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珉  马行一  舒贝  栾森  曾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622-1624
目的探讨老年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RTA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1例老年组与69例非老年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血、尿生化指标异常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与非老年相比。老年组继发性RTA患者病因中糖尿病肾病所占比例较大(19.35% vs 4.35%。P〈0.05);首发症状以乏力萎靡(90.32%,P〈0.05)、骨关节疼痛(54.84%,P〈0.05)多见;合并心电图异常者较多(32.26% vs 5.80%,P〈0.01);并发骨质疏松(16.13% vs 4.35%,P〈0.05)及慢性肾功能衰竭(CRF)(25.81% vs 4.35%,P〈0.01)的比例增高。少数可发展为尿毒症甚至死亡;两组患者误诊率均较高。结论老年RTA患者中。糖尿病所致比率增高,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误诊率高,应给予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应激性高血糖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24h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者为观察组(以下简称观察组),不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者为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病情转归对比比较,统计学以χ^2处理。结果观察组发生病情恶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转归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出现空腹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改善其预后。方法分析阜外医院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初次发生ST段抬高AMI且在12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连续276例住院患者,以空腹血糖11.1mmol/L(200mg/d1)为标准划分为高血糖组和普通血糖组,分析空腹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全组共53例发生高血糖(53/276,19.2%)。与普通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患者的年龄偏大[(70±14)岁vs(59±11)岁,P=0.039]、女性患者较多(38%vs26%,P=0.001)、糖尿病患者较多(45%vs17%,P〈0.001)、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者较多(72%vs16%,P〈0.001)、血糖值偏高[(14.3±2.3)mmol/L vs (6.6±1.4)mmol/L,P〈0.001],心力衰竭(5%vs 1%,P=0.008)和MACE发生率增高(26%vs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高龄[OR 1.048,95%CI 1.014to1.085,P=0.006],女性[OR 2.528,95%CI 1.036 to 6.159,P=0.042],心功能Killip分级≥Ⅱ[OR 11.412,95%CI 5.144 to 25.338,P〈0.001]合并糖尿病[OR 1.024,95%CI 1.089 to 1.467,P〈0.001]是空腹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276例患者中院内总病死率3.6%(10/276);与普通血糖组相比,空腹高血糖组患者死亡率增高3.5倍(9%vs 2%,P=0.025),MACE发生率增高2.7倍(26%vs 7%,P〈0.01)。结论高龄、女性、糖尿病史、心功能≥II级(Killip分级)是空腹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入院早期高血糖提示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2例初次发生STEMI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后测定的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分A组(应激性高血糖组)41例和B组(血糖正常组)51例。平均随访1.5年。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是44.6%(41/92)。A和B组间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8.952,P=0.013)、心功Killip分级越高(OR=3.530,P=0.04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越高(OR=9.408,P〈0.001)均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对A和B组患者1~2年内发生的死亡风险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远期死亡(RR1.532,95%CI1.004--2.337,P=0.048)的独立预测因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远期死亡风险是正常者1.557倍(P=0.041)。结论女性、Killip分级、CK.MB增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STE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加重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51例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分为3组,即单纯高血压(EH)组149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129例和对照组7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心脏的结构。结果与单纯EH组比较,EH+T2DM组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升高(P〈0.01)。EH+T2DM组、EH组和对照组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48.1%、34.9%和17.8%(P〈0.05/〈0.01)。EH+T2DM组正常左室几何构型(NG)的比例低于EH组和对照组(44.2%vs56.4%vs82.2%.P〈0.05和〈0.01);EH+T2DM组离心性肥厚(ECH)的比例高于EH组和对照组(43.4%vs27.5%vs15%.P〈0.01),三组间向心性肥厚(CCH)和向心性重构(CCR)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有一定影响,高血糖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入组自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市胸科医院的AMI患者共24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及是否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分为四组,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组(A组,65例),非糖尿病血糖正常组(B组,96例),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组(C组,54例),糖尿病非应激性高血糖组(D组,32例),比较四组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与LDL-C相关性。结果非糖尿病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组LDL-C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3.29±1.09)mmol/L vs.(2.92±0.94)mmol/L,P0.05];糖尿病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组LDL-C显著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2.99±0.85)mmol/L vs.(2.57±0.85)m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为AMI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风险因素(OR=1.957,95%CI:1.014~3.774,P0.05)。结论 LDL-C为AMI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新  金耀华 《山东医药》2010,50(3):101-102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降糖疗法用于烧伤延迟复苏,'bJD应激性高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烧伤延迟复苏后应激性高血糖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采用胰岛素行强化降糖及常规降糖治疗,即将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及10.0-11.1mmol/L。观察两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对于烧伤延迟复苏小儿应激性高血糖采用胰岛素进行强化降糖治疗,可改善预后并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但应根据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采取个体化泵速,以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PD)及血液透析(HD)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以便为临床选取适当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131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HD组(58例)和PD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生存率和死亡原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大于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PD组明显增多(P〈0.01)。透析第1、第2年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3、4年PD组死亡率大幅上升,显著高于HD组(P〈0.01)。HD组18例死亡患者中,年龄大于65岁者4例(22.2%);PD组29例死亡患者中,年龄大于65岁者17例(5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D组死亡主要原因为脑血管病变(占38.9%),PD组死亡主要原因为感染(占34.5%)。PD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均高于H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D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钾明显低于HD组(P〈0.01)。结论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适于PD,但PD组患者2年以上远期生存率明显低于HD组,尤其是大于65岁高龄糖尿病患者PD死亡率明显上升。腹膜透析相对于血液透析仍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188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AH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8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以男性患者(83%)多见。临床表现以黄疸(81.9%)、乏力(70.2%)、纳差(64.4%)和腹胀(24.5%)最为常见。男性黄疸发生率和总胆红素(TBi)峰值均显著高于女性(P均〈0.01)。老年组(≥60岁)γ-谷氨酰转移酶(GC-T)峰值、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最低值、胆碱酯酶(CHE)最低值和血清白蛋白(ALB)最低值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60岁)(P均〈0.05)。老年组重型AHE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均〈0.01)。结论:散发性AHE以男性多见,老年组患者可能由于其肝脏储备功能差而导致重型AHE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非老年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症的影响因素。方法:188例重症监护病房(ICU)非糖尿病危重患者,按年龄及病因分组,观察各组应激性高血糖症发生率。结果:老龄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症发生率高于其它年龄组;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组应激性高血糖症发生率高于其它病因组,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龄危重症患者及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更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心脏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给予胰岛素静脉泵人,每2h监测1次血糖,A组控制血糖:8.4~11.1mmol/L,B组控制血糖:4.4~8.3mmol/L,每日记录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Ⅲ评分及相关监测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组呼吸功能不全(25.O%比7.5%),。肾功能不全(12.5%比2.5%)、中枢神经功能不全(15.0%比5.0%)、院内感染率(62.5%比20.0%)、死亡率(10.0%比2.5%)明显降低(P均〈0.05),较之A组,B组APACHEⅢ评分自术后第1d起均明显降低(P均〈0.05);住ICU时间[(11.3±8.9)d比(6.6±3.7)d]、使用呼吸机时间[(41.2±3.2)h比(18.5±4.5)h]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胰岛素控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危重患者血糖在4.4~8.3mmol/L水平,可保护脏器功能,减少院内感染,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前,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5.1)、(12.8±5.6)、(13.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分别为(14.7±6.0)、(11.9±4.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组再通良好率分别为54.3%(19例)、57.2%(28例)、67.4%(29例),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4.3%(5例)、6.1%(3例)、2.3%(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90d 3组mRS评分显示,血糖正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2.1%(31例),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51.0%(25例)和糖尿病组的2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均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短期预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至2011年内蒙古满洲里市南区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轻、中、重度,同时按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将全部患者分为A(空腹血糖7.0~11.1mmol/L)、B(空腹血糖11.1~16.7mmol/L)、C(空腹血糖≥16.7mmol/L)三组,观察高血糖与病情严重程度、脑CT扫描梗死灶大小和急性期预后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之间的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占人数及不同预后所占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16.7mmol/L的患者,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占人数及不同预后所占人数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糖尿病并发脑卒中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情况与患者血糖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血糖≥16.7mmol/L是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急性期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24例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或者突发呼吸窘迫患者(检测组)进行 BNP和NT-proBNP检查,判断心衰与否。另选110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但未做BNP、NT-proBNP检查的患者作为未检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诊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等相关资料。结果:与未检测对照组比较,检测组诊断时间[(24.2±6.4)min比(16.3±5.2)min]、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2.5±3.5)d比(8.5±4.5)d],死亡率显著降低(8.18%比4.84%),P均<0.05;两组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空腹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 方法  采用卒中登记方法,连续纳入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99例,收集空腹血糖、入院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病史等临床资料,随访六个月死亡率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卒中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  有糖尿病史者早期空腹血糖更高,出现早期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比例更高。出血性卒中血糖升高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轻度卒中患者平均血糖水平较中重度卒中患者要低,而中重度卒中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比例与轻度卒中相比无显著差异。血糖升高组和正常组6个月死亡率未见显著差异,但血糖升高组六个月MRS更差。多因素分析发现入院NIHSS>5分(OR 7.004,95% C I:4.490~10.925,P<0.001)、既往有脑梗死病史(OR 2.769,95% C I:1.237~6.197,P<0.05)、年龄>70岁(OR 2.549,95% C I:1.633~3.980,P<0.001)、血糖>7.0 mmol/L(OR1.808,95% C I:1.088~3.005,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空腹血糖升高是6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admission plasma glucose,APG)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至2011年间,于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703例,测量所有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APG≥11.1 mmol/L组(n=443)和APG〈11.1mmol/L组(n=260)。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1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包括(死亡、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结果:APG≥11.1 mmol/L组MACE的发生明显高于APG〈11.1mmol/L组(16.2%vs.5.9%);随访期间APG≥11.1 mmol/L组MACE的发生明显高于APG〈11.1mmol/L组(4.6%vs.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G≥11.1 mmol/L组是总MACE的危险因素(OR=1.266,P=0.005,95%CI:1.066~2.002)。结论:APG与AMI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是AMI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等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发病情况及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源性休克、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更高(P〈0.05)、肾功能损伤更为严重(P〈0.01)、既往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和脑卒中的比例更高(P均〈0.05);糖尿病组心力衰竭(P〈0.01)、肺部感染(P〈0.05)、心源性休克(P〈0.05)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高龄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肾功能损伤加重,心力衰竭、血脂异常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更需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两类达标血糖控制对急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5分且合并高血糖的危重患者200例,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IIT)组和常规控制(CIT)组,比较两组近期死亡率、3d及7d后APACHEⅡ、严重并发症、低血糖、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 结果 IIT组住院时间和费用、院内感染发生率、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3d及7d后APACHEⅡ较CIT组低(P<0.05).两组低血糖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 vs 13%,P<0.01),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IT可能为临床带来较多益处,但增加急危重患者低血糖风险,对降低总死亡率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在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与新入院AMI患者的发病、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记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2医院AMI患者的发病、治疗及预后信息,根据是否为住院期间发生的AMI,分为在院组和新入院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和预后指标,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05例患者,新入院组90例,在院组15例,在院与新入院发生AMI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组患者重要脏器受累较新入院组多(P<0.001),其中基础呼吸系统疾病、脑疾病和运动功能不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组患者严重电解质紊乱7例(46.7%),新入院组21例(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在院组患者死亡7例(46.7%),新入院组死亡6例(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院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例(13.3%),新入院组42例(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症状发作时间过长和家属拒绝为主要原因.结论 与新入院AMI比较,在院患者发生AMI预后差,死亡率高,可能与衰竭器官多、对介入治疗态度消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