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族医学认为,药物有四禀性(冷、热、干、湿),四等级,十二气味,十二大功效和药物配伍中的“七情”(性亲、性飞、性走、性润、性烈、性贪、性暴)等功效;均与“三子”、“四元”以及药物产地有相应的关系(见表1)。这与中医药学的四气、五味与归经同中有异,异中...  相似文献   

2.
气,在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概括气认为:(1)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2)气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3)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的基本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2)温熙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音乐电针疗法将音乐声波转化为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感官和经穴,是音乐疗法与针刺疗法的有形结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抑郁症治疗效果良好,但目前作用机制尚未明晰。根据抑郁症发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兴奋性氨基酸假说”“细胞因子假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神经内分泌假说”“神经肽Y假说”,众多学者分别从上调海马区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额叶、海马、下丘脑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达水平;下调海马区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水平等角度揭示音乐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现将音乐电针治疗抑郁症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未来音乐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研究李建生教授 “ 气阴两补 ” 治疗肺纤维化临床效果。 方法: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并确诊为肺纤维化的患者 84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平喘、解痉、 支气管扩张、化痰及吸氧等,观察组采用 “ 气阴两补 ” 方法治疗,主要为补气与滋阴并用;两组患者均治疗 7 周,观察治 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观察组的白介素 –6(IL–6)、白介素 –12(IL–12)、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 “ 气阴两补 ” 治疗肺纤维化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因 子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技术》2014,(9):F0004-F0004
本项目首席科学家匡海学教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药性(气)味科学内涵的新假说,即“中药同时具有性(气)与味,性(气)与味是中药同时兼具的两种特性。药味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相关。药性(气)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以主要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为特征、均可影响药物疗效发挥或与副作用发生有关的一类生物学效应。促进机体能量、物质代谢的中药具有热(或温)性,抑制机体能量、  相似文献   

6.
气功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兼有养生与治疗两种作用,尤其是被广泛运用于养生活动中,因此在一些古代文献中,又被直接称为“养生之道”。气功之“气”,是我国古典哲学概念,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中医学认为,“神是性兮气是命”(《类经》),神与气的有机整合即是“性命”,人的整个生命运动就是由神与气构成的。“生命在于运动”,其本质是指气的运行,而气的有序运行又必须由神来统御。神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是中医心理养生的关键所在。气功养生的过程就是在神的主导下,神与气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从本质上讲,气功养生是典型的中医心理学养生法。  相似文献   

7.
“和营”治法是骨折中期治疗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营气学说的挖掘,来探讨“和营”治法的内涵。通过对《黄帝内经》中相关条文的复习和挖掘,对营气、营血和营阴进行概念梳理后确立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物质特点和属性归类。(1)“营”是精微物质的本体,具有滋养的特性,而“气”是外在作用的表现。(2)“营”的物质属性是具有濡养、滋润功能的精微物质;营气与血遵循一定规律环绕并行于经脉之中;在经脉运行时发挥化生血液、助推血行和约束血不妄行的功能。(3)卫气者属阳,性走散质浊,循行脉外;营气者属阴,性内守沉净质清,循行脉内。营卫的功用上又兼有“浊阴”和“清阳”的物质特点。“和营”是骨折中期承上启下的重要治疗方法,骨折中期主要病机是“营血失和、筋骨不续”,“和营”治法可使残留瘀血得祛,经脉损伤修复,营气不随意溢于脉外,在行血中稳定化生血液发挥滋养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管子》一书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一元论”思想,吸收庄子“道”“气”一体思想,提出了“道-气”一元论宇宙观,即《管子》“气一元论”;进而分气为“精”(清气)与“形”(浊气)。“道-气一元论”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有着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天地生人,以成其形”思想的影响,对阴阳理论的影响,对精、气、神理论的影响,以及对形神一体观的影响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浅述中药药性“香”及香药的临床应用吴文博,陈建铭,崔素林,李大庆(石家庄市中医院050051)聂家驹指导1药性"香"的概念,功能香,是嗅觉可以感知的一种药性。归纳其有如下之功:(1)气香人脾,悦脾,醒脾;(2)气香能开胃,行胃气;(3)气香透心;(4...  相似文献   

10.
有毒中药浅谈李杰兴和县中医院(013650)张拴珍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古今医家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不同的。古代医家认为:凡药皆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将所有的药物统称为“毒药”。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又张...  相似文献   

11.
周至 《河南中医》2002,22(6):11-12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享年101岁,其著作《千金要言》记载的养生之道可资后人借鉴。主要为7个方面:(1)良好的习性以养生;(2)调神迎气以养生;(3)居家有戒以养生;(4)每日按摩以养生;(5)调气导引以养生;(6)服食补药以养生;(7)房中补益以养生。  相似文献   

12.
探讨脾肾阳(气)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及其与中医“痰浊”、“瘀血”的关系,实验用化瘀解毒汤对31例脾肾阳( 气)虚型CRF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血脂系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肾功能等进行测定,以期寻找中医治疗CRF更有效的途径与方法。结果表明,脾肾阳(气)虚型CRF患脂质代谢紊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异常;甘油三酯(TG)、氧化低密蛋脂度白(ox-LDL)均显著升高(P<0.01);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比值(Apo-A/Apo-B)明显降低(P<0.01);脾肾阳(气)虚型CRF患者不同病期脂质代谢紊乱有差异;肾功能衰竭期TG、ox-LDL显著高于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P<0.01);脾肾阳(气)虚型CRF患者兼痰浊与非兼有痰浊组、兼瘀血与非兼有瘀血组脂质代谢紊乱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兼痰浊组与兼瘀血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脾肾阳(气)虚型CRF患者经中药方化瘀解毒汤治疗后较治疗前:TG、TC、LDL、ox-LDL、Apo-B、SCr显著性降低(P<0.01);Apo-A/Apo-B及CCr显著性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3.
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临床辨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代谢综合征病因责之于年老体弱、肾精亏虚,缺乏运动、饮食不节,忧思郁怒、情志失调,肥胖之质、禀赋薄弱;病理机制乃肝肾阴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老年代谢综合征临诊时多表现为机体某一方面或心脑靶器官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分如下证型治疗:(1)阴虚血瘀证(“靶器官损害”为主);(2)湿浊瘀滞证(“以高尿酸血症,肾功不全“为主);(3)痰浊内阻证(“高脂血痘、肥胖”为主);(4)气阴两虚证(“糖尿病、微量蛋白尿”为主)。(5)肝阳上亢证(“高血压”为主)。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严重时可加重CRF进程,导致肾功能恶化、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故改善CRF微炎症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虚气留滞”是CRF微炎症状态的基本病机,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以不同的形式影响CRF的形成与转归。中医药以其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优势,在改善微炎症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笔者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基于“虚气留滞”理论,从微炎症状态与CRF的关系、中医对CRF微炎症状态的认识及其中药防治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提出脾肾衰微(虚气)为CRF微炎症状态发病之本,瘀浊毒邪(留滞)为其发病之标,虚气与留滞相互胶着,互为因果,呈螺旋式发展,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中药多具有补益脾肾、袪瘀泄浊之功效,通过下调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微炎症指标,从根本上祛除或因脾肾虚衰衍生的病理废物,减轻微炎症状态,以恢复机体阴阳平衡而达到祛邪外出、保护肾功能的目的,可为临床治疗CRF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气主口句之,血主濡之”辨析刘昭纯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主题词《难经》中医名词校勘“气主口句之,血主濡之”一语,是《难经·二十二难)论述“是动”“所生病”与气血先后病的关系时提出来的,旨在说明气主动,血主静;气性刚,血性柔的生理特性。然而,在...  相似文献   

16.
王晓敏 《河北中医》2002,24(12):887-88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血小板因子(VWF)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照组选择正常人33例,糖尿病组31例(中医辨证为肺胃燥热型、气阴两虚型、瘀血内阻型)。2组患者均以静脉全血,测定^125ⅠTXB2、^125Ⅰ6-酮-PGF1α、VWF及PLT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血浆TXB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6-酮-PGF1α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VWF及PLT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糖尿病组瘀血内阻型与肺胃燥热型和气阴两虚型比较,TXB2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01),6-酮-PGF1α、VWF水平差异显著(P<0.01);PLT水平高于正常组、肺胃燥热型及气阴两虎型组(P<0.05);肺胃燥热型及气阴两虎型组间TXB2、6-酮-PGF1α、VWF值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TXB2升高,TXB2/6-酮-PGF1α的平衡失调参与和促进了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是血瘀证病理改变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内经》以来,历代在对有关喘证病机、证治的认识过程中,促进了“肾主纳气”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肾主纳气”的形成发展脉络可分为4个阶段:(1)先秦秦汉时期——提出“喘出于肾”,并创用补肾法治喘;(2)宋金元时期——以 “肾虚不能收气归元”阐释喘证病机,并提出“肾纳气”说;(3)明清时期——确立喘证以肺实肾虚为纲的证治体系;(4)近代——阐发喘证肾虚冲气上逆之病机。“肾主纳气”理论的确立是历代医家治喘经验的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中医内科常见病类概况(4)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绝(脱)病类《说文》:“绝,断丝也。”故“绝”有断绝、死亡、衰败等义。绝(脱)病类,系指脏气衰竭,精气、阴血、真阳等消耗殆尽的一类危重病变。其中绝,竭也,衰而竭也,主指脏气衰竭;脱,亡也...  相似文献   

19.
析“平不入性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析“平不入性说”孙启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镇板桥街21号(启东226241)自《神农本草经》序例首先提出“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以来,药性的四气分类法至今已沿用了二千年。四气,后世又称四性,始于宋代之寇宗,在“寒、热、温、凉”四气或四性之外,本还有平性...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既是一门基础医学又是一门临床学科,其“水气病”理疗至今仍指导着肾脏病的临床实践。文章分析了张仲景对于“水气病”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6点:(1)对于水肿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内容丰富;(2)辨证证型与临床特点紧密联系;(3)注重临床病变的轻重缓急;(4)治则治法临床疗效显著;(5)具体证治分析详尽;(6)预后分析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