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温热洗必泰低渗液防治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研究(附75例临床分析)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110001)戴冬秋陈峻青王舒宝齐春莲单吉贤徐惠绵刘庆华梁洪伟腹膜种植复发占胃癌术后复发的50%左右,是影响进行期胃癌根治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治术后腹膜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2例胃癌根治术后经其它检查未发现复发转移迹象的病人行腹腔镜探查、腹膜活组织检查术。结果明确诊断8例发生腹膜复发转移。其中,腹腔广泛转移2例,小肠系膜根部转移2例,肝脏表面转移1例,小肠与腹壁切口之间的粘连带转移1例,盆底腹膜转移1例,胃肠吻合口复发1例。对4例局限病灶作了腹膜病变切除,1例吻合口转移病例作全胃切除。结论腹腔镜检查是早期诊断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胃癌术后腹膜复发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本文介绍胃癌术后腹膜复发和转移的早期诊断及外科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胃癌术后腹膜复发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胃癌术后腹膜复发和转移的早期诊断及外科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胃癌术后复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形式及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方法总结分析225例胃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15个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术后复发率为37.3%(84/225),其中腹膜复发47.6%(40/84),血源性转移复发33.3%(28/84),区域局部复发15.5%(13/84),远处淋巴结转移复发3.6%(3/84)。术后2年内复发者75.0%(63/84),2年后复发者25.0%(21/8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N分级,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影响术后腹膜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分级,肿瘤大体分型,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影响术后血源性转移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N分级,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影响术后区域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病期,肿瘤部位,肿瘤大体分型。结论胃癌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年内,以腹膜复发和血源性复发常见。T、N分级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是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临床上诊治的胃癌多为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之后的5年生存率仍然徘徊不前,其主要原因是术后肿瘤复发转移问题,其中约50%左右的患者存在腹膜复发转移。发生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差,生存率低,因此,如何提高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琦  朱正纲  陈军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5):398-399,40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起病隐匿 ,发展迅速 ,就诊时多为中晚期。 49.2 %晚期胃癌病人术后多在 2年内发生复发 ,其中以腹膜复发和转移最多见[1 ] ,并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如何在胃癌术后早期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 ,预防此类复发和转移 ,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近来研究发现 ,通过改变术后化疗的给药途径和投药时间 ,可明显提高胃癌疗效[2 ] 。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与传统的静脉给药化疗相比 ,能直接作用于根治术后复发和转移高危部位的腹膜 ,且能加大化疗药物的剂量 ,对预防和减少胃癌术后的腹膜复发和转移、提高病人生存率有积极的作用。本…  相似文献   

8.
胃癌术后复发的免疫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200025)顾琴龙,朱寿柱,林言箴近年来,胃癌的治疗效果已有明显提高,但早期胃癌病人约有5%、进展期胃癌病人约有50%于5年内死亡,死因多为癌的术后复发[1]。复发病例中腹膜复发占42.6%~61.5...  相似文献   

9.
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在胃癌外科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0,5(3):138-139,142
过去30年来,针对胃癌的外科综合治疗,人们将主要精力投入于研究癌肿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并据此普遍地采用了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术,使胃癌根治性手术后淋巴结复发的状况明显改观,患者术后生存率有了较大改善。然而,单纯外科手术并未能有效地防治术后腹膜的转移复发,并以此正逐渐成为胃癌术后的主要复发类型。Yonemura[1,2]等报道,胃肠道癌肿术后复发患者中,50%以上存在腹膜转移或复发,且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而如何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术后腹膜转移复发已成为胃癌临床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全身性化疗治疗腹…  相似文献   

10.
充分重视胃癌腹膜转移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腹膜是胃癌的常见转移部位,腹膜复发和转移约占所有胃癌术后复发类型的半数以上,而腹膜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0%。如何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腹膜转移,是胃癌治疗领域极富挑战性的难题,也是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疗疗效的关键问题之一。胃癌腹膜转移的机理研究迄今,胃癌腹膜转移的机理仍未明了。由于解剖和生理倾向性,腹膜转移多见于大网膜、膈肌和盆腹膜,其中大网膜是最早出现腹膜转移的部位。网膜相关淋巴组织参与腹膜腔液体的交换,有利于腹水中簇集的肿瘤细胞粘附于网膜;同时覆盖于其表面的间皮细胞呈松散连接并缺乏基底膜,也有利于…  相似文献   

11.
<正>术后复发、转移是导致进展期胃癌预后差的重要因素。胃癌术后复发主要包括残胃复发及吻合口复发,胃癌术后转移则常见于淋巴结、腹膜和肝脏转移。影像学对于判断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价值,常用手段包括CT、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近年来鲜见关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影像学诊断的文献报道,但其早期检出及诊断对提高胃癌病人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对影像学在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晚期胃癌病人即使行根治术也常死于复发。虽然有多种全身化疗方法,但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这些方法并不比手术更为优越。这说明全县化疗不能消灭手术中潜在的微小转移灶,这些转移灶以后就成复发源。因此阐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性对提高晚期胃癌的生存率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能提示胃癌腹膜播散或血行转移的可能性.而且可根据可能的复发类型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一些多因素分析表明晚期胃癌的组织类型与复发有明显关系。作者发现肠型胃癌易引起血运转移,弥漫型胃癌则易引起腹膜播散,为此作者根据术前胃癌的组织学诊断,进行术中术后化疗,通过预…  相似文献   

13.
癌细胞腹腔种植及腹膜微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诊断方法是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但敏感性较差。而端粒酶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率极高,是诊断恶性肿瘤的可靠指标。我们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ISH)测定胃癌术前术后腹腔灌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检查腹腔中游离癌细胞,在预测胃癌术后腹膜复发及临床治疗方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术中失血量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57例,收集术中失血量、肿瘤浸润深度(T期)、术后化疗、淋巴结转移情况、围手术期输血、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及生存时间等资料,观察术中失血量对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腹膜复发组术中失血量(517±287)ml高于无腹膜复发组(372±253)ml(P<0.05);T3-4组、围手术期输血组、术后未行化疗组和淋巴结未见转移组术后出现腹膜复发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22±270)ml、(539±331)ml、(516±322)ml、(513±343)ml,显著高于同组中未出现腹膜复发者[(371±276)ml、(347±248)ml、(290±211)ml、(353±249)ml](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术中出血和术后化疗情况与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相关(P<0.05);术中失血量≤400 ml组的生存时间长于术中失血量>400ml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失血量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胃癌一旦发生腹膜转移,即失去手术根治机会,预后差。据文献报道,有10%~20%的T_3或T_4期胃癌病人在施行根治手术时已存在腹膜微小转移灶,40%~60%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后最初复发灶在腹膜,20%~40%胃癌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系腹膜转移~([1])。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胃癌腹膜转移对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胃癌术后复发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性分析胃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改进胃癌的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1999年12月我科收治的25例胃癌复发行再手术病例。结果:胃癌术后复发的主要部位是腹腔、腹膜、淋巴结和吻合口区,其根本原因是肿瘤组织的浆膜浸润、淋巴清扫术不够彻底和不规范切除(D≤N)以及切缘的潜在阳性。结论:胃癌的疾病分期和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影响复发的根本原因。胃癌的早诊早治是提高预后和降低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胃癌术中腹腔内灌洗化疗和腹膜内注射化疗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洗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hemotherapy,IHPC)加腹膜内注射化疗对胃癌术后腹膜转移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胃癌患者58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单行手术治疗,B组手术加IHPC及丝裂霉素-活性炭混悬液(MMC-CH)腹膜内注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的并发症及1,3年生存率为36.67%,B组为57.14%,P<0.01,两组病人术后3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癌手术中辅以IPHP及腹膜内注射化疗对于防治胃癌的腹膜淋巴转移,腹膜复发,提高生存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及影响因素,为改善个体化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普外2005-08—2010-09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者160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15项临床、病理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1.1个月,2 a内复发率74.4%,2~5 a内复发率21.9%,5 a后复发率3.8%。区域局部复发占17.5%,腹膜和远处淋巴结转移复发占63.1%,血源性转移复发占19.4%。其中单一复发占80.6%,多种复发类型占19.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分期、TNM分期、术后腹腔化疗、术前介入化疗是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独立因素,其中腹腔化疗、介入化疗是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 a内,以腹膜复发常见,影响术后复发的原因由多方面促成,独立因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癌术后复发多是由于胃癌腹膜广泛转移而在临床不能达到治愈性切除,因此,如何在术前判断有无腹膜转移,对是否再次手术有重要意义。近年有用血清CA125检测疾病复发、决定化疗效果和预测患者预后犤1犦。我们对1998~2002年间已行胃癌根治术、但因肿瘤复发再次行开腹探查术的25例患者进行血清CA125检测,探讨CA125水平与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本组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47.5(32~63)岁。术中情况判断标准:P0,肿块局限、与周围无明显浸润或浸润局限,无远处转移,可切除;P1,局部广泛浸润,如侵及胰腺、肠系膜根部和部分腹膜转…  相似文献   

20.
浸润到浆膜层的胃癌患者,术后常由于腹膜上肿瘤脱落细胞种植而复发。本实验联合热疗和LAK细胞作用于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结果表明对该种瘤细胞系的杀伤有协同作用,为胃癌患者术后腹腔内热疗和LAK细胞联合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