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肾母细胞瘤影象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相关分析了解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对 6 2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检查 (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 )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检查进行对照分析。患者年龄 6月~ 8岁 ,平均 2岁。结果 :研究显示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5 5 % ( 5 9/6 2 ) ,90 % ( 9/10 )和6 3 6 % ( 35 /5 3)。 10例肾母细胞瘤被误诊为肾外肿物 ,病理检查发现肿瘤位于肾上极或肾下极 ;肾实质明显被推移但破坏较轻。结论 :与CT和静脉肾盂造影相比B超诊断肾母细胞瘤的符合率较高 ,应为诊断小儿肾脏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资料。结果:影像学检查确诊率B超为50%(12/24),CT为73.91%(17/23),肾动脉造影100%(12/12);瘤体大于4cm均行手术切除,8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肾下极切除,14例行肾切除术,病理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以脂肪为主的瘤体,B超检查可列为首选;以血管或平滑肌为主的瘤体,B超、CT均难以鉴别。需作肾动脉造影,尤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本病要掌握手术和保守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肾肿瘤(39例)超声分析,以探讨超声在肾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检查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回声特点,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CT、X-线检查、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肾良恶性肿瘤(28例),超声符合率89.3%(25/28),CT符合率85.7%(24/28),X-线检查符合率64.3%(18,28)。肾盂良恶性肿瘤(11例),超声符合率81.8%(9/11),CT符合率90.9%(10/11),X-线检出率63.6%(7/11)。结论:超声对肾肿瘤的诊断较CT有价廉、重复性和普及性好的优点,其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已作为肾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肾脏常见各种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评价诊断本症的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价值。方法:对病理诊断证实的27例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均经静脉尿路造影(IVP),B超及CT检查。结果:分析各种病变的影像学表现。27例病人,IVP定性诊断符合率为41%,B超与CT定位诊断符合率相近,约为90%,B超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8%,CT为93%,明显高于B超。结论:B超与IVP联合运用可作为该病筛选手段,CT扫描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定位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肾错构瘤的术前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肾错构瘤手术前的诊断准确性,方法,结合外科手术后病理,回顾性分析38例肾错构瘤的影像学诊断特征,结果:B超、CT、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诊断肾错构瘤准确性高,38例行B超检查,34例诊断为肾错构瘤;38例行CT检查,32例诊断为肾错构瘤;38例行IVP检查,仅2例诊断为错构瘤,结论:B超、CT是肾错构瘤的首选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必要时可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B超、CT对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8例脾损伤同时行B超、CT检查的影像资料,将二者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B超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75%(36/48),CT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89.6%(43/48)。结论 B超、CT时脾损伤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CT的诊断准确性高于B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气肿性肾盂肾炎病人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敏感的检查手段。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气肿性肾盂肾炎,分析其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P)、B超及CT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KUB及IVP诊断率为40%(4/10),B超20%(2/10),CT100%(10/10)。CT特点表现为:肾区大量气体与残存低密度肾组织并存。结论:CT是诊断气肿性肾盂肾炎最快捷、准确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B超,IVU(intravenousurography)和CT检查对闭合性肾脏损伤诊断的实用性。方偿:对131倒闭合性肾脏损伤患者行B超、IVU和CT检查的结果与临床经过、手术所见进行对照比较。结果:B超的阳性发现率(检出率)为93.5%,诊断符合率90.7%;IVU阳性检出率为37.6%,诊断符合率35.3%;CT阳性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为98.9%。结论:B超可作为肾脏损伤的首选检查,CT对肾脏损伤判断的准确性最高,可取代IVU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年诊治的14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均行B超及CT检查,4例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14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错构瘤,术前B超诊断符合率为28.6%,CT为71.4%,MRI为100%。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CT和MRI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可靠方法,可明确出血的范围,对于直径大于5cm的肿瘤应早期积极手术,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地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超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组29例肾错构瘤患者均行IVP、B超、CT平扫加增强检查,并经手术病理验证。结果 29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肾错构瘤,IVP、B超、CT的诊断的相符性分别为55.17%、82.76%、86.21%。结论 B超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同时如联合CT检查,会显著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显像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并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2 5例 ,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 % (2 4 / 2 5 )。结论 :超声显像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但应注意与过期流产胎盘退行性变及子宫肌瘤退行性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腮腺混合瘤不同声像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追踪观察46例(46个)腮腺混合瘤声像图并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46例声像图表现:实质均匀低回声14个占30.4%,实质非均匀低回声21个占45.7%,混合回声7个占15.2%,囊性回声4个占8.7%,根据肿瘤形态是否规则,包膜是否完整,边缘是否整齐与恶性混合瘤发生率做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46例腮腺混合瘤中12例为恶性,总诊断符合率78.3%.结论:腮腺混合瘤声像图具有某些显著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声像图的多样性.超声主要以二维图像特点做综合分析,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能在声像图上提供病灶的血管分布和血流信息.  相似文献   

13.
魏晓刚  周伟 《黑龙江医学》2002,26(11):831-833
目的 评价以CT为主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为临床医师合理有序地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 以手术病理为依据 ,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 ,对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对比分析。结果  94例肾上腺肿瘤中 ,良性 86例 (内含囊性占位 10例 ) ,恶性 8例 ,IVP、BUS、CT、CDFI、MRI的术前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4 2 5 %、91 5 %、96 7%、94 1%、92 9% ,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15 %、82 9% (鉴别囊、实性 )、74 7%、6 4 7%、78 6 % ,综合影像组则高达 10 0 %及 85 1%。结论 IVP定位、定性诊断率低 ;BUS对囊性、实性的识别力高 ;IVP +BUS可作为肾上腺肿瘤筛选手段 ;CT、CDFI、MRI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高 ,定性诊断正确率相近 ,对鉴别良、恶性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综合影像检查可发挥多种检查的互补作用 ,明显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的肾结核表现及其对肾结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肾结核患者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检查,分别从肾脏形态改变、肾实质、肾盂肾盏、输尿管、肾功能、有无钙化等方面对肾结核做出诊断;其中21例经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肾结核患者,分别用3种影像学方法对其显示的典型肾结核特点(包括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超、静脉肾盂造影及CT诊断肾结核的准确率分别为53.3%,62.8%和90.7%。CT对中晚期肾结核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的显示明显优于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结论:CT能够对肾结核病变范围、程度、定位做出正确判断,可作为肾结核治疗前进行评价并制定治疗方案的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探讨超声在肾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并与线对比分析;分析肾结核的超声漏误诊原因。X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例肾结核个病肾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情况,并与线检查(包括线肾造影及检查)结果进5862XXCT行对比分析。结果:肾结核声像图复杂,以肾积水及“结石”(部分为结核钙化灶)伴积水为主要表现,分别占、41.07%;肾结核的超声诊断正确率低于线综合诊断正确率,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43%XP<),但与平片加静脉肾盂造0.05影、穿刺或逆行造影、等线检查法单独比较时,超声诊断正确率与各种线检查法间无显著性差异(CTXXP值均大于)。0.05结论:声像图的多样性及对病史的忽视是超声误诊肾结核的主要原因,病变轻微是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12月期间对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98例脊柱疾患患者行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MANAH—PRO—MAG2.2骨活检针(14G长97mm和110mm)与配套的MDTECn自动切割活检针(16G-18G,长度为10—15cm,切割槽长度为20mm),局麻下取椎体病变骨质适量,通过变换工作通道方向或用较长的骨活检针进行多向取材,将钻取标本立即置入10%福尔马林中保存,标本送病理检查,与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病灶剌中率100%,穿刺活检病理结果93例获得明确诊断,5例诊断不明确或误诊。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4.9%,其中转移癌、原发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3%(36/37)、83.3%(25/30)和87.1%(27/31)。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于脊柱病变具有刺中率高、活检阳性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只需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操作,为确诊脊柱病变的理想方法,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18F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全身显像与99mTc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mTc-MDP)全身骨扫描(bone scintigraphy,BS)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效能。方法:共计75例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9.85±13.50)岁。所有患者在2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和99mTc-MDP BS,以病例为单位,分别计算PET/CT显像与全身BS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和准确度,并分析两者在全身不同区域的显像特点。结果:7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有骨转移者34例,无骨转移者41例。PET/CT显像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32/34)和95.1%(39/41),诊断的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94.1%、95.1%和94.7%。BS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2%(31/34)和65.9%(27/41),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68.9%、90.0%和77.3%。PET/CT显像发现病灶数量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和骨盆,BS发现病灶数量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肋骨、脊柱和四肢。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和PPV均明显高于BS,但两者在诊断敏感度和NPV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CT在输尿管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  陈惠海 《河北医学》2000,6(10):880-881
目的:探讨CT在B超、X线易漏诊的输尿管小结石以及X线阴性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有肾绞痛或血尿等症状而拟诊为输尿管小结石的病人,行B超、X线平片、IVP以及CT检查。结果:B超检出率16%,X线平片及IVP检查率25%,CT检出率87.66%。结论:CT诊断输尿管小结石,尤其是X线平片、IVP以及B超不能发现的小结石或X线阴性结石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郑土康  彭晓欣 《河北医学》2008,14(7):772-774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CT与B超检查对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经IVP、CT和B超诊断的肾囊肿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IVP发现6例(21.43%),CT发现1例(3.57%),B超未发现(0%),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患者IVP检出率明显高于CT、B超(P<0.05)。结论:IVP能明显提高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患者IVP检出率,对于要进行治疗的肾囊肿患者,必须要进行IVP检查,了解肾囊肿是否与肾盂相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