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后的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后的心理状况 ,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 将 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观察组 4 0例患者及对照组 3 8例患者进行评定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论透析组还是非透析组均以躯体化因子分最高 ,其次为其他 (饮食、睡眠问题 )、抑郁、焦虑。两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其他因子之间 ,总分及总均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许多心理问题 ,为此应兼顾患者的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 ,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法:对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分,并予比较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其他因子以及总分值之间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为此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兼顾患者躯体和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试,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所有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其中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偏执和人际关系尤为显著.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严重而广泛的心理问题,医务工作者应注意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必要时联合精神科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与透析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90项症状校核量表(SCL-90)、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60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简称"悲观绝望期")与透析后(简称"蜜月期")进行各独立测试、分析。结果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悲观绝望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等因子分值均高于"蜜月期"。结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问题,且于透析前心理问题较严重,更需心理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为期12周,每周1次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两组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12周后接受SCL-90量表的评定。结果:研究组SCL-90量表各因子中除强迫因子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的其他因子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较12周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经过12周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干预,研究组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6.918,-4.033,-5.307,-3.484,-2.242,-2.686,P<0.05或P<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原因,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首都机场医院等两所二级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收集资料。结果评估的6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存在问题主要为抑郁、躯体化症状、焦虑等,其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组(P〈0.05),其中抑郁和躯体化等最明显,其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组(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疾病的不可治愈性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不适或痛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明确影响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赵歆晖  朱爱国 《现代医学》2012,40(5):507-511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CL-90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34例维持性血透病人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结果:维持性血透患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其它(睡眠、饮食)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160例(68.38%)发生抑郁的患者年龄、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5),而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症组(P<0.05);47例(20.9%)发生焦虑的患者Kt/V明显低于无焦虑状态组(P<0.05),而Scr、BUN、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焦虑状态的患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足够重视,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袁宇红  赵秋艳  杨蔚  陈林  李超  李海燕 《西部医学》2012,24(5):1006-100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采取的措施。方法纳入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评测。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SCL-90总分及包括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在内的分因子与国内常模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年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常并存心理问题,年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予恰当的心理护理与关怀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的透析方式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8名,腹膜透析患者115名,同时选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40名做为对照,此组患者均未接受任何透析治疗。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为测量工具。测量患者在开始行透析治疗后,对照组为最近1个月时间内,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变化及人格结构改变等方面的情况。结果:维持性透析患者在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睡眠、饮食等方面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在人格量表中E和N量表的分值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偏高。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化的得分最高。躯体化和N量表的得分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组患者之间不同。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在开始规律透析治疗后仍存在着躯体和精神方面的问题,两种透析方式间存在少量差别,所以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除了要充分透析,还要注意改善和治疗患者精神方面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亲属焦虑,抑郁的特点及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应用zung焦虑的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和抑郁状态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取护理干预纠正其负面影响.结果 80例家属中焦虑发生率为52.67%,抑郁发生率为48.33%,相关性分析显示与照顾者受教育程度,透析时间,透析费用支付能力,患者的健康状况等有关.结论 血液透析病人亲属大部分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以纠正其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8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4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20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MH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骼肌减少症(以下简称肌少症)、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现状,探讨患者肌少症与其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的关系。方法 根据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制订的诊断标准将2017年12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01例MHD患者分为肌少症组(51例)和无肌少症组(5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人体成分测量,用SF-36简明健康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进行焦虑和抑郁情况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MHD患者肌少症与其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Charlson合并症指数、握力、行走速度、体细胞质量、细胞外水分率(ECF/TB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清除指数(Kt/V)、焦虑、抑郁、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和精神健康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年收入、透析龄、原发病、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骼肌质量、婚姻状况、合并症是伴肌少症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均<0.05),而骨骼肌质量、BMI、年收入是伴肌少症MH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MHD患者中肌少症发病率较高。肌少症与较差的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症状之间有相关性,突出了早期发现并重视肌少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抑郁、焦虑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探索焦虑、抑郁的MHD病人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健康调查量表,对MHD病人的抑郁、焦虑、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202例MHD病人抑郁患病率为41.1%,焦虑患病率35.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 45岁、未婚/离异、饮酒是MHD病人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饮酒及子女个数少是MHD病人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5)。MHD抑郁及焦虑病人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无抑郁及焦虑病人(P < 0.05~P < 0.01)。结论MHD病人抑郁、焦虑患病率高,受多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社会支持利用度偏低,生活质量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前期综合征的心理症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女学生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抽取112例16岁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为病例组,以同年龄、同年级84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选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中的10个因子,进行t检验。并以量表的标准常模为常模组,与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经前期综合征的心理症状。结果 经前期综合征的躯体化、人际敏感、优郁、焦虑的情况比对照组为高。但不表现强迫症状和精神症状。结论 16岁女学生得经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通过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诊断和鉴别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可能性.方法 对首诊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各组间评分的差异.结果 焦虑组除了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明显低于抑郁组[躯体化(2.12±0.28)分,(2.24±0.82)分;强迫(2.21±0.84)分,(2.64±0.81)分;人际关系敏感(1.78±0.72)分,(2.28±0.81)分;抑郁(2.13,±0.82)分,(2.83±0.87)分;焦虑(2.26±0.85)分,(2.62±0.84)分;敌对(1.90±0.78)分,(2.26±0.82)分;恐怖(1.67±0.71)分,(2.01±0.76)分;偏执(1.68±0.78)分,(1.99±0.79)分;精神病性(1.88±0.71)分,(2.19±0.77)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焦虑组与抑郁组焦/抑郁比值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根据焦焦虑/抑郁比值大于1或小于1再分组,比较SCL-90评分情况:焦虑组中比值大于1组SCL-90中除了抑郁分较比值小于1组明显升高以外(P=0.01),其余各因子分结果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郁组比值大于1组中躯体化、焦虑分较比值小于1组明显升高(P<0.01),而人际敏感、抑郁分较比值小于1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焦虑等症状严重程度较焦虑症患者重,仅凭症状的绝对严重程度无法区别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相对严重程度(焦虑/抑郁比值)可以作为诊断和鉴别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抽取安徽省50所高校92名学报编辑,采用90项症状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2名高校学报编辑SCL-90总分为(132.71±25.90)分,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评分分别为1.47±0.38、1.71±0.48、1.51±0.42、1.50±0.38、1.43±0.36、1.42±0.37、1.22±0.27、1.49±0.39、1.40±0.27分.本次调查中有16人SCL-90总分≥160分,心理健康问题阳性率17.4%.学报编辑存在强迫症状问题的检出率(30.4%)最高.学报编辑SCL-90总分与全国成人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子中躯体化和精神病性评分高于常模(P <0.05和P<0.01),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低于常模(P<0.01),其他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常模相似,但在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上均高于常模,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上低于常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及正常人情感进行全面评估,以了解患者情感状况。方法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4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41例门诊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共89例均进行SAS、SDS及SCL-90量表测量,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肾功能不全患者情感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CL-90量表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恐怖、偏执项目评分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全身并发症(OR=1.304)、神经系统病变(OR=1.023)、心功能衰竭(OR=3.290)及恐惧(OR=1.224)为影响患者情感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自身需要长期接受治疗且病情反复而造成的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与正常人群相比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疏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就诊且住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学历、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同时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按照评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COPD合并焦虑抑郁组(A组)及不合并焦虑抑郁组(B组)。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A组和B组分别为57和63例,焦虑抑郁发生率为47.5%。A组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B组;两组在教育程度、病情轻重、吸烟、独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比例、来源及是否有独立收入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体重指数、吸烟是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分别使COPD患者发生焦虑抑郁风险升高1.434、1.735和6.644倍(P?<0.05);教育程度高及病情轻为保护因素,分别使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风险降低0.027和0.140倍(P?<0.05)。结论 COPD合并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病程长、体重指数高及吸烟是合并焦虑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教育程度高及病情轻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缺损行皮瓣移植修复术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48例面部皮肤缺损行皮瓣移植修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手术前及手术后4周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的SCL-90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面部皮肤缺损行皮瓣移植修复术患者术前存在较多的心理症状,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杨华  裴静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066-206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用丁螺环酮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酞普兰合用丁螺环酮)和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两周,治疗组HAMD、HAM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起效快.治疗4、6、8周末,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