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短发夹RNA(shRNA)对裸鼠人脑胶质瘤中hTERT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影响肿瘤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为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探讨新的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皮下接种模型。将成功造模的36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hTERT shRNA组肿瘤体内原位注射hTERT质粒shRNA(pshRNA)20μg+脂质体60μl+PBS;PBS组肿瘤体内原位注射PBS 150μl;空质粒组肿瘤体内原位注射空质粒20μg+脂质体60μl+PBS。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流式细胞仪测凋亡率。结果成功建立稳定的裸鼠U251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治疗5周后hTERT shRNA组肿瘤体积较PBS组和空质粒组明显缩小,抑瘤率为58.2%;病理学检查hTERT shRNA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瘤细胞散在稀疏,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Western blot示hTERT shRNA组hTERT蛋白表达受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hTERT shRNA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PBS组和空质粒组(P〈0.01)。结论hTERT shRNA可在裸鼠移植瘤体内有效发挥作用,抑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在体内表达,从而能有效抑制裸鼠胶质瘤增殖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研究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靶向性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肝癌稞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肿瘤对照组、纯自杀基因组、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组3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于瘤体内分别直接注射纯自杀基因、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同时于裸鼠腹腔内注射GCV,观察不同时段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做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原位凋亡。同时,用RT-PCR检测肿瘤鼠心,肝,肾的自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裸鼠皮下成瘤率100%;研究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组的肿瘤体积、血清AFP含量、肿瘤MVD和VEGF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纯自杀基因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都明显高于后两组(P〈0.05),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RT—PCR测示肿瘤鼠心,肝,肾未见自杀基因表达,而肿瘤细胞则出现自杀基因表达。结论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对肿瘤治疗具有靶向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肝脏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生物制剂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叶酸受体为靶向的脂质体包裹MYCN基因小干扰性RNA在神经母细胞瘤裸鼠骨髓、骨转移模型中的靶向性及治疗作用。方法 16只成功建立神经母细胞瘤骨髓、骨转移模型的裸鼠,将其随机分为靶向性研究组(4只)和疗效性研究组(12只)。靶向性研究组裸鼠静脉给予CY3荧光标记叶酸脂质体包裹的MYCN siRNA,荧光显微镜检测CY3在体内瘤组织及重要器官的荧光强度。疗效性研究组12只裸鼠随机分MYCN siRNA组和无关siRNA组,静脉分别给予叶酸脂质体包裹的MYCN siRNA与叶酸脂质体包裹的无关si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MYCN mRNA表达,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数。结果 CY3荧光标记的叶酸脂质体MYCN siRNA给药8 h后,荧光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内,MYCN siRNA组瘤组织中MYCN mRNA的表达量明显较无关siRNA组降低(P〈0.05),MYCN siRNA组凋亡细胞数量高于无关siRNA组(P〈0.05)。结论①叶酸脂质体MYCN siRNA经静脉给药后主要靶向瘤组织,叶酸脂质体是肿瘤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②叶酸脂质体MYCNsiRNA在体内显著下调肿瘤MYCN mRNA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望成为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kinase-1,SphKl)及其抑制剂在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SGC7901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建模成功后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用生理盐水、SKI-Ⅱ、顺铂(DDP)、SKI-Ⅱ联合DDP进行治疗,每周注射1次,共3次。定期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时间-体积生长曲线。在治疗结束后的第7天脱颈处死裸鼠,取瘤体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内SphKl、Bax、Bcl-2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了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SKI-Ⅱ联合DDP较SKI-Ⅱ、DDP更显著地减少肿瘤组织SphK1、Bcl-2蛋白的表达(P〈0.05),并增加Bax蛋白的表达(P〈0.05),且更明显地增加了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并抑制了肿瘤的生长(P〈0.05)。结论SphK1通过引起胃癌细胞内Bax/Bcl-2比值的降低,在胃癌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了抑制胃癌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SphK1抑制剂SKI—Ⅱ与DDP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纳米磁性5-Fu药囊靶向治疗人肝癌裸鼠移植瘤对肿瘤细胞凋亡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移植瘤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镜观察可见B组(5-Fu)和D组(纳米磁性5-Fu药囊加内磁场)肿瘤组织大量癌细胞凋亡。B和D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A组(生理盐水对照)、C组(纳米磁性5-Fu药囊)和E组(纳米磁小体加内磁场)(P〈0.01),D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B组(P〈0.01);B组和D组bax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1),D组bax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P〈0.01)。结论纳米磁性5-Fu药囊靶向治疗能够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促进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提高5-Fu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Silencer4.1CMV neo-hTERT-siRNA对胰腺癌细胞BxPC-3裸鼠皮下移植瘤hTERT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1)肿瘤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2)空载组,即pSilencer4.1-CMV neo空质粒组;(3)T1组,即重组质粒pSilencer4.1-CMV neo-hTERT1-siRNA组;(4)T2组,即重组质粒pSilencer4.1-CMV neo-hTERT2-siRNA组).荷瘤裸鼠分组处理30d后,RT-PCR检测各组瘤体中hTERT、Bcl-2、Bax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瘤体中Bcl-2、Bax、p53、VEGF、端粒酶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瘤体中端粒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1组和T2组hTERT和Bcl-2 mRNA表达较肿瘤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降低,Bax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肿瘤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T1组和T2组Bcl-2 Telomerase、p53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1)重组质粒T1和T2能够下调裸鼠移植瘤体内抗凋亡基因hTERT mRNA、Bcl-2 mRNA和蛋白、p53和端粒酶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促凋亡基因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其抗胰腺癌作用可能与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有关.(2)重组质粒T1和T2能够显著下调裸鼠移植瘤体内VEGF蛋白表达水平,可能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人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的裸鼠体内移植瘤模型,将2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即生理盐水(Ns)组、顺铂(DDP)组、低剂量三氧化二砷组(1.5mg/kg)、高剂量三氧化二砷组(3.0mg/kg)。比较各组的抑瘤作用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PCNA、Caspase-3在各组之间表达情况。结果用药后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组和顺铂组均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移植瘤的大小和重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生理盐水组移植瘤组织中PCNA蛋白大量表达,Caspase-3蛋白少量表达。经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或顺铂处理后PCNA蛋白的表达下降,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可以通过抑制PCNA的增殖及增加Caspase-3的凋亡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H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半胱天冬酶_3(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建立裸鼠种植瘤模型,将2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组,DHA0.1,0.2mmo/kg组.各组经13d干预后,计算抑瘤率;光镜及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以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DHA0.1,0.2mmol/kg组瘤质量明显〈对照组及DMSO溶剂组(P〈0.05),DHA0.1,0.2mmol/kg组抑瘤率分别为69.221%,63.186%.光镜及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Hoechst33258染色可见DHA0.1,0.2mmol/kg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其凋亡细胞密度显著增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HA0.1,0.2mmol/fkg组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DHA能够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种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HepG2 细胞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较高GSH含量和GST活力的肝细胞系。方法:将HepG2细胞在0.1,0.3,0.5mg/L浓度的CDDP间歇作用下传代12个月后得到三种稳定的CDDP耐药细胞系HepG2/CDDP0.1,HepG2/CDDP0.3,HepG2/CDDP0.5细胞的GSH含量和GST活力,结果用显著性t检验方法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诱导刺激后的子代HepG2/CDDP0.1,HepG2/CDDP0  相似文献   

12.
作者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68例依赖输血的透析患者(醋酸盐血透32例,碳酸氢盐血透24例,血液滤过12例)。治疗前 Hb 52.7±8.0g/L,Ht19.4±2.2%,血清铁蛋白>100μg/L。rHuEPO 治疗剂量150~300 u·kg~(-1)/周,静脉推注。当 Hb>100~120g/L,Ht>30%~35%时将 rHuEPO 减至维持量。疗程6.2±4.3个月。所有患者经 rHuEPO 治疗后不再输血,Hb 和 Ht 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39例 Hb 净增大于60g/L,Ht 增加大于10%,分别占治疗病例的57.4%。结果表明,rHuEPO 剂量为150~300 u·kg~(-1)/周是安全有效的,副作用远较国外报道为低。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不同民族喉乳头状瘤与喉癌组织中不同类型HPV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部分民汉族喉乳头状瘤(LP)和喉癌(LC)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的(PCR)技术,对83例喉癌患者(维吾尔族27例,哈萨克族4例,汉族52例),63例喉乳头状瘤患者(维吾尔族33例,汉族30例),20例声带炎性息肉(LIP)患者(维、汉各10名),总共166例分别进行HPV6/11的9.6%(8/83)和LIP的0.0%(0/20)(P<0.05);(2)LC组织中HPV16/18感染的阳性率为37.3%(31/83)明显高于LP的6.3%(4/63)和LIP的0.0%(0/20(P<0.05);(3)民汉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民汉LP的发生主要与HPV6/11感染有关;LC主要与HPV16/18感染关系密切,HPV感染可引起细胞基因的异常调控,可能是喉上皮组织发展成为肿瘤病变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14.
以8-氯茶碱作为内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咖啡及其3种去甲基代谢产物--副黄嘌呤、可可碱和茶碱的方法。这4种物质可以在一个固定相柱子上被同时分离;流动相为甲;0.1mol/L磷酸二氢钠(30:70)(V/V);流速:0.8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74nm。实验表明这4种物质的最小检出量均在75ng/ml,并具有较好的线性、重复性及较高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不同民族同年龄段老年居民血清钙(Ca)、磷(P)、镁(Mg)、铁(Fe)、转铁蛋白(TRF)、碱性磷酸酶(AKP)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对186例60~79岁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老年人血清Ca、P、Mg、Fe等水平进行了测定,比较两民族间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汉族血清Ca、P、Mg、Fe水平明显高于维族(P<0.01~0.001),两民族血清TRF、AK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女性血清Ca、P、Mg、Fe水平明显高于维族(P<0.05~0.001),汉族男性血清P、Fe水平明显高于维族,AKP水平明显低于维族(P<0.05~0.001);汉族女性血清P、Mg、AKP、TRF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5~0.001),维族男性血清Fe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新疆和田地区同年龄段维族和汉族老年居民血清Ca、P、Mg、Fe生化指标的差异可能和两民族居民不同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 CS)与转接全身麻醉(conversion to general anesthesia, CG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血管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117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CS组(97例)和CGA组(2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位置、关键时间节点、手术后脑灌注、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为控制混杂因素对基线影响,对患者的基线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3配对。结果 应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3配比后CS组60人,CGA组20人,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GA组相比,CS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短(P=0.007),两组患者血管闭塞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IL-4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306例HBsAg阳性孕妇为病例组,74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外周血乙型肝炎5项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采用流式液相芯片法检测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 HBsAg阳性孕妇发生HBV宫内显性感染(DBI)、HBV宫内隐匿性感染(OBI)和HBV宫内传播(BIT)率为11.44%(35/306)、36.60%(112/306)、48.04%(147/306)。对照孕妇IL-4水平低于HBsAg阳性孕妇组、HBV宫内未传播组(NBIT)、显性感染组(DBI)和隐匿性感染组(O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1);HBeAg阴性组中DBI组的IL-4水平高于OBI组和HBI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母血中HBV DNA载量的增高,DBI组IL-4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在HBV DNA载量小于103 IU/mL时,DBI组IL-4水平高于OBI组(P<0.05)和NBIT组(P<0.01),并且随着BIT程度的加重,母血中IL-4水平呈增高趋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HBeAg和HBV DNA 载量与其IL-4水平呈正相关;孕妇HBeAb与其IL-4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HBsAg阳性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 IL-4水平升高,开展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IL-4监测对其新生儿是否发生HBV宫内传播可能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及5-溴粉防己碱(BrTet)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物。方法大鼠分别ivTet及BrTet(20mg/kg)后采集尿液、粪便、胆汁和肝脏,用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LC/MSn)对Tet及BrTet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大鼠ivTet后,在体内可测到2个单去甲基、1个双去甲基、2个单羟化代谢物和2个氮氧化物;大鼠iv BrTet后,在体内可测到3个单去甲基、2个双去甲基、2个单羟化代谢物和2个氮氧化物,还测到脱溴代谢物(Tet)和进一步脱甲基代谢物,另外还测到4个相代谢物,分别是BrTet双去甲基硫酸结合物,单去甲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单羟化硫酸结合物和单羟化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结论Tet和BrTet在大鼠体内广泛代谢,二者具有相似的代谢途径,其代谢物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后确证。  相似文献   

19.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198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0例(A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53例(B组),普通冠心病患者65例(对照组),入选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三组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并比较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三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B组与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A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组年龄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一般临床资料,如糖尿病、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明显增大(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临床上可对鉴别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垂体中叶素(IMD)及降钙素原(PCT)动态变化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急性胰腺炎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第3天、第5天、第7天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CT,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胰腺炎(MAP)组49例和重症胰腺炎(SAP)组42例.比较两组IMD及PCT动态变化.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第3天、第5天、第7天IMD均低于入院时,第3天PCT明显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第5天、第7天PCT明显低于入院时,SAP组第5天PCT高于入院时,第7天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MAP组患者入院时、第3天、第5天、第7天IMD均高于SAP组,PCT均低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患者24 h APACHEⅡ评分为(4.54±0.98)分,明显低于SAP组的(15.09±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SAP组APACHEⅡ评分与IM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89、-0.118,呈负相关;与PCT相关系数分别为0.194、0.233,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IMD及PCT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严重程度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