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经验及长期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2月本科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0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共行动脉桥吻合62支,静脉桥吻合38支。围术期并发症:低心排3例,肾功能衰竭2例,死亡2例,围术期死亡率2.0%。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比较安全且并发症少,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恰当的围术期处理,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该临床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Sabik  III  J.  F  Blackstone  E.  H  Gillinov  A.  M  程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5):57-58
目的:动脉硬化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而且许多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需行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本研究拟确定可预测行再次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需要或倾向的患者特征和手术因素。方法:1971—1998年,48758例患者接受了首次孤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而且每5年随访1次,1000例/年(n=26927)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我科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及附加手术的经验,介绍围术期的处理特点。方法 对1998年12月~2002年12月行CABG及附加手术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早期死亡2例,系急性心肌梗死后急症搭桥者。附加手术的病例全部存活。随访18例,其中心绞痛症状消失17例,残余心绞痛症状1例。结论 尽管瓣膜置换等附加手术延长了CABG的手术时间,但加强围术期管理,完全心肌血运重建,仍可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郑昕  刘好 《齐鲁医学杂志》2004,19(3):266-26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目前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可靠等特点。我院2001~2002年共完成了55例OPCAB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临床特点,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的情况.方法分析2001年9月~2003年1月我院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冠状动脉旁路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70岁106例(高龄组),<70岁231例(低龄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高龄组术前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肾功能异常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低龄组(P<0.05).两组间其他各种围术期并发症如再次气管插管、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再次开胸探查、透析与否、术后房颤,心肌梗死、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手术死亡率的差异亦无显著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左室射血分数、再次开胸探查与手术死亡率有关.结论高龄组与低龄组围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相当,年龄并非是影响手术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瘘合并扩张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提出对这种复杂畸形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6年10月,共1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冠脉解剖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总结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特征性指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例患者术后心梗严重低心排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04.8±44.9) min,阻断时间(71.9 ±34.1) min,呼吸机辅助呼吸(26.0_±20.5)h,术后出院时间(12.5±7.7)d.术后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包填塞1例;心肌梗死2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经电话或再次住院随访,1例患者失访.随访患者均无症状存活.平均随访58.2(10 ~ 105)个月.无因心脏事件再次手术患者.结论 对冠状动脉瘘合并扩张这种少见畸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多源螺旋CT三维重建是诊断的重要方法,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术式应选择个体化方案,手术近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郝哲  马国平 《疑难病杂志》2011,10(11):873-875
<正>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已从单纯的药物治疗发展到了药物治疗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药物治疗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结合的治疗。CABG于1968年在人体首次取得成功并迅速发展成为有症状冠心病的标准治疗疗法之一CABG的手术方式也发展为不用体外循环支持的小切口手术,同时动脉桥的应用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手术风险,改  相似文献   

8.
覃鸿雁 《柳州医学》2007,20(2):121-123
我院自2000年3月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以来,共行33例手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3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24  相似文献   

9.
董丽群 《大家健康》2016,(5):244-244
目的:探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患者围手术期11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展开我院的准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对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进行护理,并分别对围手术期的整个过程进行护理,分析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指标。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100%,且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升(P <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并有效抑制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凌庆  陈华蓉  汪涛  赵萍  温定国 《河北医学》2010,16(6):686-688
目的:总结成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10年2月共施行CABG术212例,同期行心脏瓣膜20例,升主动脉带瓣管道置换6例,室壁瘤切除8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例,粘液摘除术1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TCA)后再狭窄、堵塞3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致心脏破裂修补术4例。结果:本组住院死亡9例(4.2%),死亡原因包括:急性心梗行支架置入术后低心排在主动脉球囊反博仍无效下急诊搭桥术2例(1%,2/5),肾功能衰竭2例(1.5%),严重心律失常1例(1.5%),严重肺部感染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0.4%)。随访147(69.3%,147/212)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死亡3例,原因均为严重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Ⅰ级95例,Ⅱ级65例,Ⅲ级41例9例,Ⅳ级2例。结论:CABG手术随着手术和术后治疗经验的成熟,其安全性越来越大,已成为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心脏介入手术的普及,由其并发症而需急诊搭桥的病例有所增加,这部分手术死亡率较择期手术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心脏一站式杂交手术在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9月共有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脏一站式杂交手术,所有的患者均为包括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由外科医生先通过小切口完成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血管的吻合后,再由心内科医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其他的病变血管。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一站式杂交手术,住院期间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4例,心房纤颤2例,住院期间未出现脑血管事件。结论:心脏一站式杂交技术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在临床早期应用中,术中出血及术后早期引流量偏多仍然是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5例报告谭至慈莫恃(广西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南宁530021)我院1994年6月至1995年1月,共施行冠脉旁路手术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54~64岁,为择期手术。术前有心绞痛病史4例,高血压病史1例,2例曾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3月~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平均年龄63.1岁。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其中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2.95。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实施OPCAB要求具备独特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冠脉搭桥术 (CABG)在治疗冠心病中的近期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 :2 0 0 2年 12月~ 2 0 0 4年 4月间我们为 1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低温冷血间断灌注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 14 0± 5 2min ;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 91± 38min ;每例平均搭桥 2 .6根。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出院时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温冷血间断灌注对缺血心肌保护良好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消除心绞痛 ,改善心功能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低高龄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风险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1月~ 2006年11月在我院行CABG的41例年龄大于70岁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On-pump手术32例,Off-pump手术9例.On-pump手术采用顺-逆灌冷氧合血心肌保护法.40例术中使用左侧乳内动脉与大隐静脉做旁路移植材料,行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大隐静脉与其余病变冠状动脉吻合.围手术期应用预防性治疗方案.结果 1例病人术后2周突发腹膜后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心绞痛缓解.术后哮喘发作2例,房颤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脑栓塞致左侧肢体偏瘫1例.结论 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高龄冠CABG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中的配合和护理。结果: 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手术意外的发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准确传递器械,术中密切观察因手术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做好相对应措施及准确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1例冠心病外科手术的方式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1例冠心病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加瓣膜置换术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相关因素。结果:除1例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病人死亡外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月-8年,心绞痛全部消失13例,部分消失7例;心功能Ⅱ级14例,Ⅲ级6例,无Ⅳ级心功能病例。结论:CABG、OPCAB及同期CABG加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冠心病人有效的手术方式;TMLR是对无法施行CABG,或CABG后再狭窄病人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3月-2008年6月对38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应用体外循环(CCAB)236例,其中同期行室壁瘤切除9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5例,主动脉瓣置换23例,二尖瓣置换42例,双瓣置换16例,人工血管置换7例;非体外循环(OPCAB)149例。结果:共移植血管桥1 271支,平均3.3支,早期死亡6例,死亡率1.6%;1例人工血管置换术后2个月死于脑栓塞,5例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术后急性心肌梗死6例,经积极溶栓对症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提高;术后随访216例,随访3~56个月,平均(32.5±11.2)个月。结论:对有冠状动脉搭桥术指征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远期效果良好,充分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97年10月24日成功地实施了1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半月治愈出院。现谈谈手术中的护理体会。1病历报告患者,女,39岁,1月前因劳累性胸痛7年加重1月而入院。查体:窦性心动过缓,BP15/9kPa。自述发作时胸...  相似文献   

20.
法洛四联症伴冠状动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对19例法洛四联症伴冠状动脉畸形的外科治疗的结果和经验。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10年7月施行19例法洛四联症伴冠状动脉畸形的外科治疗进行总结。年龄8个月-25岁,体重8.5-52.0 kg。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或前降支6例,左前降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9例,有异常粗大的圆锥动脉4例,均横跨右室流出道(近肺动脉瓣环处),其中一期手术16例,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采用绦纶片或者牛心包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采用心包片补片或心包片加绦纶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姑息手术3例。结果:手术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为15.8%,手术死亡率较高,手术死亡原因主要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法洛四联症合并冠状动脉畸形的手术死亡率较高,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和右室流出道重建方法可提高手术效果。但横跨右室流出道的冠状动脉畸形是法洛四联症治疗手术中的风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