12、24h三时相组,每组8只,采用Allen's打击法造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在各时相提取伤段脊髓线粒体,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根据线粒体呼吸耗氧量换算出R3、R4、RCR、P/O比值。[结果]SCI组脊髓组织线粒体体积增大,嵴稍肿胀,嵴内腔扩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膜结构不清、嵴紊乱,部分神经细胞内的高尔基器、内质网稍肿大。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可见部分线粒体嵴断裂溶解、膜破裂和线粒体数量减少等。SCI组在伤后6、12h和24h R3、RCR和P/O显著低于对照组,R4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伤段脊髓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脊髓损伤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分布及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不同时间脊髓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及其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分布、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变化及iNOS特异性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大鼠后肢功能的影响。方法:Allen′s模型致伤后,分别于损伤后1、2、3、5、7d取伤段脊髓,作蛋白质印迹分析。在SCI后3d,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顺序标记方法分析iNOS在脊髓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中的表达与分布。应用比色法测定SCI后血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观察腹腔注射20mg/kg、200mg/kg AG后SCI大鼠后肢功能的变化。结果:SCI后1d可见iNOS表达,3d达高峰,7d明显降低。在SCI后,神经元、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均可iNOS表达,其中以神经元表达为主。SCI后血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于伤后1h和3-7d时出现两个高峰。损伤后腹腔注射20mg/kg、200mg/kg AG均能显著抑制血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升高,同时大鼠后肢功能显著恢复。结论:SCI后脊髓内iNOS表达增高,并分布在以神经元为主的多种细胞中。iNOS产生的NO加重了继发性脊髓损伤,对iNOS的抑制可能有助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伤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随着对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基础研究的深入,药物治疗SCI已越来越被外科医师所重视。其中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SCIe的应用较为广泛。美国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组织第二次多中心临床研究认为MP确实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国内已经有部分医院开始应用大剂量MP治疗急性脊髓伤。本文旨就MP治疗SCI的机制作一综术。众所周知,SCI除包括致伤因素直接造成原发性损伤(primaryinury)外,更重要的是损伤后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所造成的继发性损伤(secondaryinjury)。后者是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