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报道应用定制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疗效。方法16例取出人工髋关节假体彻底清创后,放置形状及大小与髋臼及股骨髓腔大小相匹配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定期复查C反应蛋白和血沉,待结果正常后二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充填后,患者伤口均愈合,1~2周后可扶双拐不负重活动,术后无一例发生骨水泥临时假体断裂及脱位,双下肢长度基本对称,二期翻修时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均可顺利取出。术后人工关节无一例感染复发、松动及下沉,Harris评分平均81分。结论定制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对感染的人工髋关节进行二期翻修,方法可靠,术后复发率低,能有效地克服髋周软组织挛缩,最大限度地保留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4例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不同治疗方法的结果并提出治疗策略。方法自2001至2007年,笔者共治疗了膝关节人工关节术后感染的患者24例24膝。治疗方法包括:清创保留假体8例,一期翻修手术2例,二期翻修手术10例,植入带抗生素骨水泥间隔17例,采用长期抗生素治疗6例,关节融合术2例,截肢术1例。结果保留假体控制感染为3例,行翻修术后未出现感染复发10例,取出假体单纯使用带骨水泥可活动间隔物控制感染未行翻修者5例。最终行膝关节融合术2例,最终行截肢术1例。带窦道生存抗生素抑制治疗3例。结论分类指导感染的治疗,重要的特征是感染发生的时间。早期感染和血源性感染,有保留假体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延迟感染的治疗原则是必须去除假体。抗生素的应用主要作为抑制治疗和辅助治疗,可活动抗生素间隔物和二期翻修术仍是膝关节假体感染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杰  王迪凡  王志义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1):815-816,87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再手术的时机和方法的选择。方法自1992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共收治1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7例髋关节置换,3例膝关节置换;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43~74岁,平均64.25岁。术后感染发生在3个月内者4例,1年内者3例,2年以上者3例。3例行清创、置管持续冲洗,静点或口服抗生素,其中1例行假体取出,关节旷置。1例因术中冰冻切片白细胞计数少于5个/高倍视野而行一期关节翻修。6例二期关节翻修。结果随访0.5~18年,平均随访9.25年。8例患者无感染复发迹象,感染治愈率80%。这其中6例疼痛消失,能独立行走,关节功能满意;1例术后形成无痛性假关节,可行走;1例因患者拒绝行翻修术,故行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取出截肢术。2例患者感染反复发作,口服及静点抗生素暂时控制感染。结论预防感染重于治疗。一旦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应尽早将假体取出。术中病理切片检查对诊断感染和决定手术方式有指导意义。二期行翻修术感染治愈率更高,假体置入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初次置换中约1%[1]感染后常常要取出假体,放入临时抗生素骨水泥假体,使用长期的抗生素等感染控制后再行Ⅱ期翻修手术,这对患者心理和经济造成极大的负担[2]。如若能够对感染进行及时的诊断,在感染的早期还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5.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于机体全身和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感染。在此过程中,细菌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抵抗力是三个最重要的因素,而细菌粘附是决定性起始步骤。Ⅱ期翻修术治疗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法,即第一期对感染彻底清创,取出人工关节假体、骨水泥等异物,间隔一定时间后,第二期再植新假体。其主要优点在于感染清除率高,如在翻修间隔期使用暂时性关节替代系统如PROSTALAC等,再植新假体后关节功能可较好地保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合适的方式给药是Ⅱ期翻修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局部抗生素缓释系统的应用可显提高感染清除率。但是,Ⅱ期翻修术治疗的时机即间隔期的长短尚无一致意见,原因在于缺乏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根本在于尚未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1月,采用TSEA治疗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培养检查,一期清创假体取出滴注2例,清创后假体取出加PR-40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6例;二期翻修采用非骨水泥假体3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混合髋2例;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评分评估。结果 4例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为混合感染,1例细菌培养阴性。一期处理后所有伤口均愈合,一、二期平均间隔5.5个月。术后平均3年4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1.1分提高至62.9分。结论 TSEA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中碘氟浸泡髓腔和抗菌素骨水泥旷置是主要手段。骨水泥复合万古霉素对耐受甲氧西林金黄色球菌人工关节感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 68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发生术后感染 10例 ,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4例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6例 ,全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同时采用抗生素连续灌注。结果 病程在 2周内的 4例用此方法全部保留假体成功 ,其余 6例病程都在 4周以上 ,保留假体失败。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严重并发症 ,本方法是一种保留假体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工关节手术治疗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近年发展尤其迅速,全世界每年可达100~200万例,仅美国每年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就达70万之多。然而人工关节术后近期的感染和后期的关节松动,仍然是关节外科中两个有待解决的难题。人工关节术后一旦感染,很难单纯依靠使用抗生素奏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人工关节假体表面形成的细菌生物膜(bacterialbiofilms,BBF)是重要原因。本文就人工关节感染及其与细菌生物膜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伟  刘军  周胜虎  李生贵  乔永杰  刘建  甄平 《中国骨伤》2018,31(10):971-975
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围术期贫血是造成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通过影响细胞机制及自身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影响。既往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后贫血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对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前贫血的相关性探讨较少。术前贫血可使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减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源性感染增加,术后康复时间延长,进而诱发假体周围感染。故对于术前合并贫血的患者,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外,术前应补充铁剂、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积极纠正贫血、治疗影响血红蛋白生成的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状况、对符合输血指征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输血治疗,从而更好地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减少二次或多次翻修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总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对19例20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经6个月至2年随访,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假体断裂,术后3个月17例恢复正常行走;仅有1例发生假体松动下沉和1例发生肢体肿胀。近期效果良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32例国产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国产人工髋关节翻修原因。方法:回顾总结32例人工髋关节翻修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翻修原因。结果:32例中术前诊断松动16例,脱位4例,深部感染2例,白磨通3例,断柄2例,髋周及股部疼痛4例,股骨柄穿通皮质1例。26例取出假体顺利,6部部分骨长入珍珠面而取出假体困难。25例作全髋置换翻修,4例臼怀松动或位置不良致脱位仅翻修髋臼,1例股骨柄穿通皮质更换双动头,2例因深部感染严重而作单纯假体取出、清创术。全组病例经6个月-5年随访,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术后平均81分,平均增加38分。结论:目前翻修病例仍以国产人工关节为主。翻修原因主要是:人工关节质量因素和手术技术因素。造成假体过早松动或种种其它并发症,最终失败。提示国产人工关节质量需改进,需相应配套器械,手术操作技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用人工骨和人工关节置换进行四肢肿瘤保肢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骨肿瘤用人工骨和人工关节修复骨缺损并重建关节。结合术前、术后系统化疗为69例患者进行保肢治疗。本组年龄19~56岁。其中骨肉瘤28例,骨巨细胞瘤28例,其他13例。骨瘤段切除最短者10crn,最长者22cm。其中有21例带人工胫骨的人工全膝置换采用腓肠肌瓣翻转术式以覆盖人工假体和重建髌韧带的附着。结果 本组随访最长者达19年,最短者为2年。1例人工半骨盆置换术后1年因肺转移死亡。28例骨肉瘤患者,术后随访已死亡15例,3年以上无瘤生存率为46.4%,接近国际水平。4例术后发生晚期人工膝关节深部感染,经取出假体、控制感染,最后植骨融合关节,患者仍保了肢体。结论 在系统的术前、术后化疗的辅助下,对四肢骨肉瘤采用手术切除瘤段 假体置换进行保肢治疗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于潜在恶性的骨巨细胞瘤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6例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别采用敞开换药、病灶清除一期闭合伤口、灌洗引流、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其中21例取出内固定物改外固定,10例保留原内固定物,5例二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经13~71个月随访,骨折愈合34例,部分愈合1例,不愈合1例;1例出现窦道,2例感染复发.结论 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后果严重,应及时诊治,采用多种方法积极治疗,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温哥华总医院的Duncan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了PROSTALAC方法,即使用含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假体对人工关节术后感染进行二期翻修。手术的第一步是取出关节内所有假体,对感染的关节进行一期彻底清创,然后将含有抗生素的骨水泥植入关节间隙,使之成为一种临时性的功能性假体;第二步是等待感染控制后,二期手术取出PROSTALAC,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手术环境手术技巧的改进,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以及对高危易患人群围手术期的合理有效处理等因素,假体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已下降至1%以下。但人工关节假体置换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常常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甚至导致病人残疾、死亡,是一种灾难性的并发症。本文探讨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并对其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由贝纳柯克斯体导致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关节疼痛并窦道形成,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确诊为贝纳柯克斯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采用二期翻修手术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通过文献复习, 共检索出贝纳柯克斯体感染患者9例, 其中髋关节6例、膝关节3例, 4例有明确的病原微生物接触史, 仅1例影像学上出现假体松动, 贝纳柯克斯体IgG抗体阳性7例, 基因检测阳性7例, 8例病原学检查阴性、1例未做培养。所有患者均采用多西环素联合羟氯喹治疗。1例无Q热病症状者, 治疗后血清学指标转阴;1例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者治疗后症状缓解, 血清学抗体指标和核医学结果转阴;另7例患者经二期翻修手术后治愈。贝纳柯克斯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例罕见且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诊断主要依靠基因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治疗以足量、长程使用敏感抗生素联合二期翻修手术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隆乳术后填充物取出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隆乳术后填充物取出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89年开展隆乳术以来收治的隆乳术后填充物取出12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硅凝胶假体及盐水袋隆乳术后取出的主要原因为包膜挛缩、渗漏及破裂;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原因主要为硬结及疼痛不适;脂肪注射隆乳术后取出原因为感染液化。结论:高质量的硅凝胶假体隆乳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术式,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取出干净,并可更换新假体;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一旦发生问题不能彻底取出;脂肪注射隆乳术后效果不够稳定,易发生感染液化或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 ,以避免或减少翻修术的发生。方法 总结本院 1991~ 2 0 0 0年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病例 ,从翻修术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结果  10年间我院施行翻修术 98例。翻修术的原因以髋臼磨损为主 ,占 45 .92 %。其他依次为假体松动、感染、脱位、假体位置不良、柄远端股骨骨折和人工髋关节强直等 ,非假体松动原因而行翻修术 79例 ,占翻修病例总数的 80 .5 8%。 2次及以上翻修术的主要原因是习惯性脱位和感染。翻修术方式主要采用生物学固定。合并髋臼骨缺损 2 9例 ,股骨侧骨缺损 2 5例 ,自体或异体骨植骨修复骨缺损 2 5例。平均随访 63 .9个月 ,Harris评分翻修术后优良率 82 .2 8%。结论 翻修术的主要原因是髋臼磨损 ,多次翻修术的原因主要是假体习惯性脱位和感染。翻修术应以生物学固定为主。为避免或减少翻修术的发生和次数 ,在行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时 ,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规范手术操作 ,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7):1592-159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中国各大医院开展的也越来越多。而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早期诊断是影响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尚无独立的、可靠的血清学诊断指标。本文筛选了近年来提出的用于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临床诊断的一些血清学检测指标,并予以综述。合理的运用这些指标,将为临床骨科医师对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占位器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2008年5月共11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取出假体并清创后,用混有抗生素粉剂的骨水泥自制成临时假体(抗生素占位器)治疗感染。备行二期翻修术。[结果]所有病例伤口均在2周后愈合,感染无复发。3~6个月后均顺利进行了二期翻修术。[结论]应用抗生素占位器在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感染,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可靠,复发率低,能有效防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及挛缩,为二期翻修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